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我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第3個奴隸制國家,它是由周武王姬發(fā)所創(chuàng)建的國家,定都鎬京,享國近800年。 周武王的父親名為姬昌,他是周太王之孫,原為商朝的諸侯,封為“西伯侯”。 姬昌為人仁厚謙遜,尤能敬老慈少、禮賢下士。昔年,年逾七旬的姜子牙在河濱以直鉤垂釣,尋常人笑其愚傻癡呆,可姜子牙卻不以為意,日日繼續(xù)堅持垂釣。 后來,姜子牙終于等來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姬昌。 自那之后,姜子牙被姬昌尊奉為“太師”,并成了“文王傾商、武王克紂”之時的首席軍事智囊。 民間傳說,周文王曾背著姜子牙走了800步,所以才有了周朝近800年的國祚。如果背著姜子牙走路就能延續(xù)王朝的國祚,那么文王姬昌為何不再背姜子牙多走幾步呢? 其實,并非姬昌不愿意背,而是姜子牙看出來姬昌已經(jīng)犯了一個錯誤,便沒有讓他繼續(xù)勉強走下去。 雖然名號為王卻并非是一朝開國之君的周文王姬昌眾所周知,周朝是由周武王姬發(fā)建立起來的國家,他的父親姬昌去世10年后,周朝才建元立制。因此,孝順的周武王姬發(fā)便追封已逝的父親姬昌為“周文王”。也就是說,文王姬昌雖然名號為王,但他卻并非周朝的開國君王。 周文王姬昌出身于公元前1152年左右,他的父親名為季歷,乃是商朝時期西方的諸侯之長,帶領(lǐng)著周部落成為商朝后期在西方的一個強盛的部族。 后來,商朝的第29任君主文丁認為伐戎有功的季歷越來越強大,于是,對季歷暗生忌憚之心的文丁便“先嘉獎其功而后又殺之”,據(jù)史書記載,季歷是遭軟禁后絕食而死的。 季歷死后,其子姬昌繼承了周部落的首領(lǐng)之位,人稱其為“西伯昌”。 姬昌崇仁好德,不僅勤于政事、宵衣旰食,而且還禮賢下士、尊重人才。 當四面八方的人才賢俊聽說姬昌勤政愛才、禮賢下士之后,便紛紛離開故鄉(xiāng)、舊主,投奔到了姬昌的麾下。 那一時期,十余位原本在商紂王朝里為官為臣的賢士良才均自愿輔效力于姬昌,希望能在賢主明君的重用下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實現(xiàn)自己的治世理想。 《淮南子》一書曾贊美周文王姬昌:文王大仁,天下所歸,百姓所親。這樣一個近乎于圣賢的“完人”做了部族的首領(lǐng),福澤于一方百姓,在當時是無人能及的。 因此,西伯姬昌的聲勢、實力以及威望也越來越高、越傳越廣,以致于后來西方諸侯有了爭議不絕之事都要請姬昌來說理、評判,他們興奮地說:西伯大概就是上天受命的未來君主吧。 周朝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那曲折而又傳奇的人生經(jīng)歷玄門大師姜子牙是西周時期真實存在過的一位歷史人物,他姓姜,名尚,又名“姜太公”,也就是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里所說的姜太公。 相傳,姜子牙的前世是一頭有悟性的熊,它潛心修悟黃老之學并虔誠地拜在了元始天尊的門下,幾十年如一日未曾改變過初衷。 后來,元始天尊被其深深感動,便讓它下一世化作人形,終成世間的一位風云人物。 因此,絕世而獨立的姜子牙亦號“飛熊”。 姜子牙出生于公元前1128年,他的祖上是跟隨大禹治水的功臣。 由于家族后來一再沒落凋敝,自幼便聰睿好學的姜子牙即便滿腹學識、極富才略,也只能過著為溫飽而日日辛苦奔波勞作的尋常生活。 為了吃穿用度無虞,姜子牙不但在商朝都城朝歌當過宰牛的屠夫,還在河南孟津販賣過白面、做過販夫走卒。 因為前半生一直寂寂無名、窮困潦倒,所以過了適婚年齡的姜子牙其后只好通過倒插門的方式娶了發(fā)妻馬氏。 然而沒有見識的馬氏卻和姜子牙沒什么共同語言,二人經(jīng)常為了生活中的雞零狗碎、無米下鍋而吵架拌嘴、打打鬧鬧。 后來,姜子牙憑借著學識好歹混到了一個小小的官職,但這份工作既無法發(fā)揮姜子牙的才智、亦不能滿足一家老小的溫飽,于是姜子牙索性棄官而去,重新成了一個山野閑夫。 不久,已然鬢發(fā)皆白的姜子牙聽人說周部落的首領(lǐng)姬昌頗有賢名,于是,決定為前程而賭一把的姜子牙就到了渭水河畔,他想借著“直鉤垂釣”的奇怪表現(xiàn)引起同好知音或者是識才之人的關(guān)注,從而能令禮賢下士的姬昌注意自己、啟用自己。 終于,在姜子牙79歲那一年,喜歡外出四處搜羅人才的姬昌夢到了一只飛熊,旁人對他講那個夢境意味著姬昌將很快能得到一個名叫“飛熊”的能人異士。 于是,姬昌便帶著屬下們騎上高頭大馬,打算一邊外出狩獵、一邊尋找新的人才以便為己所用。 當姬昌一行人來到渭水河畔的時候,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用“直鉤垂釣”、雖白發(fā)蒼蒼卻似有仙風道骨的老頭,姬昌好奇之余便下馬與老頭攀談起來。 經(jīng)過一番交談,姬昌發(fā)現(xiàn)眼前這個老頭見地高深、滿腹經(jīng)綸、極富經(jīng)略,進一步詢問又得知老人亦號“飛熊”。因此,姬昌在一陣驚喜過后便真誠地拜請這位老人出山輔弼自己。 至此,姜子牙算是得遇了他此生中的賢主,畢生的夙愿和抱負也由此而迅速實現(xiàn)。 身為“帝王師”的姜子牙是如何幫助姬昌、姬發(fā)父子倆興國治邦的姜子牙跟著姬昌乘坐車輦回到周部落的都城之后,姬昌便封姜子牙為軍師,姜子牙遂傾力協(xié)助姬昌開疆拓土、興治安邦。 到了周武王姬發(fā)掌權(quán)之時,姬發(fā)尊稱姜子牙為“師尚父”,令姜子牙得到了文臣武官中最高的地位和待遇。 后來,殘忍暴虐的商紂王帝辛,既失去了臣子的敬服與忠毅、又失掉了民眾的擁護和愛戴,嚴重動搖了商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chǔ),使得整個商朝江河日下、危機四伏。 因為好戰(zhàn)的商紂王曾經(jīng)對周部落發(fā)動過猛烈地攻擊,企圖吞并周部落以及周邊的許多其它部族。 所以等到周武王姬發(fā)上位后,姜子牙便輔佐姬發(fā)反擊并攻伐商朝,最終,周武王姬發(fā)成功贏得了牧野之戰(zhàn)的勝利,滅了商王朝統(tǒng)治,建立了周朝。 周朝開元建制后,姜子牙依舊輔佐周室,他勸諫周朝的君主要修德行仁、善待臣民,這樣方能使百姓心有歸屬、愿意與君主同舟共濟,國家才會漸漸走向強盛。 隨后,姜子牙又編撰了《六韜》、《太公兵法》、《太公金匱》等一系列有關(guān)治國統(tǒng)兵的著作,不但親手為周朝打造了嚴謹周密的政治體系,還為后來王朝霸業(yè)的實現(xiàn)奠定了極為堅固的基礎(chǔ)。 姬昌曾因背姜子牙800步而換來周朝800年壽命,為何不再多背幾步民間傳說里曾提到:昔年周文王姬昌恭請渭水河畔的姜子牙到朝中去做經(jīng)世治國的大官,姜子牙為了考驗姬昌的誠意究竟有多少,便故意出了一個難題給姬昌——姜子牙說:鄙人跟大王您回去既不走路也不乘車,只希望大王能背著我一路前行。 眾人一聽十分惱火,紛紛指責姜子牙太過狂妄無禮,還質(zhì)問他怎么忍心讓一個同樣上了年紀的老人家、而且還是身份地位非同尋常的文王如此操勞竭力呢?! 然而周文王姬昌卻誠心誠意地要得到姜子牙這個賢才,他二話不說,立刻俯下身去將姜子牙背了起來,然后便朝著前方走去。 一開始,姬昌向都城的方向走了300多步,后來感到疲累的他稍微停頓了一下,接著繼續(xù)向“前”奮力而行,又背著姜子牙走了大概500步。 隨后,素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姬昌實在體力難支,便將姜子牙放了下來,自己則一屁股坐在路邊一邊擦汗、一邊大口喘著粗氣。 姜子牙見狀便暗暗用玄黃之術(shù)估算了一下,然后他捻著胡須笑著對姬昌說:您背我走了800步,我就替您守護江山社稷800年。 彼時,文王姬昌還以為姜子牙在說笑話,但后來由周武王姬發(fā)所辛苦建立的周朝果真擁有了近800年的國祚,倒還真是應了姜子牙與姬昌當初的那句“說笑之談”。 聽到這里,有人不禁要發(fā)問:如果姜子牙真是那么厲害的話,為何姬昌不再努努力背姜子牙繼續(xù)往前多走幾步,這樣一來周朝不就可以更加長久了?! 大體上講,姬昌肯定是愿意再背著姜子牙繼續(xù)多走一段路的,但姜子牙那個時候看到人近暮年的姬昌已是精疲力竭的狀態(tài)了,實在不宜再度負重勉力前行。 而且起初當二人走出去近300步后,姬昌停頓并休息整了一下,然后就再度背著姜子牙前行。 然而姬昌不知道的是,他已于昏昏然之間搞錯了方向,背著姜子牙偏離了此前的路線,朝著一個錯誤的方向走出去了將近500步。 而周朝又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似乎又對應了開始的300步,與后來偏離的500步。 后來,周朝的國祚到了790年的時候,出了一個很奇葩的君王“周赧王”,此王能力極差而且懶政怠政,在任期間曾做了許許多多奇葩的事情,最終加速了周朝的滅亡。 就這樣,一個好好的周王朝延續(xù)了近800年便湮滅在里歷史的塵硝之中。 一個朝代的興替是歷史各種客觀因素交相疊加的結(jié)果,根本不可能如“文王姬昌背姜子牙800步”的傳說那樣“預言神準”。 對任何一個朝代來說,唯有明君賢臣共同施行仁政、得攏民心,國家常年風調(diào)雨順、不胡亂興起戰(zhàn)爭,才能使得國運昌隆恒久,這個朝代的統(tǒng)治才會因萬民歸心、君民共進而長久地發(fā)展、延續(xù)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