白居易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span>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中國傳統(tǒng)“龍?zhí)ь^”的日子。龍?zhí)ь^,又叫做春龍節(jié)、春耕節(jié),始于唐朝,延續(xù)至今。蒼龍?zhí)K醒,春回大地,也為人間帶來一年的吉祥和好運。因為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七宿,是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且于仲春抬頭,仲夏飛天,仲秋潛淵,隨四時節(jié)氣而變化。“龍?zhí)ь^”,便是角宿初露,蒼龍七星始出東方,象征著生發(fā)與祥瑞。此時,芳草茵茵,楊柳吐翠,萬物復蘇,大地一片生機勃勃。更是消災降福、納祥轉(zhuǎn)運的神物,龍一抬頭,好運自來。所以這一天,人們既要為春耕備耕忙活,也要敬龍開運,迎龍求雨。衷心盼望著新的一年里:飛龍在天,鵬程萬里,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民間諺語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span>傳統(tǒng)習俗認為,在今天理發(fā),可以精神抖擻,鴻運當頭。因此二月二,大街小巷的理發(fā)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人們心中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的愿景,理發(fā)去去舊,春天開好頭。這也和“正月不理頭”習俗有關(guān),正月理頭是對舅舅的大不敬。尤其是講究的老輩人,都會等到二月二剃龍頭,既吉祥又轉(zhuǎn)運。無論老人還是小孩,都要剪發(fā)修容,讓自己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借龍?zhí)ь^的吉日,大人“剃龍頭”,一年鴻運好兆頭,來日更上一層樓。小孩“剃喜頭”,則保佑孩子身體健康,萬事順遂,長大后也能出人頭地。人們會將吃食都取“龍”相關(guān)的名字,來沾龍氣,祈吉納福。這一天,吃豬頭稱作“食龍頭”,代表著吉祥如意,一年好彩頭。水餃稱作“龍角”,而且講究吃肉菜餡的,以求財源滾滾,福氣綿綿。面條稱作“龍須面”,下鍋時如銀龍入海,有著一年都順風順水的美好寓意。餛飩稱作“龍眼”,吃下肚后,希望自己能夠明目清神,未來前途一片光明。北方二月二,必不可少的就是炒金豆,噼里啪啦,想著日子越過越紅火。不止如此,米飯還稱作“龍子”,水餃稱作“龍角”,煎餅稱作“龍鱗餅”,餛飩面稱作“龍拿珠”......真是五花八門,熱鬧喜慶。而無論是哪一種“龍食”,都寄托著人們祈龍賜福的美好愿望。希望蒼龍澤被大地,佑人間太平安康,一年到頭都春風得意,抬頭見喜!中國有句老話:“二月二龍?zhí)ь^,大家小戶使耕牛。”二月二,龍?zhí)ь^,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耕春播之始。遠古伏羲氏時代,為了表示對勸桑耕田、以農(nóng)為本的重視。每年這天都會“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己打理一畝三分地。后世的堯舜禹也紛紛效法,周武王后更是當作一項重要國策施行。不僅要舉行重大儀式祈敬天地,還要文武百官親自耕種,以保風調(diào)雨順。北方民間,也會在二月二清晨,用草木灰圍糧囤,預祝今年大豐收,倉囤盈滿。如《易經(jīng)》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span>千百年來,中華兒女就是龍的傳人,奮發(fā)向上,生生不息。憑借自己的雙手,辛勤耕耘,揮灑汗水,換來豐衣足食,年年有余。二月二,龍?zhí)ь^,在這個好事成雙的日子里,愿每一個龍的傳人:抖擻精神,鴻運當頭,從這頭到那頭,全年有個好兆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