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大師”侯寶林:從天橋走進中南海,從瓦舍之間走向大雅之堂。 收集整理 | 茗香齋主 七碗茶 侯寶林先生為何被稱為“相聲大師”? 筆者總結(jié)了如下幾點: 一、 侯寶林先生是相聲門里的權(quán)威,執(zhí)著追求相聲事業(yè),對自己要求嚴格,并善于模仿各種方言、其它曲藝形式、戲劇表演,他說的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且臺風儒雅,學唱傳神,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二、 擅長表演的同時,還能獨立創(chuàng)作劇本,被尊稱為新相聲創(chuàng)作的宗師,同時也是著名的語言大師。 三、 侯寶林先生致力于提高相聲的格調(diào)和趣味,他幾乎開創(chuàng)了獨樹一幟的藝術(shù)風格,為相聲摘下粗鄙的標簽,讓相聲從瓦舍之間走向大雅之堂,走進千家萬戶。 四、 侯寶林開了相聲在演出中攢底的先河。 五、 侯寶林著力培養(yǎng)人才,編寫相聲典籍,指引相聲發(fā)展的大方向,帶來了相聲半個世紀的輝煌。 一. 從天橋起步 1917年11月29日,侯寶林出生于天津,家境貧寒,連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當然更不知道自己的家世了。侯寶林4歲被舅舅張金斌坐火車抱到北京,送給北京地安門外“侯家”做兒子。養(yǎng)父“侯家”住地安門東板橋織染局胡同,在什剎海西頭兒李廣橋的濤貝勒家當廚子。養(yǎng)父是一名廚師,只有微薄的收入,這讓侯寶林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心酸和無奈。后來因為養(yǎng)父失業(yè),小小的侯寶林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當時只有幾歲的他有時賣報紙、有時撿煤球,可以說是嘗盡了人間冷暖。 1929年,侯寶林在一個小作坊做學徒,這個作坊是編制腿帶的,一來二去,侯寶林認識了許多京劇方面的大家,后來他拜師學習京劇,算是有了一門手藝。11歲,拜閻澤甫為師學徒、唱京戲。整天打雜、燒水、做飯、看孩子、倒尿盆、伺候師娘,業(yè)余時間跑天壇回音壁去溜嗓子,練“云手”、“起霸”等京劇表演程式。15歲開始到鼓樓市場石記茶館門前撂地、搭班唱京戲。因為經(jīng)常遭受師傅的虐待,不堪忍受折磨的侯寶林最后逃回到養(yǎng)父那里,憑借學到的本事在天橋演出。 1933年,侯寶林在演出的時候,因為挨著相聲藝人的場子,這讓他接觸到了相聲這門行業(yè)。為了學好相聲,侯寶林只要一有時間就來到一些小場子,去聽聽別人是怎么說的,等到結(jié)束回家時,他便會在路上把剛剛所聽的詞兒反復(fù)練習,很多年后有人問及他怎么聽幾遍就全學會了,侯寶林則無奈的回答道:“因為沒飯吃啊,得抓緊學習,努力賺錢活下去!”有一天,有說相聲的缺人捧哏,侯寶林趁機跑上前,說:“我給您幫幫忙吧!”那天表演的“處女段子”叫《雜學》,就是后來的《戲劇雜談》。憑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獲得了表演相聲的機會,而這次表演讓他大受好評。從此往后,侯寶林白天在鼓樓市場說相聲。在學習期間,他經(jīng)常跟隨師傅和師兄弟們?nèi)ヌ鞓蜓莩?,有了一定的舞臺經(jīng)驗。21歲,侯寶林正式拜相聲演員朱闊泉為師,相聲就此成為了他的主業(yè)。 雖然說剛開始他并沒有什么起色,但是在長時間的堅持之下,侯寶林終于在相聲界站穩(wěn)了腳跟。直到1937年,侯寶林與郭啟儒合作,兩人將傳統(tǒng)相聲中的粗俗之氣加以摒棄,以正派高雅的風格取而代之,為相聲這門藝術(shù)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氣,令人耳目一新,獲得了廣泛的贊譽。1940年,侯寶林在天津演出時,他的相聲表演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而他的事業(yè)也因此迎來了轉(zhuǎn)折,在接下來的五年里,侯寶林不僅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而且還帶動了相聲行業(yè)的發(fā)展。 二. 致力于相聲改革 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解放。傷兵和地痞從侯寶林的演出場所消失,相聲場子里有了“穿灰制服的干部” 。侯寶林感到,“觀眾對藝人的態(tài)度跟以前比有了顯著的進步”。不過,新問題馬上就來了?!胺怼彼嚾艘粫r不能適應(yīng)社會制度的急劇轉(zhuǎn)變,對新話語方式的掌握,并沒有像“翻身”一樣在一夜之間完成。隨著相聲越來越火,很多現(xiàn)實問題也接踵而至,他們的相聲太過于局限,跟不上社會的發(fā)展與新的潮流,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的作出一定改變。侯寶林思前想后決定拋棄這些低級以及封建的東西,并以一種幽默風趣的方式展開,為觀眾帶來笑聲。雖然中國相聲在侯寶林的創(chuàng)新下開始越來越受歡迎,但是由于舊時代藝人地位的低下,曲藝演員更是下里巴人,屬于曲藝里的末流,甚至連劇場都難以進入,侯寶林走紅后,一直在為相聲爭地位,但是收效甚微。 1949年5月1日,北京迎來解放后的第一個勞動節(jié)。有兩位老藝人在北京白紙坊印刷廠禮堂表演,說點什么好呢,就來段《俏皮話》吧。沒想到,剛說了幾句“武大郎賣豆腐--人熊貨軟”,就被工人們“請”了出去。很顯然,在受了新教育的工人們看起來,這太侮辱勞動人民了。更有甚者,覺悟高、警惕性強的熱心群眾一發(fā)現(xiàn)了老藝人“胡說”,他們二話不說,就把表演者給扭送到派出所去了。新社會需要的是新相聲,而老藝人中的大多數(shù)那時還不能很清晰地意識到,他們和他們的“段子”已經(jīng)不能跟上新形勢的需要了。 1942年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指出:“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北本┙夥藕螅绾伟雅f的文藝人員轉(zhuǎn)化為新中國的建設(shè)力量成為新政權(quán)的工作重心之一。 經(jīng)過緊鑼密鼓地籌備之后,第一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于1949年7月在中南海召開。侯寶林列席參加了這次會議,以前在天橋說評書的連闊如也受邀成為會議的正式代表。以往只在民間說唱,與政治“八桿子打不著”的藝人們現(xiàn)在也要學習政治了。連闊如在大會上說了一段他新編的《夜渡烏江》,有人記下當時的場景:“他配合著表述,還模擬了紅軍英雄人物與狂風巨浪搏擊的動作,給人以神完氣足、火爆有力、酣暢淋漓的感受。他整整說了一個多小時……”周恩來非常欣賞這段新評書,他說:“可見曲藝是一支輕騎尖兵,你們每個文藝團體的同志都要向曲藝界的同志們學習?!币粋€造就“人民藝術(shù)家”的時代到來了。比起評書來,相聲顯然落后了。開國大典舉行后,前門箭樓上開辟了一個場所專門演出“新曲藝”,但是在這里的演出節(jié)目單中并不包括相聲。這種尷尬一時使相聲界不知所措。許多腦筋還沒轉(zhuǎn)過來的老藝人覺得新社會不需要相聲了,有的相聲藝人甚至在考慮,是不是趁著自己還年輕力壯,趕緊改行干點別的。 參加了文代會,又給毛主席說過相聲的侯寶林不悲觀,他覺得相聲是可以“為新中國服務(wù)”的。此刻,北京城里的新政權(quán)正在對各行各業(yè)展開改造,主動者將迎來新生,被動者則會被時代的列車拋下。 侯寶林等人逐漸意識到,眼下的危機之中蘊涵著更大的轉(zhuǎn)機,那就是只要“密切配合中心任務(wù)”,相聲就能成為真正的“人民文藝”,登入“大雅之堂”,成為一門能和京戲、電影平起平坐的藝術(shù)。 多少年來,侯寶林一直在為相聲“爭地位”。以往藝人的社會地位本來就不高,而藝人里又要分為三六九等。一般來說,被稱為“大戲”的京戲地位最高,京劇演員可以和闊人交朋友;曲藝屬于下里巴人,京戲演員瞧不起曲藝演員。相聲更是屬于曲藝里的末流,在1940年之前甚至都不被允許進入劇場。1944年,侯寶林在天津“紅”了之后要求得到與京韻大鼓同樣的待遇,還被劇場管事的嘲諷:“說相聲的要比唱京韻大鼓的掙得多?這簡直是欺師滅祖!” 侯寶林意識到,在新社會讓相聲演員“翻身”后,相聲這門藝術(shù)“翻身”的機會也到來了!多少年來,他一直渴盼著這一天。于是在1950年初,為了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宣傳,他寫了一段名為《婚姻與迷信》的相聲;之后,為配合政府取締“一貫道”,他與人合作寫了相聲《一貫道》。這些作品都獲得了肯定,當侯寶林得知毛主席認為他“用簡短的語言講明白了馬列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時,備受鼓舞。 侯寶林找了幾位同志一起來商量。同志們都覺得,需要搞一個組織來進行相聲改革,把舊節(jié)目改好,去掉舊相聲中不健康的內(nèi)容,讓相聲事業(yè)發(fā)展起來。于是,侯寶林就與孫玉奎、羅壽榮、劉德智等十幾位同志一起作為發(fā)起人,向北京市政府文藝處提出申請,在1950年1月19日正式建立了北京相聲改進小組。自己擔任組長,對于此前撂地相聲藝人在作品中出現(xiàn)的很多臟活(表演中的粗口)、臭活(占人便宜等惡趣味)進行了剔除,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讓相聲成為了一門能夠登上大雅之堂的藝術(shù)。 改進小組把北京“真正的相聲藝人”都組織起來,在前門外的新華游藝社集體演出。臺上在演出時,臺下有人負責監(jiān)聽,哪句不合適?哪段不合適?哪個情節(jié)不合適?怎么改?大家都一起來“研究”,絕對不讓不恰當?shù)摹芭f節(jié)目”再出現(xiàn)。他成為了在建國后使相聲行當重新受歡迎并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中興之人。 在“新相聲”漸漸脫胎的同時,老天橋正起著新變化。新政府填平了那里的龍須溝,整修了貧民區(qū),并在那里建設(shè)新馬路和新劇場。伴隨著相聲的自我改造,原來活躍在天橋的曲藝、雜技等藝人都紛紛成立國營或集體的文藝團體,更換了場地進行演出,喧鬧的天橋逐漸變得安靜起來。 到了1952年時,曾經(jīng)活躍于天橋的大部分人都加入了北京市曲藝工作團,成了有單位的事業(yè)人員,以前那種四處賣藝式的個體競爭消彌于集體的組織架構(gòu)當中。 三. 到“抗美援朝”前線慰問演出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中央決定號召一部分文藝工作者前往朝鮮慰問志愿軍戰(zhàn)士們,并由廖承志擔任此次任務(wù)的團長,他認為當時戰(zhàn)爭激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大張旗鼓的表演定然是非常不合適的,不過相聲、評書、快板等就不一樣了,不僅簡單方便,而且戰(zhàn)士們也非常愛聽,有利于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 雖然說此次赴朝并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但是當侯寶林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后,便立馬報上了自己的名字,與搭檔郭啟儒跟隨著慰問團曲藝服務(wù)大隊一起前往朝鮮。 但是由于當時的郭啟儒年齡偏大,常常跟不上大部隊的步伐,所以說大多數(shù)時候侯寶林說的都是單口相聲,如若實在沒辦法,那就只能暫時找自己的隊友救場了。 在這期間,侯寶林除了說相聲之外,剩下的時間都在研究新的段子,就比如說《杜魯門畫像》、《狗腿子李承晚》等都是這時候創(chuàng)作出來的。 四.走進中南海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從河北西柏坡遷往北京,此時32歲的北京“最著名的”相聲演員侯寶林正值巔峰年紀,他的實力與名氣已經(jīng)引起了中央領(lǐng)導(dǎo)特別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guān)注。侯寶林談起了一些與之有關(guān)的舊事:“那是1949年吧,毛主席和中央首長們還住在香山,開會時進城,晚上準有演出。那演出啊,彭真是'總提調(diào)’。甭管是歌舞晚會、戲曲晚會,準有我一段相聲。記得一次我們的相聲排在了梅蘭芳演出的后面,我一聽就嘀咕了,按慣例梅先生總是大軸,他一下場人就該走了。那天我特意囑咐檢場人,京劇將完未完,梅先生剛走向下場門時,迅即將表演相聲用的桌子搬上舞臺。果然,當時毛主席已經(jīng)起身,胳膊上搭了風雨衣,要走。見到又搬上了桌子,毛主席便把風雨衣撂下,重新入座聽相聲了?!?/span> 1949年4月,侯寶林接到了一個通知,讓他做好準備參加一場在北京市委機關(guān)禮堂舉行的文藝晚會。葉劍英、彭真決定為舟車勞頓的領(lǐng)導(dǎo)人們舉辦一場小型文藝晚會,一方面為大家接風洗塵,另一方面則是安排毛主席跟北京市委市政府和一些民主人士見面交流。他們還特地和毛主席說道:“今晚專門安排了侯寶林的相聲。”毛主席聽到之后瞬間來了興趣,并笑著回答:“侯寶林的相聲我一定不能錯過,早就知道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語言方面極具天賦,今晚可一定要好好聽聽。”彭真知道毛主席心中的想法,緊接著說:“侯寶林在學習的過程中可是受了不少苦,而且常常努力鉆研,如今可是終于熬出頭了,也算是成了這一行業(yè)的領(lǐng)頭人物。”當晚侯寶林與搭檔郭啟儒表演了一段《婚姻與迷信》,主要暗諷了封建時期的種種惡行,當他們得知毛主席等領(lǐng)導(dǎo)人在臺下時,雖然說內(nèi)心有一定的緊張,但是很快便恢復(fù)了之前的表演狀態(tài)。由于侯寶林的精彩表演,讓包括毛主席在內(nèi)的臺下觀眾捧腹大笑,毛主席甚至會情不自禁帶頭鼓掌,會場內(nèi)外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博得了滿堂彩。侯寶林不曾想到,也就是從這一天起,不僅是他的演藝生涯發(fā)生了改變,相聲作為一門來自民間的草根藝術(shù),也從此走上了另一條軌道。 毛主席判斷這位年輕的相聲演員,一定前途無量。每當提到侯寶林的時候,他都這樣說:“侯寶林對相聲很有研究,他本人也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我看他以后可以成為一名語言學家!” 把毛主席逗笑很不容易,需要知識和政治水平。侯寶林江湖出身,接受新事物快,知道克服舊藝人惡習,不來小市民連蹦帶跳、出洋相那一套。當時中央每次開會都有晚會,每場晚會都必加相聲。會場都是木板條兒大椅子,正中間第三排放兩把藤椅,讓毛主席、朱德坐。楊尚昆說:“哪個人能讓主席這樣高興,只有侯寶林!” 侯寶林沒上過學,但極勤奮,他聽說有部明朝笑話《謔浪》,跑遍全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后來發(fā)現(xiàn)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嚴冬臘月,頂風冒雪,連續(xù)18天騎車到北圖抄書,把全書10多萬字都抄了下來。以后毛主席移駕中南海,工作之余更常請侯寶林到住處說相聲。工作累了聽,煩了聽,高興了也聽……。毛主席愛聽京劇已經(jīng)人盡皆知,但同樣他也酷愛相聲,每次去聽京劇折子戲時,都會穿插幾段,不過要說到毛主席最喜歡的相聲演員,那肯定非侯寶林莫屬了,甚至還稱贊他為“語言大師”。 侯寶林家住什剎海,走恭儉胡同、北海夾道去中南海僅一箭之地。如果穿北海走305醫(yī)院更是捷徑。 毛主席聽相聲十分投入,滿臉笑容,喜歡用拳頭打拍子,笑點來臨使勁把臉憋得通紅也不出聲,直到笑得直不起腰,難得張開嘴開懷大笑。不光是毛主席,周總理和朱總司令對于多次給中央領(lǐng)導(dǎo)表演相聲的侯寶林也有著深刻的印象。周總理青年時期就在天津讀書,他對這種發(fā)跡于京津地區(qū)的藝術(shù)形式再熟悉不過,每次聽節(jié)目都會把自己完全帶入到情緒之中。周恩來不但哈哈大笑,還會接下茬,揮起殘疾胳膊,模仿郭啟儒給侯寶林捧哏。朱老總多才多藝更是盡人皆知,他對于侯寶林所創(chuàng)作或者表演的作品同樣也是贊不絕口。侯寶林說:“解放初期這種演出任務(wù)是很多的。一星期總有一兩次。每次去四五個人,常與我合作的是郭啟儒。每次有了新作,都先給毛主席和中央首長表演。毛主席一般不點曲目,但他確實喜歡《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有一次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同志都來了,毛主席拉著少奇同志的胳膊說,哎,來,聽聽,就聽《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吧。” 每次演出后,毛主席都要和演員握手,中辦要求侯寶林必須掌握好握手時機,既不要搶先與毛主席握手道別,也不能讓毛主席站起來。要看準時機,在毛主席欲起未動之際,好在侯寶林江湖出身,眼觀六路,每次都把握手時機掌握得極好,給毛主席留下極深印象。 后來他和郭啟儒為毛主席和周總理說過很多次相聲。聽相聲的時候,主席常常會朗聲大笑,有時候還笑得直不起腰。而周總理不但會開懷大笑,還會捧腹大笑。 在侯寶林著作《我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回憶:“我給毛主席一共說過一百五十多段相聲,當時我在說唱團只說過一百段左右的相聲。有些段子在外邊已經(jīng)不說了,像《字象》這個段子,需要白沙撒字,在舞臺上由于不具備條件,說起來很困難,但是我給毛主席就可以說了。我們坐在地板上,地板很干凈,我們就邊寫邊說。有些段子在外邊該不該演?能不能說?在拿不準的情況下,我們也給毛主席說。所以毛主席聽我說相聲聽得最多,我覺得毛主席最喜歡的段子是《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因為這個段子他點過,當場要求重演。別的段子像《戲劇雜談》、《改行》等,我們都給毛主席重演過,唯獨《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這段子,我們說完后不久,毛主席說:'再說一次!’他老人家喜歡聽《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 毛主席喜歡聽《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這個相聲,陳毅也喜歡,還聽過很多次。 不過,畢竟是新時代給予了侯寶林和他的相聲以前未所有的上升機遇,他對新中國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中南海是侯寶林常去的地方。在中南海的晚會里,侯寶林的相聲是“有點兒特殊”的,不管是歌曲晚會、雜技晚會還是戲曲晚會,都要加上侯寶林的一段相聲。那時侯寶林常常與梅蘭芳同臺演出。他已不再需要為相聲“爭地位”,相聲已經(jīng)毫無疑問的是人民藝術(shù),他是公認的“人民藝術(shù)家”。 在解放后要說誰聽侯寶林說的相聲最多,那就是毛澤東了。 四. 侯寶林與他的領(lǐng)袖“鐵桿粉絲” 毛主席可謂是侯寶林的“鐵桿粉絲”。 建國之后,毛主席公務(wù)繁忙,經(jīng)常通宵達旦的工作,聽侯寶林的相聲成為毛主席放松精神、休息大腦的一項重要娛樂活動。自從1949年毛主席聽侯寶林說了一次相聲后,毛主席就習慣了用聽相聲來放松自己勞累的大腦。在有限的休息時間里,毛主席最愛做的事情就是聽相聲。那時的相聲大師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等說的段子,毛主席都聽過,但是毛主席最喜歡聽的還是侯寶林的相聲。他所聽的大部分相聲都是侯寶林的作品,在侯寶林演出的時候?qū)⒀莩鰞?nèi)容錄下來,回去再反復(fù)聽,每次聽還都捧腹大笑、贊不絕口。光聽錄音還不過癮,毛主席更喜歡把侯寶林與搭檔郭啟儒叫來中南海春藕齋表演,有的時候還會給他指出作品中好笑的點或者是需要改進的地方。侯寶林的相聲能讓毛主席開懷大笑,他說的那些相聲中看似荒誕不經(jīng)卻又富含哲理的包袱讓毛主席欣賞不已。 那個時候北京市委禮堂經(jīng)常有文藝演出,毛主席日常工作繁忙,很少觀看,但只要聽說有侯寶林的相聲,毛主席總是盡量抽出時間去聽他說上一段,緩解緊張的大腦神經(jīng)。 1950年,侯寶林配合取消反動會道門活動寫了個《一貫道》,這個段子里面有一個講買佛龕的小段,后來發(fā)展成《買佛龕》的單獨段子,毛主席也聽過這個段子。毛主席對這個段子很感興趣,認為它用“簡短的話就講明白了馬列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這一評價讓侯寶林很受鼓舞,后來又陸續(xù)寫出不少段子,創(chuàng)作成為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后來,侯寶林在《北京文藝》上發(fā)表了幾篇有關(guān)相聲的文章,對此,毛主席在1956年接見文藝界代表的時候,很是幽默地對侯寶林說:“嗯,你寫了很多東西,你想當相聲博士??!” 侯寶林的相聲中,毛主席最欣賞的是《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這個段子用幽默的語言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加以諷刺,荒誕的情節(jié)和詼諧的包袱令人耳目一新。毛主席曾專門邀請侯寶林到中南海演出這段相聲,甚至在一次與身邊工作人員談話時還提到,工作要腳踏實地,否則就成了《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那樣的瞎指揮了??梢娒飨瘜@個相聲的喜愛程度。毛主席認為侯寶林“很有學問,對相聲很有研究?!睂嶋H上,侯寶林小時候由于家境貧寒,一共只上過三年學,他后來扎實的相聲功底完全是靠著后天的不懈努力得來的。 侯寶林對毛主席十分尊敬,他給毛主席說相聲一般有兩種心情:其一是敬仰,他愿意用自己的拿手的相聲藝術(shù),使毛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中放松一下;其二是希望毛主席能了解相聲這種藝術(shù)形式的現(xiàn)狀,鼓勵大家革新,進而成為宣傳革命的武器,發(fā)揮出更大的戰(zhàn)斗作用。 為了不重復(fù)演出,讓毛主席能聽到新鮮的段子,侯寶林不僅努力創(chuàng)作,還將傳統(tǒng)相聲進行改革,去掉其中的低俗、迷信等內(nèi)容,加上適合新中國發(fā)展的新時代風格的幽默元素。 侯寶林也足夠?qū)Φ闷鹈飨瘜λ钠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致力于相聲改革,主要注重相聲的“干凈”以及諷刺作用。經(jīng)過毛主席的點撥,在之后的藝術(shù)生涯里,侯寶林開始更加注重相聲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jié)合。毛主席聽他的段子越多,他對于自己的要求也就越發(fā)嚴格,這種良性循環(huán)為侯寶林的相聲創(chuàng)作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也極大地拓展了他的作品深度和厚度。 給毛主席演出,要求也是在天橋撂地或者劇場開專場的規(guī)格所達不到的。每次給毛主席演出前,中央辦公廳的工作人員都會跟侯寶林說演出的規(guī)定和要求:距離不能太近,否則毛主席需要仰頭看他,對頸椎不好;也不能太遠,觀看效果不好,容易聽不清楚。 演出時按照節(jié)目單演出,但如果毛主席要求他再說一段(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返場”),他得拿出一個讓毛主席滿意的返場小段;演出結(jié)束時毛主席跟他握手,一定要掌握好時機,不要讓毛主席提早站起來,要讓他似起未起之際搶先跟毛主席握手。侯寶林后來在回憶錄中跟侯家后人講到,能夠給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這樣的大人物演出是他作為一個相聲演員的最大榮幸,這些要求都是自己必須做到的,甚至比說相聲本身還重要。但是毛主席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藝術(shù)本身才是演出之本,藝術(shù)水平的表達是他作為一個擁有極高藝術(shù)情懷的鑒賞家最為看重的。有一個例子可以佐證毛主席的觀點:他平常聽侯寶林、郭啟儒的段子基本上只聽一遍,但在侯、郭二人演出《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之后,他又要求二人再演一遍,演出后握手寒暄的時候還詳細詢問了侯寶林關(guān)于這部作品的表演心得,看得出來毛主席對于這個段子十分重視。熟悉相聲的人都知道,《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是侯寶林最為著名的一部改編作品,里面諷刺了舊軍閥強行要求戲曲藝人演出關(guān)公和秦瓊這二位年代差了400年的名將之間的對決,結(jié)果鬧了笑話。這段作品諷刺了不懂裝懂、不學無術(shù)的軍閥只憑借權(quán)勢地位來壓制戲曲藝人,而在毛主席看來,這樣的諷刺明顯揭露了“外行領(lǐng)導(dǎo)內(nèi)行”的社會現(xiàn)象,引起了他的深思。要知道,毛主席這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四個字“實事求是”,《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這種段子無疑說到了他的心坎里。他還要求侯寶林能夠多說一些有一定知識含量的傳統(tǒng)相聲,這樣對于他思考問題也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角度。得到了毛主席肯定的侯寶林,為了達到毛主席的要求,閱讀了大量的古書經(jīng)典,進而創(chuàng)作以及改編出了很多既有文化內(nèi)涵又貼近現(xiàn)實的相聲段子。比如《戲劇雜談》、《夜行記》、《醉酒》、《汾河灣》、《賣包子》等讓我們?nèi)缃穸际侄炷茉數(shù)淖髌贰?/span> 與“外面”不同,一些已經(jīng)“不合適宜”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侯寶林到了中南海還在說,原因是:“人家說,'你還教育主席呀!外邊不說的,這兒也可以說’”。 有一次,侯寶林給毛主席說相聲,說著說著自己嗨了起來,即興發(fā)揮“讀書死,死讀書,讀書讀死不如不讀書……”。毛主席心有靈犀,面露笑容,眼神驚異、欽佩,連聲叫好。 侯寶林說自己“42歲研究了50年戲劇”,被郭全寶迎頭抓?。骸?2歲研究了50年,這不矛盾了嗎?”侯寶林迅速發(fā)揮道:“任何一個事物都會有矛盾存在的,就看你有沒有辦法使之統(tǒng)一起來……”借機把毛主席的《矛盾論》編了進去,聽得毛主席哈哈大笑,一旁的周恩來笑得直拍毛主席肩膀。 當年侯寶林在中南海給毛主席說相聲時,毛主席囑咐他,放開演,不要擔心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什么逗樂來什么,不要顧及什么教育意義。 隨著侯寶林來中南海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他的內(nèi)心也開始焦急起來,他知道毛主席非常喜愛他的相聲,同樣他也愿意一直為毛主席說下去,但是自己的段子是有限的,時間一長就沒有新的內(nèi)容了。為了讓毛主席每次都能聽到不同的段子,侯寶林決定開始自己創(chuàng)作,并和搭檔郭啟儒一起共同商量。 有一次,為了慰問中央領(lǐng)導(dǎo)人,毛主席特地邀請了一批文藝工作者前來中南海進行表演,現(xiàn)場布置非常簡單,木排座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在第三排的中間位置,有兩把藤椅是專門為毛主席和朱德準備的。在正常表演結(jié)束之后,很多人都準備陸續(xù)離場,而毛主席也已經(jīng)起身,但就在這時報幕員再次站到了臺上,并笑著向觀眾們介紹道:“接下來為大家?guī)淼氖且欢蜗嗦?,也是本場的壓軸表演,有請侯寶林老師?!泵飨牭街筅s忙坐下:“原來還有侯寶林的相聲啊,這可不能錯過,不知道這次他會帶來什么內(nèi)容?!逼渌^眾見毛主席落座之后,也紛紛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侯寶林這次的相聲可以算得上是十分精彩,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而毛主席也一直帶頭鼓掌,他知道毛主席看的正高興,便主動為他加了一段,一直到謝幕結(jié)束之后,毛主席才意猶未盡的離開。 臺下的觀眾們每次聽到好笑的地方,都會情不自禁地大笑出來,但是毛主席卻與之不同,他聽相聲的時候總是忍著笑意,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毛主席的感情不夠豐富,他一直認為大笑不僅僅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且還容易影響到別的觀眾。當然侯寶林也漸漸地發(fā)現(xiàn)了毛主席的這一習慣,每當全場人捧腹大笑時,他卻總是極力克制自己,就算憋得滿臉通紅還依舊忍著。但是后來在侯寶林的多次相聲表演中,毛主席也有時忍不住會笑出聲來。有一回,侯寶林說了一首七拼八湊的打油詩: 膽大包天不可欺,張飛喝斷當陽橋。 雖然不是好買賣,一日夫妻百日恩。 話音剛落,毛主席便一陣大笑,甚至還差點流出了眼淚??吹矫飨Φ萌绱碎_心,侯寶林又拼湊了一首: 紅軍不怕遠征難,天兵怒氣沖霄漢, 國際悲歌歌一曲,百萬雄師過大江。 兩首詩讓毛主席笑了很久,也成為侯寶林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 在侯寶林為毛主席說的這些段子中,有些在外面已經(jīng)不說了,比如說《字象》這個段子,演出時需要白沙撒字,以前是在地上比較方便,可現(xiàn)在要拿到舞臺上就很困難了。雖然沒辦法在舞臺上表演,但侯寶林還是把這個段子拿給毛主席說了,因為有地板,他可以坐在地板上邊寫邊說。為此,他跑了很多地方,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塊漢白玉石頭,現(xiàn)砸現(xiàn)磨,篩成粉末,裝上縫制的3個小布口袋里,到毛主席住的地方演出。果然,毛主席對這個段子很滿意。后來,只要碰上拿不準是不是可以在舞臺上公演的段子,侯寶林也會先把它說給毛主席聽,請他老人家?guī)妥约撼龀鲋饕狻?/span> 毛主席聽相聲都是侯寶林說啥他就聽啥,很少主動點節(jié)目。 頗有古文造詣的毛澤東還喜歡聽有一定知識含量的傳統(tǒng)相聲,侯寶林為了給他說出點新東西,就閱讀了大量的古書去創(chuàng)作,效果不錯。 侯寶林被請到中南海說相聲大多是在周末,相聲表演穿插在舞會當中,中國廣播文工團的歌唱演員曾經(jīng)被邀請過。從1950年到1962年,這樣的經(jīng)歷經(jīng)常有。侯寶林有相當一部分段子就是在這個期間錄下來的,那是侯寶林的鼎盛時期。 侯寶林說,因為“政治”上的原因,大概是檔案袋里塞了東西,自1962年以后他就再不能進中南海演出了。但是毛主席還是記掛著他。 晚年的毛主席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但是他卻依舊熱愛相聲,并常常向身邊的工作人員提及:“我真的好久沒見到侯寶林了?!?/span> 1974年8月,“文革”末期籌備四屆全國人大,毛主席由于自己的身體原因決定請假一段時間,準備出發(fā)前往南方,除了養(yǎng)病之外,也能視察一下情況,這時周總理向他遞交了一份人大代表名單。毛主席審查代表名單,突然問姓侯的里面怎么沒侯寶林呀?周恩來心領(lǐng)神會,立馬命令“五七干?!?,把正在田里干活的侯寶林找回來。 農(nóng)場軍代表雷厲風行、不敢怠慢,把侯寶林從水田里撈出來,說:“立即回去洗洗腳!”換上干凈衣服,直送火車站。 侯寶林在火車上惴惴不安,擔心自己又有什么反革命罪行暴露了。趕到廣播說唱團革委會報到,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一起朝他媚笑,稱呼也從“黑幫”、“牛鬼蛇神”清一色變成了“寶林同志”。真是小人乍富、一步登天,瞬間回歸無產(chǎn)階級革命路線上來,不僅進入人民隊伍,而且還是人民的代表。 立馬換了一身嶄新的藍制服,頭頂上翹的干部帽,胸戴大號毛主席像章。從南錢串走到什剎海,又從什剎海走到鼓樓,從鼓樓走到龍頭井……。往返數(shù)次,要讓廣大革命群眾都看見侯寶林是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的人。 幾十年間,在中南海舉辦的各種形式的晚會上,侯寶林的相聲是必不可少的。據(jù)侯家的后人統(tǒng)計,從1949年來到北京開始一直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侯寶林一共為毛主席說過150多段相聲,其中有50段在民間的演出或者舞臺上從來都沒有演出過。 侯寶林的相聲一直是毛主席放松大腦的一劑良藥。侯寶林也為自己的相聲能夠讓毛主席開懷大笑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毛主席喜歡侯寶林的相聲,侯寶林也對毛主席懷有深厚的感情。毛主席逝世后,每年的12月26日,侯寶林家都要煮上一碗長壽面,以此來緬懷毛主席,一直到1993年侯寶林仙逝。 六.“文革”中遭劫難 1966年“文革”開始,侯寶林先生也沒能幸免,他剛回到北京不久就被隔離審查,在這期間他參加勞動,寫“材料”交代“罪行”。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得不終止創(chuàng)作,直到云開月明之后,他才安心的創(chuàng)作相聲。 “文革”時,造反派抄家揪斗侯寶林,他早已換好“行頭”,一身普通的舊藍布褲褂。他深知穿好衣服暗含著向無產(chǎn)階級專政“示威”,會讓生活水平較低的窮人羨慕嫉妒恨;穿軍綠顏色有“篡軍”之嫌,讓把軍裝當專利的紅衛(wèi)兵小將不舒服,心生仇恨“沒事兒找抽”;穿帶補丁的破衣服,會讓革命群眾看穿他形左實右,惡毒污蔑社會主義制度……。所以特意挑選最普通的舊藍布褲褂,低頭、含胸、看地、溜肩膀,對扣給自己的帽子滿盤皆收,不打自倒,還主動上綱上線,免遭皮肉之苦。 還沒等紅衛(wèi)兵沖進屋,他就迎著響動主動到大門口“束手就擒”。冒著紅衛(wèi)兵蘇式武裝帶的銅頭兒,緊趕幾步,主動走在被批斗隊伍的最前面,讓紅衛(wèi)兵小將把憤怒全部傾瀉到那些慢吞吞磨蹭的“反動權(quán)威”和地富反壞右身上,躲過了抽皮帶、按腦袋、連踢帶打。 紅衛(wèi)兵剛說“給侯寶林戴高帽!”侯寶林馬上從身上摸出自備的紙帽子,向造反派們高喊:不用找、不用找,戴著呢、戴著呢!邊喊邊自己主動戴上。造反派頭子看了說:不行,不行,太低了!你這算什么高帽!侯寶林不慌不忙地說:哦、哦、哦,要高的,能高、能高……說著,將腦袋搖一搖,紙帽子便長高半尺。引來臺下又一片哄笑,連臺上主持批斗的紅衛(wèi)兵頭子也忍不住了。造反派強忍住笑,說:還低、還低。侯寶林又把紙帽子鼓搗了一下,紙帽子又長高了一尺。文革造反派抄家、打牛鬼蛇神,把侯寶林扭送上臺,萬眾振臂高呼“打倒侯寶林!”侯寶林聞言立即向前臥倒,趴在臺上,逗得全場轟堂大笑。斗他的紅衛(wèi)兵連踢帶打把侯寶林從地上薅起來,質(zhì)問他為什么要趴下,侯寶林一本正經(jīng)地說:“這可不是我自個兒想趴下的,是你們要我趴下的。”紅衛(wèi)兵問他:“我們只是喊打倒你,并沒要你趴下呀?”。侯寶林趴在地上一臉嚴肅:“是呀,我這不是配合你們斗爭嗎?如果我不全身著地兒趴在這兒嘿兒,怎么能叫打倒呢?”整個批斗會場立即被笑聲淹沒。 一次,侯寶林被拉去批斗,批斗現(xiàn)場就設(shè)在大禮堂,臺下人群密密麻麻,大家都想見識一下,這位一流的幽默大師面對這樣的場面,究竟會如何應(yīng)對?“說,你向人民隱瞞了什么歷史問題?”對方有些兇神惡煞地問?!拔遥蚁蛉嗣耠[瞞了一個重大的個人問題,我還有一個名字叫侯大寶”,侯寶林說話時顯得十分認真?!敖淮卮髥栴}!”只見侯寶林做出一副老實認罪,十分痛苦的樣子說:“我萬惡不赦,我罪大惡極,我犯過一件全世界人民都不能饒恕的罪行?!焙顚毩值膽B(tài)度十分誠懇,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他揭曉這一了不得的“罪行”。緊接著,侯寶林極為認真地說:“希特勒是我的內(nèi)弟,我們倆一起發(fā)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焙顚毩衷捯魟偮?,臺下馬上傳出一片大笑聲。“肅靜,肅靜,不要聽他胡說!”可侯寶林還是保持著那副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學著對方的樣子揮手說:“肅靜,肅靜,真的,法西斯的總頭頭蓋世太保就是我?!迸_下的笑聲更加激烈了,就連對方也忍不住笑了起來。最后,侯寶林在笑聲中直起了腰,理理頭發(fā),回家了。 從這些事情便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作為一個傳遞快樂的人,侯寶林依舊用自己的幽默積極地面對著生活,這是極其不易的。 七.致力相聲事業(yè)的建設(shè)和發(fā)展 侯寶林先生在1976年就宣布退出舞臺,專心于相聲研究工作,并且出版了《侯寶林談相聲》一書,為相聲界留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有人稱他是相聲界的中流砥柱,其實他完全擔得起這個稱號。他一生致力于相聲建設(shè),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相聲作品,甚至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弟子,正如張壽臣說“侯寶林對相聲有功。” 侯寶林認為,要說好相聲,就要苦練基本功。既然相聲是門藝術(shù),學什么就應(yīng)該學得像,更應(yīng)該學得美。侯寶林先生不僅對對待藝術(shù)非常嚴謹,對自己的要求也甚為嚴苛。他曾經(jīng)對學生說:我每次演出,就像第一次登臺一樣。 當年的侯寶林在學唱上非常勤奮,下過大功夫,他不僅求形似而且求神似。有一次周信芳先生在給專業(yè)京劇演員講課中談到如何學習京劇表演時,曾說“你們要學我啊,要照著侯寶林那樣學?!?/span> 馬三立曾這樣夸贊侯寶林:“他學嘛像嘛,每唱一番都有滿堂好,這是人才?!?/span> 侯寶林后來還寫了“相聲演員應(yīng)具備的12項基本功”,從如何做好開場詩、如何逗哏、捧哏、如何表演口技、雙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他認為每一個相聲演員都應(yīng)該掌握這些基本技藝。 正因為侯寶林先生執(zhí)著追求相聲事業(yè),對自己要求嚴格。他說的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且臺風儒雅,學唱傳神,相聲功底扎實,吐字清楚,神態(tài)輕松自然,包袱又脆又響,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侯寶林在相聲作品中不僅將前輩們的藝術(shù)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并善于模仿各種方言、其他曲藝形式、戲劇表演加入相聲中,不斷推陳出新。 侯寶林,他是雅的代表,侯寶林也說了很多傳統(tǒng)相聲,但是他的新相聲更具時代感,他力挽狂瀾,使相聲起死回生,從低潮走向復(fù)興,從地攤登上大雅之堂。 侯寶林江湖出身,有急智。他訪問美國時,突然有記者問:里根是演員,在美國能參選,當總統(tǒng),您也是演員,在貴國可以當選總統(tǒng)嗎?陪同的官員聞言萬分緊張,不知所措。侯寶林佯作思考,從容答道:“里根我知道,我們不一樣,他是二級演員,我是一級的。” 為了使相聲這門曲藝藝術(shù)健康發(fā)展,侯寶林還嘗試從理論上對相聲加以研究,并發(fā)表了幾篇論文。真是因為侯寶林不懈的努力,相聲才從街頭嘴把式,真正成為了主流文化,登上了大雅之堂,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很多快樂。孫福海在《逗你沒商量》中記載,侯寶林大師在南開大學講學時,一位副校長不經(jīng)意說了一句“侯先生,您來一段兒”。侯先生當時立即回答說:“對不起,我是來講學的?!毖酝庵猓合M隳茏鹬匚?,想聽相聲嗎?去劇場買票。那個任人呼來喚去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看中尊嚴的人不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優(yōu)越,而是對自己有信心,而自信心大多來自于對自身實力的清醒認識。 到了晚年,侯寶林常常參加一些學術(shù)研討會,并建立了專門的曲藝研究機構(gòu),以此來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致力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傳統(tǒng)相聲藝術(shù)。 在侯寶林60多年的藝術(shù)生涯中,他一直都在努力創(chuàng)作,讓觀眾看得開心,同樣他也非常感謝毛主席對自己的喜歡與認可,侯寶林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藝術(shù),帶領(lǐng)相聲走上了一個高峰。 1993年2月4日,侯寶林先生病逝,享年77歲。臨終口述《最后的話》:“我侯寶林說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微笑而去。祝愿大家萬事如意,生財有道?!痹谒L的60年藝術(shù)生涯中,始終堅持以“把笑聲和歡樂帶給人民”作為奮斗目標,所以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不愧是人們心目中德藝雙馨的“相聲大師”、“人民藝術(shù)家”。 2021年12月28日 整理 感謝閱讀、理解、支持! |
|
來自: 唯我英才 > 《藝術(shù)人員專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