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享有盛名的,它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當時蘇聯(lián)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于1924年建立起來的,為國共兩黨培養(yǎng)了許多軍事干部,并創(chuàng)造了曾經的輝煌。如今這里已僻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參觀。以前曾多次到過廣州,只因路途太遠、交通不便只好舍棄了。這次又到羊城,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從廣州車站乘地鐵5號線抵達魚珠站下車,又打摩的到魚珠碼頭,再換乘輪渡過珠江大約10分鐘就到達軍校碼頭,上岸步行500多米就是享譽中外的黃埔軍校了。黃埔軍校坐落在廣州黃埔區(qū)長洲島上,大門坐南朝北、面對珠江。拱形大門上的橫額“陸軍軍官學?!绷鶄€大字,為國民黨元老譚延闿書寫。但是人們仍習慣稱之“黃埔軍?!?。據說原先大門兩側有副對聯(lián):“升官發(fā)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是“革命者來”。當年軍校成立那天,孫中山攜夫人宋慶齡親自出席,并制定了辦學宗旨和校訓。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大門對聯(lián)改為總理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F(xiàn)在就是這句話撰寫在大門兩側白色的人字形山墻上,白底黑字、十分醒目。黃埔軍校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的校舍,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這里確實是個偏僻的地方。當初孫中山先生之所以在此選址,就是因為這里遠離市區(qū),可以避開盤踞廣州軍閥的干擾。因軍校所設分校眾多,在長洲島的稱為校本部。校本部共招生6期,其中第一期招生近500人,包括徐向前、陳賡、周士弟、左權、鄭洞國、宋希濂等日后著名人物。1930年后遷往南京。1938年黃埔軍校遭日機轟炸,幾成廢墟。解放后,國家兩次出資修葺,并在原址按原貌恢復。如今黃埔軍校建筑面積1060平方米,是一座日字形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四周回廊相通的二層樓房。校門前兩側照例設有兩個綠色崗樓,但已無人值守。整座校本部草坪鋪地,環(huán)境恬靜。由于長洲島是珠江中的江心島孤懸郊外,這里堪稱世外桃源。漫步在校園的中軸線上,兩側房舍對稱排列均為展館,其中的“黃埔軍校史跡展”,室內陳列了200多張照片、100多件實物,生動地再現(xiàn)了黃埔軍校從成立到東征、北伐以及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記憶最深的是北伐名將葉挺領導的“獨立團”,大多是由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組成的學生軍,在北伐中他們作戰(zhàn)勇敢、視死如歸,尤其在攻打武昌汀泗橋、賀勝橋時所向披靡、攻無不克。黃埔軍校設有政治部,位于校內第一進首層西側。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的中共黨員周恩來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成為“紅色教官”。這里還有一張周恩來的照片,身穿戎裝、英姿瀟灑,時年僅僅26歲。軍校還有校長室、黨代表室、教授部、訓練部等機構,我們熟知的聶榮臻、葉劍英元帥都曾在部門任職。在這些房間中,學生宿舍很引人注目:一張張木床上鋪著白布單,軍毯疊的方方正正,木搭板上的制服、臉盆、口杯等物品井井有條,整個環(huán)境簡潔清新。來此參觀的軍訓學生們眼睛中都放出驚異的神情,他們真被當年黃埔學生的簡樸的生活環(huán)境所吸引。在長洲島的八卦山上還有孫中山紀念碑,建于1930年。碑上立有孫中山銅像,居高臨下尤顯巍峨。這是日本友人梅屋莊吉捐贈,他與孫中山先生有著30多年的友誼。當時共鑄四尊銅像運來中國,其余3尊安置在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大學和澳門國父紀念館。四尊銅像一模一樣,均高2.6米,空心,重1000公斤。紀念碑和上山階梯的設計頗具匠心,兩側交叉向上的階梯構成“一撇一捺”,和紀念碑恰巧構成一個“文”字。孫中山,名文,“中山”是別名。循著階梯走近紀念碑,正面刻有“孫中山紀念碑”六個隸書大字;東面碑上刻著孫中山的“和平、奮斗、救中國”的臨終遺囑;西面是孫中山先生的訓詞;背面則是總理像贊。碑文全部為藍色。島上還有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北伐紀念碑、孫總理紀念室等,都為當時歷史的見證。一份資料展示:黃埔軍校經過東征、北伐戰(zhàn)爭、10年內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和第三次國內戰(zhàn)爭,涌現(xiàn)了一大批高級將領。國民黨方面僅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就有40人;在中將中,擔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司令以上職務的有50余人;在共產黨方面,十大元帥中有5人出自黃埔;十大將中占有三位,此外在紅軍、八路軍、新四軍以及解放軍中擔任正軍職的也近40余人。因此,有人把黃埔軍校譽為東方的“西點軍?!苯^不為過。 本刊宗旨:傳播集郵知識,弘揚集郵文化,結交集郵朋友,發(fā)展集郵情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