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戊戌年戊午月癸酉日,與師陳益峰同游乾陵,考察風水格局。 乾陵是唐朝女皇武則天與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位于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市大約80公里;據(jù)傳是由李淳風和袁天罡兩人共同選址所建; 乾陵最出名的兩件事,一件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看后令人遐想連篇,'無字勝有字', 作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功過是非任后人評價,灑脫超然,這難道不是一種人生智慧? 跨越千年后依然震撼心靈; 乾陵無字碑 另一件事就是無人能盜其墓,據(jù)傳從武則天下葬到今天的1200年里,大大小小的盜墓不計其數(shù),最有名的有三次盜墓。 1、唐朝末年,“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作者,起義軍將領黃巢,率領四十萬人盜乾陵,自古以來,很少有哪個墓能獲得這個待遇。但是四十萬人也挖不到墓道,乾陵的堅挺就這樣嚇跑了黃巢。今天的乾陵還有一道當年黃巢挖山的遺跡,叫做黃巢溝。 2、第二個來考察乾陵的人叫溫韜。溫韜是五代人,“關中十八陵”,他掃蕩了其中的十七座。聽說黃巢四十萬人也挖不動乾陵,溫韜做好了準備,要實現(xiàn)他的大滿貫。但是溫韜沒想到,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的,卻違抗不了天意。因為溫韜的大軍剛靠近乾陵,突然狂風不止,雷雨交加。溫韜害怕了,趕緊帶人溜了。 3、第三位是孫連仲,堅守臺兒莊的國軍統(tǒng)帥。孫連仲看到同事孫殿英盜了乾隆裕陵、慈禧陵發(fā)了大財,也想盜個墓看看。他帶一波人在乾陵附近以軍演的名義安營扎寨,派人勘測好了乾陵的墓道,然后在墓道上方放了炸藥,炸開了幾層巖石。按照現(xiàn)在的痕跡來看,他炸到了乾陵的玄宮邊上。接著就發(fā)生了靈異的事情。炸藥爆炸后,一團黑煙升起,久久不散,旁邊有七位士兵口吐鮮血而死。這七位士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山西人。 在陜西當?shù)睾芏嗟胤蕉剂鱾饔羞@個故事。當?shù)厝苏f,武則天是山西文水一帶的人,她最恨老家附近的人來盜她的墓。孫連仲被嚇到了,趕緊弄來一堆水果和一些物品,在乾陵前祭奠一番,以求饒恕,然后速速收兵離去。 乾陵神道及兩邊大量精美的石刻,可惜歷經(jīng)千年破壞也大。 神奇的故事也是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不是有神靈庇佑,我們也無從考證,古人對神靈存敬畏之心, '舉頭三尺有神明“,對天有異象心存芥蒂,即使盜墓賊也要掂量掂量天意,如果是今天的社會,一旦開工就沒有回頭箭,哪管你什么天氣不好?按下不表,我們還是從風水的角度看看這座神奇的皇陵是怎樣布局的; 梁山海拔1049米,呈圓錐形,山巔三峰聳立,北峰居中最高為穴星,南方兩峰略低,東西相仿對峙,猶如天然門闕華表捍陵,上建土闕,望之如乳頭,俗稱“奶頭山”,梁山東有豹谷,西有漠谷,整個地勢似一個頭北腳南仰臥于大地上的女人體,乾陵因山為陵,以山為闕,氣勢雄偉,規(guī)模宏大。 衛(wèi)星圖看頭與雙乳比較明顯 站在山“頭”上看“雙乳”,墓道口即設于穴星山腰部,前方為神道,以雙乳峰為案砂; 在唐初國力強盛時,陵墓建筑一定是極盡奢華的,復原圖可窺一斑; 然而,唐朝初期尋龍點穴的概念剛剛形成,對于龍穴的定義尚不完整,雖然梁山屬于風水寶地,但乾陵卻并未埋在正穴上,為何有此說?因為尋龍點穴首要的條件就是青龍白虎做砂纏護穴位,并形成內(nèi)明堂,所謂“上山觀水口,入穴看明堂”,只有龍虎交鎖,水口緊密才能聚氣,只有形成內(nèi)明堂才有活動空間,然后才能藏風聚氣,具備以上條件稱:“開面結(jié)穴”; 后方來脈生氣勃勃,左右龍虎層層纏護,前方曲水環(huán)繞,案山朝山秀麗有情 看個簡單點的圖,龍脈、穴星、龍虎砂、穴位缺一不可。 有了以上的尋龍點穴基礎知識以后,我們再來看乾陵的衛(wèi)星圖,那么墓道口建在半山腰上,神道正好建在山脊上,兩邊并沒有龍虎砂纏護,專業(yè)術語叫“露風”,并不聚氣,既然如此,那么又為何說梁山是風水寶地呢?問得好,因為我們還要繼續(xù)爬山,看整個山形地勢是否有結(jié)穴的可能性,結(jié)果爬到山右側(cè)的“美人尖”回頭一望,發(fā)現(xiàn)原來真穴在山體右側(cè),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看圖: 在山體右側(cè)俗稱“黃巢溝”,發(fā)現(xiàn)了形成穴位的條件,原來的神道恰好是青龍砂,美人尖的山體恰好是白虎砂,中間有兩條脈沿穴星緩緩落下,在落脈盡頭結(jié)穴,結(jié)穴位置的W形為后來修的公路; 中間的土山據(jù)說是黃巢當年盜墓挖土留下的土,但不管怎么說,畢竟形成結(jié)穴條件,說明此地有龍氣;其中一個穴位上建了個小亭子,只是有一條公路從穴位上穿過,稍有破壞。 然后我們繼續(xù)爬上穴星頂部看來龍,卻比較失望,亥方父母山不大,過峽若隱若現(xiàn),也就是說來龍不夠強健,脈氣較弱,雖然有龍氣但有限; 雖然乾陵沒有葬在正穴上,埋在了青龍砂上面,但皇帝的墓坑又大又深,當然能沾上龍氣,只是來脈孱弱,龍氣畢竟有限,所以后世也就只出了一個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之后也就沒有更出色皇帝和輝煌的時代了。 萬千游人紛紛過,無人識得真龍穴,在大家眼中是美麗的風景,在風水師眼中則是大自然吐納生氣的寶地,有福之人居于寶地而得福,一切都是造化使然。這個也算我們?yōu)榍曜龅囊稽c小貢獻,增加了一個非官方景點;有緣看到此文的朋友再去乾陵時能多一個觀察的角度,也算此文有點作用了。 筆者與陳師傅騎馬考察乾陵,路盡頭就是乾陵墓道口,從地上的石頭看,此山為石山,確實難以盜墓。 整個乾陵的方向為坐北向南,我們沒有具體談坐向的原因,一個是乾陵早已沒有墓碑,另一個是山體右側(cè)發(fā)現(xiàn)的兩個穴位,如果談墓碑立向,則涉及復雜的理氣知識,需要測量水口,除非有實際需要,否則沒有必要跑到水口處測量,因為爬山太累了,這可是實話。以后會在文章里繼續(xù)普及一下陰宅理氣知識,主要是楊公三元、三合、賴布衣天星風水幾種方法。 后記; 從秦始皇陵的砂水反背到漢朝陵墓的平原土冢,再到唐朝的山陵,可以看到古代風水術的發(fā)展路徑,秦漢時代還沒有系統(tǒng)的龍脈龍穴概念,那時候主要以四象定局,也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直到晉朝的郭璞寫了《葬書》才有了風水體系,唐初雖有了龍脈概念,卻不夠完善,到了唐朝晚期的楊均松才完善了尋龍點穴技術,也就是著名的楊公風水術,真正得以普及則以明清為盛。 由此可以看出, 風水術得以發(fā)展至今,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經(jīng)驗總結(jié),也是中華文化瑰寶,我們繼承和發(fā)揚風水文化,為往圣繼絕學,是責任也是義務。 |
|
來自: 藍博灣 > 《健皓風水陰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