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紅學的研究范圍廣泛而深邃,喧鬧而繁雜,如成書年代,寓意主旨,歷史背景,人物原型及原作者等都存在一定的爭議。這一切皆緣于《石頭記》最初是一部無名氏作品,成書后又長期被列為禁書的緣故。筆者發(fā)表了兩篇考證《紅樓夢》作者的文章后,逐漸引起了海內外一些紅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們的關注,開始有同仁與筆者進行商榷。筆者用小說具有的鮮明特點:宗教信仰,文學造詣,批判思想,上層場景,民俗方言,作為考證原作者的五個基本標準進行推理論證,獲得了一些紅學研究者和愛好者的贊賞和支持。 可以說,《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這樁歷史公案,已經(jīng)成為人們最關注的一個紅學研究課題。為了突破已持續(xù)百年的考證困境,研究者應該用立體思維和時空景象,全方位模擬小說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場景,才能清晰地找出真正的作者。這既是對《石頭記》作者的著作權的應有尊重,也是對知識產權的有力捍衛(wèi)。不僅如此,嚴謹考證是為了追求歷史真相,客觀分析更是為了維護原創(chuàng)正義。 當下自媒體時代,紅學領域亂象叢生,奇談怪論充徹網(wǎng)絡。有些人為了蹭熱度或搏眼球,故意攪混水摻沙子。例如,有人胡謅《石頭記》原作者可能是滿清的皇子皇孫。試問,那些生活在北京皇城根下,或許一輩子從未到過江南的北方人,怎么可能寫得出滿紙江南韻味的《石頭記》?乾隆皇帝算是一個聰明絕頂?shù)臐M人,據(jù)說他一生寫了五萬首詩詞,似乎沒有一首流傳至今的佳作。在清朝初期,極少數(shù)滿人能勉強看懂漢文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何況紙醉金迷的紈绔皇家子弟,怎么可能寫得出《石頭記》中大量的絕妙詩詞?再如,出生在山東曲阜的孔尚任,怎么可能寫得出一部有蘇州民俗特色和方言特點的小說?關于《石頭記》的原作者,網(wǎng)絡流傳太多的荒唐論調,多數(shù)根本不值一駁。 值得強調的是,《紅樓夢》開卷的作者自云是界定原作者至為關鍵的內容,開篇的楔子是打開紅樓殿堂之門的一把金鑰匙。此外,《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在第一回中的批語提供了一些有力證據(jù)和線索,還包括靖藏本中畸笏叟的眉批。本文主要從楔子和批語兩個方面來進一步分析論證。 有道是: 開篇楔子吐玄機,登樓解夢步云梯。 詩詞批語含線索,琢磨卷首破謎題。 一、開卷披露玄機,楔子引出緣起 首先,作者自云:“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開卷第一句,作者就明確表示小說隱略了真實事跡。特別強調,這不是異想天開的純虛構作品,而是描寫現(xiàn)實題材,根據(jù)時代背景,源于真實事跡的作品。“自云: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 作者經(jīng)歷朝代滄桑變更,英雄無用武之地,文人無報國之門。因生不逢時,導致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其二,“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此處是指以秦淮八艷為代表的眾多奇?zhèn)b女子,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等人,即小說中金陵十二釵的女子原型。比如,柳如是在清兵臨近南京城下之時,曾勸南明禮部尚書錢謙益投水殉國,但錢謙益貪生怕死。柳如是卻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明未遂。錢謙益降清后,北上赴任,柳如是則羞于一同前往,而堅持留在江南的常熟家中。李君香也是非常通曉民族大義,有貞正氣節(jié)的女子。顧橫波嫁給“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孽做妾。明亡之際,龔鼎孽假惺惺說要以身殉國,顧橫波拿來繩子讓他上吊。龔鼎孽卻不肯死,反而對她說“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氣得顧橫波花容失色,郁悶多日。馬湘蘭是仗義豁達的才女,撰有《湘蘭子集》詩二卷和《三生傳》劇本??馨组T亦被世人稱之為俠女。 其三,“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須眉,誠不若彼一干裙釵?” 作者無限感慨,自己乃堂堂一條漢子,難道還不如秦淮一群女子嗎?“實愧則有余、悔則無益之大,無可奈何之日也?!?/strong>對于過去的失足喪節(jié),實在是太羞愧了,后悔是最沒有好處的。如今只能仰面長嘆,扼腕嘆息了。 其四,“上賴天恩、下承祖德”,感恩老天的厚愛,感謝皇帝的隆恩,秉承祖宗的陰德。曹雪芹祖上有被抄家的經(jīng)歷,從貴族貶為庶人,顛沛流離回京城。此等悲催遭遇又何賴天恩?何承祖德之說?“錦衣紈绔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證明作者不僅曾經(jīng)有高官厚祿的生活經(jīng)歷,昔日還有涉足秦淮兩岸的紅塵閱歷。“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guī)訓之德,已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正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此處“半生”應該至少為35年。弱冠之年是20歲上下,到入仕為官的半生潦倒35年,由此推算作者年齡應在60歲上下。而且作者成長的家境比較雍厚,得到過父母的厚愛和培育,以及老師和兄長的教導與提攜。然而,曹雪芹終年只有48歲,青少年時期遇到抄家,家境敗落,顛沛流離。這些完全不符合他的經(jīng)歷。 其五、“雖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并使其泯滅也”作者悔恨失節(jié)仕清,內心的負罪感終生無法消除,自認為是不肖子孫。但萬萬不能因為他的罪錯,而將秦淮俠女子們的浩然民族氣節(jié)也一并泯滅掉?!?strong>雖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繩床,其風晨月夕,階柳庭花,亦未有傷于我之襟懷筆墨者”雖然如今住所偏僻簡陋,但還不至于傷及到書寫汗青的筆墨。證明作者是一個氣節(jié)尚存的知識分子?!?strong>何為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為什么不將亡明之史,亡國之恨,憤世之情,嫉俗之諷,通過借代比喻等手法,編撰一段故事表達出來呢? 其六、“詩曰: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解析如下:平生著作非常豐富,但苦于奔波勞碌,曾經(jīng)的高官厚祿,鶯歌燕舞的生活都已煙消云散。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如夢幻泡影,而且十分荒唐恥辱。泣述悲慘的經(jīng)歷而傷痕累累,為情所困的人生更是抱恨綿綿。字字都是用心血所撰寫,十年含辛茹苦非常的不易。 吳梅村的父親吳琨是一名頗有幾分豪爽之氣,仗義疏財?shù)乃桔酉壬?。明朝復社領袖張溥是吳梅村的老師,長吳梅村七歲,兩人同中進士。吳梅村的成長過程中得到過張溥的悉心栽培和教導。如今,吳梅村中年有失節(jié)仕清的恥辱經(jīng)歷,故而有此“負師兄規(guī)訓之德”之言。 明亡清興,吳梅村隱居十年后,懾于清廷淫威,礙于老母敦促,不得已在1653年秋應召北上。于1656年底,以丁憂為借口從京都南還蘇州故里,從此不復出仕。此后,吳梅村對屈節(jié)仕清的短暫經(jīng)歷極為歉疚悔恨。 開卷第一回的作者自云和這首詩的內容完全是吳梅村的人生寫照,而且清晰無誤,脈絡有條不紊。除了吳梅村之外,試問曹雪芹、曹頫(脂硯齋)、孔尚任、洪昇、冒襄等其他疑似作者,誰又有如此的人生經(jīng)歷? 退一步假設,如果原作是曹雪芹所創(chuàng),根據(jù)曹家的歷史遭遇,那首詩詞應該改寫成如下,才能夠合情合理: 浮生流離苦奔忙,殘席冷筵早散場。 悲喜千般曾幻渺,金陵一夢盡荒涼。 謾讀紅袖啼痕重,更有家史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三十年苦不尋常。 二、曹雪芹、脂硯齋、畸笏叟究竟是誰 從《脂硯齋評注石頭記》來分析,脂硯齋的評語有江南金陵等地的方言特點,證明他的成長之地必然會在金陵或蘇州等地。甚至可以肯定,作者、編者及脂硯齋的母語必定都是吳語。不管脂硯齋后來遷徙何處,他都會是滿腔的吳語口音,而且習慣用吳語書寫文字。 一、脂硯齋會是誰?毫無疑問,脂硯齋必定是化名。根據(jù)邏輯推理,因為文字獄的嚴酷,既然脂硯齋是化名,曹雪芹也必定是化名。因他們之間的密切關系,如果曹雪芹是真名,那么脂硯齋用化名點評就毫無意義。據(jù)多方考證,脂硯齋應該是曹??。推理論據(jù)有四:其一,“脂硯齋”的諧音是“紙硯齋”, 代指棟亭藏書閣,此名既是紀念祖上曹寅藏書刊印的功德,也有證明身世來歷的寓意。其二,曹??在南京江寧出生并長大,被抄家后遭囚九年。雖然被抄家,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應該會有重要的仆人和書童一起回遷北京。他在南京長大會講吳語,哪怕回到北京生活,家人之間肯定還是講南方土話。其三,曹??曾任江寧織造,他的親筆奏折和脂硯齋抄本、批語字體相同,斷定二者為同一人所書。其四,曹??對儒家經(jīng)典和程朱理學頗有鉆研,得到伯父曹寅的贊賞。雍正皇帝也欣賞曹??的奏折文采,夸贊其為“大通家”。由此證明,從小生長在藏書之家的曹??起碼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有一定的文學基礎,也具備點評能力。 曹??年輕時任江寧織造,他應該有一定商業(yè)敏銳性。在他發(fā)覺《石頭記》手抄稿存在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后,曹雪芹編修一次,脂硯齋就點評一次,然后立馬就拿到市面高價出售。這樣做的動機還有悲憤的情緒在內,所以是“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常哭芹,淚亦待盡”。《紅樓夢》程偉元的序言提到“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shù)金,不脛而走者矣。”可以作為佐證。正因為書稿有商業(yè)價值,曹雪芹增刪過五次,也促使了脂硯齋不厭其煩地點評抄錄多次。后世流傳的不同抄本應該就是這么來的。 二、畸笏叟又會是誰?靖藏本有一眉批曰:不數(shù)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寧不痛殺!“朽物”、“老朽”是畸笏慣用的自稱。由此,畸笏叟很可能是曹寅時期,參與掌管棟亭藏書的人員之一。因為此人與曹寅同輩,可能年歲比曹??、芹溪等家人都大,資格比較老,輩份也高,畸笏叟才在批語中偶爾表現(xiàn)出一個審稿者的長輩角色。當芹溪編修增添曹家的歷史于小說中,有些不對的地方,畸笏叟以經(jīng)歷者的身份“因命芹溪刪去”。再如,為秦可卿超度時,“另設一壇于天香樓上” ,這是作者故意保留的“疏漏”,卻有側批云:“刪卻,是未刪之筆?!眱叭皇恰袄闲唷卑l(fā)現(xiàn)了痕跡,再次責令作者刪改干凈。 三、曹雪芹是化名但確有其人。據(jù)考證,曹氏族譜上并無曹雪芹的名字,但歷史上應該真實存在這么一個人。因為書稿的敏感性,祖上又有被抄家的凄慘經(jīng)歷,因此用化名是非常必要的。芹溪應該是主編,也就是后來普遍認為的曹雪芹,而且芹溪很可能就是曹家人。既然曹雪芹用了十年功夫增刪五次,而且脂硯齋準備抄錄后高價出售,他們周邊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滿清諸多人士,富察·明義,愛新覺羅·永忠,敦誠、敦敏等人都證實了曹雪芹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此處必須強調的是,雖然他們能見證曹雪芹在黃葉村著書,但卻無人能證明曹雪芹是在編修還是原創(chuàng)。眾所周知,作者與編者存在本質上的區(qū)別。 四、化名“曹雪芹”有紀念寓意。曹寅(1658年—1712年),字子清,號荔軒,又號楝亭,又號雪樵?!扒邸?諧音“清”和“亭”;“雪”是“雪樵”。《風月寶鑒》書稿應該來自棟亭藏書,化名“曹雪芹”就是曹家人和棟亭藏書成員為了紀念曹寅而取。芹溪又是編修主筆,為了紀念先祖,把家族的人物經(jīng)歷穿插揉進小說里面是極其順理成章的事。另外,“曹雪芹”的諧音是“抄寫勤”,是一個包括芹溪,脂硯齋,畸笏叟、杏齋諸子等人在內的編輯抄寫班子。曹??或芹溪等人,偶然發(fā)現(xiàn)《風月寶鑒》書稿的價值后,曹??遂組織家人及棟亭藏書成員開始點評抄錄。然后以高價販賣《石頭記》手抄書稿謀利營生。 有詩曰: 曹氏家奴雞變凰,接駕康熙耀四方; 皇商儒雅聚名士,刊刻詩文棟亭藏。 虧空抄家禍福依,子孫落敗編書忙; 十載血淚造大功,匿名手稿幸傳揚。 三、剖析脂硯齋批語的內涵 在論證清楚脂硯齋的真實身份之后,再來分析他的評語就容易理解多了。 其一,“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石頭記》〔甲戌側批:本名?!吃贆z閱一遍,〔甲戌側批: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场?/strong> 此批語證明脂硯齋不知道空空道人是誰,也就更不可能知道原作者是誰。曹家是滿清內務府包衣世家,曾經(jīng)有從雞變鳳凰的家史,屬于根正苗紅的皇親國戚。在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定上,曹家祖上已經(jīng)是滿人了,因此曹雪芹根本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儒生?!案濉辈豢赡苤傅氖遣苎┣郏颂幫瑯幼C明了曹雪芹不可能是原作者。 其二,“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甲戌眉批: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懷舊,故仍因之?!?/strong>” 證明曹雪芹手頭早就得到了《風月寶鑒》的書稿,“其弟”不是指曹雪芹之弟,而應該是《風月寶鑒》書作者之弟。曹雪芹編修《風月寶鑒》后改回原名《石頭記》,脂硯齋才開始點評新稿。但脂硯齋還惦記《風月寶鑒》舊稿。所以,脂硯齋將棠村所寫的序即作者自云,作為楔子抄錄放在《脂硯齋評注石頭記》篇首。假設《風月寶鑒》是曹雪芹寫的,脂硯齋就不會寫“舊有”,而應該寫“著有”。就此假設再來推算,從著書十年加批閱增刪十年,那么終年48歲的曹雪芹必須要在28歲之前開始準備寫書。這種假設與作者自云完全不符,因此可以徹底否定。由此看出,脂硯齋也沒有搞明白原作者和棠村的關系。根據(jù)筆者的研究判斷,其實他們就是同一個人。 其三,“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閱增刪,然則開卷至此這一篇楔子,又系誰撰?足見作者之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靖藏本眉批:這正是作者用畫煙云模糊處,觀者萬不可被作者瞞蔽了去,方是巨眼?!?/strong>”如果說是雪芹批閱增刪,那么開卷的這篇楔子又是誰寫的呢?可見《紅樓夢》另有原作者,楔子是原作者寫的,這正是原作者非常狡猾的地方。楔子藏有玄機,提醒讀者不要被表面文字弄迷惑了,才有可能慧眼找尋出隱秘的作者。 反過來推論,如果曹雪芹是原作者,以曹雪芹和志脂硯齋的智商,整篇楔子就完全不應該出現(xiàn),就算有也不應該這樣書寫。如果曹雪芹是原作者,根本不應該有“批閱十載”之說。因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存在批閱的問題,也不會再有“纂成目錄,分出章回”的提法。所以,批語再次證明,曹雪芹不可能原作者。 其四,“并題一絕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甲戌雙行夾批:此是第一首標題詩。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峰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nbsp;〕 脂硯齋寫道,能明白并理解荒唐言的人,才會是有同樣辛酸淚水的人。小說的奇妙故事與曹家歷史多有吻合,小說人物和曹家人都是盛世離棄人,都是從天堂跌入社會底層的人,才引起了曹雪芹和脂硯齋等人的強烈共鳴,再因為自家的悲慘遭遇而悲憤,進而激發(fā)了曹雪芹編修的激情,也迸發(fā)出了脂硯齋點評的悲情。其編輯成員,包括芹溪,同貶庶人,惺惺相惜,同憂相救。然而,曹雪芹死于1762農歷壬午馬年除夕,脂硯齋死于1774甲午馬年冬月,故脂硯齋有兔死狐悲之感。 其五,〔甲戌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申)八月淚筆?!持廄S提出了“造化主”的概念,因此他肯定是一個有信仰的人。正因為原作者、編修者、抄錄點評者都是一群有信仰的人,其人生觀和價值觀應該更容易接近。脂硯齋內心有信仰,才盡可能地保留了《風月寶鑒》原稿的楔子關鍵內容,使得小說開卷有了原作的緣起和來由??梢哉J為,小說的信仰元素和文學造詣奠定了《紅樓夢》在文學史上的巔峰地位。與此同時,《紅樓夢》的信仰內涵和文學魅力也成就了包括創(chuàng)作、編修、傳抄、印刷、閱讀以及紅學研究的人們。 四、詩詞對聯(lián)言志吐心聲 其一,緣起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一塊石頭有一首偈云:“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鳎?/strong>”此詩反映出作者的反思自責,沒有人才能夠力挽狂瀾,救社稷危亡于既倒。在紅塵世界白活了這些年,平生經(jīng)歷的事跡以及世道變故,央求誰作為傳奇故事記錄下來呢? 其二,兩邊又有一幅對聯(lián),道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此處指明甄士隱和賈雨村都是真真假假的人物,其實真假都是同一人物。此人物既是明朝的隱士遺臣,也是清朝的一介草民。 其三,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嘆,復高吟一聯(lián)曰:玉在匱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此處,一是指自己生不逢時,才華等待伯樂賞識;二是,指小說作品要等待時機才能問世。于是隨后便有了:雨村因干過,嘆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論時尚之學,晚生也或可去充數(shù)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費一概無措,神京路遠,非賴賣字撰文即能到者。”此處點明作者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不愿出仕為官,不肯屈辱喪節(jié),不甘頹廢自棄。 其四,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號一絕云: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滿把晴光護玉欄”,“滿”是滿清,“晴光”是太陽光,暗指明朝的江山成了滿清的天下?!疤焐弦惠啿排醭觯碎g萬姓仰頭看”天上一輪,既指月亮,也指太陽,比喻大明。人間萬姓都曾經(jīng)仰頭沐浴大明光澤,生活在大明朝的皇恩之下。 這些詩詞對聯(lián)一再證明,作者的身份地位,現(xiàn)實處境,志趣情操,心愿主旨等。細數(shù)明末清初眾多文人才俊,除了吳梅村之外,無人能有如此心境,也無人有此情操,更無人有此才情。 因為諸多歷史原因,如今官方將編者曹雪芹認定為原作者。至于原作者究竟是誰,應該不能單憑革命領袖的一句話來定結論?!啊都t樓夢》寫出二百多年了,研究紅學的到現(xiàn)在還沒有搞清楚,可見問題之難。……蔡元培對《紅樓夢》的觀點是不對的,胡適的看法比較對一點。”毛澤東這句話無疑對當時的紅學界影響巨大,并且在上世紀那個特殊年代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術研究。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紅學研究證明,曹雪芹為原作者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無法自圓其說的,更是經(jīng)不住考證的。如今,在眾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吳梅村是《紅樓夢》原作者”的結論逐漸取得了一定的共識。這是非常可喜可賀的現(xiàn)象。 俗話說,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只在時勢。關于《紅樓夢》的作者,未來或許爭論仍無休無止,但真相卻已越來越清晰,相信公案終將有定論之日。至于何時將錯誤的結論更正過來,將顛倒的歷史端正回來,只能等待歷史公正地書寫了。 有詩曰: 《石頭記紅樓夢緣起》 明亡清興血淚史,皇家朱氏遭屠報; 山河破碎凄凄慘,遺老遺少空門跳。 雪個和尚乃朱耷,望云子為明道號; 八大山人成畫僧,牛石慧為逍遙道。 兄弟出自明宗室,亡國之痛難言表; 僧畫古梅題詩句,囑托遺臣銘忠孝。 摘引詩句透緣起,剖析寓意由來妙: 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 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塵。 二賦詩作共命運,王臣庶民同使命: 得本還時末也非,曾無地瘦與天肥; 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 梅村心領暗思度,夷狄淫威實可惡; 文字獄興無自由,厚望難辭言情訴。 批判奸惡諷世俗,敷衍故事兩不誤; 作者文才可了得,信手拈來詩詞賦: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鳎?/span> 比喻暗喻又隱喻,字謎詩迷加人謎; 敷衍故事諷世俗,看似瘋癲又荒唐。 癩僧跛道皆奇人,朱耷道明有描述: 鼻如懸膽兩眉長,目似明星有寶光; 破納芒鞋無住跡,腌臜更有一頭瘡。 一足高來一足低,渾身帶水又拖泥; 相逢若問家何處,卻在蓬萊弱水西。 開卷楔子明宗義,詭異自云話緣起。 秦淮八艷乃巾幗,心存大義知對錯; 守節(jié)莫笑弱女子,殉國須眉慚愧多。 一朝屈辱仕滿清,半生潦倒歲月蹉; 自責失足千古恨,思過絕不甘墮落; 若不編述一記存,天恩祖德何以報。 天生我才必有用,著述寶鑒來補過。 文辭雕琢無止境,詩詞對聯(lián)錦句上; 語不驚人死不休,雖是小說成絕唱。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紅學爭論何時休,作者是誰成公案; 活字印刷廣流傳,如今巨眼辨真相。 考證原稿梅村著,而非一人一時撰; 民間手抄得流傳,曹氏程高續(xù)增刪。 紅學研究新證考,文化瑰寶千古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