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魏XX,女,54歲,2018年11月1日初診。 主訴:左側(cè)耳鳴1周。 現(xiàn)病史:1周前患者外出后,開始出現(xiàn)左側(cè)耳鳴,頭昏、頭痛2天,晨起口苦,苔白膩?;颊咭蚨Q影響睡眠,遂慕名來陳老處就診??贪Y見:左側(cè)耳鳴1周,頭昏2天,晨起口苦,苔白黃微膩,脈弦細(xì)。 既往史:既往體健 診斷:耳鳴 證型:少陽不利證 治法:和解少陽 方藥:小柴胡湯加味 柴胡15g,黃芩15g,法半夏30g, 黨參30g,炙甘草15g, 大棗30g, 生姜3片 , 遠(yuǎn)志30g , 石菖蒲30g , 白芷30g,川芎30g,蟬蛻20g 3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 2018年12月3日:患者鄰家朋友前來找老師治療耳鳴,從其口中得知,患者3劑藥后耳鳴、頭昏等諸癥均愈,特意推薦朋友來我科治療?!秮碓矗宏悓W(xué)忠》 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耳鳴醫(yī)案②: 男53歲。1994年3月16日初診?;颊咭驉琅?,八天前突發(fā)右側(cè)耳鳴。其聲甚大,如聞潮汐,頭部轟響,右側(cè)頤部灼熱而脹,吞咽時耳內(nèi)搗搗作響,以致不聞外聲。西醫(yī)診為“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與“傳音性聾”?;颊咭姑虏话玻科鹂韧吗ぬ?,兩目多眵。舌紅、苔白,脈弦滑小數(shù)。 【研讀】醫(yī)案中對患者的癥狀描述得很形象,“如聞潮汐”,歸納一下其主要癥狀是突發(fā)耳鳴,甚至于因此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原文】辨為肝膽火盛,循經(jīng)上攻耳竅。治宜清瀉肝膽,養(yǎng)陰通竅。疏方:連翹10克,柴胡16克,漏蘆10克,白芷8克,玄參15克,丹皮10克,夏枯草16克,天花粉10克,黃連8克,黃芩4克,生石決明30克,牡蠣30克。服藥三劑,耳鳴大減,能聞聲音。七劑服完耳鳴自除,聽力復(fù)聰。再以柔肝養(yǎng)心安神之劑,以善其后。 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耳鳴醫(yī)案③: 女39歲,藏族,因“間斷上腹部疼痛伴反酸燒心10余年,加重半月”為主訴。 【病例】病人吉措姆,女,39歲,藏族,因“間斷上腹部疼痛伴反酸燒心10余年,加重半月”為主訴收入我科。既往史:近2月來感右側(cè)耳鳴,聽力下降,曾在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五官科檢查,未見異常,給予治療后未見好轉(zhuǎn)。 【刻診】病人耳鳴,右耳為主,聽力稍有下降,無頭痛頭暈,睡眠食欲可,大小便正常,舌苔薄黃,脈弦細(xì),給予小柴胡湯加味治療。 【處方】柴胡24 黃芩12 半夏12 黨參15 大棗15 郁金15 石菖蒲15 磁石20 香附子15 丹參20 甘草6 給予服藥3副,以觀療效。 【復(fù)診】病人服藥后耳鳴癥狀稍有緩解,舌苔薄黃,脈弦,繼續(xù)給予上方,并加用葛根24克 ,囑服用5副。2012年6月4日,病人服藥后未再耳鳴,上腹部疼痛也未再發(fā)作,并給予出院,出院時給予帶藥5副,以資鞏固。 【說明】耳鳴或如蟬噪,或如水激,或如鐘鼓之聲,此為自覺癥狀,《內(nèi)經(jīng)》云:“一陽獨嘯,少陽厥也?!标惗θ壬凇夺t(yī)學(xué)探源》中說:“少陽經(jīng)脈繞耳。少陽中風(fēng),兩耳無所聞?wù)撸思游缎〔窈鷾?,或《醫(yī)林改錯》方。經(jīng)云:“耳中宗脈之所聚,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流,脈有所結(jié),故耳鳴,宜保元湯加升麻。”此案舌苔黃,脈弦細(xì),此為肝膽火氣上逆所致,筆者取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加郁金、香附子疏肝解郁,石菖蒲、丹參、葛根、磁石,聰耳明目,為治耳鳴、耳聾之要藥。諸藥合用,辯證無誤,故取效頗佳。此案患者胃痛,筆者考慮為肝氣犯胃,肝胃郁熱,胃失和降,故有胃痛、泛酸、燒心等癥,而小柴胡湯也不失為正治之法。 小柴胡湯治療眩暈耳鳴④: 男56歲。2011年9月22日初診。 主訴:頭暈懵重伴耳鳴2個月余。 病史:2個月前,因天熱時全身出濕疹,輸液治療時用電扇吹風(fēng),開始出現(xiàn)頭暈懵重如裹伴耳鳴,頭暈懵重時輕時重,耳鳴不停,夜間尤重,嚴(yán)重時影響睡眠,因耳鳴而心煩焦慮。曾多方治療無明顯療效。求治。 刻診:頭暈懵重,耳鳴,頸項僵硬不適,無頭痛,無干嘔,無寒熱,時出虛汗,口不苦,咽干口燥,但只用水漱口而不欲飲,納可,二便調(diào),舌質(zhì)暗嫩,邊有齒痕,舌下瘀斑,舌苔薄黃膩水滑,脈沉弦微數(shù)。 六經(jīng)脈證解析:頭暈,耳鳴,頸項僵硬不適,出虛汗,咽干,舌苔薄黃,脈弦微數(shù),為少陽中風(fēng)證。 口燥,只欲漱水而不欲飲,舌質(zhì)暗,舌下瘀斑,脈弦,為瘀血。 頭懵重,舌質(zhì)嫩,舌苔膩水滑,脈沉弦,為太陰水飲上蒙清竅。 六經(jīng)辨證:少陽中風(fēng)證,兼夾飲、瘀。 病機(jī):內(nèi)外表里氣機(jī)失暢,瘀熱傷津。 治療:小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柴胡24g,黃芩9g,黨參9g,旱半夏20g,炙甘草9g,桂枝15g,茯苓30g,丹皮15g,桃仁15g,赤芍30g,石菖蒲30g,生姜30g(切片),紅棗8枚(掰開)。4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二診:患者說,藥后諸癥減輕,頭暈懵重好轉(zhuǎn),耳鳴減輕,耳內(nèi)還時有一陣陣兒的悶塞感,睡眠仍然不安。上方加炒棗仁30g,繼服4劑。 三診:患者很高興,訴白天耳鳴和悶塞感明顯好轉(zhuǎn),只是夜靜時還有耳鳴,仍然有陣發(fā)性頭暈懵。頸項僵硬不適仍有但已減輕,時出虛汗,咽干,舌質(zhì)暗嫩,邊有齒痕,舌下瘀斑,舌苔白膩水滑,脈沉弦。 六經(jīng)辨證:少陽太陰合病。 病機(jī):內(nèi)外表里氣機(jī)失暢,水飲上犯。 治療:小柴胡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味: 柴胡40g,黃芩15g,黨參15g,法半夏30g,炙甘草15g,桂枝20g,茯苓30g,生白術(shù)15g,石菖蒲30g,炒棗仁30g,生姜30g(切片),紅棗8枚(掰開)。此方共服8劑,痊愈。 小柴胡湯治療三焦郁熱耳鳴⑤ 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三錢12g,甘草(炙):一錢5g,黃芩:二錢9g,生姜(切):二錢9g,人參:二錢6g,大棗(擘):4枚,半夏(洗):二錢9g。 【功能與主治】和解少陽。 邪在表宜汗,在上宜吐,在里宜下,若在半表半里,則從中治,宜和解之,少陽證的寒熱往來,既不是表證,也不是里證;既不能發(fā)汗,也不能功下,只宜用小柴胡湯來和解。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脈弦者)。婦人傷寒,熱入血室而見少陽證者。瘧疾、黃疸與內(nèi)傷雜病而見少陽證者。 用于流行性感冒、經(jīng)期感冒、瘧疾、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喘息、肺炎、胸膜炎、肺氣腫、肺結(jié)核、麻疹、咳粘痰、扁桃腺炎、扁桃腺肥大癥、淋巴結(jié)炎、中耳炎、耳鳴、重聽、乳腺炎、肋間神經(jīng)痛、肝炎、膽囊炎、膽石癥、黃疸、胃炎、胃酸過多癥、胃酸缺乏癥、胃潰瘍、胃痛、腎炎、腎結(jié)石、腎盂炎、膀膀炎、睪丸炎、副睪丸炎;附件炎、產(chǎn)褥熱、陰部搔癢癥,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質(zhì)、神經(jīng)性厭食癥、精神分裂癥、癲癇、口吃、禿頭癥、頭汗癥、凍瘡、小兒心神不寧等。 【劑量與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溫服。 小柴胡湯加山茱萸耳鳴⑥ 【組成1】柴胡(24g),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棗(擘)4枚。 【組成2】柴胡(24g),茯苓9g,黨參9g,炙甘草9g,紅棗5枚,山茱萸20g. 【功能與主治】和解少陽,治耳鳴。 【劑量與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溫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