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世稱孟襄陽。青少年時期在襄陽附近的鹿門隱居讀書。40歲以后到京城長安應(yīng)試,求取功名,應(yīng)進(jìn)士不第。曾游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齊名,稱為“王孟”。其詩風(fēng)清幽淡雅,質(zhì)樸自然,長于寫景,多反映隱逸生活。他的山水田園詩很有名,以五言古詩見長,有《孟浩然集》。 唐玄宗開元年間,孟浩然離鄉(xiāng)赴洛陽,再漫游吳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端藿ǖ陆樊?dāng)作于作者漫游吳越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首詩以舟泊暮宿為背景,突出了一個“愁”字,抒寫了羈旅之思。 前兩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span>觸景生情,刻畫在秋江暮色的背景下,把小船??吭跓熿F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寫出了羈旅之思。點明了地點、時間,又引出了詩的主旨——“愁”字。地點是在建德江中煙霧迷蒙的沙洲,時間是日暮時分。因為日落黃昏,江水水氣濛濛,使羈旅中的詩人不由得增添了一種新的愁緒。大約是船行時不覺得什么,一旦船停下來,又是眾鳥歸林,人們回家的黃昏,不由得想起家鄉(xiāng)和親人來了。 后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借景抒情,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xiàn)了細(xì)微的景物特點,襯托自己的孤獨寂寥。遠(yuǎn)景是曠野無垠,天空低垂,好像比樹梢還低;近處呢,清凌凌的江中倒映著一輪明月,離人很近。這種只有舟中人才能體驗到的感覺,更加使詩人感到孤獨。如今好像只有明月才離他這么近,和他這么親,使“日暮客愁新”的“愁”的含義更加進(jìn)了一層。到這里言雖止而意未盡,使人仿佛看到平靜清澈的江面上,只有明月陪伴著的詩人、在那里發(fā)愁。“低”和“曠”、“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襯,顯示出一種風(fēng)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shù)美。 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fēng)韻天成,頗有特色,堪稱寫景抒情之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