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面相術(shù)中,把看眼睛做為看人本質(zhì)的重要判斷手段,就是從眼眸判斷一個人的生活狀況甚至人品,孟子說:“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p> 中醫(yī)也有通過看一個人的眼睛來判斷人的身體狀況的診斷方法,如果一個人的眼眸渾濁就表明這個人身體狀況不佳、內(nèi)臟運作不暢。 古人也通過看眼睛來相人,比如一些眼眸重影,就是“重瞳”,被稱作是異相。相傳舜帝、項羽都有重瞳,古人將它看作是帝王之相,如果凡人有異相就表明不是一般人,古人更是認(rèn)為分辨神仙的方法也是看眼眸,那么神仙的眼眸是什么樣的呢? 唐代詩人李咸有詩云:“ 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膚碧眼方瞳子?!?/p> 李白 《游太山》詩中寫道:“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p> 葛洪《抱樸子·微旨篇》對神仙的相貌這樣描述:“眼有方瞳,耳長出頂,亦將控飛龍而駕慶云,凌流電而造倒景?!币簿褪钦f古人認(rèn)為:修道修成方瞳碧眼就是神仙的標(biāo)志了。 《老子中經(jīng)》說方瞳的功能是“徹視八方”,這就是所謂的天眼級別了。 后來在魏晉南北朝眼有方瞳,漸漸變成仙人和得道高人的專業(yè)特征。三國曹魏時期有位叫李根的方士,據(jù)傳說他活了七百多歲,有記載說他“兩目瞳子皆方”?!断山?jīng)》里說:”八百歲人,瞳子方也”《仙經(jīng)》是一本魏晉時人修道的指導(dǎo)手冊,按照里面的說法修煉至800歲左右才可以變?yōu)榉酵?/p> 《南史·陶弘景傳》中記載說:(陶弘景)年逾八十而有壯容,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边@里意思是道書里說“千年才修成方瞳”,而上清祖師陶弘景只修成了一只方瞳,而且還時有時無,按照千年才可以修成方瞳的說法,歷史上記載陶弘景生卒年大概是公元456~536年,就是說這連500歲都不到,所以《南史》便自圓其說稱為“有時而方”,意思是陶弘景修的是速成的方瞳,效果尚不穩(wěn)定。所以有時是方的。而且只有一只眼睛。 古人認(rèn)為凡人是無法辨別神仙真容的,但是眼眸是無法隱藏的真相,所以要想辨別微服私訪的神仙?就是看眼眸,《登真隱訣》中提到:(瞳)子若暗者,知非是仙,則邪鬼耳?!彼圆粌H眼眸要是方的,還要如閃電般明亮。先不談識別神仙如何,我們看一個人心存正氣,精神飽滿他的雙眼也是放光,炯炯有神的。道家認(rèn)為神藏于目,所以看一個人的眼睛來判斷這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定是沒有錯的。 那么人的瞳孔有沒有可能變成方的呢? 我們知道瞳孔,是動物或人眼睛內(nèi)虹膜中心的小圓孔,為光線進(jìn)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瞳孔括約肌的收縮可以使瞳孔縮小和放大,瞳孔大小隨年齡、人種、屈光狀態(tài)、光線強弱、目標(biāo)遠(yuǎn)近及情緒變化都會產(chǎn)生變化,至于形狀也不一定非是圓形,一些動物的瞳孔可以成橢圓或者縫狀,比如說貓,狐貍等。 至于眼球顏色嘛,有些人會說白種人個個碧眼,難道都是神仙了嗎,我們知道眼球的顏色是指在角膜后組成瞳孔形狀的圓形虹膜組織,虹膜基質(zhì)中的色素細(xì)胞所含的色素含量決定著虹膜顏色的深淺,色素含量越高虹膜顏色越深眼珠就顯得越黑。一般亞洲人的虹膜成黑色或棕色。 通常情況下人的虹膜顏色是不會改變的,到老年時虹膜退行性改變色素細(xì)胞減少,所以老年人的虹膜就會變淡,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年紀(jì)越大虹膜顏色就越淡,如果真的活到五百歲是否就有可能淡成藍(lán)色了呢?關(guān)于這個問題,南懷瑾先生曾這樣解釋說修煉之人 “中脈打通時,在定境中呈出一種藍(lán)色等景象,所以兩眼藍(lán)色,眼瞳定而有力,發(fā)出方楞似的光芒。這個和白種人的碧眼不是一回事。 到了唐代以后方瞳不在是仙人的標(biāo)配了,漸漸變成了為祝人長壽、或神通的一個吉祥詞匯。歐陽修就特別愛用方瞳這個典故,可以說是濫用了,他在詩《送京西提點刑獄張駕部》中這樣寫道“汝陽昔見今十載,丹顏益少方瞳明”,這個張駕部不過是修道的普通人,也被他夸贊成方瞳,被他夸做方瞳的可不止一人,他在《又寄許道人》中夸許道士“綠發(fā)方瞳瘦骨輕,飄然乘鶴去吹笙,”在贈別高僧的詩中又用上了方瞳這一詞:“方瞳如水衲披肩,邂逅相逢為灑然”(《贈廬山僧居訥》)。 總之但凡修道修仙人士皆可以用這兩個字來形容了, 白居易的《送毛仙翁》的詩里說這位唐代道士毛仙翁“肌膚冰雪瑩,衣服云霞鮮,”頭發(fā)呈深青透紅的紺色,容顏卻如花一樣明艷,“方瞳點玄漆,高步凌非煙”,蘇軾也有詩作中寫道一位勤于煉丹的朋友王頤,自稱獲得一位方瞳神仙親傳丹訣,“叮嚀勸學(xué)不死訣,自言親受方瞳翁?!?/p> 到了宋代,方瞳就更被祝壽詩詞給用濫了。普通人也可享受這二字的褒喻。比如辛棄疾給一位男壽星提詩就寫道“朱顏暈酒,方瞳點漆,”,張孝祥給母親寫的祝壽詩“方瞳綠發(fā)對儒仙,歲歲尊前?!彼栽谄胀ㄈ丝磥恚酵词情L壽的代稱。 且不管辨別神仙的方法,抑或方瞳碧眼是否真實存在,但是單看識人,看人眼睛這個判斷方法是有一定效驗的。 人的眼是一個人的精神所在,都說 十分面相,七分看眼” 曾國藩的識人寶典《冰鑒》中也說:“方有對談,神忽他往”,意思是你正在跟人進(jìn)行交談時,他卻忽然把目光和轉(zhuǎn)向其他地方去,足見這種人毫無誠意,不可深交。眼藏神,一個人的眼睛是不會騙人的。 那種不敢和你對視的人內(nèi)心一定不坦蕩。 當(dāng)人處于高興、感興趣,接納的狀態(tài)的時候,目光會炯炯有神,此時我們的瞳孔會放大。而消極、憤怒或戒備時,此時瞳孔則會縮小。實驗表明,瞳孔的放大和縮小是無法靠自身意識來控制的。 所以由此可見古人早就認(rèn)識到瞳孔會反應(yīng)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了。才會在瞳孔上來做文章,告訴人們瞳孔識人的深刻意涵了。 |
|
來自: 泰陽漢子 > 《國際神人民間故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