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巡司河,
今日母親河?
這幾天,有部劇和世界杯一樣火熱,那就是《天下長河》,據說這部劇創(chuàng)下了近些年來的國產電視劇的收視紀錄,可謂里子面子都有了。
看劇情介紹,這部劇講的是一些關于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一些故事。
實話說,我們這個“民族的母親河”啊,脾氣實在是太暴躁了。因此,世世代代的先輩們,都不得不花上巨大的心血和智慧去治理。
《天下長河》貌似就是講得我們的先輩們與母親河斗智斗勇的故事。
在評論區(qū),我看到有網友就牽引出一個問題,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母親河,比如,秦淮河之于南京,渭河之于西安,永定河之于北京,就連我們的漢口,也有自己的母親河,那就是漢江。
問題來了,那武昌有沒有自己的母親河呢?有人說了,當然有啊,長江啊,沒錯,長江確實創(chuàng)造了武昌,但也創(chuàng)造了整個武漢三鎮(zhèn),以及整個沿江的數十個城市。如果說要找一條塑造了武昌獨特個性的母親河,有沒有呢?
還真有,那就是巡司河了。
這其實并不是我的洞見,因為,在網上,早就有很多朋友已經指出來了!
與長江相比,這是一條讓武昌人感覺到親切的小河,她沒有長江那么開闊,也沒有長江那么雄渾,但卻自古以來就是長江的一條分江,也實實在在地塑造著武昌的地理格局,人文氣質和歷史底蘊。
毫無疑問,作為千年古河的巡司河,是對武昌影響最大、塑造最深的河流。
古時的武昌,城內素有“三臺八井九湖十三山,還有一道黃河灣”之說,城外也有“三洲兩河”之稱,三洲就是“金沙洲”、“白沙洲”、“鸚鵡洲”,兩河就是“巡司河”和“新河”。
好了,言歸正傳,巡司河在哪兒呢?
巡司河發(fā)源于武漢市江夏區(qū)八分山北麓,是一條由很多溪流匯入湯遜湖,經李橋、板橋、長虹橋、武泰閘,至鲇魚套注入長江。
巡司河有多長呢?數據表明,自湯遜湖以下開始算,長度就有16公里,匯水的面積就更大了,達到了460平方公里。
巡司河,除了是武昌的水運要道外,還聯(lián)通了“一江四湖”——長江、南湖、湯遜湖、野芷湖、再通過青菱河,連通了黃家湖??梢哉f,巡司河是武昌內陸的“神經中樞”。
然而,神經中樞的作用,絕對不會止于傳輸信號,它一定還會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內容來,讓我們繼續(xù)向后聊。
巡司河,是一個帶著一點官味的名字。沒錯,巡司河,就是因為巡檢司而得名。
啥是巡檢司呢?其實這是古代官府的一種基層組織,類似于今天的公安派出所。主要的職能是緝捕盜賊和維護治安,我們在《水滸》中,應該經常看到,那種四處捕盜緝拿犯人的捕快,還有很多歷史劇中,那些緝拿江洋大盜的捕快,大概有很多人的身份就是巡檢司的職員。
巡檢司的設置,開始于五代時期,盛行于兩宋,明清時期,基本上也延續(xù)了這種制度。應該說,這種制度是有時代的先進性的。
但是到了明清,特別是晚清時期,中國的人口大爆炸來臨,一下子就突破了4億人口,社會摩擦開始增多,公共資源開始緊張起來了。
哪怕只是一件雞毛蒜皮的事兒,但只要你去了官府,那也得消耗很多公共資源,可是當時縣衙的數量并沒有很大的增長,因此,官府明顯忙不過來了,于是就增設了很多的巡檢司。
從巡檢司的位置就能看出來它與時俱進的特點,因為巡檢司通常都位于交通要道,也就是那種你必須要過,但又非常隱蔽的關卡路段,就跟我們今天常見的查酒駕一樣,交警所選的位置,一般都是,你必須要路過,但又逃無可逃的位置,比如,過江大橋的下橋引橋處,高架橋的轉彎處……想必經常找代駕的朋友,對這個點,應該能理解地更深刻一點。
而巡檢司呢,就很愿意選擇這樣的位置布局。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武昌都是總督和巡撫的駐地,社會治安自然是一等一的大事。所以,在水路和陸路的各個交通要道上設置卡點,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安保措施了。
當時,在武昌城內,就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河流,因為位于江堤以里,所以被人叫做“里河”。
這條里河水面開闊,寬處能達40-50米,窄處也有30米左右,既能解決武昌區(qū)域內的航運問題,也可以連通江夏、咸寧、鄂州等地,所以,在這條交通要道上,設立一個巡檢司,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明嘉靖26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武昌府在巡司河上正式設立了“鲇魚鎮(zhèn)巡檢司”,用于檢查過往船只,久而久之,人們漸漸忘記了她本來的名字,而是直接叫做了“巡司河”。
這就是巡司河名字的由來。
武昌與鄂州,是一對神奇的組合。
如果你不是專業(yè)的歷史學研究人員,估計你很難分清楚,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哪里是鄂州?哪里是武昌?又是什么時候,這兩個地方的名字正好玩了個互換。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武昌和鄂州就這么容易混淆呢?很大的原因啊,就是因為有巡司河,把兩地連通得非常緊密。
我們都知道,武昌古城與鄂州古城,其實相距并不近,尤其是在以水路為主的古代,走長江那是繞了一個“幾字型”的大彎啊。有沒有近一點的水道呢,還真有,那就是從這一條由巡司河,連通湯遜湖、到梁子湖的水道。
通過這條水道,就能直接從武昌古城快速進入鄂州,然后通過鄂州的樊口,又可以直接東入長江,下九江,南京。反過來也成立,從鄂州來的商船,也可以直接通過這條水路,從鄂州快速直達武昌、漢口,然后通過長江,可以直上洞庭湖,通過漢江,可以直接進入襄陽等地。這樣一說,你覺得這條水道確實很重要了吧?
所以說,西通武昌,東接鄂州的巡司河,其實就是連接武昌與鄂州的一條近道,而走近道,自然是人性的必然選擇,這熱度,肯定比走后門更加熱乎,這種發(fā)自于人性底層的原始驅動力,連王侯將相都不能免俗。
荊楚大地上,東鄂的最后一代封君——鄂君啟,就曾經手執(zhí)楚懷王的免稅令牌,率領船隊,從鄂州出發(fā),浩浩蕩蕩地進入梁子湖、湯遜湖,再經過巡司河,向西駛入長江。想必這個傳說中的美男子,當年也必是站在高大的船頭上,在欣賞沿岸風光的時候,也享受了來自于兩岸人民那充滿羨慕的眼神。
作為一個巨大壕塹,又位于武昌古城南方,是天然的護城河,起著拱衛(wèi)王城的作用。在近代的多次重大的戰(zhàn)役中,巡司河都是雙方反復爭奪的重要關卡。
1800年前,當曹操率領83萬大軍,直逼長江北岸的時候,巡司河這條航運路線,也成了東吳大將周瑜,最安全的糧草運動線,真正發(fā)揮了里河、內河航運線的作用;而且,出巡司河一入長江,那里就是東吳大將,黃蓋操練水軍的地方,給我們留下了著名的“黃軍浦”,而那里,也是東吳迎戰(zhàn)曹操的哨所前沿。也就是在這里,風華正茂,羽扇綸巾的周瑜,在談笑間,目睹了83萬曹軍的“檣櫓灰飛煙滅”。
1500年前,北魏官員、偉大的地理學家酈道元來到了這里,把巡司河的正式寫入了他那本足以傳世千秋的綜合性地理學著作——《水經注》中:“江之右岸,當鸚鵡洲南,有江水右迤,謂之驛渚。三月之末,下通樊口水。”看到了嗎?在北魏時期,巡司河的名字叫做“驛渚”。
明朝嘉靖26年,武昌府在此設立了“鲇魚鎮(zhèn)巡檢司”,從此以后,里河、驛渚之類的名字,也就統(tǒng)一為了“巡司河”。
清朝中葉以后,由于巡司河航道日益淤淺,鲇魚套一帶主要作為回空的漕船和小型船舶的??康?,衰弱的跡象要來了。
不難看出,巡司河的重要性,在于他的近道,近道必然造就繁榮,繁榮就會利于國計民生。
而巡司河最為重要的光輝時期,可能還在于民生方面的作用。300多年前,在晉商和楚商的加持之下,綿延1.4萬公里的中俄茶道迎來高峰期,巡司河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和熱鬧,從鄂州、咸寧、江夏,特別是赤壁羊樓洞,還有湖南安化一帶的茶葉,源源不斷地經過梁子湖,經過巡司河,匯聚到漢口,再遠銷全球,因此成就了“東方茶港”的美譽。
正因為如此,巡司河也為武昌帶來了深入腹地的開發(fā)和繁盛。
凡事皆有兩面,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巡司河也是如此。作為一條抄了長江近道的分江,巡司河與長江直通,太平時期可以航運,但在沒有堤壩保護的時代,一旦進入雨季,就難免任由江水倒灌,洪水肆虐了。因此,巡司河兩岸的繁榮也處于“一會兒交通帶來繁榮,一會兒江水收割繁榮”的交替循環(huán)之中,一直沒有走出這種“盛久必衰,衰久必盛”的歷史周期律,繁華總難持久。
一句話,武昌內陸是不是繁榮,那要看長江母親的臉色。而長江母親的臉色,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但老天爺的臉色總是難以捉摸,而人力是很難去改變的。
而真正能夠通過人力改變的,還是興修水利,正如《天下長河》中所講的故事那樣,要勇于與水斗,才可能改變現狀。好在,改變的人很快就要來了。
1889年,隨著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到來,過往繁華戛然而止,新的盛世呼之欲出。在他的主持下,在武昌至金口修筑了長達40多里的武金堤,終于把武昌內陸與長江徹底分離開來,由此長出了數萬畝的良田,武昌人終于可以安居樂業(yè)了。但是,代價也是巨大的。
為了防止洪水倒灌,不得不修筑了防止江水倒灌的“武泰閘”,這個閘位于八鋪街玻璃塘,是武昌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防洪排漬設施。武泰閘修好后,發(fā)揮了他的預期作用,里面的淹水可以排出去,但外面的江水卻進不來,起到了灌溉農田和調節(jié)洪峰的良好作用,但是,船卻再也進不來、出不去了,也就是說,巡司河徹底失去了通航功能。由此,水運繁華的落幕,就成了命中注定的事兒。
今天,我們在武昌腹地,在巡司河一線,在江夏咸寧一帶,總能發(fā)現一座座歷史悠久,卻又相當落寞的孤橋——他們就是繁華落寞后的殘留見證。
不難看出,巡司河深刻地塑造了武昌的地理格局和人文氣質,因此,我們才能看出巡司河曾經的重要性??梢哉f,巡司河就是古時候的武昌最重要的河流了,所以,才被很多朋友們親切地稱之為母親河。
可是,這個母親啊,也是命途多舛,隨著城市的發(fā)展,這個母親也遇到了孩子們的搶食。
有老武漢回憶說,在上個世紀,50年代,巡司河的水質還很不錯,清澈透明,可見魚蝦。因河水清幽,夏天很多人來此游泳,有些人還能從武泰閘上跳入水中。然后,這個美好的記憶就只持續(xù)了20年。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后,伴隨南湖花園的開發(fā),數十萬的居民涌入這個片區(qū),加上兩岸學校眾多,而當時還沒有相應地截污治污措施,因此巡司河水很快就被污染了,變得臭氣熏天。
據說,當時,河上的廢棄物厚度能夠達到半米厚,可以承載兒童在上面踢球,不少河段上,也是長滿了豬籠草和水葫蘆。人們私下里已經把巡司河叫做了“熏死河”。
有人甚至嘲笑說,當巡司河變成了“熏死河”,于是人們想了個辦法,加個蓋子,這樣就聞不見熏天的味道了。所以巡司河在入江口一帶就從地上明河,變成了地下暗河。
很明顯,這只是一個說笑,用于笑話那些只想掩耳盜鈴,卻不想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們。
事實上,那一段變成暗河,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武船的建設,需要用地。
但巡司河的治理,卻不得不提上了日程。
與南湖等水系一樣,巡司河也經歷過一個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過程。
2008年,有媒體對巡司河的污染情況進行了報道,觸目驚心的污染震撼了人心,人們下定決心對巡司河進行整治。
2010年,巡司河啟動了馬拉松式的治理工作,前后投入了45億元,在10多年持續(xù)的努力下,水質開始變好,兩岸開始呈現綠水青山的局面。
2022年6月,正式開放的巡司河活水公園,綠化面積約12.6萬平方米,環(huán)境變得非常優(yōu)美,這是巡司河治理的重要成果。
同時,沿岸還修建了“水灣風情園”、“生態(tài)運動公園”、“南市文化步行街”,還有幻彩水街……等一系列既能展現沿途美景,又能展現武漢文化的美麗風情。無論是華燈初上,還是白晝晴空,這里都是周邊人們前來游玩的良好選擇。
當然,巡司河的“神經中樞”作用也在繼續(xù)發(fā)揮,繼續(xù)把南湖、湯遜湖與長江連通相吐納。
流經千年的巡司河,將煥發(fā)出勃勃新姿,成為一條美麗、幸福的河流。
沒錯,這才是母親河,該有的風采。
你覺得巡司河變美了嗎?歡迎留言與我討論。
【本文創(chuàng)作團隊】
策劃:大海 菲哥
攝影:澤群 老華 高灃
制圖:秋雁 雅楠
審稿:奇奇 瑋爺
出品:起哥 張潔 葉子
【參考文獻】
《武漢通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通覽》
《千年古河——巡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