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7日深夜,河南新縣出現(xiàn)了一支送葬隊伍,為首的幾個人抬著厚重的棺材,慢慢的往前走著,生怕弄出一點動靜來,而在這支送葬隊伍身后不遠處,竟有著荷槍實彈的解放軍警衛(wèi)跟隨。那這是誰的墓葬?為何會如此的小心謹慎?
這是開國上將許世友的送葬隊伍。那這就更奇怪了,堂堂開國上將,為何不大辦一場葬禮,讓世人都為之默哀,反而而是偷偷的送葬呢?其實這背后的原因,是鄧小平做的主,他下令不準(zhǔn)給許世友上將開追悼會。要知道鄧小平和許世友是生死之交,一同經(jīng)歷了多次戰(zhàn)爭,那為何最后鄧小平連追悼會都不給許世友開呢?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活著盡忠,死后盡孝
1905年2月28日,許世友出生在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的一戶農(nóng)民家庭,出生貧寒又恰逢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小時候的許世友就被送到武術(shù)師傅家當(dāng)雜役,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許世友后來曾去少林寺學(xué)過一段時間武術(shù)。而或許是被少林寺懲奸除惡的精神所感染,加上自己也學(xué)到了一點本事,于是不到二十歲的許世友就決定下山從戎。
1920年,許世友加入了吳佩孚的部隊,跟著他東征西討四處打仗,在部隊里許世友靠著一身本領(lǐng)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備受上級的青睞,曾多次被提拔,可許世友最終還是選擇離開了這里。對此,用許世友的話來說就是,我是來給國家盡忠的,不是為了這些榮華富貴。北洋軍閥的部隊亂象,讓許世友覺得這不是一個能平定中國的隊伍。
離開了北洋軍閥后,許世友于1926年9月,加入了中國共青團。而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fā)光,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期間,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一軍成立,許世友被任命為31師2隊的班長,僅過了三個月后,許世友又因為在黃麻起義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被提拔為5隊排長,而在兩年后許世友已經(jīng)被任命為紅4方面軍12師34團的團長。
從那之后,戰(zhàn)況日益激烈,我黨不僅要和國民黨作斗爭,還要時刻提防著不斷蠶食中國的日軍。當(dāng)時許世友作為團長,每天要處理的工作非常的多,他也意識到,之后可能會更加忙碌,所以在鄂豫皖紅軍撤離根據(jù)地之前,許世友抽空回了趟河南老家。
其實,從1920年入伍以來,許世友就已經(jīng)很少回家探望了,最讓他牽掛的就是家中的老母親。因為許世友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一直以來都是母親將他拉扯大,所以許世友很希望能在自己壯年之時為母親盡孝。
然而國難當(dāng)前,根本抽不開身,不能給母親盡孝也成了許世友最愧疚的事。此次回家探親,可能是許世友最后一次了,他深知之后的戰(zhàn)斗會更加慘烈,自己也可能葬身沙場,不能給母親盡孝。然而母親卻告訴他,自古忠孝兩難全,盡孝只是為了我一個人,但是如今國難當(dāng)前,數(shù)萬萬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盡忠是為了全天下的百姓們。
而母親的話語讓許世友更加愧疚,自己團長身份在先,國與家之間他只能選擇大家。他噗通一聲跪倒在母親的身前,“孩兒這輩子不能給您老盡孝,此去多半戰(zhàn)死沙場,日后定會葬在你身邊,來世再做您的孩兒,為您盡孝!”這是許世友走之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而母子倆可能都沒想到,這一別就是二十年載。
從家中離別過后,許世友就一心投入到戰(zhàn)場上,先后擔(dān)任了紅9軍副軍長,紅4軍軍長和紅4方面軍騎兵師司令員。直至1936年,許世友被安排到抗日紅軍大學(xué)學(xué)習(xí),并在兩年后擔(dān)任抗日軍政大學(xué)的校務(wù)部副部長。此后許世友又重新回到戰(zhàn)場上,隨朱德總司令出師太行山。
戎馬半生,榮譽盡獲,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給母親盡孝
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許世友接著又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并擔(dān)任了山東軍區(qū)的司令員。而在1949年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許世友也是作為開國上將出席??勺鳛殚_國上將的許世友,之后去世為何連追悼會都沒辦?
此時距離許世友上次離家已經(jīng)過去了快二十年,而這這期間母親一直沒有許世友的消息,甚至一度認為自己的兒子戰(zhàn)死在沙場上了。直到解放前夕,有地下黨的人來聯(lián)系許世友的母親,告訴她,許世友不僅還活著,而且現(xiàn)在還是大人物了。
此后在許世友擔(dān)任南京軍區(qū)司令員期間,他把母親也接到城里面生活??蛇^慣了一輩子操勞窮苦生活的老母親,哪能受得了這城里的生活,盡管許世友百般勸說,要把母親留在身邊盡孝,可母親也是執(zhí)意要回去。因為母親心里明白,她留在這無疑會給事業(yè)繁重的許世友添麻煩。
母親回到河南老家后,許世友考慮到老人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就讓自己的兒子許光回去照顧,替自己盡孝。其實這并不是許世友在推卸盡孝的責(zé)任,只是這新中國剛成立,社會百廢俱興,國家正是需要他的時候,他只能做出這樣愧疚的抉擇。而讓許世友更加愧疚的是,母親在去世前,自己都沒能見上一面。當(dāng)時自己軍務(wù)在身無法回家,連母親的葬禮都是兒子許光操辦的。這件事過后,許世友更加堅定死后要葬在母親旁邊的決定。
1979年,為國家操勞了半生的許世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大限將至,他給兒子許光寫了一封信,并隨信寄去了五十塊錢。信中是他對后事的安排,他希望死后,兒子能把他葬在母親的墓旁,這五十塊錢 是他留給自己買棺材的錢??删褪沁@樣一件事,卻讓中央犯了難,以至于最后鄧小平下令不給許世友開追悼會。
許世友在離世前,特地向中央打了報告,希望能土葬。為什么說是希望呢,因為早在五十年代,毛主席就主張火葬,并要在全國實施下去。而作為中央的高級領(lǐng)導(dǎo),許世友自然也需要遵循,這就意味著他死后不能土葬,要火化。
而且當(dāng)時全國推行火葬并不理想,在許多地區(qū),老百姓們還是選擇土葬,落葉歸根是對故土的尊敬。而許世友去世是在1985年,那個時候火葬的推廣已經(jīng)深入人心,身為中央的領(lǐng)導(dǎo)層,更不能帶頭違反規(guī)定,所以許世友提前向中央打了報告,并希望能夠批準(zhǔn)自己土葬。但作為老一輩的革命家,許世友在中央的影響力是十分深遠的,以至于這份報告中央根本沒人敢批。最后這份報告就被送到了鄧小平這里,可鄧公看著這份報告也是陷入了沉思。
鄧小平和許世友認識是在紅軍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那時候紅軍改編成八路軍,許世友擔(dān)任129師386旅副旅長,而129師的師政委就是鄧小平。雖然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相處,但這讓鄧小平對許世友留下來深刻的印象,兩人也因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鄧小平:不能大辦特辦,只能特事特辦
1985年許世友去世,好友鄧小平卻突然下令:不準(zhǔn)給許世友開追悼會!這是為何呢?
1985年1月底,鄧小平南巡途經(jīng)南京,得知許世友在南京生活,決定去看望看望這位老朋友。這個消息被時任江蘇省省委書記韓培信知道后,他立刻轉(zhuǎn)告給了許世友。而80歲的許世友當(dāng)即就決定,要去車站親自接送小平同志。鄧小平知道后,讓韓培信轉(zhuǎn)告許世友,他年紀(jì)大了,外面天氣又冷,就在我去南京的住處等待即可。兩人就這樣立下了約定。
2月1日的時候,許世友的秘書告訴他,小平同志快到了。當(dāng)時年過八旬許世友立刻打起了精神,特地刮了胡子,穿上軍裝前去拜訪。而在當(dāng)天下午,鄧小平請許世友吃飯,還帶上了一瓶茅臺酒,“再過幾日就是你的八十大壽,特地給你帶了這八十年的茅臺酒為你祝壽?!?br> 但鄧小平?jīng)]有想到是,這次短暫的相聚,竟會成為他和許世友最后一次見面。九個月后,許世友在醫(yī)院病逝的噩耗就傳來了,而他希望土葬的請愿單也推到了鄧小平的桌前。良思許久過后,鄧小平在這份報告單上寫下了八個大字:照此辦理,下不為例。這是他對好友許世友的最后一次幫忙。
既然鄧小平都同意了,那么許世友土葬也是沒人反對了。但是考慮到許世友土葬的影響,鄧小平另外添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不能開追悼會。畢竟許世友的土葬是中央特許批準(zhǔn)的,若是大張旗鼓的辦理,容易給下面的百姓帶來不好的影響,國家推行的火葬也可能會因為這件事情而失去公信力。
無人參加的葬禮,樸素?zé)o聞的墓碑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在醫(yī)院病逝后,他的靈柩被兒子許光暫時安放在南京。而中央下達的命令讓許光不得不重新著手安排父親的葬禮。好在當(dāng)時中央也派來部隊為許世友的葬禮提供幫助,在他的老家新縣為其挖掘墓穴。一切都按照許世友的遺愿來,墓穴的位置就在他母親的墓旁邊。
1985年11月11日夜,許世友的葬禮如期舉行。這場土葬是秘密進行的,參加葬禮的人也是寥寥無幾,基本都是許世友的直系親屬。而在這支葬禮隊伍的后面,是荷槍實彈的解放軍警衛(wèi),他們奉命前來保證葬禮的順利進行。
因為許世友的土葬是秘密進行,所以知道這件事的很少,葬禮上沒有媒體記者報道,甚至連拍照和錄像都不被允許。葬禮過后,許世友離世的消息也沒有被放出,只有細心的村民發(fā)現(xiàn)許世友母親旁邊的土被人翻過,但是沒有人知道這里舉辦過葬禮。畢竟葬禮過后,連塊墓碑都沒有立上。而在許世友離世一年過后,這里才立了一塊墓碑,上面簡簡單單寫著七個字,許世友同志之墓。沒有任何過多的描述,也沒有任何其他人前來悼念,許世友就好像一個默默無聞過一輩子的人,最后安葬于此。甚至相比于普通百姓的葬禮,許世友的土葬都顯得十分低調(diào)樸素。
作為開國上將的五十七人之一,許世友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為百姓他嘔心瀝血,為母親他愧疚半生。百善孝為先,可自古忠孝兩難全,死后葬身于母親身邊,也算是盡了他的一片孝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