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巴特農(nóng)神廟的立柱上,刻著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 人的眼睛習慣往外看,很少往內(nèi)觀。因而,容易看清外物,卻看不清自己。 《道德經(jīng)》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p> 看清別人固然聰慧,了解自己,更是一種本領。 人最大的清醒,是認清自己。不要在世界的五光十色中迷失自我,模糊心智。 不把平臺當本事一位阿里巴巴的資深管理人辭職,到相對低級的公司應聘。結果,對方根本就不屑一顧。他驀然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優(yōu)秀。 論年齡,他已人過中年。論能力,無數(shù)新人毫不遜色于他。論成績,已成為過去。 此前自己光芒耀眼,受人抬舉。本質(zhì)原因,是阿里巴巴的平臺太璀璨。 主持人白巖松說:“讓一條土狗上央視,也會變成名狗。而一旦離開了央視,又會打回原形。” 有時我們占據(jù)了好的平臺,享受著平臺的優(yōu)勢和榮譽。漸漸地,就會覺得了不起的是自己,甚至平臺也是自己貢獻的碩果。 這種迷失,讓我們看不清自己。 一位音樂家在地鐵上演奏,他想看看有多少人欣賞自己的音樂。 賣力演奏數(shù)個小時,觀眾寥寥。 殊不知,他正是美國著名的小提琴家約夏·貝爾。他在劇場演出的時候,每次都是座無虛席,掌聲陣陣。并且門票極其昂貴。 約夏·貝爾感嘆:原來真正受歡迎的不是自己,而是身后的華盛頓歌劇院。 不把平臺當本事,認清自己的分量,尊重和感恩所處的平臺,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不把位子當能力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里,京州副市長丁義珍,時常陶醉于商人們的圍獵圈里。 他把手里的一些項目,分給親近的商人做。大家對他歌功頌德,唯唯諾諾,時刻不忘頌揚他的卓越能力。 丁義珍也十分認同和享受,真以為自己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 后來他因為腐敗問題,逃往國外。為了謀生,只能在中式餐廳做洗碗工,受盡屈辱和冷漠。他想擺原副市長的威風,卻被黑幫直接嚇趴。 有的人,不管多么叱咤風云,不可一世,一旦離開位子,失去了那些可以支配的資源,往往“泯然眾人矣”。 戰(zhàn)國時期,藺相如曾做過趙國宦官繆賢的門客。 一次,繆賢犯罪,想逃往燕國。藺相如問他原因。 繆賢說:當時,我陪同趙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底下握著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結交。他很欣賞我。 藺相如說:趙強而燕弱,燕國需要借助趙國。你是趙王的寵臣,燕王當然想巴結你?,F(xiàn)在你是趙國的罪人,逃過去,燕王一定會因為害怕趙國,把你交給趙王治罪。 繆賢如夢方醒,主動向趙王請罪,逃過一劫。 不把位子當能力,善待自己的位子,夯實做事的本領,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不把圈子當人脈《增廣賢文》說:“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p> 很多人因為害怕孤獨,混跡于各種各樣的圈子,想要結識形形色色的人。為此,不惜委曲求全,阿諛討好。 結果,嘗到的是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 《三十而已》里的顧佳,為了幫襯丈夫的生意,一心要擠進富太太的圈子,尋求更多的發(fā)展資源。 差點花光積蓄,費盡心機,換來的,是王太太設計的一場騙局。 美國作家梭羅說:“我寧可坐在一只南瓜上,也不愿擠進一個天鵝絨的坐墊里?!?/p> 梭羅也曾陶醉于觥籌交錯的名利場,在高朋滿座的場合把酒言歡,虛與委蛇。然后,得到的是更大的空虛和寂寞。 他離群索居,隱居瓦爾登湖。一個人耕耘和寫作,遠離人群的熱鬧和圈子的喧囂。數(shù)年后,其著作《瓦爾登湖》馳譽世界,受到千萬讀者追捧。 無數(shù)的人聯(lián)系梭羅,愿意給他提供各種各樣的幫助,渴望于他結識。 人脈不是混跡圈子,就能獲得的。它是用你的價值兌換的。你有多少價值,就有多少對等的人脈。 對于沒有價值的人,圈子只是無關痛癢的喧鬧。當你需要助力時,往往毫無益處。 不把圈子當人脈,正視自己,努力提升價值,才是人生的重要主題。 結語把眼睛看向自己,內(nèi)觀自省,給自己正確的定位。 不把平臺當本事,不把位子當能力,不把圈子當人脈。 在這光怪陸離的人世間,不為亂花迷眼,不為眾言惑心,夯實和精進自己,終將邂逅想要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