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官大一級壓死人,差役在官面前就更別說了,但實際上,清代官場有個俗語,叫清官難逃猾吏手。官不能事事躬親,但差役天天伺候著官,將官的脾氣和弱點都摸透了,就能乘虛而入、鉆空子,將其玩弄于股掌之上。 《聊齋》里記有一案:鄒平縣令李匡九,是個清官,卻弄的怨聲載道。為什么呢?因為,清官一個人,對著一群虎狼一樣的差役,就是千手觀音也防不勝防啊。某次,有個富戶被強盜誣扳成罪,差役因此來索賄,并承諾花了錢就能消災。富戶也愿意,就問要多少。差役說:“這個我作不了主,是老爺要的,我想至少要200兩銀子。”富戶嫌多,愿出一半。差役說:“明天過堂時,我問老爺,看老爺答不答應?!?/p> 第二天過堂。差役明知縣令不抽煙,故意走到近前,輕聲問老爺抽不抽煙。李縣令搖了搖頭。于是,差役走下來,輕輕地對富戶說:“你也看見了,老爺不同意。這個我作不了主,想出去,就要那個數(shù)。”富戶嚇得破了膽,只得答應。于是,差役又走到前臺,輕聲問老爺喝不喝茶。縣令點了點頭。差役又故意經(jīng)過富戶身邊,打手勢說,老爺答應了。 因為富戶是被人誣告連帶的,沒有證據(jù),過堂后就被放了。這李縣令確實是個清官,但他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奸吏竟神不知鬼不覺地利用他賺了錢。清官落了個贓官的污名,真是令人寒心。 如果說,這也許是出于虛構(gòu),那再看一個光緒年間的案子。 在廬江縣,有個管倉庫的小吏,名叫陳運昌,久在官場,老而成精。某年冬,縣令劉某過來,要支一點銀兩,陳故意拖延。劉很是不滿,就想撤換了他。 此時恰有一個米店老板唐某,知道管庫油水多,早就想謀這個差事,于是就賄賂劉縣令,取陳而代之。陳很生氣,就把往年的賬冊秘本藏起來不給唐。這是大清官場的潛規(guī)則,管賬的多有兩套賬。就是給上司送禮,如過生日,娶姨太太等,也有個秘本,如果官老爺?shù)米锪藭?,他們故意使壞,以致送的禮不合禮數(shù),導致上司不高興,這些官老爺就會吃啞巴虧。 第二年春種,上峰開始征收錢糧,劉縣令遂責成唐某辦理。按照潛規(guī)則,田賦在春季交四成,秋季交六成,因為春天沒有收成哪。不過,即便是這樣,大多數(shù)老百姓也無錢繳納,只得經(jīng)過這些差役里長等借貸,等到秋收再還。這樣的潛規(guī)則,老百姓也合意,多年來相安無事。 但是,劉縣令不知道其中利害曲折,只是按照法律規(guī)定,一味地追征。唐某也不懂,只得賣蠻力催辦,可村里協(xié)助催繳的里長根本不買唐某的賬,故收效甚微。收不上來,就要挨板子。重責之下,唐某只得以自己家產(chǎn)充填,但這不過杯水車薪,怎么填得了?最后,無可奈何之下,吞鴉片死了。 唐某死后,其妻披麻戴孝,到劉縣令那哭訴,劉也六神無主。唐妻無奈,只得號哭于市,此中之傷悲,無法一言以概之,真是慘不堪言!雖是小吏,把縣令都拿捏在手心里,豈可小覷乎?大清的官,真不容易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