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古書奇譚 編輯丨古書奇譚 前言1952年授銜級別評定時,革命功臣鄭位三讓大家犯了難,因為他沒有軍職也沒有任何職務在身,但他卻曾為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毛主席敲定結果特批其與元帥同級,享受副總理待遇。 那么,鄭位三究竟為革命做出了哪些貢獻? 年少尋找救國道路1902年,中國正處于風雨飄搖的晚清時期,那時距離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僅僅過去了兩年時間。 中國百姓也在《辛丑條約》簽訂的那一年,被西方強加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許多人叫苦不迭。 鄭位三就是出生在這樣時期的一個湖北黃安(今紅安)地主家庭里,他的原名叫做鄭植槐。 由于時代的風暴,他的家道早已破落,但好在其父親鄭維翰年輕的時候學過醫(yī)術,經(jīng)常給鄰里鄉(xiāng)親們看病,勉強能養(yǎng)家糊口,所以鄭位三一家的生活還算說得過去。 在他七歲那年,他的父親砸鍋賣鐵也要送兒子去往私塾讀書,鄭位三遇到了自己一生都難以忘記的老師:鄭錫云。 鄭位三在這里待了九年,他了解了當時全國各地百姓所受的苦難,了解了孫中山等人的民主主義思想。 在此期間,辛亥革命爆發(fā),湖北武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至此,湖北、湖南、廣東等地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的統(tǒng)治。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 雖然這時鄭位三也不過才10歲左右,但他也明白外面現(xiàn)在的風云變化,所以每天都在刻苦努力學習,希望能救中國于水火之中,在他16歲時他問老師: “中國之未來會是如何?” 鄭錫云無法給他一個準確的答案,只是告訴他中國的未來需要當代青年去奮斗去建設,未來是什么樣,需要鄭位三去更廣闊的地方尋找答案。 于是1918年的夏天,一個少年背起行囊離開了家鄉(xiāng)步行來到了武漢,300多里的路程,少年的腳印一步一步走在那條廣闊光明的大道上。 鄭位三來到武漢后報考了湖北省甲種工業(yè)學校,最終他成功以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這所學校,他也由鄭植槐改名為鄭位三。 在學校的每一天他都時刻謹記恩師的話語,希望能找到答案,能找到救國的辦法,所以他每天都特別努力的專心讀書。 小編認為: 在那個風云變化的時代,鄭位三能有這樣的思想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恩師的教誨以及自己的切身體驗。 他深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并為此付出行動,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來拯救中國、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后來,鄭位三在恩師的引薦下認識了一個讓他終身難忘的人,那人帶領他走向了一條光明坦途的道路。 那么,之后鄭位三又會掀起什么樣的波瀾呢? 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黃麻起義鄭位三在武漢時經(jīng)常會和鄭錫云書信聯(lián)系,有一次鄭錫云讓他去某報社尋找一個叫做肖楚女的人。 鄭位三一刻也不敢耽擱,很快找到了肖楚女,向他說明原委后,兩人一見如故,鄭位三也了解到這是一位勇敢忠實的革命家,對他更是敬佩了。 肖楚女在鄭位三眼中看到了一團烈火,但也看到了迷茫,于是他向鄭位三介紹了馬列主義,像一個燈塔一樣為他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鄭位三之前并未接觸過這樣的主義,他在了解其中的奧秘后被震驚的說不出話來,心中仿佛有一團烈火要沖破了枷鎖。 恰好在不久后,北京爆發(fā)了五四愛國學生運動,全國各地的學生也開始為這個國家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其中就有鄭位三和肖楚女。 五四愛國學生運動 之后鄭位三了解了《共產黨宣言》,在這本書中,他找到了如何救國以及如何追求真理,一個想法在他心中萌芽,那就是推翻那時的反動政府。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那就要從他畢業(yè)后說起了,1922年,鄭位三決定回到家鄉(xiāng),回到農村,他決定先從廣大農民百姓的工作做起,讓他們了解帝國封建主義的壓榨,喚醒他們的覺悟。 不僅如此,他還發(fā)動自己的家人參加革命,為革命做貢獻。 三年過去,鄭位三的所作所為都被組織看在眼里,他也成功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的女兒出生了。 但鄭位三為了宣傳革命幾乎沒有時間看自己的孩子,他只能默默忍受著思親之苦,1927年,因為出色的表現(xiàn),他成為了黃安縣的縣委書記。 同一時間,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開始大肆屠殺中國共產黨人,鄭位三的摯友肖楚女也慘遭殺害。 這一場大屠殺驚醒了包括鄭位三在內的所有共產黨員們,他們開始著手組建軍隊進行反抗。 鄭位三不僅自己奔波在前線,他的父親、哥哥和妹妹也都參加了革命,就連他的妻子曹茂云也積極地參與婦女組織的活動。 看著家人如此支持他的工作,鄭位三更加向革命中投入自己的心血。 然而國民黨反動派的殘忍程度超出了人們的想象,鄭位三在革命中又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呢? 為革命艱苦斗爭,留下終身傷殘,做出卓越貢獻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份子在黃安縣到處張貼通緝令,想捉拿董必武和鄭位三等人。 鄭位三并不害怕,他在夜黑風高之時徒步來到了武漢共產黨組織這里,商議接下來的行動,最終組織確立他領導黃安秋收暴動。 也正是在這一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及廣州起義相繼爆發(fā),其中鄭位三所在的鄂豫皖地區(qū)爆發(fā)了黃麻起義,鄭位三就是這場起義能發(fā)生的重要鋪墊人之一。 但由于種種原因,黃麻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 鄭位三并未氣餒,他帶著剩余的革命力量來到了三省交界處,并在其他共產黨人的幫助下建立鄂豫皖根據(jù)地,紅四方面軍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 在這里,鄭位三帶領紅軍隊伍于國民黨展開艱難險阻的斗爭。 但革命并不會一帆風順,在第四次反“圍剿”斗爭中,張國燾領導紅四方面軍進行第四次反圍剿,卻慘遭失利,最終紅軍們只能離開鄂豫皖根據(jù)地,跟隨主力部隊長征。 鄭位三看著自己一手創(chuàng)立起來的根據(jù)地,心中十分不舍,于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決定留在這里,為革命保留根據(jù)地力量。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鄭位三并不懼怕,而是積極發(fā)動和武裝群眾,為革命火種的延續(xù)又貢獻了許多力量。 國民黨等人對鄭位三恨之入骨,鄭位三的家人自然也成為了國民黨報復的人選,國民黨在占領他的家鄉(xiāng)后,開始對鄭家圍追堵截。 鄭位三的妻子因為“跑反”進山,最終被活活凍餓而死,其父親鄭維涵和母親也在“跑反”中不幸去世。 鄭位三心中無比悲痛,他朝著大山的方向磕了三個響頭,之后他強迫自己提起精神來對抗那些可惡的敵人。 而此時他的女兒只有七八歲,卻在家鄉(xiāng)里變成了無依無靠的人,鄭位三為了保護女兒,只能將她接到身邊。 鄭位三經(jīng)常在前線進行斗爭,還要照顧女兒,因此落下了一身疾病,但他依然堅持著,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都不能帶頭堅持下去,又怎么能奢望別人為革命死心塌地呢? 1934年,他隨軍長征轉戰(zhàn)陜南,并參與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又為此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1946年,不安分的國民黨悍然發(fā)起內戰(zhàn),鄭位三作為中原區(qū)軍委與李先念配合指揮中原突圍,最終成功“以少勝多”,保存了革命力量。 當時黨中央領導人都對其贊賞有加,而鄭位三更是憑借著自己的能力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耀…… 毛主席特批其與元帥同級,享受副總理待遇鄭位三在中原突圍后,并沒有讓自己放松下來, 而是積極參加黨的工作。 我們要了解的是,鄭位三先生常年征戰(zhàn),并且每次都沖鋒在最前線,經(jīng)常受傷,再加上那時家人都被國民黨害死,他的內心早已被摧殘的不像樣子。 而他卻從來沒有向別人展現(xiàn)自己脆弱的一面,是他不悲傷嗎?并不是,而是他已經(jīng)悲傷到極致了。 鄭位三一直硬扛著自己的身體,繼續(xù)為國家貢獻力量。 1949年,鄭位三作為中共16名代表之一,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并參加了10月份的開國大典,之后更是在國家重要位置上擔任職務。 但鄭位三在戰(zhàn)爭時受了許多傷,再加上他本來就體弱多病,一時放松卻給他帶來了反應更大的病癥,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也無法再承擔任何工作。 黨中央關心他的身體健康,也同意了他不再參加工作的請求,并讓其回到湖北休息,每月還會給他發(fā)放300元養(yǎng)身體。 但鄭位三對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念念不忘,經(jīng)常幫助黨中央解決一些難題,他曾經(jīng)的好搭檔李先念讓其好好休息,鄭位三卻說: “我不能只拿黨中央的錢,卻不為國家做事,這樣的行為不是我鄭某人能做的出來的?!?/strong> 1952年,黨中央進行授銜級別平定,工作人員在看到鄭位三的名字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為他現(xiàn)在沒有任何職務在身,是不能評定的,但鄭位三卻為國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工作人員做不了主只能層層上報,一直傳達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當然記得鄭位三,于是他思考了半晌后說道: “位三同志對革命是有功的,應該享受副總理待遇?!?/span> 縱觀鄭位三的革命生涯,可以發(fā)現(xiàn)他參與了好多次革命根據(jù)地的開辟,多次陷入險境卻又奇跡反殺,這個榮譽他擔得起。 而他所做的一切,黨中央永遠都不會忘記,1953年新年剛過,毛主席忙里偷閑南下視察工作。 到達武漢后,毛主席想到有一部分干部都在東湖療養(yǎng)院養(yǎng)病,于是決定前去探望,其中鄭位三特別讓毛主席掛心。 兩人見面后都非常高興,毛主席還讓鄭位三好好養(yǎng)身體。 1955年,我軍第一次授銜,鄭位三雖未到場,但在那之后卻享受著副總理的工資待遇,為了更好的調理身體,鄭位三在之后也離開武漢來到了北京。 而之后鄭位三的行為更讓人們感動…… 勤儉一生,心系百姓1955年,正式授銜結束后,國家就按照相應評定結果為功勛們發(fā)放工資,鄭位三每個月也能拿到400元左右的工資。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這已經(jīng)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字了,鄭位三拿到這筆錢可以享受特別好的生活。 但他并沒有,而是選擇將錢大部分全部捐出去。 其實他這樣做并不意外,早在國家實行薪金制之前,國家為他發(fā)放的療養(yǎng)費用,他就全部捐出去用于支援軍烈家屬了。 有時他會直接送錢用于軍烈家屬的開銷,有時會為他們買布或鞋,又或者是吃的,總之鄭位三總是竭盡全力的照顧著他們。 光是受他接濟的軍屬就有幾百人,當人們?yōu)樗麨楹芜@樣做時,他會說: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為革命犧牲的烈士,沒有他們哪會有新中國?對烈士家屬和后代,要多加照顧,這樣才不會寒了那些浴血奮戰(zhàn)的烈士的心?!?/strong> 鄭位三心中充滿著百姓,始終保持著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而這樣的一個人又怎么會被國家和人民忘記呢? 1975年,鄭位三在北京因病不幸逝世,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人都參加了追悼會,會上的悼詞讓無數(shù)人為之感動落淚:
直到1994年,鄭位三的一部分骨灰被送往了故鄉(xiāng)的烈士陵園里,他終于沉睡在家鄉(xiāng)的土地上了。 結語有的人離開了人世,但他卻依然活在人們的心中,回望中國近代革命史,有太多像鄭位三這樣默默付出、不為名利的人存在。 也正是有了他們用智慧、汗水、淚水以及忠誠,才書寫了如今壯麗篇章,才換來了如今的和平與昌盛。 向所有偉大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參考文獻: 《鄭位三傳記》 《鄭位三百年誕辰紀念文集》 《我的父親鄭位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