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就有“痰生百病形各色”的說法。那到底為什么會有“痰生百病,百病兼痰”的說法呢?是因?yàn)?/span>痰是諸病的源泉,并且怪病多是由痰而生的。 當(dāng)痰飲聚積于我們的肺部、胃腸等身體各處,就會導(dǎo)致我們咳嗽、喉嚨有痰、胸悶、氣短、食欲減退、胃脹、惡心、嘔吐等癥狀??傊碉嬀鄯e于我們身體就會引起各種病癥,讓身體各處都不舒服。 首先,要帶大家了解一下“二陳湯”的出處,它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方子后面原本還有一句話是說“上藥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也就是說,真正的二陳湯中,還有生姜和烏梅兩味藥的,一共應(yīng)是六味藥。 二陳湯,為祛痰劑,主要治療濕痰證,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具體表現(xiàn)在咳嗽痰多、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等。 組成: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生姜、烏梅。 看到方子,相信許多人對方中的甘草、生姜、烏梅并不陌生,甚至能對它們的一些用法脫口而出。那么,它們在方中到底有什么用呢?與其他藥組合在一起會有什么效果呢?下面就為大家細(xì)說一下。 1.半夏:方中,為君藥,辛溫性燥,能燥濕化痰,又能和胃降逆。主要用于痰癥、咳逆、嘔吐、腹脹、胃痛、痰核、頭暈、頭痛、泄瀉、不寐等。 2.橘紅:為臣,既有理氣寬中,又有燥濕化痰的功能。用于咳嗽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與半夏君臣相配,等量合用,相輔相成,還有增強(qiáng)燥濕化痰的功效。 3.白茯苓:為佐藥,通常為中藥飲片,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用。白茯苓與橘紅為祛痰劑中理氣化痰、健脾滲濕的常用組合。 4.甘草:為佐藥,健脾和中,調(diào)和諸藥。用于心氣虛、咽喉腫痛、氣喘咳嗽、胃痛、腹痛等癥狀。 5.生姜:為佐藥,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協(xié)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嘔;用于風(fēng)寒感冒、脾胃寒癥、畏寒嘔吐、肺寒咳嗽等。 6.烏梅:為佐藥,用于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等。與半夏、橘紅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傷正之虞。 由于二陳湯方性燥,所以燥痰者要慎用;吐血、消渴、陰虛、血虛者也要忌用。 王大夫再次叮囑大家,用藥需謹(jǐn)慎,一人一方。醫(yī)生需要根據(jù)患者自身的具體情況加以辯證后,再進(jìn)行配藥,要避免盲目用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