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佛家有三寶,道家亦有三寶,但很少去比較兩個“三寶”,那它們有什么異同,各自的層次有多高,今天給大家說道說道。
先來說佛家三寶,分別是佛、法、僧,佛即是佛陀,即一切成就大覺悟者;法就是佛法,指一切能指導(dǎo)眾生成佛的教義方法;僧就是依戒律修行的僧人。
再來說一說道家三寶,道家三寶有點復(fù)雜,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曰道、經(jīng)、師,二曰精、氣、神,三曰慈、儉、讓。道經(jīng)師三寶是相對于佛法僧的,道寶即三清天尊,經(jīng)寶即道法教義,師寶即得道眾圣。精氣神三寶是指修煉的三個重點,即養(yǎng)精練氣化神,此說法相對范圍較窄,稱為三寶有些勉強(qiáng)。
個人認(rèn)為“慈儉讓”三寶應(yīng)該是最高層次的,它已經(jīng)超出了道家自身的追求,上升到了哲學(xué)高度。此三寶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是老子重要思想的體現(xiàn),是一代先哲智慧光芒的閃耀之處。
何為“慈”,善良仁愛是也。很多研究“道德經(jīng)”的人認(rèn)為老子無情,把書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描述當(dāng)做老子的思想意識。這并非老子的本意,他只是在客觀描述,是在揭示世界的本源規(guī)律。圣人在接近這個本源的過程中,是需要修行的,修行首要原則就是“慈”。要心中有慈愛,必須心懷天下萬物,去感知萬物,才能找尋萬物之本源。
何為“儉”,簡單節(jié)儉之意也。不管是做人做事,還是治理天下,要節(jié)約心力民力,要奉行簡易之道,簡單的政策才容易得到推廣和執(zhí)行。何為“讓”,何為不敢為天下先,就是不爭,就是以淡然之心面對功利,這樣才能更加呈現(xiàn)“上善若水”的境界,才能更接近大道本源。
“慈儉讓”三寶是老子思想的真正體現(xiàn),從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慈祥仁愛,行事簡單,不圖名利的可愛老人,這才是真實的老子。
我們再回頭看看佛家三寶,佛家是講慈悲的,佛是能度化眾生的,但前提是需要你皈依三寶。皈依就是你要投靠這個組織,這個組織才會罩著你,才會保護(hù)你。而道家的“慈儉讓”三寶不需要你皈依,而是要你給你指出了一條道路,一條提升自己,升華自己,一條能發(fā)現(xiàn)和靠近世界本源的途徑。
道路已經(jīng)指明了,走不走在于你自己,太上忘情并非無情,他一直牽掛著世間一切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