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第一治——邢臺鄗城禹貢分天下為九州,兩河之間為冀州,冀州位列九州之首。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部,冀州為其一。 漢武帝時期的刺史制度,官職不高,職責單一也沒有固定的治所,主要是對郡國實行監(jiān)察。 到昭宣時期,刺史的權(quán)利范圍逐步擴展到對郡國實行行政統(tǒng)治,社會地位步步提高。 漢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大司空何武與丞相翟方“請罷刺史更置州牧”的奏疏,成帝準奏。改刺史為州牧實際上就改變了監(jiān)察的職能,成為了一級政權(quán)的長官。自此開始,十三州就有了固定的治所。 冀州首治就治于鄗(今邢臺市柏鄉(xiāng)縣的固城店鎮(zhèn))。這是邢臺鄗城作為州一級固定治所的開始,也是歷史上最早的冀州州治。 建武元年改鄗為高邑,冀州刺史部治所一直在邢臺高邑城(今邢臺柏鄉(xiāng)縣的固城店)。在高邑駐的最后一位刺史是獻帝初平元年(190)任的韓馥。其后冀州治所遷鄴。晉代以后遷信都。 東漢冀州 從東漢時期冀州刺史部有了固定治所開始,到公元618年隋亡刺史部制度消失,600年間,冀州有三個治所,即鄗城(今邢臺柏鄉(xiāng))、鄴城(今邯鄲臨漳)、信都(今衡水冀州),其中邢臺鄗城為冀州首治,時長占了二百年左右,約占了三分之一。 南北朝時期,北魏396年設(shè)置的冀州僅轄長樂、武邑、勃海三郡,與原來冀州刺史部的轄域相比已經(jīng)縮水很多。整個南北朝時期,冀州轄域都較小。
冀州治所的搬遷(漢——隋) 東漢冀州東漢時期,冀州治所位于鄗城(今邢臺柏鄉(xiāng)固城店),下轄魏郡、巨鹿郡、常山國、趙國、中山國、河間國、清河國、渤???、安平國等九郡國。包括今河北省邢臺、石家莊、邯鄲三個地區(qū)的全部,衡水地區(qū)的大部,保定地區(qū)的西南部,滄州地區(qū)的一小部,河南省北端一小部。 州名:冀州刺史部 治所:鄗城/高邑(今邢臺市柏鄉(xiāng)縣固城店) 轄郡:魏郡、巨鹿郡、常山國、趙國、中山國、河間國、清河國、渤??ぁ财絿染趴?。 東漢冀州九郡:1、常山國 治所: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領(lǐng)12縣:元氏、欒城、平棘、高邑(今邢臺柏鄉(xiāng))、房子、上艾、真定、九門、蒲吾、井陘、靈壽、南行唐。 2、巨鹿郡 治所:廮陶(今河北邢臺寧晉東陳附近)。 領(lǐng)15縣:廮陶、楊氏、鄖(去員加梟)縣、下曲陽、南?[luán]、任縣、平鄉(xiāng)、南和、巨鹿、廣干、曲周、廣宗、廣年、斥章、列人。 3、中山國 治所:盧奴(今河北定州)。 領(lǐng)13縣:盧奴、安熹、漢昌、蠡吾、安國、毋極、新市、上曲陽、望都、唐縣、蒲陰、北平、廣昌。 4、河間國 治所:樂成(今河北泊頭千戶屯附近)。 領(lǐng)11縣:樂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東平舒、高陽、鄚縣、文安、易縣。 5、渤???/strong> 治所:南皮(今河北南皮常莊)。 領(lǐng)8縣:南皮、東光、重合、高城、陽信、修縣、浮陽、章武。 6、清河國 治所:甘陵(今邢臺清河)。 領(lǐng)7縣:甘陵、貝丘、靈縣、鄃縣、繹幕、廣川、東武城。 7、安平國 治所:信都(今河北冀縣)。 領(lǐng)13縣:信都、扶柳、堂陽、南宮、陘縣、武邑、觀津、下博、武遂、饒陽、安平、南深澤、阜城。 8、趙國 治所:邯鄲(今河北邯鄲)。 領(lǐng)5縣:邯鄲、易陽、襄國、中丘、柏人。 9、魏郡 治所:鄴縣(今河北臨漳鄴鎮(zhèn))。 領(lǐng)15縣:鄴縣、內(nèi)黃、黎陽、繁陽、陰安、魏縣、元城、館陶、清淵、平恩、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國。 東漢歷任冀州刺史(駐邢臺柏鄉(xiāng))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鄗城登基,改鄗為高邑(即邢臺柏鄉(xiāng)固城店,非今高邑縣),在東漢近二百年期間,史書和碑石可查到的曾在邢臺柏鄉(xiāng)固城店駐,任冀州牧、刺史的有28人: 1、龐萌——山陽人,更始政權(quán)時任冀州牧。 2、竇融——周公,扶風平陵人,建武十三年任冀州牧。 3、郅壽——字孝伯,汝南西平人,明帝時任。 4、應(yīng)順——字世叔,汝南南頓人,和帝時任。 5、阮況——和帝時任。 6、馮直——安帝時任。 7、左雄——南陽涅陽人,安帝時任。 8、蘇章——字儒文,扶風平陵人,順帝時任。 9、周舉——字宣光,汝南汝陽人,順帝時任。 10、郭旻——見載于 《右漢丹陽太守郭旻碑》。 11、朱穆——字公穆,南陽宛縣人,桓帝永興元年(153)任。 12、第五種——桓帝時任,以司徒掾清詔使冀州。 13、范滂——桓帝時任,以清詔史案察冀州。 14、蔡衍——字孟喜,汝南項縣人,桓帝時任。 15、王純——字伯敦,桓帝延熹四年(161)卒官。 16、楊弼——字穎伯,桓、靈之際任。 17、張方犍——武陽人,蓋靈帝初任。 18、羊陟——字嗣祖,太山梁父人,靈帝時任。 19、王考——字文祖,東平壽張人,靈帝時任。 21、劉焉——字郡郎,江夏竟陵人,靈帝時任。 22、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人,靈帝時任。 23、賈琮——字孟堅,東郡聊城人,靈帝時任。 24、公孫度——字升濟,遼東襄平人,靈帝時任。 25、李邵——靈帝時任。 26、巫捷——巫氏,冀州刺史。 27、王閎——(?-30),王莽叔父王譚之子,為瑯邪名士,胸有謀略,有節(jié)操風骨。 28、韓馥——字文節(jié),潁川人,獻帝初平元年(190)任。 鄗城千秋——柏鄉(xiāng)鄗城(高邑城)的歷史柏鄉(xiāng)縣位于邢臺市北部、河北省中南部,地處上太行山東麓的沖積平原上,古槐河、泜水河流域,歷史上東側(cè)為古大陸澤西部邊緣,南臨堯山為屏障,素有槐陽福鎮(zhèn)之稱。今日的縣境東與寧晉縣交界,西與臨城縣毗鄰,南與隆堯縣接壤,北趙縣、高邑縣相連。柏鄉(xiāng)縣面積268平方公里。當前共轄3鎮(zhèn)3鄉(xiāng)121個自然村,人口18.3萬,柏鄉(xiāng)縣是邢臺市18個縣市區(qū)之一,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稱鄗邑,西漢設(shè)鄗縣、柏鄉(xiāng)侯國,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此稱帝,隋代設(shè)柏鄉(xiāng)縣,是邢臺市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漢牡丹之鄉(xiāng),史稱“槐陽福鎮(zhèn)”。 千年堯筑地、百里漢封侯 柏鄉(xiāng)縣素有“千年堯筑地、百里漢封侯”之稱,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是人類重要的活動地域。柏鄉(xiāng)小里遺址遺存面積約6萬平米,文化遺存的年代距今約5700至6300年。柏鄉(xiāng)縣出土的商代古村落遺址距今約3500年,柏鄉(xiāng)縣出土的罕見的商代青玉琮是部落首領(lǐng)祭祀天地、通靈神鬼的重要法器,出土的6000年前的紅陶塤對于揭示邢臺地域6000年的音樂及樂器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出土的精美的高古玉璧,其精美程度震撼世界,專業(yè)人士估價3000萬元,刷新了2014嘉德拍賣上的高古玉價格。 甲骨文中的“鄗” 柏鄉(xiāng)境內(nèi)最早的城邑名字是“鄗”。鄗與高在認古代時相通,如同古代邢字與井字通用一樣,“鄗”為專用地名,從邑部,此類字在地名專用中有很多,如鄗、邢、鄭、鄴等,都非常古老。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對鄗的卜辭記載:癸亥卜河其□宗于高。意思是說在癸亥日在“高”地的黃河邊宗廟進行占卜。此處高即是鄗,也就是今柏鄉(xiāng)鄗城遺址。與甲骨文相印證的,邢臺柏鄉(xiāng)縣恰好出土了罕見的商代青玉琮,這正是商代部落首領(lǐng)祭祀天地、通靈神鬼的重要法器。 春秋鄗邑 “鄗”之名稱,始見于春秋時期。據(jù)《左傳》哀公四年(前490)記載:“齊國夏伐晉,取邢、任、欒、鄗?!彼涊d的邢、任、欒、鄗都是當時重要的城邑,即今邢臺、仁澤區(qū)、巨鹿、柏鄉(xiāng)。鄗城遺址在今柏鄉(xiāng)縣固城店一帶,當?shù)氐拇迕裨诖苏磙r(nóng)田時,現(xiàn)還有高大的城墻斷壁,殘墻長約55米、高3米多,為夯土結(jié)構(gòu),在這個區(qū)域里不斷發(fā)現(xiàn)有斷矛、殘劍及銅箭鏃等兵器。 古之封禪,鄗上之黍 春秋時期,鄗城已是著名城邑。邢臺一帶自古盛產(chǎn)黍米,商代武丁王后出自邢臺的婦妌便因擅長種黍出名,司馬遷 《史記·封禪書》記載:“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為盛!”這說明鄗在很久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而且小有名氣。缺了“鄗上之黍”的貢品,古代皇帝的“封禪盛典”都無法進行。 趙魏鄗城會盟 鄗城原為西周邢國的范圍,春秋末期歸晉國,后一度被中山國占領(lǐng),等繼承邢國全部地盤后的趙國變得強大后,又重新奪回了鄗城,趙武靈王時,中山國曾出兵想再次奪走鄗城,未能成功。 魏惠王十三年(前357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鄗城(今河北邢臺市柏鄉(xiāng)縣固城店)會盟,以示兩國友好,兩人在此會盟,應(yīng)是商討解決中山國這個心腹大患之事。此時,趙成侯已經(jīng)立邢臺為趙國信都,頗具雄心壯志,已經(jīng)非常關(guān)注北邊中山國的威脅。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起點 甚至鄗城還是胡服騎射的起點。前332年,齊、魏共同伐趙,中山國趁機決槐水圍鄗邑,迫使趙軍龜縮在鄗城之中,直至齊、魏撤軍,中山軍隊才離開這里。這次事件成為30余年后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消滅中山國的導(dǎo)火索,趙武靈王說:“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于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報也。今騎射之備,近可以便上黨之形,而遠可以報中山之怨?!睂Ψ柿x說:“雖驅(qū)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鄗代之戰(zhàn),廉頗輝煌戰(zhàn)績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廉頗 在 鄗 打了一場 以少勝多 的硬仗 史稱 鄗代之戰(zhàn)!這也是廉頗老將軍一生中最輝煌的戰(zhàn)績!燕國將領(lǐng) 栗腹自率主力40萬攻鄗城(在今邢臺柏鄉(xiāng))!廉頗帥十余萬大軍 同仇敵愾 大敗燕軍! 柏鄉(xiāng)鄗城遺址東小京戰(zhàn)國墓地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象牙天干地支籌 信陵君湯沐邑 信陵君竊符救趙 成功之后 作為報答和感謝,趙國把鄗城 賜給信陵君作為他的“湯沐邑”?!段汗恿袀鳌酚涊d:公子側(cè)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辠過,以負于魏,無功于趙。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公子竟留趙。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復(fù)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趙。 清初梁清標《湯沐邑懷古》詩: 信陵公子破強秦,湯沐邑存歲月新。 多少平原門下客,鄗中不識賣漿人。 劉秀登基、東漢開國 劉秀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城陌,后遷都洛陽,改鄗為高邑。《后漢書·光武帝紀》“光武于是命有司設(shè)壇場于鄗南千秋亭五城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鄗于六宗,望于群神……”。劉秀在此恢復(fù)了漢室的統(tǒng)治地位,從此開創(chuàng)了東漢王朝二百年的基業(yè)。鄗城(柏鄉(xiāng))是劉秀的龍興之地,柏鄉(xiāng)固城店以南,尚有古碑留存。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曾撥??钪匦薨剜l(xiāng)千秋亭。 鄗城遺址——河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柏鄉(xiāng)縣志》載,古鄗城規(guī)模龐大,建有內(nèi)城和外城,內(nèi)城基寬10米,高7米,南北長1000余米,東西寬600米;外城城基厚13余米,高約7米,周長約8公里,呈正方形。城墻均系土筑,設(shè)有南、北、東三個城門,城外有護城河環(huán)繞,南、北門有石橋可通。北門城樓上鑲有“古鄗城”石匾額一塊。在七七事變時尚存內(nèi)城外城和四門遺址,古鄗城遺址仍依稀可見,劉秀在此留下不少遺跡和地名,民間流傳著劉秀許多傳說。 《柏鄉(xiāng)縣志》有清代大學士魏裔介繪制的《春秋戰(zhàn)國古鄗城境圖》,魏裔介繪制的該圖非常清楚的標明了“鄗”的邊境:南抵晉柏人,今唐山(隆堯);北抵晉欒氏,今欒城;東抵晉楊氏,今寧晉;西南抵晉臨邑,今臨城。 近年考古人員經(jīng)過調(diào)查勘探,認為漢代鄗城城址分為東、西兩城,面積為2000x2000平方米的中型城邑。戰(zhàn)國城址為600x600平方米的中小型城邑。 柏鄉(xiāng)縣古鄗城北城門牌匾 邢臺·柏鄉(xiāng)縣鄗南千秋亭遺址及古碑刻 槐陽八景之首——古鄗舊址“古鄗舊址”歷來為柏鄉(xiāng)縣的槐陽八景之首。 清朝柏鄉(xiāng)籍名臣魏裔介詩曰: 世變揚塵滄海中, 浮云依舊塞寒空。 五城陌照蕭王月, 湯沐邑余公子風。 救趙應(yīng)推監(jiān)者策, 摧薪獨羨鄧侯功。 鄉(xiāng)園咫尺堪憑吊, 驀見青山思不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