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中聞品牌部的支持下,中聞商務法律部股權中心組織了六位股權專業(yè)方面的資深律師(楊改鳳、高曉峰、劉桐、田雨鑫、王輝、侯玉澄),從實務出發(fā),分別對新三板公司董監(jiān)高限售期內股份轉讓的效力認定、上市公司股權代持協(xié)議的效力認定、股東的除名制度、“國有股”的認定及變動處理、公司“代持股”質押的法律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以茲與讀者共同探討。 前言: 近期,作者協(xié)助顧問單位對公司中未出資的股東進行了解除其股東資格處理(以下簡稱“股東除名處理”),現股東變更登記已經完成,該案完美收官。在該案處理過程中,作者檢索了較多的裁判案件,本文便以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件為切入點,歸納總結同類案件的裁判觀點及法律適用,同時結合本人處理案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形成本文,與大家共勉。 股東間矛盾呈現多樣化,當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狀態(tài)時,如何將對方除名是股東都非常關切的問題,而在實務中,股東除名制度的適用又是非常嚴苛的。今日我們分享一則案例,看持股1%的股東是如何將持股99%的股東予以除名的。 一 案情介紹 目標公司系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設立時注冊資本為100萬元,股東為自然人甲和自然人乙,均已實繳出資。2012年,目標公司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新股東A公司,增資后的股東、出資情況及股權比例為:甲60萬元(0.6%)、乙40萬元(0.4%)、A公司9,900萬元(99%)。 A公司于2012年9月14日將9,900萬元入股款匯入目標公司驗資賬戶,并辦理完成相關驗資手續(xù)。在驗資后的第三天,該9,900萬元出資款即被從目標公司基本賬戶轉入其他兩個公司,對于該轉賬行為,A公司未提供證據證明存在其他合理用途。 2013年12月27日,目標公司向A公司郵寄“催告返還抽逃出資函”,要求A公司返還其抽逃的全部出資,否則,將解除其股東資格。2014年3月25日,目標公司依法定程序召開臨時股東會,就解除A公司作為目標公司股東資格事項進行表決,全體股東均出席股東會。其中表決同意2票,占總股數1%;反對1票,占總股數99%。同日,目標公司出具股東會決議,載明:經其他所有股東協(xié)商一致,決議解除A公司作為目標公司股東的資格。甲、乙在該股東會決議尾部簽字,A公司代理人拒絕簽字。2014年4月7日,目標公司再次向A公司發(fā)函,通知其股東資格已被解除。就此引發(fā)糾紛。 二 法院的裁判觀點 一審法院認為: 《公司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以及目標公司的章程均未對抽逃出資股東表決權的限制作出規(guī)定或約定,目標公司亦未就此形成股東會決議。在此情況下,即便A公司作為股東違反出資義務,抽逃出資,其表決權并不因此受到限制,A公司應根據其認繳出資的比例行使表決權,甲及目標公司認為A公司在系爭股東會中的不享有有效表決權或應當回避的觀點缺乏依據。就此而言,A公司是否抽逃出資一節(jié)事實并不影響本案審理,故對甲提供的相關證據及相關主張,一審法院不予審查。若甲或目標公司認為A公司抽逃出資,可根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的相關規(guī)定,依法要求其返還出資本息。 因此,在審議解除A公司股東資格的股東會上,投反對票的股東A公司認繳出資比例為99%,享有99%的表決權,該審議事項應不通過。本案訴爭股東會決議關于解除A公司股東資格的內容,未如實反映根據資本多數決原則形成的目標公司股東會意思表示,對其效力一審法院難以認定。 二審法院認為: 二審法院首先在事實層面認定了A公司存在抽逃對目標公司全部出資的情形,且在目標公司向其催告后仍未返還。其次,對于在A公司抽逃出資的情況下應否排除A公司在訴爭股東會決議審議中的表決權的問題,二審法院認為,《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七條中規(guī)定的股東除名權是公司為消除不履行義務的股東對公司和其他股東所產生不利影響而享有的一種法定權能,是不以征求被除名股東的意思為前提和基礎的。故當某一股東與股東會討論的決議事項有特別利害關系時,該股東不得就其持有的股權行使表決權。因此,A公司在訴爭決議表決時,其所持股權對應的表決權應被排除在外,排除后,除名決議已獲其他股東一致表決同意,即以100%表決權同意并通過,故目標公司作出的解除A公司股東資格的股東會決議有效。【案件來源:(2014)滬二中民四(商)終字第1261號】 三 股東除名案件的法律問題解析 在對問題股東進行除名處理的案件中,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法律理解與適用: 1.股東除名條件 即,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將股東除名?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全部出資,經公司催告繳納或者返還,其在合理期間內仍未繳納或者返還出資,公司以股東會決議解除該股東的股東資格,該股東請求確認該解除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span> 由此可見,對股東除名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在實體上需要具備“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全部出資”的情形,二是在程序上公司需有“催告繳納或者返還”的動作,三是問題股東在合理期間內仍未繳納或者未返還出資。只有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的,公司才有權通過股東會決議的方式解除股東資格。 上述案例中,A公司存在抽逃出資的事實,目標公司亦對其進行了催告,A公司仍未返還出資。在此情況下,目標公司以股東會決議的方式解除其股東資格,完全符合《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七條第一款關于除名的要件。 2.股東表決權的認定 在對股東除名案件中,不可避免地會進行股東會審議股東除名事項的程序,在該類股東會會議中,對于股東表決權的行使就極易產生分歧,具體包括: 2.1未出資股東是否有表決權? 《公司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比绻菊鲁虥]有特別規(guī)定時,此處的“出資”是指認繳還是實繳呢?法律并未明確。 上述案件中,目標公司章程僅約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睂Υ耍粚彿ㄔ簭摹豆痉ā肺牧x解釋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公司法》第三十四條明確規(guī)定股東按實繳出資分取紅利,第四十三條則僅表述為股東按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即,《公司法》在實繳出資時會予以特別說明,而在無特別說明的情況下,《公司法》第四十二條中的“出資”應理解為認繳出資。一審法院的這個結論符合實務中股東處理常規(guī),也是司法裁判中普遍認可的觀點。 所以,在確認了無特別規(guī)定時、未實繳出資的股東享有表決權的情況下,對于抽逃出資等瑕疵出資的股東,亦應推定其享有股東表決權。對此問題,一審法院及二審法院并不存在沖突,兩級法院不同觀點在于:未出資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在除名的股東會表決時,其表決權是否應受限、是否應予回避。 2.2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或抽逃出資的,其表決權是否會應予限制? 對于表決權限制問題,在《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六條中規(guī)定:“如果股東在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抽逃出資的情況下,公司可以按照章程或者通過股東會決議對該股東的分紅權、新股優(yōu)先認購權等財產性權利進行合理限制?!奔矗緱l僅是明確了可以通過股東會決議的方式限制問題股東的“財產性權利”,并未明確對限制股東財產性權利的股東會表決中,問題股東是否應予回避。同理,在對股東除名的股東會決議中,該問題股東到底是否享有表決權,法律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 上述案例中,一審法院認為,《公司法》及公司章程均未規(guī)定按實繳出資行使表決權的情況下,A公司對訴爭股東會決議的表決權應為有效表決,即便A公司作為股東違反出資義務,抽逃出資,其表決權并不因此受到限制,A公司應根據其認繳出資的比例行使表決權,在A公司投反對票,其表決權比例即反對比例達99%,則訴爭決議應不生效。即,一審法院僅從未出資或抽逃出資亦享有表決權的角度,直接認定A公司對股東除名會議亦享有表決權,進而認為問題股東表決權不應受限。 對此,二審法院持否定態(tài)度,其認為,《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七條中規(guī)定的股東除名權是公司為消除不履行義務的股東對公司和其他股東所產生不利影響而享有的一種法定權能,是不以征求被除名股東的意思為前提和基礎的。 作者認同二審法院觀點。如果未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出資的股東可以參與到是否限制其分紅、是否限制其優(yōu)先認購、是否將其除名的決議表決中,則很可能影響到表決結果,會存在很大一部分決議無法通過是受到該問題股東表決權數的影響,進而無法形成健康的公司治理決策、無法達到對問題股東懲處的初衷,勢必會對公司利益及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正如上述案例,A公司享有99%的表決權,如果不要求其回避,則永遠不可能形成對其除名的表決,進而間接地保護了其抽逃出資的不當行為,這也就違背了《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六條和第十七條的立法本意。這同《公司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的關聯股東對擔保決議回避表決的原理是一脈相承的。 因此,對于未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出資股東的表決權,應遵循回避原則、對問題股東的表決權進行合理限制。 3.股東部分出資或抽逃部分出資的,能否阻礙被除名? 《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七條第一款強調的是“未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全部出資”的,才可能被除名,那么,如果股東履行了少量出資或者抽逃了大部分出資,這時,公司還能否將其除名? 當前的裁判觀點普遍給出否定的答案,即,股東應出資100萬元,即使其僅實際出資了1萬元,公司亦不能將其除名。抽逃出資亦同理。對于該裁判觀點,實務中很多當事人表示無法理解,其實,《公司法》及人民法院在審理同類案件中,對于股東除名適用的是嚴格審慎地處理態(tài)度,盡可能保障公司原始治理結構的穩(wěn)定性;對于已部分出資或抽逃部分出資的問題股東,可以依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六條的相關規(guī)定,對其財產性權利進行限制,從而促使問題股東積極出資。 四 實務處理建議 實務中,為避免產生股東糾紛、避免股東產生爭議時缺乏明確的解決途徑,從而給訴訟增加難度和不確定性,田雨鑫律師在此建議: 1.在公司章程中對股東可以被除名的不當行為進行規(guī)范 雖然《公司法》對于股東僅部分履行出資義務以及抽逃部分出資的行為未明確可將股東除名,但是,如果在公司章程中對此有合理的規(guī)定,這將在產生糾紛時給裁判機構提供充分的裁判依據,可大大降低案件審理難度,有效保障公司利益及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比如,在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股東沒有履行全部出資義務或出資期限屆滿時出資不足80%的,以及,股東抽逃全部出資或抽逃出資達到已出資的80%時,經公司催告后在合理期間內仍未繳納或者返還出資的,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表決權同意,即可對未足額出資的股東或抽逃出資的股東進行除名?!保ㄗ髡咦ⅲ涸搩热輧H系作者提供的實踐思路、具體條款設計依據公司具體情況處理,此處僅供參考。) 2.在公司章程中對股東除名決議的表決權行使進行約定 當股東存在可以被除名的情形時,其他股東需通過股東會決議的方式方可解除股東資格。于是,建議在公司章程中對于可能被除名股東是否有表決權、通過決議的表決權比例、相關事項的表決的程序等事項進行規(guī)定。比如,瑕疵出資的股東不享有分紅權、不享有新股優(yōu)先認購權等財產性權利、對于除名決議不享有表決權、除名決議經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表決權過半數即可通過等。 3.除名前一定要先行催告 公司在通過股東會決議解除股東資格之前,應向未履行出資義務或抽逃出資的股東進行催告,通知其在合理期間內繳納或者返還出資。在合理期限內仍未足額繳納出資或未返還出資的,公司方可通過決議方式對股東除名。 此處如何認定“合理期限”并無明確規(guī)定,但在2021年12月24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草案第四十六條第二款載明:“公司依照前款規(guī)定催繳出資,可以載明繳納出資的寬限期;寬限期自公司發(fā)出出資催繳書之日起,不得少于六十日?!睋耍髡呓ㄗh,催收期限不低于60日為宜。 4.除名時應對被除名股東的股權進行有效安排 公司可以在章程中規(guī)定或在做出解除股東資格的決議時就瑕疵出資股東的股權處置做出安排,通過法定減資程序注銷瑕疵股東的股權,或者將其股權轉讓給由其他股東或者第三方,由受讓股東在合理期限內繳納相應的出資。 5.對于履行部分出資或抽逃部分出資的股東,亦應提前規(guī)制 如前所述,對于履行部分出資或抽逃部分出資的股東,不能對其行使除名權,但并不是對其只能放任而無規(guī)制途徑。首先,在公司章程中可以作出相應處理規(guī)定,比如,對于其未出資或抽逃出資部分所對應的股權,不享有表決權、分紅權、優(yōu)先認購權、剩余資產分配權等;其次,即使公司章程未規(guī)定的,亦可通過股東會決議的方式對該股東的財產性權利作出必要限制。 以上系作者在股東除名處理上的一點淺見,歡迎大家指導交流! |
|
來自: 思明居士 > 《商業(y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