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被“黑化”的包公形象:包拯斷案有多神奇?包青天稱號從何而來?-今日頭條

 昵稱vUWeivtn 2023-01-05 發(fā)布于陜西

被“黑化”的包公形象:包拯斷案有多神奇?包青天稱號從何而來?

原創(chuàng)2022-12-17 07:17·子憶說史

關(guān)于京劇臉譜,可以說一方面起源于生活,而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對戲曲人物的放大和夸張……

紅色的臉,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比如三國戲中的關(guān)羽,《斬經(jīng)堂》中的吳漢。

白色的臉,象征奸詐多疑,比如三國戲中的曹操,《打嚴(yán)嵩》中的嚴(yán)嵩。

藍(lán)色的臉,象征性格剛直、桀驁不馴,比如《上天臺》中的馬武,《連環(huán)套》中的竇爾敦。

黑色的臉,象征性格嚴(yán)肅、不茍言笑,比如包公戲中的包拯,同時還象征著孔武有力、粗魯豪爽,比如三國戲中的張飛、水滸中的李逵。

在中國戲曲中,包公的形象特別突出,那么真正的包公到底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呢?

如今的開封博物館,保存著宋代留下來的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歷任開封府尹的名字,但特別奇怪的是:曾經(jīng)主政開封府最出名的包拯,他的名字竟然模模糊糊找不到了!

那么,包公的名字去哪了呢?

據(jù)說就是因為歷代老百姓每次來看這塊石碑,他們最關(guān)心的就是包公,都會用手去摸包拯的名字,久而久之竟然把包公的名字給摸沒了。

可見,包公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中,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雖說,石碑上的名字被摸(磨)沒了,但是包公的名字——包拯,實際上已經(jīng)留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中,千百年來一直都不曾磨滅。

“頂級流量巨星”——包拯

說到包拯,如果論文治武功,他在中國歷史上其實算不上特別出類拔萃的人物,但他的形象卻深入人心,獨一無二……

論文治,他絕對比不上曹操、諸葛亮;論武功,他也比不上關(guān)羽、岳飛;論宏文詩篇,他跟李白、杜甫、白居易,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甚至跟他同時代的范仲淹、歐陽修相比,包拯在詩文方面也都差的太遠(yuǎn)了。

但是,包公就是風(fēng)采卓然,無與倫比

(一):出于人格魅力

包公在歷史上確實是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貴。

(二):清正廉明,以民為本

追根溯源,還是因為廣大老百姓對于包公所代表的“清官文化”,以及為民的精神,非??释c推崇。

清官是封建時期每一個朝代的老百姓都非??释?,而作為清官代表的包公,自然是千百年來都受到人民的敬仰和崇拜:他純樸平實、剛直不阿、嫉惡如仇、愛民如子。同時,包公此人不茍言笑、特別較真、不會處事,人緣也不是太好。

但是,包公包拯卻是中國歷史上無人企及的崇高與正義的化身,一個至忠至正、至剛至純的清官標(biāo)志,并且也是一個忠臣的樣本,一個被歷朝官方不斷推向神壇,又被歷代老百姓奉為神明的“包青天”!

千百年過去,包公依然是我們社會當(dāng)中偶像級別的人物,有關(guān)他的故事也依然到處流傳。

實際上,如果從歷史文獻(xiàn)上看,真正有關(guān)包公的記載,其實并不是很多:幾種包公傳記加在一起也沒有幾千個字,但是民間傳說的包公故事卻是數(shù)不勝數(shù)!

那么,問題來了……

①:包公長得真有那么黑嗎?他的額頭中央真有一個月牙嗎?

②:包公都斷過哪些案子呢?他真像傳說中的那樣斷案如神嗎?比如:貍貓換太子、秦香蓮、鍘美案,這些案子都和包公有關(guān)系嗎?如果有關(guān)系,是什么關(guān)系呢?如果沒關(guān)系,是為什么呢?

③:包公一生鐵面無私,據(jù)說經(jīng)他手彈劾的官員,有名有姓的就有六十多位,他甚至把皇帝最喜歡的張貴妃的伯父也拉下了馬,相當(dāng)于連皇帝都敢得罪。按照常理來講,如此有個性的人,肯定不會有好日子過,是要遭到報復(fù)的,但他卻一直受到宋仁宗的重用,其中的奧秘又是什么呢?

被“黑化”的包公形象

說起包公,大家馬上就會想到戲曲和影視劇中的包公形象,黑臉、長髯、戴長翅烏紗,最讓人難忘的就是他額頭上的月牙。

說句實話,如果我們現(xiàn)在走在大街上,看見一個人長成這個樣子,回頭率肯定是百分百的!

但是,無論是影視劇還是京劇臉譜,全部都是戲劇化的形象,歷史上真正的包公:面目清秀,白臉長須,絕對是一位儀表堂堂的瀟灑人物!

清朝時,包公后裔收藏有包拯遺像,據(jù)說是俊美端莊。因此,清代文士孫輔臣看到包公的畫像之后,專門題了一首詩:肖像滿天下,訛傳嘆失真。剛方不在貌,冠玉自驚人。

因此,通過包公后代的畫像來看,他真正的長相不僅不是黑臉,還有可能是個面如冠玉的白面書生樣子。

在合肥的包公書院中,對于他的長相還有文獻(xiàn)記載:清雋古雅,殊無異于人。(長得白白凈凈,一副斯文打扮,跟平常人沒什么區(qū)別,額頭上也根本就沒有月牙。)

那么,既然包公是白臉,為什么在我們國人心目當(dāng)中,他是個黑臉包公呢?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自元、明二朝以來,民間藝人為了彰顯包公居官清正、鐵面無私的精神,而采取的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那么,既然包公不是黑臉,那他的臉上到底有沒有月牙呢?

在中國戲曲舞臺上,包公基本上都是如下形象(戲曲術(shù)語)相貂、黑滿、黑蟒、厚底。(戴著宰相的帽子,濃密的黑須,黑色蟒袍,穿高底靴子,最主要是有一張大黑臉。)

至于包公前額上的月牙,實際上我們仔細(xì)一想就會知道:一個正常人怎么可能會像二郎神一樣,在臉上長出一個月牙呢?

但在戲曲舞臺上,關(guān)于“月牙”的含義卻是很深刻的:

(1):為了表現(xiàn)包公為官清正廉明,如同皓月當(dāng)空,因此他才叫“包青天”。

(2):傳說包公幼年放牛的時候,曾經(jīng)讓富家的馬踢傷了額頭,因此才留下了一個馬蹄印。

(3):一些戲曲為了表明包公可以在夜間去陰曹地府?dāng)喟?,因此他的額頭上才有一個月牙。(帶有非常濃厚的迷信色彩。)

“包龍圖”是多大的官?

在中國戲曲舞臺上,包公都是一副宰相打扮:頭戴長翅烏紗,自稱“包龍圖”,官職是“龍圖閣大學(xué)士”。

根據(jù)民間傳說,包公曾讓宋仁宗母子團(tuán)圓,為了表示感謝,仁宗皇帝就親自為包公畫了一張半身像御賜給他,因為是皇帝畫的,所以這張半身像就稱為“龍圖”。

既然是龍圖,肯定就不可以隨便掛,因此仁宗皇帝又特意下詔,賜給包公一座樓閣,讓他把龍圖掛在里面,所以就稱之為“龍圖閣”,而且還將此閣作為包公官府中心的建筑所在。

在此之后,包公屢建功勞,仁宗皇帝又封他為“龍圖閣大學(xué)士”。因此,包公也叫“包龍圖”。

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中,包公有這么大的官職和威風(fēng)嗎?

在戲劇當(dāng)中,對于包拯一般使用的都是“相爺”稱謂,他自己也那樣唱: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什么龍子龍孫也不饒……身邊還有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似乎他的官職特別大。

實際上,所謂的“龍圖閣”只是宋代皇宮內(nèi)一個樓閣的名字,是宗真宗為了紀(jì)念父親宋太宗而專門設(shè)立的一座宮殿,里面收藏著宋太宗的御書、御制文集、各種典籍,包括各種圖畫。

宋朝也先后有待制、直學(xué)士、直閣等官名,而包拯的確也曾擔(dān)任過“龍圖閣直學(xué)士”,因此民間戲曲小說就以“包龍圖”來稱呼他。

但是,“龍圖閣直學(xué)士”絕對不是什么大官,屬于類似于榮銜的加官,宋代此類的“閣”共有十三個,包括寶文閣、敷文閣、秘閣……全部都和“龍圖閣”相并列。

實際上,宋代的官制和別的朝代存在很大的區(qū)別:

宋代官制中有“官”、“職”、“差遣”的分別,歷史上稱之為“差遣制”,其中的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祿的高低,叫“正官”、“寄祿官”,簡稱為“官”。

其中,一些文官還有“學(xué)士”、“直閣”等頭銜,是一種榮譽稱號,叫“貼職”,簡稱為“職”。而他們真正擔(dān)任的實際職務(wù),叫“差遣”或者“職事”,屬于有著實際權(quán)力。

但是,前面還是要加上“判”或者“知”等限制詞,表示只是臨時官職(可隨時調(diào)換),也算是宋朝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一種表現(xiàn)。比如:臨時讓你做一個縣的長官,如果官員沒有差遣,相當(dāng)于就是吃國家閑飯的人。

公元1052年,包拯因為彈劾張堯佐(外戚),觸犯了仁宗皇帝。當(dāng)時,宋仁宗就讓包拯離開京城,任命他為“河北督轉(zhuǎn)運使”,因此還給他加了一個“龍圖閣直學(xué)士”的虛銜,算是安慰的意思。

事實上,包公去世的前一年,他最大的官也只做到了“樞密副使”,進(jìn)入了所謂的“兩府”,知政院和樞密院,算是管理國家軍事的副職,二品官,比宰相低一級。(類似于今天的國防部副部長,職權(quán)相對高一些。)

包公頭上戴的“長翅幞頭”(幞:fú),宋朝官員們確實戴,也叫“展腳幞頭”,它的展腳并不是直接固定在幞頭上的,而是可以隨時裝卸的。

另外,幞頭也叫“折上巾”,又叫“軟裹”,原本是一種包頭的軟巾,由于幞頭使用的紗羅一般為青黑色,因此也稱為“烏紗”,后代就俗稱為“烏紗帽”。

包公斷案真有那么神奇嗎?

作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xué)家和哲學(xué)家,胡適曾把包公稱為“東方的福爾摩斯”。

如此評價,莫非他真的斷案如神嗎?

秦香蓮、鍘美案……是戲曲演義,還是歷史上確有其事呢?

關(guān)于包公的故事,始于宋代,興于元曲,在明代又經(jīng)過了很多文人的整理,讓其成為了短篇集。因此,“包公案”又叫“龍圖公案”。

到了清代,石玉昆借鑒了不少有關(guān)包公民間故事中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而《三俠五義》的前二十七回,就是以包公的故事為主,其中就包括了他手下的四大門柱: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以及展昭、公孫策,還有他的三口大鍘刀。

自清代之后,各種地方的包公戲曲,基本上主要的故事梗概也都是從《三俠五義》的書中來的,而現(xiàn)代戲曲《鍘美案》則是由《三俠五義》的續(xù)書《續(xù)三俠五義》中的“鍘美案”故事演發(fā)而成。

因此,我們在影視劇和戲曲中看到的包公斷案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后人編的民間傳說,包括《鍘美案》當(dāng)中的鍘陳世美,絕對是虛構(gòu)的!

當(dāng)然了,還有一些所謂的學(xué)者考證:清朝順治年間,有位名叫陳年谷的進(jìn)士,號“熟美”。當(dāng)初,由于沒有招待好自己的兩位同學(xué),那兩個人為了雪恨就把他編進(jìn)了故事當(dāng)中,把他變成了陳世美。

事實上,這也都屬于捕風(fēng)捉影,沒影兒的事。

胡適研究過中國文學(xué)史,他認(rèn)為:包公是個箭垛式的人物,但“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在宋朝卻是真有歷史依據(jù)的,只不過真實的歷史和“貍貓換太子”的戲劇還是存在沖突,大相徑庭的……

傳說中,包公最輝煌的功績,就是審出了發(fā)生在宮廷中的一件大案——“貍貓換太子”,替宋仁宗找回了他的親生母親。

在小說《三俠五義》中是這樣寫的:

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他的劉妃和李妃同時懷了孕。很顯然,誰先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被立為正宮娘娘,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下兒子被立為皇后,而孩子被立為太子。

于是,劉妃就在宮中與太監(jiān)總管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幫助下,趁著李妃分娩的時候(流血過多,暈過去了),用剛剛剝?nèi)チ似っ?,血淋淋的貍貓換走了剛出世的小太子。

當(dāng)時,劉妃曾命令宮女寇珠把小太子勒死,寇珠于心不忍,暗中把太子交給了另一個宦官陳琳,陳琳就把太子裝在了一個提盒當(dāng)中,送到了八賢王趙德芳那里撫養(yǎng)。

宋真宗看到剝了皮的貍貓,以為李妃產(chǎn)下了一個妖物,于是馬上把她打入冷宮。不久,劉妃生了個兒子,被立為太子,而劉妃也被冊立為皇后。

豈料,六年之后,劉皇后的兒子夭亡了,宋真宗就沒有子嗣了。不得已,只能把皇兄八賢王的兒子(李妃的兒子)收為義子,并立他為太子。

有一天,小太子在冷宮與生母李妃見面了,出于母子天性,兩人當(dāng)時都面帶淚痕。劉皇后得知此事,馬上拷問寇珠:那小孩兒到底死沒死?豈料,寇珠什么都不肯說,觸階而死。

因此,劉皇后就在宋真宗面前極盡讒言,真宗皇帝便下旨:賜死李妃!

不承想,當(dāng)時有個小太監(jiān)非常忠心,他情愿替李妃殉死,就把李妃偷偷放走了,而另一個太監(jiān)秦鳳則把李妃救出了皇宮,送往陳州。而后,秦鳳也自焚身亡。

李妃到了陳州無法生活,只得住在破窯里,靠行乞為生。正是此時,她遇上了包拯在陳州放糧,得知真情的包拯就把李妃帶回了開封汴京。

此時,李妃的兒子已經(jīng)當(dāng)上了皇帝,也就是宋仁宗,包拯就把李妃帶進(jìn)宮內(nèi),李妃至此才得以和自己的親生兒子見面,而且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全說了出來。

而后,包拯又設(shè)計讓宦官郭槐供出了真相,而已經(jīng)做了太后的劉氏得知自己先前的陰謀敗露了,也是自盡而亡。

由于包拯在此案中立了大功,宋仁宗就冊封他為宰相。

上述內(nèi)容,就是整個《貍貓換太子》的戲曲故事。

從戲曲角度來講,《貍貓換太子》的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作品,人物刻畫特別豐滿,戲劇沖突非常強烈,其中兩位娘娘的宮斗戲碼,確實也是老百姓比較喜歡的熱門戲劇。

宋仁宗認(rèn)母與包公何干?

在真實的歷史中,宋仁宗不是劉太后親生的,而是侍奉宋真宗和當(dāng)時的劉德妃(后來的劉太后)的宮女李氏所生。

宋仁宗,趙禎,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趙恒第六子,母為李宸妃。早年歷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趙禎在位期間,北宋經(jīng)濟(jì)繁榮,科學(xué)技術(shù)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他善書法,尤擅飛白書,有《御制集》一百卷,《全宋詩》錄有其詩。

李氏生下仁宗皇帝之后,劉德妃就把他收為己子,親自加以撫養(yǎng),宋真宗駕崩之后,十二歲的宋仁宗就繼承了皇位,可仁宗皇帝當(dāng)時畢竟還是一個少年,無法親自理政,于是就只能由劉太后垂簾聽政。

一直以來,宋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而當(dāng)時朝中的大臣們由于懼怕劉太后。因此,沒人敢和皇帝說起這件事情。

其實,真實歷史中的劉太后非常仁慈厚道,當(dāng)宋仁宗的生母李氏病重的時候,劉太后還把她升為宸妃,給了她一個正式的位號。李氏病死之后,劉太后還根據(jù)當(dāng)時宰相呂夷簡的建議,以皇后之禮厚葬了李宸妃。

因此,對于宮女出身的李宸妃來講,絕對算得上是備極哀榮。

十一年后,劉太后因病去世。此時,有人就上奏仁宗皇帝:“陛下您是李宸妃所生,而且李宸妃還死于非命!”言下之意很明顯,仁宗皇帝的生母李宸妃是被劉太后害死的!

幸好,李宸妃的靈柩尚在、尸骨尚存,于是仁宗皇帝就親自開啟了生母的棺槨仔細(xì)查看:當(dāng)時李宸妃的遺體屬于厚葬,有水銀保護(hù),又身著皇后衣冠,面容安詳,顯然不是被害死的。

仁宗皇帝看到一切后非常感慨,說了這樣一句話:“人言豈可盡信!”自此之后,他對嫡母劉太后的宗族也是厚待如初。

由此可見,劉太后、李宸妃,歷史上確有其人;宋仁宗認(rèn)母,歷史上確有其事。

但是,整個事件的經(jīng)過絕對不像戲曲中說的那樣血呲呼啦,而且“宋仁宗認(rèn)母”一事的整個過程,和包拯完全沒有任何關(guān)系!

因為,“宋仁宗認(rèn)母”一事發(fā)生在仁宗皇帝親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之前,而當(dāng)時的包拯只是一個布衣百姓,他是在年近四十的時候才進(jìn)入仕途當(dāng)?shù)墓佟?/p>

換言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包拯根本就沒有去過京城,他又怎么可能會幫助仁宗皇帝認(rèn)母呢?

包公審冷青假冒皇子案

如此說來,包拯和趙宋皇家難道真就沒有任何關(guān)系了嗎?

當(dāng)然不是!

包拯在歷史上還真審過一個大案,而此案確實與趙宋皇家有著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那就是宋仁宗時期赫赫有名的“冷青假冒皇子案”……

身為帝王,宋仁宗在生活中要什么有什么,唯獨沒有兒子。(原本生了三個兒子,全都沒有活過三歲。)

皇祐二年四月初的一天,京城忽然來了一個廬山的和尚,自稱“全大道”(真名:高繼安),先前由于犯法被發(fā)配到了鼎州(今湖南常德),出獄之后來到開封府,他就打扮成和尚的樣子,專門以幻術(shù)、戲法在坊市上結(jié)交權(quán)貴,等于是從事高級詐騙。

因此,全大道是個假和尚,但卻是個真騙子!

有一天,全大道在大庭廣眾之下帶了一位儀表堂堂、風(fēng)度翩翩的年輕人,指著他對大家說道:“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此乃當(dāng)今圣上的皇子,如今要面見皇上!”

全大道如此一說,一下子轟動了京城,老百姓也是奔走相告,紛紛聚集過來圍觀這個年輕人。當(dāng)時,開封府的官員錢明逸得知消息后大為驚異,不敢怠慢,于是趕忙命衙役把全大道和那個年輕人請入了衙門,以禮相待。

安頓好兩人之后,錢明逸即刻派人奏報朝廷,朝中大臣一聽,就像開了鍋一樣議論紛紛……

有人說:“皇上只有三個兒子,都已經(jīng)夭亡了,哪里冒出的一個新皇子呢?其中必然有詐,應(yīng)該將此二人立刻誅殺為是!”

也有人說:“皇上的私事誰能全知道?皇宮內(nèi)院如此之深,如果確有其事,現(xiàn)在殺了他們,以后該如何收場呢?”

就這樣,大臣們七嘴八舌,莫衷一是。(莫衷一是:各有各的意見和說法,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

宋仁宗得知此事之后,一度非常惱火,于是馬上命令翰林學(xué)士趙概和知諫院包拯迅速查明此事,審明本末之后加以奏文。

包拯接到此案之后,覺得此事事關(guān)皇家血脈,非同小可,馬上抖擻精神細(xì)審此案,多日后終于把此案給破了……

原來,冒充皇子的年輕人名叫冷青,其母王氏原是仁宗皇帝后宮中的一位宮女,因此對宮中情形掌握得一清二楚。有一年,宮內(nèi)發(fā)生大火,燒毀了一些宮殿,朝廷就把一批多余的,沒地方住的宮女全部遣送出宮了,王氏也在其中。

王氏在宮內(nèi)一直衣食無憂,出宮之后生計無著,只得嫁給一個名叫冷緒的郎中,為他生下了一兒一女,那個兒子就是冷青。

冷青自幼缺少家教,既不愿讀書也不愿勞動,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整日里東游西蕩無所事事,由于父親只是個游方郎中,家里也不富裕,他就離家出走,開始四處漂泊。

冷青剛到廬山就遇上了假和尚全大道,在與冷青聊天的過程中,全大道得知其母親原是宮女,再看這年輕人長得一表人才,馬上收留了他。

實際上,全大道是宋朝軍人出身,此人見多識廣,而且他又知道仁宗皇帝此時正為了沒有繼承人著急,加上王氏在宮中的經(jīng)歷又有隙可乘,因此他就開始琢磨:我何不將冷青好好調(diào)教一番,再把他帶到京城,告訴皇上'此年輕人就是您當(dāng)年臨幸過的宮女為您生的兒子’。如此一來,我很可能名利雙收、飛黃騰達(dá)?。?/span>

因此,全大道就和冷青天天待在屋子里,日夜謀劃和演練如何應(yīng)對皇帝和大臣的問話。

來到京城之后,全大道先用幻術(shù)和戲法騙老百姓,結(jié)交一些權(quán)貴,等到自己出名之后就開始了他的計劃,當(dāng)眾宣布冷青就是當(dāng)今圣上的親生骨肉。

豈料,仁宗皇帝派來審案的不是別人,而是包公包大人,因此兩個人全都露了馬腳,只得將整件事情一五一十全部交代。

很明顯,其結(jié)果就是:冷青的皇子沒有當(dāng)成,他和假和尚全大道全部被誅殺。

由此可見,“冷青假冒皇子案”確實不是一個普通案件,但也沒有傳說中那樣的神乎其神!

包公審牛舌案

很多人可能會問:歷史上真實的包公到底審過多少案件呢?

實際上,還真不多!

包公當(dāng)過類似于天長縣知縣、開封府尹等官職,應(yīng)該是審過一些案件的,但古代審案屬于吏事,是上不得臺面的,因此一般都不會記入正史,真正有史料(確鑿可查)的就是“包公審牛舌案”……

包拯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yù)之。”尋復(fù)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

“牛舌案”發(fā)生的時間是北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包公破案的地點是在天長縣(今安徽以東),而他當(dāng)年就在此地第一次當(dāng)縣令。

包拯上任不久,遇見了一件非常蹊蹺的事情:

一個農(nóng)夫忽然到縣衙告狀,說自己家的牛舌頭讓人家割了,請求包大人給他做主,把割牛舌頭的賊人捉拿歸案。

當(dāng)時,包公問他:“你前來告狀之時,可有人看見?”農(nóng)夫答道:“草民還沒敢讓其他人知道。”

包公想了一下,對農(nóng)夫說:“你現(xiàn)在回去把那頭牛殺了,再把牛肉賣了,此案就可以破了!”

農(nóng)夫一聽,更著急了:“包大人,私自殺牛不是犯法的嗎?草民實在是不敢?。 ?/span>包公安慰他道:“你不要害怕,照我說的話去辦就行了,不會治你的罪!”

農(nóng)夫在回家的路上雖說一直在犯嘀咕,但心里卻也在想,既然縣太爺說了要給自己作主,那就照辦好了。

因此,農(nóng)夫就把那頭牛給殺了,而后又把牛肉賣了。

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一個人去縣衙告狀:他狀告先前被割了牛舌頭的農(nóng)夫,無故在家中宰殺耕牛,而且還拿牛肉去賣,犯了王法

包公在堂上問他:“他在家中宰殺耕牛的事情,你是如何得知的?”那人馬上叩頭說道:“回稟大人,小人乃親眼得見,而且他還將牛肉給賣了!”

包公看了此人很久,看得他心里直發(fā)毛,忽然間一拍桌案,厲聲喝道:“大膽刁民,你就是那個割人家牛舌頭的人,如今卻又來告發(fā)人家,簡直居心不良,快快從實招來!”

聽了包公的喝問,那人大吃一驚,嚇得直哆嗦,連板子都還沒打就全部招認(rèn)了:原來,他就是因為和那個農(nóng)夫有過節(jié),因此才把人家的耕牛給割了舌頭,而后專門等農(nóng)夫去殺牛,再去告他犯法。

說到這里,怕是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在宋朝殺頭牛怎么還會犯法,遭人告發(fā)呢?

根據(jù)《宋刑統(tǒng)》規(guī)定:私自宰殺耕牛和馬匹的,當(dāng)時全部都要判重刑。

因為,耕牛一直到清朝都是非常重要的農(nóng)業(yè)工具,馬則是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對國家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按照宋朝法律,有誰敢私自宰殺官牛,或者是私人的牛馬,都會被判脊杖二十,然后配役(罰做苦役)一年。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好漢們通常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牛肉),其實就是為了彰顯他們蔑視官府的那種豪氣!

辭官盡孝,四十歲才入仕途

如今,有不少影視作品和戲劇作品都在演繹少年時代的包青天,說他自幼被父母遺棄,或者說他父母早亡,是由長嫂養(yǎng)大的。

實際上,這些故事完全都是虛構(gòu)而成的,其目的就在于鋪墊包拯自幼艱難困苦的身世,并以此來彰顯他日后對老百姓的關(guān)懷。

在真實的歷史上,包拯是一個獨生子,并沒有嫂娘,而且他的父親是武進(jìn)士出身,因此家中非常富裕,父母對他也是寵愛備至,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艱難困苦和坎坷身世。

換言之,包拯的童年,應(yīng)該可以說是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包拯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作為當(dāng)時的一名有志青年,他的追求應(yīng)該是在求取功名上……

因此在十九歲那年,包拯就已經(jīng)中了進(jìn)士甲科,而且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按照如今的說法,就好比江西永修縣的縣太爺,一把手。

但是,包拯非常孝順,舍不得離開自己的父母去那么遠(yuǎn)的地方當(dāng)官,于是就奏請朝廷把他安排到離父母近一些的地方當(dāng)官。

于是,朝廷就把他改任為和州監(jiān)稅,相當(dāng)于在合肥鄰近的和州(市政府)管理錢糧與稅收。

豈料,包拯將此事跟父母說了之后,其父母說什么也不愿離開合肥,一方面舍不得自己的家業(yè),一方面又舍不得自己的兒子獨自去上任,一時間左右為難。

想到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又是家里唯一的獨苗,索性當(dāng)時就把官給辭了,安心留在家中陪伴父母,一宅就是十多年。

父母過世之后,包拯又在家中守孝三年,可守孝結(jié)束之后,他依舊沒有工作的打算,還是不愿離開父母的墳地,因此又在家中待了兩年。

直到此時,已經(jīng)三十四歲的包拯,還是個連官門都沒進(jìn)過的待業(yè)老青年!

直到兩年后,在鄉(xiāng)親、鄰居和朋友的勸說和鼓勵下,包拯才決定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正式踏上仕途,而包拯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差事,就是當(dāng)時安徽天長縣的一把手。

如今想來,包拯十多年都待在家里虛度青春,簡直是不可思議,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在當(dāng)時卻是很尋常的一件事情……

大家要知道,宋朝一直對“孝道”非常重視,而且還將其上升到了個人品德,包括社會名聲那樣的高度,如果有誰因為貪戀官位而置雙親于不顧,絕對會被世人唾棄。

按照宋朝禮律:身為人子,父母去世必須守喪三年,無論當(dāng)時官居何位,除非皇帝因某種重大原因不愿讓大臣回家守孝(也稱作“奪情”),否則必須辭掉官職,回家守孝。

由此,包拯的青年時代為了孝順父母在家里度過,在當(dāng)時來看絕對不屬于什么驚世駭俗之舉,而是非常符合當(dāng)時儒家中所說的社會倫理道德觀的!

當(dāng)然了,也正是因為十多年在家孝順父母,以及后來的墳地守孝,才使得包拯能長時間和平民百姓們生活在一起,因此對于人間疾苦與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才更加熟知。

而且,十幾年來,包拯對于父母的孝養(yǎng),也使得朝廷官員和各界都對他刮目相看。因為,“孝”和“忠”在古代的時候是相輔相成的,自然也就縮短了朝廷和皇帝對他德行認(rèn)識和信任的時間。

如果我們從功利角度來看,包拯這種很晚的出仕,實際上也減輕了他在封建時代官場上做局的成本!

包拯快四十歲初入仕途,入得京城之后,他就住在東京開封的同里巷,此地距離宰相呂夷簡的住處非常近。

呂夷簡一向愛財,而包拯是甲科進(jìn)士,又是有名的孝子,同時還是呂夷簡的女婿馬亮的同鄉(xiāng),因此呂宰相當(dāng)時就認(rèn)為:包拯肯定是為了拜謁自己,所以才住在同里巷的

因此,呂夷簡隨時都在準(zhǔn)備隆重地接待包拯。

豈料,過了好長時間,呂夷簡根本就看不見包拯的影子,仔細(xì)一問才得知:大孝子包拯早就接了朝廷的差遣,到安徽天長縣上任去了,人家根本沒有任何奔走宰相權(quán)門的意思,更沒有任何跑官買官的意思!

過宰相門而不入,看似簡單,但對于當(dāng)時剛剛踏入仕途的包拯來說,實際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歷史上真正的包拯絕不是靠斷案而知名的,“牛舌案”也只不過是一個民間小案件,而且就在那樣重文輕武的宋朝,包公包拯平時還不擅于作詩,這在宋朝是非常吃虧的,而他唯一留存下來的詩作得也很平直,主要是體現(xiàn)他為官正直:

《書端州郡齋壁》宋·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

這首詩是包拯在端州(今肇慶)當(dāng)知州的時候?qū)懙模话闾崞鸢蠹叶枷矚g叫他“包青天”。

但是,這種叫法其實不是因為他審案變成了青天大老爺,而是因為他在端州當(dāng)知州時的善政,因此當(dāng)?shù)厝嗣癫欧Q他為“包青天”。

端州盛產(chǎn)硯臺,而端硯更是當(dāng)時的“文房四寶”之首,從唐朝開始就已經(jīng)聞名遐邇,而且還被列為了貢品。

包拯到任之前,端州當(dāng)?shù)氐墓賳T都喜歡加大貢額數(shù)(十倍之多),目的就是為了從中牟取私利,而他到端州當(dāng)了知州之后,就決定將此弊政革除:比如一年要進(jìn)貢朝廷一百塊端硯,他就只讓人生產(chǎn)一百塊。不僅如此,他還慢慢不斷地減輕硯工們的負(fù)擔(dān),上貢的端硯每年都在降低。

因此,硯工們對包拯也是感激不盡,尊稱他為“包公”和“包青天”。

作為端州的官員,包拯在離任的時候,按理說買上一兩方端硯并不為過,但是根據(jù)歷史記載:包拯離任時,不持一硯歸。

到了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包拯及其子孫墓地的時候,發(fā)現(xiàn)包拯的陪葬品只有一方普通的硯臺,根本就沒有端硯,足以佐證包拯當(dāng)時確實是不持一硯歸!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