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火鍋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不是因為它裝修有多精致,而是因為太差了。 墻面斑駁,凹凸不平,還配上文字: “我不是網(wǎng)紅店,我只是裝修一半沒錢了?!?/span>
店面正門,用歪歪扭扭的字體寫下打油詩。
連菜單也十分簡陋,粗糙的紙上寫著幾個不太規(guī)范的毛筆字。
整體風格灰暗,裝修隨意,有點像20世紀90年代的飯店,透露著一種粗糙、廉價的感覺。
看到這樣的場景,很多人可能會想: 這家店的價格肯定很便宜,這樣的裝修,它也不好意思太貴吧? 但萬萬沒想到,火鍋里的一份豆芽也要15塊錢。
有網(wǎng)友吐槽:“一份豆芽比海底撈都貴,真的不禮貌了。” 所以,有人發(fā)出這樣的疑問:你們相信墻上的話嗎? “不相信,裝修第一步應(yīng)該就是刷大白吧?!?/span> “誰裝修先買桌椅,后刷墻?!?/span>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它想走網(wǎng)紅店的路子?!?br>
“這種店我們這很多......”
老板不一定有錢,但一定很懂營銷。
這有點像“狼人殺”游戲中的“貼臉”行為: 一個飯店不宣傳菜品,反倒一個勁用“哭窮”的方式,不斷挑逗大家的情緒。 讓大家有種錯覺:簡陋=店主樸實+價格便宜。 哭窮本身不令人討厭,令人討厭的是背后的目的: 他們通過賣慘,提高別人對自己的容忍度。 正如那句話:“最好的獵手,總是以獵物的形式出現(xiàn)。” 就像某直播平臺上很火的老年人直播,他們困到不行還坐在手機前。
一開始,我也被打動了,甚至刷過禮物,但刷著刷著,又刷到了一個老人。
接著又刷到了五六個背景都一模一樣的。
我這才意識到,原來他們背后是有團隊的。 而他們看似自由,實際卻另有乾坤。
5月份,曾有一位76歲的老奶奶在深夜直播,天天熬夜不說,而且一開播就是十幾個小時。 這樣的強度,別說一位高齡老人了,年輕人也吃不消。 出于擔心,大家的話題也從“注意身體,早點睡!”,逐漸轉(zhuǎn)向“是不是被迫”等話題。 但毫無意外的,這些人都被踢出了直播間。 大家雖然擔憂,但也只能希望是自己多想了。 只是,老奶奶在另一次深夜直播時,有網(wǎng)友打字評論:“奶奶,如果你被控制了,就摘三次眼鏡?!?/span>
令人吃驚的是,看到這條消息后,這位奶奶摘了三次眼鏡。
意識到種種不妥后,大家發(fā)現(xiàn)奶奶的賬號并不是本人運營。 除了團隊在操控外,還有另一種情景: 很多老人直播,簽名寫的都是“鄰居、孫子幫弄的,希望大家刷刷禮物,幫助一下生活困難的我”這種話。 有位94歲的老奶奶在短視頻平臺很火,擁有上百萬粉絲。 視頻中,她包餃子、整理房間、種菜……
不少網(wǎng)友表示:“老了以后,也要像老奶奶一樣。”
不過,隨著粉絲越來越多,60多歲的小女兒,帶著94歲的媽媽開始了直播。 白天一次,晚上一次,每次直播近4個小時。
直播的時候,94歲的老奶奶要靠著椅子支撐身體,看上去非常疲憊。
期間還要不停地念廣告詞,有時連水都顧不上喝。 有人僅因為說了一句“關(guān)心老人”,就被踢出直播間。 女兒說,媽媽是愿意直播的。
可老奶奶畢竟已經(jīng)94歲了,這樣的強度真能吃得消嗎? 老人內(nèi)心真實的意愿,我們無從得知。 但讓一個近百歲的老人深夜不睡覺在手機前直播,真的是孝舉嗎? 其實,深夜直播的老人并不是孤例:
比如,年近60歲的“老頭某小乖”,40多次直播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深夜12點到6點。
77歲的達人“農(nóng)村某大哥”每天直播兩次,下午2點到5點、晚上12點到凌晨5點。 農(nóng)村的老人一般八九點就睡覺了,這樣晝夜顛倒的作息,身體真的能承受得住嗎? 有些直播甚至直接放錄像,多刷幾個就會碰到同一個老人,年齡也變了,IP地址也不一樣。 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坐在昏暗的角落里愣愣地盯著鏡頭,不怎么說話。
旁邊放塊紙皮寫著:“不會講解,請大家自助下單。” 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就是循環(huán)播放的錄像,除了說謝謝,沒有任何互動。
博主@西南格萊奧說,那些以農(nóng)村為背景、身世可憐的老年人主播,不少都是團隊包裝出來的演員。 他們有一整套自己的運營方式,還有形象包裝、話術(shù)培訓等。
他們將老年人當作“流量密碼”,有些甚至會專門去偏遠地區(qū)尋找合適人選。
從演員到劇本滿滿都是套路。
也許一開始真的有老人了解到這個途徑,想賣點東西維持生活。
結(jié)果被團隊發(fā)現(xiàn),開始消費大家的同情心。 還有很火的“滯銷“文案。 粗略看了一下,用這位大爺配圖的就有十幾種: 蘋果、大蒜、鎮(zhèn)尺、雪蓮、辣椒、檸檬、橙子、菠蘿等。
就像《狼來了》的故事。 久而久之,當再次刷到真正有需求的老人時,大家也只會覺得又是一場作秀。 最怕消費了善良,卻不能幫助到真正困難的人。 而年輕主播則是另一番“賣慘帶貨”的戲碼。 他們通過一出出戲,強調(diào)自己千辛萬苦才將商品“搶來”,還要打著“回血隨便賣”的旗號。
而我們的父母,就是他們目標用戶。
思維跟不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發(fā)展的他們,對此深信不疑! 最讓人無語的是,他們還常使用“正能量”這三個字。 這些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情節(jié)背后,都是營銷者苦思冥想的成果。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為什么大家對網(wǎng)上的求助信息越來越無動于衷? 有個回答一針見血: “虛假信息看多了,自然會視而不見。” 說實話,如果一個人天天到處說自己的生活很苦,那他可能真的不是特別苦,至少還有時間逢人就訴說。 真正苦的人,都在馬不停蹄地賺錢,根本就沒時間叫苦。 干完一份工作,干第二份,或許后面還有第三份。 就像浙江麗水92歲的“誠信奶奶”陳金英。
因為變故,83歲的她決定去街頭、老年公園擺攤賣羽絨服。
為節(jié)省支出,老人自己還當上了縫紉工,用10年時間還清了所有債務(wù)。 還有上海82歲炸油墩的阿婆。 9年間,一天沒休息過,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 這些年,不少人慕名而來,還有人特意付很多錢,但都被阿婆婉拒了。 阿婆說,做人,背可駝,腰不能彎,我還沒癱,就自己去做!
其實,真正的悲慘和傷痛,當下是說不出來的。
當有一天,傷口結(jié)了痂,甚至化作一顆寶石,你也不會拿來賣。 而是,事重言輕,一筆帶過,不再抱怨。 真正經(jīng)歷過痛苦的人都明白,這世上本就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 講自己的故事,不如收斂于心。 最后分享一段豐子愷先生的話: “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zāi)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span> 人生本就是如此,反反復復。 每一個人生命中,都會有一些陰云蔽日的時候。 但只要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終有能走出來的一天。 共勉! 作者:扮貓騎老虎,比貓溫柔,比虎厲害,我有一顆熱騰騰的心,等你來打開!來源:扮貓騎老虎(ID:bmqlh2017)。值班編輯:劉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