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往事——草談港澳“吳陳比武”(三) 坊間流傳,陳克夫知道吳公儀長子吳大揆,故選擇不和年輕的吳大揆比武。雖然說,吳大揆可以代表吳式太極門,但對方依然指明要和掌門比。照一些吳式太極拳前輩的原話,如果是吳大揆上場比武,以吳大揆的脾氣,把陳克夫打死在臺上,也有可能。 猜測之事,不作評論。起因確系于1953年秋,有記者就太極拳的各種問題,采訪香港鑒泉拳社。時任社長的吳公儀夫子,在回答問題時,針對港人對太極拳能以弱勝強等提法,表示懷疑的態(tài)度(大陸一直何曾不是如此),表示:“本人深知太極拳之妙用,本社不論何時何地,都可與中西拳師研究?!?/p> 這表態(tài)在武術(shù)界,系千百年司空見慣之事。可當時此談話,一經(jīng)《中聲晚報》登出,立即如巨石擊水,反響甚大。其中尤以時任澳門健身院院長的白鶴拳家陳克夫,反應(yīng)最烈,先是通過報紙隔江與吳公儀“口角”,繼而提出要與吳“研究”。 這牽涉到當時的歷史原因。上個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成立伊始,香港和澳門,都還是西方殖民者英國和葡萄牙管治,兩地居民對剛從大陸移居的同胞,有一定的看法,加上港澳地區(qū)及東南亞比較盛行南拳,對從北方南遷的太極拳,既有好奇之心,亦有不服之意,更不排除有固守或爭奪地盤的想法。 比武消息,甫經(jīng)港澳新聞媒體傳出,震動兩地武林及民眾。各界人士反響各異,其中昔日滬上聞人陳公哲和劉伯群等為“反對派”。陳公哲先生系原上海精武會創(chuàng)辦人之一,并在1909年春組織過北聘霍元甲赴滬,以對陣口出狂言侮辱華人的“西洋大力士”奧皮音一事。 陳公哲先生畢生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及武術(shù)事業(yè),在武術(shù)界擁有非常高的名望。劉伯群先生,時任馬來亞精武聯(lián)會主席。二人分別致函澳門總督,反對吳陳比武,認為“習武之人,每生事端,不受社會歡迎。” 二人能站在法制立場看問題,無論于當時,還系現(xiàn)在來看,均有時代進步之意識,這是無可非議的。 茲轉(zhuǎn)載陳公哲先生之“吳陳比武評議”,系讓大眾更好了解事情起因,及當時開明人士對武術(shù)事業(yè)之見解,對當下武術(shù)事業(yè)之亂象叢生,具有正面之啟示作用—— 吳陳比武評議 陳公哲 月來報載香港太極派拳師吳公儀,澳門白鶴派拳師陳克夫,各自宣稱其本派拳技之優(yōu)點,相約較技,甚囂塵上,其始由研究二字而起,近則已由澳門殷商多人,組織大會,主理其事,雙方商定規(guī)則,更有采取自由搏擊辦法訂立生死不究之約,在澳門作慈善籌款而舉行,余以為不可,茲申論之。 吾國技擊,有其精粹,流傳至今,憶成???,而其中宗派,蒸去蔚,各擅其長,自清代群主以技擊足以傾覆國祚,遂糟禁錮,邊鄙之氓,恃為械斗技能,益增禁錮口實。海外幫會,常有私斗,武館向不受人歡迎,前此之學習拳術(shù)者,每欲一顯身手,好勇斗狠,時有死傷,門征啓寡,累及其家,于是相誡毋許研習,拳術(shù)日潮 被視為下流末技,槍炮既與,已取代拳術(shù)地位,拳術(shù)愈趨衰落矣?!敬m(xù)】 2022-1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