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zhàn)役中,未來的“萬歲軍”表現(xiàn)不佳,因為誤信了關于美軍“黑人團”的情報而貽誤戰(zhàn)機,整個戰(zhàn)役的殲敵數(shù)量因此大打折扣。 彭總大怒,戰(zhàn)役總結(jié)會上痛罵38軍軍長粱興初為“鼠將”,并且越罵越激動,聲言自己“斬馬謖的本事還是有的”! 彭老總 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眼見彭總脾氣上來了,當然得勸慰,不然真來個“斬馬謖”怎么辦?彭總于是氣呼呼地詢問,這個38軍的前身是哪支部隊? 注意啊,當然不是問原是東北野戰(zhàn)軍哪個縱隊,那是人盡皆知的事 ,彭總問的是該軍在紅軍時期的血脈。 鄧華回答說,第38軍的老底子是八路軍115師686團,是來自“我們?nèi)妶F的”,彭總聽完當時楞了一下,過一會才喃喃地說:“我們?nèi)妶F,打仗從來就不是這個作風”! 話是這么說,但是彭總的氣卻消了不少,顯然對“紅三軍團”番號的感情那是很深的。 紅三軍團的番號出現(xiàn)在1930年6月,是閩贛中央蘇區(qū)繼紅一軍團后,組建的第二支軍團級編制,最初是由彭總的老部隊“紅5軍”和后發(fā)展起來的紅8軍合編而成的。 眾所周知,紅5軍那是平江起義部隊發(fā)展起來的,是彭總一手帶出來的部隊,自然感情深厚。 早年彭德懷 紅三軍團初創(chuàng)時,以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委、鄧萍任參謀長(1934年犧牲)、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犧牲)。 兩個月后,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不久以后下轄紅5軍、紅8軍、紅16軍共10000余人。 1933年紅一方面軍實施整編,取消了軍級番號,紅三軍團正式開始下轄紅4師、紅5師和紅6師,至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時,紅三軍團發(fā)展到17805人。 之后便是慘烈的湘江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紅三軍團損失也非常慘重,兵力銳減到不足10000人。 所以在四渡赤水期間的“扎西整編”之中,紅三軍團縮編為軍團指揮部直轄四個團,然后是一路血戰(zhàn),到兩大方面軍完成會師時,紅一方面軍總兵力只剩下20000余人,其中三軍團約6000人左右,并且根據(jù)兩大方面軍的實際編制情況,更改番號為“紅3軍”。 滕代遠 此時中央紅軍還保留四個軍的編制:紅1軍(原紅一軍團)、紅3軍(原紅三軍團)、紅5軍(原紅五軍團)、紅32軍(原紅九軍團),再與四方面軍主力分編為左、右兩路軍北上。 后面的歷史讀者大多了解,在長征的至暗時刻,黨中央毅然率軍委縱隊、紅1軍、紅3軍單獨北上。 在特殊的政治形勢和環(huán)境下,在紅5軍和紅32軍已經(jīng)跟隨四方面軍行動的情況下,黨中央決定,這支14000余人的偏師暫時更名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支隊”,以彭總為司令員、毛主席為政委,堅決北出陜甘,此間自然取消了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的番號。 其中紅三軍團縮編為“陜甘支隊第二縱隊”,以彭德懷兼任司令員(后由彭雪楓繼任),直轄各團則改稱“大隊”,全縱隊下轄第10、第11、第12、第13共四個大隊;而紅一軍團縮編為“第一縱隊”,下轄六個大隊,所以在1935年10月初,紅一和紅三軍團的番號均同時消失了。 鄧萍烈士 陜甘支隊繼續(xù)北上,并于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勝利結(jié)束長征,此時整個陜甘支隊的兵力,只剩下7000余人了,可見長征路上之艱難。 而已經(jīng)在陜北完成合編和整編的徐海東紅十五軍團(紅25軍加陜北地方紅軍),對中央紅軍的到來,表現(xiàn)出極大的擁護和支持。 既然兩大部分紅軍在陜北完成了會師,那么部隊合編勢在必行,于是1935年11月份,以陜甘支隊和紅十五軍團為基礎,恢復了紅一方面軍的番號。 然而面臨的困難是,紅十五軍團實有兵力也達7000余人,陜甘支隊這7000人,如果再編組為兩個軍團,顯然不太合適了。 當時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的編制和兵力比,基本在3比2左右,以戰(zhàn)斗部隊6000余人(還有軍委縱隊呢)計算,第一縱隊實有相當于六個團級建制的3600人左右、第二縱隊實有相當于四個團級建制的2500人左右,事實很明顯,重新恢復紅一軍團的番號更合理些。 三位將軍 但是就此不再恢復“紅三軍團”的番號,輕易是沒有人方便提出來的,那樣也很難在感情上,讓三軍團的將士們接受。 困難時刻,陜甘支隊司令員彭德懷,率先提出將第二縱隊主力合編入第一縱隊的辦法,然后恢復紅一軍團的番號! 這也是彭老總表現(xiàn)出來的堅強黨性和無私精神,從而主動把自己一手創(chuàng)建的部隊,編入以“朱毛會師”的紅4軍為基礎的紅一軍團,而成立五年之久的紅三軍團番號,就此在人民軍隊的序列中消失了。 如此紅一方面軍恢復番號后,便下轄林總的紅一軍團和徐大將的紅十五軍團。 當然了,當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兩支部隊的老底子進行合編時,難免是有些矛盾和波折的,為了穩(wěn)定老部隊的軍心,彭總還親自到原三軍團的部隊講話,要求同志們一定要服從大局,繼續(xù)為革命做貢獻。 盡管如此,在合編過程中,原三軍團的干部戰(zhàn)士還是受了不少委屈,這里就不詳細說了。 梁興初 具體來說,原陜甘支隊的第二縱隊(紅三軍團余部),整體改編為紅一軍團的第4師,師長李天佑,下轄第10、第11和第12團,隨后在一軍團編成內(nèi)參加了直羅鎮(zhèn)、東征山西、西征等戰(zhàn)役,作風仍然硬朗。 1937年陜北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紅4師再改編為第115師第686團,李天佑繼續(xù)擔任團長,戰(zhàn)將梁興初當時擔任686團的營長職務。 第686團參加了平型關戰(zhàn)役,后隨師部挺進山東,1940年編入山東區(qū)軍教導第2旅第六團。 第六團在旅部率領下挺進山東濱海地區(qū),進一步執(zhí)行開辟敵后抗日戰(zhàn)場的戰(zhàn)略任務,老紅軍隊伍嘛,自然是建團早、戰(zhàn)力強和戰(zhàn)功大,因此被濱海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老六團”。 686團李天佑 抗戰(zhàn)勝利后,老六團改編為“山東解放軍第一師第一團”,隨后奉命隨山東區(qū)軍主力挺進東北,其后的番號分別是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部直屬的第1師第1團、東北野戰(zhàn)軍第1縱隊第1師第1團,而李天佑后來成為東野第1縱隊的司令員。 1948年11月,東野第1縱隊根據(jù)軍委統(tǒng)一番號的命令,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第38軍”,次年初再改稱第四野戰(zhàn)軍第38軍,李天佑成為首任軍長。 1949年初以后,李天佑出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廣西區(qū)軍副司令員等職務,5月間,第47軍軍長梁興初調(diào)任38軍軍長職務。 1950年10月,第38軍首批入朝參戰(zhàn),這才有了鄧華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那次介紹。 第38軍知恥而后勇,在第二次戰(zhàn)役中大破美軍,彭老總興奮之余,在祝捷電報中寫上了“38軍萬歲”的語句,“萬歲軍”從此名震天下! 38軍萬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