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下午兩點半,中南海紫光閣內,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全軍大授銜儀式在國務院禮堂隆重舉行。 在萬眾矚目之下,在全場莊嚴的國歌聲中,周恩來總理將“大將軍銜命令狀”,依次授予粟裕、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張云逸9位將軍。 他們和正在大連療養(yǎng)治病的徐海東,便是新中國十大開國大將。 1955年授銜儀式 儀式結束后,禮堂內依舊人聲鼎沸,大家聚在一起相互道喜祝賀、談笑風生。 不過人群之中,原本性格開朗、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的陳賡,卻只是簡單同人寒暄了幾句,便急匆匆離開了。 他直奔西花廳,熟門熟路來到周恩來家里,一進門就挽住鄧穎超的胳膊,興奮的對秘書說:
陳賡與鄧穎超 見狀,周恩來在一旁忍俊不禁的笑出了聲,氣氛和樂融融。 如此值得紀念的時刻,陳賡為何選擇與周恩來夫婦共度呢?三人間有何特殊情誼? 因戲結緣周恩來和陳賡兩人相識于1924年秋天。當時周恩來剛從法國留學歸來,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他來到學員宿舍,正準備進行視察。忽然間,耳邊傳來一陣嬉笑聲。 青年周恩來 周恩來循聲來到一間宿舍外,定睛一看,只見一個學員正在表演吃面。他先是餓得愁眉苦臉,看見面條又喜笑開顏。他伸長脖子直咽口水,端起面前壓根不存在的碗,迫不及待的吸溜了一口。 不料這根面超乎想象的長,怎么吸都吸不完。他急得把碗往地上一放,干脆爬上桌子低頭猛吸。結果“嗝”、“嗝”幾聲異響,面條突然卡住喉嚨,他拼命撓著脖子,臉色通紅的向后倒去。 一番活靈活現(xiàn)的精彩表演,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捧腹大笑。而這名表演者,正是陳賡。 陳賡于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湘鄉(xiāng)市龍洞鄉(xiāng)泉湖村,其祖父陳翼瓊因幼年家貧,12歲便投奔湘軍,隨曾國藩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誥授“武顯將軍”。 得益于將門出身,陳賡自幼練功習武,跟祖父學了一身拳腳功夫。他嫉惡如仇又靈活機敏,經常帶領一群“娃娃兵”,四處懲惡扶弱。 不僅如此,祖父人情練達、幽默詼諧、豁達開朗的真性情,也在陳賡身上傳承得淋漓盡致。這些都為他將來的從軍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青年陳賡 和祖父一樣,心系沙場的陳賡,13歲就毅然棄學從軍,加入湘軍魯滌平部第6團2營當兵。 那時,陳賡的個頭很小。他就扛著一桿比自己還高的大槍沖鋒陷陣,參加了討伐吳佩孚、驅逐張敬堯、護法運動和湘鄂之役等戰(zhàn)役。 只不過,身體上的苦和累、流血流汗,充分能夠戰(zhàn)勝;扎在陳賡心頭的刺,卻越來越深,無法拔出。 因為湘軍本質上是封建軍閥,割據(jù)一方、極度腐敗、魚肉百姓、欺凌鄉(xiāng)里,是百姓為之畏懼、憎惡的存在。這與夢想懲惡揚善、匡扶正義的陳賡,根本“志不同不相為謀”。 于是在1921年,陳賡果斷脫離湘軍,只身一人來到長沙闖蕩。他在粵漢鐵路湘局找了份辦事員的工作,努力賺錢養(yǎng)活自己,然后利用業(yè)余時間補課學習。 也正是在此期間,陳賡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并結識了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他們的耳濡目染之下,陳賡確立了共產主義理想,并于1922年12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陳賡 為了提升能力,次年陳賡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學校,接受軍事訓練。1924年5月,他又從20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 盡管陳賡才只有21歲,但他上戰(zhàn)場殺過敵,步入過社會自食其力,閱歷非常豐富。再加上開朗健談的性格,很快就成為了軍校的風云人物。 回到開頭,一群學員聚在宿舍內,為陳賡的表演歡呼喝彩。宿舍外,周恩來也看得津津有味。 周恩來向來有“藝術總理”的美譽,十分熱愛和重視文藝工作,尤其對話劇情有獨鐘。早在天津南開中學上學期間,他就曾反串女角,出演了《恩怨緣》、《仇大娘》等多部新劇。 眼下看見陳賡這么個好苗子,周恩來喜不自勝,當即大加贊賞:
青年周恩來 有想法就實踐!很快,周恩來便親自指導成立了“血花劇社”,并點名由陳賡擔任劇社主要負責人。 而在相互交流文藝工作的過程中,陳賡與周恩來也越發(fā)熟識起來。 源于這層關系,以及在軍校期間表現(xiàn)出色,陳賡剛畢業(yè)就被指派為周恩來的警衛(wèi)副官,兩人由此結下不解之緣。 同生共死1927年,蔣介石悍然發(fā)動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將屠刀對準了共產黨員。 血腥的白色恐怖之中,李大釗、陳延年、趙世炎、汪壽華等革命先烈,接連壯烈犧牲。短短半年時間,中共黨員人數(shù)就由大革命高潮時期的近六萬人銳減至一萬多人,革命力量遭受毀滅性打擊。 面對如此危機,周恩來向中共中央提議,須建立一個情報保衛(wèi)專門部門,來捍衛(wèi)黨組織、中央機關的安全。這正是著名的中央特科。 周總理 事實上,早在1926年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發(fā)生后,蔣介石不分青紅皂白實行緊急戒嚴、監(jiān)視和軟禁大批共產黨人的行為,就已經讓我黨意識到情報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我黨有情報人員,能提前獲悉蔣介石的陰謀并及時防范,情況不至于如此嚴重。 于是同年9月,黨中央便精心選拔出一批黨員,送至蘇聯(lián)“契卡”組織學習。其中就包括陳賡和顧順章。 要知道,契卡可是“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克格勃(蘇聯(lián)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前身。 此后5個月的時間里,陳賡等人全方位學習了秘密戰(zhàn)的知識與技能,其中不僅包括情報、保衛(wèi)工作的理論知識,還有化妝、跟蹤、竊聽、密寫、解鎖、暗殺、爆破等大量特工技能。 憑借高情商高話術、靈活應變的反應能力,以及爐火純青的演技,陳賡在情報工作方面簡直如魚得水。 也正因如此,1927年11月14日中央特科成立后,周恩來便親自點將,任命陳賡為情報科科長,同時擔任主要負責人顧順章的副手。 至此,陳賡開啟了與周恩來并肩作戰(zhàn)的隱蔽戰(zhàn)線生涯。 陳賡化名王庸,長期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特別的是,陳賡沒有臥底潛伏國民黨內部,也沒有低調隱藏在人群之中。反倒遵循“燈下黑”的原則,憑借強大的親和力,成功和一些國民黨人士打成一片,不僅從他們手中搜集到大量有價值的情報,還曾幫助惲代英、彭湃等人虎口脫險。 此外,陳賡還開辦了訓練班,并親自編寫特工教材。將相關理論、技能以及自己的親身經驗傾囊傳授,努力培養(yǎng)情報人員,以擴充組織力量。 可以說,是陳賡一手建立起中共情報網,在歷史上譜寫下“紅色特工”傳奇。 陳賡 1931年,隨著“中共頭號大叛徒”顧順章叛變,為了避免行蹤泄露、遭敵人毒手,陳賡緊急離開上海,轉而進入鄂豫皖蘇區(qū),擔任工農紅軍第4軍第13師318團團長。 至此,陳賡從地下隱蔽戰(zhàn)線,走到了戰(zhàn)場前線浴血奮戰(zhàn)。他先隨軍參加了鄂豫皖蘇區(qū)反“圍剿”斗爭,又于1934年10月隨主力部隊踏上了兩萬五千里長征路。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長征期間,陳賡還救過周恩來一命。 那是1935年8月,紅軍部隊途經四川毛兒蓋時,周恩來突然發(fā)起高燒,陷入長時間昏迷。 隨后經軍醫(yī)診斷,周恩來患上了肝膿腫。這是一種由細菌、真菌、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等多種微生物引發(fā)的肝臟化膿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很高。 但這可是在長征路上,戰(zhàn)士們爬雪山、過草地,最艱難的時候,渴了只能吃雪,餓了還得啃樹皮。別說開刀穿刺、進行手術治療了,連退燒藥等藥物都奇缺,一時間軍醫(yī)們都有些束手無策。 眼看周恩來的病情日益加重,危急時刻,陳賡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起護衛(wèi)周恩來的重擔。 長征時期的周總理 當年領導中央特科情報工作期間,陳賡曾在上海開設了一間診所。為了實現(xiàn)完美偽裝,他還專門學了醫(yī),且有不少實戰(zhàn)經驗。 陳賡明確指出:
在他的指示下,戰(zhàn)士們用油布縫了幾個袋子,然后徒步到60里外的小山背陰處,成功取到了雪。 隨后,陳賡將雪敷到周恩來肝的位置,在降低體溫的同時,盡可能控制炎癥、減輕水腫、緩解疼痛。反反復復冰敷數(shù)個小時后,周恩來奇跡般的蘇醒過來。 陳賡 事實上,早在1927年的會昌戰(zhàn)斗中,陳賡的左腿中了三彈,險些截肢,最終落下終身后遺癥。 但此番,陳賡硬是不顧腿腳不便,一直緊跟在周恩來的擔架旁,照料他、密切關注他的病情變化。直到走出草地,周恩來被妥善安置療養(yǎng)。這在當時,可是傳遍全軍的佳話。 陳賡與周恩來,在文藝工作上志趣相投,是交流密切的師生;在革命事業(yè)上并肩作戰(zhàn),是患難與共的戰(zhàn)友;如今又有了過命的交情,感情之深厚毋庸置疑。 可以說,兩人對彼此而言,都是非常值得信任與依靠的存在。是那種無論什么時候,遇到難事或喜事,都會第一個想到的朋友。 至于陳賡與鄧穎超之間,他們的初識其實也很有意思。 親密無間1925年,時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部長的鄧穎超,因領導抗議“五卅慘案”的集會活動,遭到國民黨通緝。隨后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趕赴周恩來所在的廣州。 鄧穎超 周恩來與鄧穎超相識于1919年五四運動中,由于共同堅定的革命理想,兩人互生情愫。 盡管1920年11月,周恩來便赴法國勤工儉學,但兩人的心卻跨越大洋彼岸,始終緊緊連在一起。 期間,周恩來還給鄧穎超寫了一封非常特別的情書:
總之,闊別數(shù)年終于能夠重逢,周恩來和鄧穎超都十分激動。 周總理鄧穎超夫婦 8月7日這天,周恩來起了個大早,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還特意買來兩盆花放在窗臺上。由于公務實在繁忙,周恩來拿出一張珍藏許久的鄧穎超照片,委托陳賡幫忙到碼頭迎接。 不料,因為照片實在有些老舊、模糊,陳賡伸長脖子等了很久,直到下船的旅客都走光了,也沒能找到鄧穎超。 原來,鄧穎超本以為周恩來會親自到碼頭接自己。下船后四處張望沒見人,意識到對方有事在身后,便直接找來了黃埔軍校。 陳賡回到軍校,了解來龍去脈后,立馬來了一段誠懇致歉,然后雙腳立正、抬起右手,“啪”的行了一個漂亮的軍禮。那副正經又詼諧的模樣,逗得鄧穎超開懷大笑。 鄧穎超 接著,在周恩來回來之前,陳賡一直陪著鄧穎超。為她安排飯菜;給她介紹當?shù)厍闆r;并將周恩來為迎接她做的種種準備,和難以掩飾的雀躍之情全盤托出,安撫了鄧穎超因“被冷落”而小失落的情緒。 不僅如此,為了彌補自己之前的粗心大意,陳賡還主動請纓,說要幫忙操辦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婚禮事宜。 只不過,周恩來和鄧穎超一致決定婚禮一切從簡,8月8日這天在太平餐館擺了兩桌,就算辦了婚宴。所以陳賡并沒有幫上什么忙。 相反,陳賡的婚姻還是周恩來和鄧穎超一手促成的。 周總理鄧穎超夫婦 1922年底,陳賡以共產黨員的身份來到上海工人夜校講課,宣傳共產主義思想。 當陳賡講述“農民階級的重要性”時,當?shù)丶啅S17歲的工人領袖王根英突然站起來發(fā)表反對意見,強調“工人階級的力量”。 一來二去的爭論中,陳賡對王根英心生好感。而當1927年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期間,意外與之重逢時,陳賡埋藏心底的喜歡徹底轉變?yōu)閻垡狻?/p> 他鼓足勇氣,一連寫下3張小紙條,向王根英示愛并求婚。不料都被王根英以公開張貼的方式拒絕。 王根英 事實上,王根英并非毫無動心。只是她全身心都撲在共產黨的革命事業(yè)上,不愿為兒女私情分心,才狠心拒絕。 然而,“事不過三”這條規(guī)則,在陳賡這兒并不適用。他直接公開發(fā)話:
周恩來與鄧穎超明白陳賡的真心,便親自出面找王根英談心,以自身為例給她答疑解惑,成功打消了王根英心中“革命與愛情難以平衡”的顧慮。 當完媒人后,鄧穎超還親自給陳賡和王根英布置婚房、操辦婚禮,圓滿促成了這段美好姻緣。 王根英與兒子陳知非 從一起談論戲劇到各自結婚成家;從黃埔軍校到地下戰(zhàn)線;從漫漫長征路到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再到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城樓上。陳賡與周恩來相知相伴30余年,幾乎共度了人生所有重要時刻,而大授銜這個光輝時刻,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1955年9月27日這天,前腳剛從周恩來這里收到“大將軍銜命令狀”,陳賡后腳就跟在周恩來身后,跑到西花廳與鄧穎超合影,想與這對至親摯友私下分享自己的喜樂。 只可惜,短短6年后,即1961年3月16日,陳賡因突發(fā)心臟病在上海溘然長逝,年僅58歲。 陳賡 得知摯友去世的噩耗,正在廣州出差的周恩來,情緒瞬間崩潰。 據(jù)耿飚回憶:
那天,周恩來哭了很久,待情緒好不容易穩(wěn)定一點后,他專門致電國務院辦公室說:
然后第二天,周恩來就放下手里的工作,乘坐專機飛往北京,親自在機場迎接陳賡的骨灰。要知道,周恩來一生只為兩位將領迎過骨灰,足以可見陳賡于他而言的特殊和重要。 3月25日,陳賡大將的公祭大會在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隆重舉辦。儀式結束后,他的骨灰被護送至八寶山革命公墓安葬。 值得一提的是,陳賡大將骨灰盒上的字條“陳賡同志之骨灰”,也是周恩來總理眼含熱淚一筆一劃寫下的。這也算是兩人友誼的永遠延續(x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