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川美油畫77級畢業(yè)照 前排為老師,左起:王元壽、夏培耀、張聲顯、吳成琨、 劉國樞、魏傳義、王大同、張方震、杜泳樵、馬一平 二排左起:高小華、周鳴祥、羅曉航、黃同江、朱毅勇、 張曉剛、黃佳、李姍、莫也、羅群、程叢林 三排左起:陳宏、雷虹、楊謙(千)、何多苓、秦明、 羅中立、李犁、華提 (高小華美術(shù)館供圖) 以青春的名義 ——川美77、78級畢業(yè)20周年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文/陳丹青 (本文由陳丹青先生授權(quán)發(fā)布)這是一個非常文藝腔的題目,為什么我要用這樣矯情的題目?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出蘇聯(lián)話劇,叫做《以革命的名義》 ,今天要來發(fā)言,忽然想起這個題目,拿過來,改動兩個字。什么意思?我有我的感觸。 我第一次認得四川畫家,是在二十三年前。1979年春天,中越開戰(zhàn),我正在美院上課。我是不喜歡上課的,為了逃課,就跟了所謂中央慰問團去廣西勞軍,回程經(jīng)過上海老家,一天中午剛出門,正趕上陳逸飛同志帶著兩位四川哥們兒來找,說其中一位是四川美院的高小華,畫了一幅武斗的畫,很棒,介紹完了,他就離去。我?guī)е鴥晌桓鐐儍河终鄯祷丶?,要了高小華的油畫照片看,那幅畫就是日后著名的“傷痕美術(shù)”開山作 《為什么》 。我們談了好一陣,高小華頭發(fā)鬢角很長,站著時一條腿叉開,頻頻抖動著,我大概自己也喜歡沒事兒抖腿吧,所以至今記得。 高小華,《趕火車》 秋天,我收到一封來信,還有一張放大黑白照片,照片上又是一幅描寫武斗的油畫 《1968年某月某日雪》,我拆開信讀,署名程叢林,他說,他和高小華一起在上海我家見過面。我立刻想起他,戴眼鏡,卷頭發(fā),坐在那里一言不發(fā)。 程叢林,《1968年某月某日·雪》 布面油畫,200×300cm,1979年 程叢林,《1978年夏夜》 布面油畫 ,180×400cm,1980年 我仔細看畫,被這幅蘇里科夫式的歷史畫感動了。我記得坐在火車上給叢林回信。從此我們開始通信。第二年年初,我取道成都去拉薩做畢業(yè)創(chuàng)作,事先通知叢林,他連夜從重慶趕來成都,很神秘的樣子,給我看他許多創(chuàng)作草圖,還有詩句一般的筆記。我們裝得老同志那樣很深沉地談藝術(shù),談了一夜,第二天我就去拉薩了。在西藏半年,我們密集通信,有一天我還收到叢林寄來的整盒白色油畫顏料,大管的,一共五支。到了夏天,我再次取道成都回北京,又是事先通知,又是叢林連夜趕來,當他到時,我剛在招待所洗完澡,那年月洗一回澡是不得了的事情,我光著腳,踏一雙皮鞋給他開門,然后將我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鋪在床上給他看。第二天,他還是很神秘地領我到一所空曠的學校的大房間,我赫然看見墻上靠著一幅巨作,就是擠滿年輕人的《夏夜》。我在許多場合一直說,這是叢林最好的一幅大畫,當聽說這幅畫被當年所謂青年美展否決時,我就站在美院過道里破口大罵! 羅中立,《父親》 畫布油彩,215cm×150cm,1980年 周春芽,《剪羊毛》 布面油畫,170cm×236cm,1981年 不記得是當年年底還是1981年,我給叫到人民大會堂開那屆所謂“青年美展”的什么大會,我記得腳上正踏著一雙塑料拖鞋,那年頭,我居然可以踏著拖鞋走上人民大會堂的大臺階,就在那里,我見到了《父親》的作者羅中立同志。想不到五年后有幸在紐約接待他,和他一起光著膀子躺在地上,我最羨慕他能在任何情況下立即睡著,而且旁邊有人談話也吵不醒他。分別前,我們還在曼哈頓的第五大道一起倒立,上海話叫做“豎蜻蜓”,中立說他在歐洲每個都市都會當街倒立,拍照留念?,F(xiàn)在我還保存著我倆倒立的彩色照片。 布面油畫,96x130cm,1981年 何多苓,《青春》 布面油畫,150cm×186cm,1984年 出國前后,我陸續(xù)認識了周春芽、楊謙(千)、秦明、王亥、王川,為了和四川哥們兒套近乎,還和沒有見過面的張曉剛通過信,交換過照片,很羨慕他長著絡腮胡子,可是直到前年在北京見面,他把胡子都剃光了。在紐約,我與高小華、秦明、楊謙(千)同住一個區(qū),度過好幾年難忘的“洋插隊”歲月,一起逛美術(shù)館,一起聽音樂,一起高聲贊美或痛罵萬惡的美帝國主義,一起吃辣椒。今天,我在四川地面上還見到這么多四川美院的“地頭蛇”,見到四川美術(shù)界這批文革后少壯派“大蟲子”,我真高興! 陳丹青、高小華和葉坦博士 美國洛杉磯,1996年 高小華與油畫《為什么》和《我愛油田》 1978年 為什么我要說這些?第一,我同四川哥們兒有緣分,有交情。我喜歡四川哥們兒,豪爽、開朗、痛快!第二,就和我的題目有關系。我和四川哥們兒交朋友,什么都注意到了,只有一件頂頂明顯的事居然沒有注意到,這件事就是:當年我們混在一起玩,一個個多年輕啊! 今天我們坐在一起紀念這兩個班同學畢業(yè)二十周年,肯定有很多議題,很多說法。昨天有人采訪,問我對“77、78級現(xiàn)象”有什么看法,我說,那跟77、78年沒關系,而是跟十年文革有關系,那十年,中國文化藝術(shù)一片荒涼,可是卻攢了一群渴望叫喊的小家伙,一群粗糙活潑的人才。記者又問我,四川的77、78級有什么特點呢?我就說可能和四川人當年大打武斗的火爆性格有關系吧??晌抑肋@是在胡說,我想來想去,覺得四川美院當年殺出來這么一幫“暴徒”,一群搶糧店的叫化子——想想看,高小華、程叢林畫出武斗場面時,只有二十三、四歲,不過本科二年級;羅中立畫出《父親》,何多苓畫出《春風已經(jīng)蘇醒》時,不過三十上下,也才本科三年級吧;春芽、秦明、曉剛的成名作,是畫在二十一、二歲;楊謙(千)入學時,年僅十九歲……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在四川這塊火爆的地方,在文革結(jié)束百廢待興的當口,有這么一群愣頭青,又自覺又不自覺,是天意也是人意,他們趁著青春大好,不管自己是一年級還是二年級,不管是畫得對還是錯,不管畫了以后北京怎么說,外省怎么說,領導怎么說,同行怎么說……總之,77、78級的四川美院學生不管三七二十一,該出手時就出手,痛痛快快過了一把癮。 秦明,《游行的隊伍 》 布面油畫,180cm×180cm,1984年 楊千,《手》 布面油畫,首飾、拼貼與綜合材料 200cm×180cm,1980年 說來奇怪,全國藝術(shù)院校有的是77、78級,可是能夠有自信,有公論,開得起這么一項20周年紀念會,僅僅為了紀念兩個班級,兩屆學生,恐怕獨此一家。為什么? 二十年過去了,我不必在此議論這批作品,沒有什么比作品本身更有發(fā)言權(quán)。我只想請大家看看今天的青年,也是二十歲出頭,也是一年級二年級,有誰愿意正眼瞧瞧這些年輕人?他們從小學就是千篇一律的素描水粉,考的是所謂政治和外語,上學后學的是按部就班的課程,畢業(yè)時求的是一紙文憑,一份學歷,一份飯碗。二十年過去了,我回到中國的學院教書,今天坐在這里談論四川美院77、78級的昔日輝煌,我發(fā)現(xiàn),文革十年逼出來的是一這批生氣勃勃不管三七二十一的77、78級同學,一個個悶頭追求的是趕緊出創(chuàng)作,互相比的是構(gòu)圖、激情、畫面,是青春的活力;二十年后,所有藝術(shù)學院的學生苦苦追求的是學分、學位、學歷,此外還要加上一條,就是越來越高的學費。 莫也,《嫁新娘》 布面油畫,87cm×79cm,1987年 我們都是文革過來人,我們知道,文藝專制的遺患你還有辦法抵抗,77、78級就是最佳的例子,這份抵抗,憑的就是赤手空拳的青春;我們也都是有子女的人,我們知道,今天的教育體制很難抵抗,你只有將孩子的青春統(tǒng)統(tǒng)賠進去,從二十歲到三十歲,甚至從三十歲到四十歲,就是不斷地考試,不斷地失敗,不斷地再考試,才能換取學分、學位、學歷。你要抵抗吧,你就準備將來沒飯吃,沒法混,你沒飯吃,沒法混,你還談什么藝術(shù)?!談什么文化?! 我不必在此議論造成這體制的總總原因,沒有什么比體制的后果更有發(fā)言權(quán)。在會議擬定的五項議題中,我說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意思。我只想借今天紀念77、78級畢業(yè)班的難得機會,告訴我們這些青春老去的哥們兒:諸位是幸運的,諸位沒有荒廢青春。每個人只有一次青春,我們應當討論的可能是:將青春還給正當青春的年輕人,是靠學分與學歷?還是憑激情與創(chuàng)作?四川美院77、78級學生的大量作品與青春記憶早已給出了雄辯的答案,今天,此一答案可能比二十年前更雄辯。 1978年冬,川美77級油班赴川西南油氣礦區(qū)體驗生活 前排:王大同老師(左三)、羅群(右三)、 李姍(右二)、莫也(右一) 中排左起:陳宏、朱毅勇、黃同江、羅中立、楊謙(千)、 華提、秦明、陳安鍵(右二)、黃佳(右一) 后排左起:雷虹、高小華、程叢林、張曉剛、何多苓。 (高小華美術(shù)館供圖) 我愿以神圣的青春的名義,請我們今天在教書的老哥們兒同情今天的年輕人,在可能的情況下——哪怕只是極微茫的可能——給年輕人多一點生命的空間,看看能不能讓他們像諸位當年那樣過一把青春癮。我愿對正當青春的年輕人說,請看77、78級的老哥們兒:他們沒什么了不起的學歷,他們當年下筆創(chuàng)作,可能只有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動機:以青春的名義! “發(fā)言稿”后刊于《重慶文藝》2002.5 何多苓、戴嘉林、王亥、唐雯 莫也、黃嘉、張曉剛 陳丹青 藝術(shù)家、作家、文藝評論家。祖籍廣東,1953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shù)學院油畫研究生班。 1980年以《西藏組畫》轟動中外藝術(shù)界,成為顛覆教化模式,并向歐洲溯源的發(fā)軔,被公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jīng)典之作。 有著作十余部,代表作為《紐約瑣記》《退步集》等。 U1視覺藝術(shù)館 | 上海優(yōu)壹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來自: tjboyue > 《書畫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