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軍舉行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次授銜儀式。在這個莊重而隆重的歷史時刻,世人最為矚目的自然是十大元帥的揭曉。最終在毛主席親自頒發(fā)命令狀并授予元帥勛章后,宣告十大元帥人選及排位正式刊印上了歷史的功勞簿。這十人依次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名單及座次出爐后,立時引來討論無數(shù),那就是評定的依據(jù)標準到底是什么呢?如果說是軍功,那么有“戰(zhàn)神”之稱的林彪不可能只排在第三;如果說資歷,彭德懷老總可是最晚入黨的。
關于這個問題,即便到現(xiàn)在也沒有定論,但這絲毫比影響它一直是人們熱衷于討論的“熱點問題”。今天我們也一起來討論一下這排名背后到底有哪些玄機。
按照十大元帥的排位次序,我們基本可以得出資歷是參照,威信是輔因,軍委中的排序是主因,同時軍功對軍銜有一定影響但又不直接掛鉤的評選原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逐條分析是如何得出這樣的論斷的。
先說資歷,這里我們按黨齡、軍齡和職務三大維度去做一下對比。先按黨齡(指加入共產(chǎn)黨的時間)來說,朱德最早(1992年9月),其次是聶榮臻(1923年3月);第三陳毅(1923年11月),四到十位分別是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羅榮恒、葉劍英、賀龍、彭德懷。
我們在看軍齡(指參加紅軍的時間),聶榮臻最早,林彪第二,朱德第三,劉伯承與賀龍緊隨其后,再往后是羅榮恒、葉劍英、徐向前、陳毅、彭德懷。
除了上述時間上的統(tǒng)計,我們在從參加革命起義時的職務做一個對比,這方面賀龍、聶榮臻、朱德分列前三,羅榮恒和林彪則分列末位的1-2位。再從勛章功績來看,彭德懷當仁不讓的第一,第二排有朱德、林彪以及徐向前。其他人的勛章數(shù)量要往后排了。
從上面的對比我們能看到,無論是黨齡、軍齡還是職務勛章,朱德老總始終排名靠前,這無話可說。而同樣戰(zhàn)功赫赫的彭老總因為軍功多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取得的,相較朱老總晚了不少,所以排名在朱總司令之后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對于多人數(shù)普遍人物資歷較淺的羅帥,但當我們這樣一對比看,他比彭德懷、賀龍二位的排位還要靠前,但考慮當時的職務和軍功都比較靠后,所以最終排名也就相對靠后了。
接下來再說說威信是輔因這一點。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就要求這第一元帥的威望一定能夠服眾,這樣才有信服力。在這方面朱德總司令正是不二人選。在早期,朱總領導湘南起義,成立工農(nóng)武裝,隨后井岡山會師、長征等重要歷史時刻都有朱總都扮演了十分重要角色。
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朱總擔任八路軍總指揮;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又和毛主席一起運籌帷幄取得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戰(zhàn)斗勝利,正可謂戰(zhàn)功無數(shù)。新中國成立后,他在推動軍隊架構(gòu)調(diào)整、現(xiàn)代化建設、裝備更新?lián)Q代上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論軍功論政績上,朱總都堪稱第一元帥。
最后我們再說說軍委中的排序是主因這一點。中央在新中國成立之時,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程潛這5人當選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轉(zhuǎn)年1月,林彪、高崗進補成為副主席;在之后過了4年直到1954年,劉、賀、陳、羅、徐、聶、葉才成為副主席。
到這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去掉非軍職的人員后,這個順序正是后來元帥們的座次排名。當然這個排名也是基于他們的資歷、軍功戰(zhàn)績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而來。
由此可見開國十大元帥的座次排序,并不是單純的從某一方面一概而論的,而是綜合了資歷、威信、軍功等方方面面的影響因素綜合評定而出,他們每個人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績,理應永遠被后人敬仰、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