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楊與您一同回顧《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故事。請注意,我說的并非史書《三國志》,而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歸根結底還是一部羅貫中所寫的文學作品,所以這些與諸葛亮有關的傳奇故事與史實一定會有出入,藝術,自然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01 三顧茅廬 ? 劉備從前任軍師徐庶口中得知,有個叫諸葛亮的人,字孔明,道號“臥龍”,非常聰明。 他自比古時候的管仲、樂毅。如果要興復漢室、成就霸業(yè),就必須得到這位臥龍先生的幫助。 于是,劉備就帶著他的兩位兄弟關羽和張飛一起去請諸葛亮出山,可是由于各種原因,前兩次都沒見到他,直到第三次去,才終于見到本尊。 02 隆中對 ? 《隆中對》原文出自陳壽的《三國志》,寫的就是劉備在第三次去隆中拜訪孔明的時候,孔明如何面對未來的大老板,沉穩(wěn)應聘,對答如流的故事。 在諸葛亮的茅廬中,他倆促膝長談,孔明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大勢,并指定了以巴蜀為根據(jù)地,東聯(lián)孫吳,北拒曹魏的基本戰(zhàn)略方針。一番見解,說得劉備深信不疑,佩服得五體投地。 03 火燒博望坡 火燒新野城 ? 我們常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諸葛亮剛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和新野城連放兩把大火,燒出了士氣、燒出了水平、燒出了風格、燒得曹軍大將曹仁和夏侯惇措手不及、慘敗而歸,同時也燒出了自己在蜀漢陣營中的威信,讓傲慢的關羽和莽撞的張飛對這位新軍師服服帖帖。 04 舌戰(zhàn)群儒 ? 曹操的軍隊,吃了大虧,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一路追擊蜀軍,劉備一看不行,趕緊派諸葛亮過江找東吳孫權幫忙,一起對付曹操。 當時的東吳陣營內(nèi),分“主和派”和“主戰(zhàn)派”兩方,大部分文官都認為東吳是干不過曹操的,不如俯首稱臣算了,沒必要正面硬剛,于是孔明便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和一幫老頭子吵架,擺事實、講道理,說得老臣們面面相覷、 啞口無言,最終默認了東吳與西蜀聯(lián)合抗曹的策略。 05 草船借箭 ? 古時候打仗,弓箭是非常重要的武器,可是曹軍來勢迅猛,東吳這邊來不及造那么多弓箭呀。 后面的故事,我們初中的語文課上都學過了,就是《草船借箭》。 有人提出過疑問,曹操為什么不放火箭去射東吳來的戰(zhàn)船?我想這個問題諸葛亮應該也是考慮過的,曹操多疑,如果放了火箭,萬一東吳直接駕駛火船去燒曹軍怎么辦?當時天黑,情況不明,曹操萬萬是不敢冒這個險的。 06 借東風 ?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東吳這邊,啥都準備好了,可是一看風向,不對呀,自己在下風口,一會兒打起來,火燒不到曹軍,反倒燒向自己,這可如之奈何? 關鍵時刻,又是臥龍先生大發(fā)神威,向上天借東風。 作為現(xiàn)代人,我們當然清楚這根本不是什么“借東風”,只是諸葛亮根據(jù)農(nóng)歷的歷史記載,提前推算出當天會有東風而已,不過在古人看來,他卻是神通廣大、驚為天人?。?/p> 07 火燒赤壁 ? 《火燒赤壁》的故事,我們初中的語文課本里也有,雖然這把火,不是諸葛亮親自放的,但是火攻的戰(zhàn)略部署,卻是他和東吳都督周瑜一起制定的。 此役過后,曹軍元氣大傷,魏蜀吳三國的軍事實力,也變得相對均衡起來了。 三國鼎立的局勢,至此正式形成。 08 七擒孟獲 ? 蜀漢后期,劉備、關羽、張飛都不在了,千斤重擔,丞相一人挑起。 當時南蠻王孟獲起兵造反,諸葛亮親自帶兵前去平定,先后七次生擒孟獲,為了讓蠻王輸?shù)男姆诜?,前六次孔明都放了他,這才讓孟獲心甘情愿的承諾今后永不再反。 《三十六計》中的“欲擒故縱”這一計,說的正是這個故事。 09 空城計 ? 諸葛亮晚年的主要對手,是曹魏陣營的司馬懿。他倆之間,最精彩的一次對決,當屬“空城計”。 司馬懿大軍壓境,諸葛亮城內(nèi)空虛,根本無力抵抗。于是老丞相棋行險著,打開城門,自己坐在城樓之上撫琴,淡定地迎接司馬懿的到來。 司馬懿認定諸葛亮一生行事謹慎,城內(nèi)定有伏兵,于是不敢冒進,倉皇撤軍。 10 諸葛連弩 木牛流馬 孔明燈 ? 諸葛亮不但是個偉大的軍事家,還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明家。與他有關的發(fā)明,比較著名的有打仗用的諸葛連弩、運輸用的木牛流馬、搞氣氛用的孔明燈。 這些發(fā)明,究竟是不是孔明本人發(fā)明的,咱們暫且不論,至少也是名人效應吧。 11 上才藝 ? 諸葛亮的故事線,基本介紹完了。 下面老楊就為您獻上今天的才藝——《八扇屏》中諸葛亮的故事,今天的錄音,是半年前錄好的,水平比較低,時間緊迫,來不及重錄了,還請各位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