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孫中山去世前的廣州國民政府時期,其政局可以用三方角力這個詞來形容,這三方分別是國民黨、共產黨以及被稱為老大哥和“金主爸爸”的俄國共產黨(以下稱俄共)。國共兩黨這一對新人在以鮑羅廷為首的俄國共產黨的做媒之下成功進入了婚姻的殿堂,但這一對新人的婚姻是充滿挫折的,國民黨內部左右兩派對于國共合作有著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國民黨右派,以張繼為代表的右派尤其反對國共合作,十分看不起共產黨,認為其只是一群泥腿子。 國共第一次合作 在國共合作前,雙方的矛盾就沒有得到調和,在合作以后,這些矛盾立即被無限放大。尤其是在作為弱勢的共產黨在國共合作中反而有了很多的話語權之后,國民黨內部對于國共合作的看法進一步走向消極。也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國共雙方的矛盾以及對權力的爭奪愈演愈烈,更何況是在俄共這一媒人的插足之后,整個國民黨高層的權力斗爭進一步加劇。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孫中山去世前,國民黨最高權力機構的演變以及俄國共產黨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們始終不能忽視俄國共產黨在中國整個革命進程中的重要性。 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權力的轉移在1924年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成立之前,國民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以及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以下稱中執(zhí)委)。但隨著俄共代表鮑羅廷在國民黨內話語權的增加以及其希望能夠削減國民黨右派在政府中的實力,尤其考慮到當時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中有大量的國民黨右派之后,鮑羅廷認為有必要以俄為師,在中執(zhí)委之上設立一個有利于國共合作以及俄共掌控中國革命的機構,這一機構便是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中央政治委員會中的委員也大多是國民黨左派(如汪精衛(wèi))和中共黨員(如瞿秋白),這無疑是俄國人所希望看到的??梢钥吹锦U羅廷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此舉雖然有助于國共合作,但俄國人在其中的私利也盡顯無疑,他們希望控制中政會以此來達到控制中國革命的目的。 國民黨高級顧問、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 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成立之后,迅速由起初的孫中山的咨詢機構這一角色轉變?yōu)閲顸h最高權力機構,1924年下半年廣州國民政府的大多數(shù)決策都是由中央政治委員會發(fā)出的,中執(zhí)會無法做出的決定也是由中央政治委員會所拍板決定的。 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的重要性在另一事件中也可以得到體現(xiàn)。那便是汪精衛(wèi)在孫中山去世后得以在國民黨內的地位迅速攀升,汪精衛(wèi)曾擔任過孫中山與北京中政會之間的聯(lián)系人,在孫中山病重之后,汪精衛(wèi)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北京政治委員會的負責人,而這一履歷為其在黨內陸位的快速上升奠定了基礎。北京政治委員會雖然只是孫中山北上之后的臨時機構,但卻在國民黨多次決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實際負責人汪精衛(wèi)必定會水漲船高,逐步掌握領導權,成為廣州政治委員會胡漢民的有力競爭對手 汪精衛(wè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