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3557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孩子不是你口袋里的錢財,想買什么就買什么。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700字,深度閱讀需8分鐘,受益終生| 家庭教育,是當今父母越來越重視的話題。 天下的父母沒有一個不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也沒有一個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但是關于家庭教育的側重點,往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很多父母經常覺得無的放矢,不知如何是好。 再加上,雖然每一家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有出息的人,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是還沒來得及學習怎么做父母,就做了父母的。 難免多少有一點偏見,多少有一點缺失,多少有一點力不從心。 所以,在摸索中前進,是每一對父母都會經歷的過程。有的父母摸索對了,事半功倍;有的父母摸索錯了,后果堪憂。 今天,我們分享家庭教育的“五個不要”,希望能夠幫助父母規(guī)避錯誤,培養(yǎng)出有教養(yǎng)有出息的優(yōu)秀孩子。
一個家庭如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孩子就不知道要聽誰的,就會很痛苦。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的就是達成共識,要有一致的看法。 很多事情,事先做好商量和溝通,面對孩子的時候達成一致,可以避免很多不好的影響。 比如孩子要買玩具,媽媽問爸爸:你覺得怎么樣?爸爸說:買啊。 媽媽就說:買,現在哪有錢買給他。爸爸說:左右鄰居的小孩都有了,我們這個臉丟不起。 很多父母都是在為這些事情爭吵。有時候我們怪孩子,其實是大人丟不起臉,不是孩子愛鬧。 對于這個問題,有很多家庭教得就很好,父母會首先達成共識,會商量說買還是要買。 不過他們會事先跟孩子講,玩具是買不完的,你買了把整個家都堆完了,你還是覺得不夠,所以要慢慢買你才有樂趣,你一次只買一個就好。 孩子就聽懂了,還會慢慢養(yǎng)成好習慣習慣。 而且聰明的父母知道,教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說教,而是兩個人巧妙配合。 透過聊天,專門講一些問題、講一些道理,孩子在旁邊聽了就會吸取經驗,這就是“兒童本位教育”。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爸爸說:我以后要少吃一點,因為吃多了消化不良。 媽媽說:對呀,我現在煮菜也不敢放太多鹽,因為太咸對身體不好。 爸媽這話當然是說給孩子聽的,而且他也聽得懂。 這直接去講功效要好得多,這種方法可以一直用到孩子長大。
很多父母,尤其是母親經常吃這個虧。 幾個媽媽在一起講事情,都說自己的孩子多好多好,是沒有人聽的。 因為每一個人的心思都擺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拼命替他吹噓,哪有功夫聽別人說話。 舉個例子,你很想去看一部電影但又猶豫不決,就先去問你的朋友好不好看,朋友說很好看,結果你去看了非常失望,就是因為你寄予的希望太高了。這樣的事情太常見了。 有很多話是不可以講、也不值得講的,別人要問是別人的事,你不講就是不講。哪有人家問你,你就一定要講的。 不要讓別人對你的孩子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人家才會覺得你的孩子好。 道理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吹噓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別人一看會覺得不過如此。
中國人是陰陽文化,凡是你說好的,人家多半會想壞的;你說壞的,人家會想不可能那么壞,所以中國人講做人要謙虛。 那些說謙虛就是虛偽的人,是不懂中華文化的。 我們請人家到家里面吃飯,就算吃得再好也說粗茶淡飯,人家一定說很好。如果你一請客就說是最豐盛的,人家一看這么普通,還說豐盛。 凡是越想要的往往越得不到,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比,其實這有什么好比的? 坦白講,每一個人心目當中都是自己的孩子最好,但這是沒有用的。你要讓別人覺得他好,他才有發(fā)展。 你不說他好,大家都說他好;你一說他好,所有人看著他都覺著你言過其實,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正確的是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根據他的程度,幫他設定一個高度,要求他每天進步一點就好了。 不要要求太高,也不要進步太快,這樣就沒有挫折感了。 我們常常跟很多年輕的朋友講,如果你覺得太辛苦了,就表示你要求太高了。 要求高,進步不可能大。人家要求很小,但是進步很快,最后成績比你還高。 這些道理要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知道才好。 可是現在,大家把目標搞錯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比別人好,導致越來越內卷,孩子越來越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很多父母經常出于逗孩子的目的,跟他開玩笑,把他當作玩偶,后果是很糟糕的。 “像你這么沒有出息”,你覺得是開玩笑的話,孩子會當真的。 他分不清楚什么是開玩笑,受到你的暗示,就會接受,真的當真了。 “我看你將來當工人算了”,他就會接受你的暗示,然后真的去做工人了。 不是說工人不好,只是說你沒有權力去擺布他的命運。 甚至有些父母給孩子化妝,讓他穿得奇形怪狀,逗別人笑,都是很不對的。 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人都是有自尊的,不容許別人隨便侵犯,孩子也是一樣。 除此之外,還要尊重孩子的夢想。 有些父母,自己的夢想實現不了,就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把他當成做夢的材料。 “媽媽這輩子很可惜沒當成畫家,你要好好給我學畫”,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除非孩子有興趣和天賦,否則越勉強,他就越苦惱。 父母可以做父母的夢,但千萬不要把自己沒完成的事情寄托在孩子身上。因為他是他,你是你,你可以自主,他也要自主。
孩子不是你口袋里的錢財,想買什么就買什么。 子女有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愿望、自己的夢想,他的夢不一定是你的夢,不要勉強,否則不僅徒勞無功,更是傷害親子關系,甚至毀掉孩子一生。
做父母的要明白,子女不是你的出氣桶,也不是你的開心果,你不能高興了就捧他,不高興了就給他難看。 父母打孩子罵孩子只能有一個目的,讓他知道錯在哪里,再引導他把不好的習慣改掉,這才是正常的。 而且一定要慎重自己的言語,不可以生氣了就口不擇言,罵孩子“你怎么這么笨,這點小事情都做不好,真是沒出息”之類的話。 甚至有些父母一旦聽說孩子做錯了事情,動輒亂加打罵,都是非常糟糕的行為,還會造成孩子自卑、膽小怕事的不良心理。 作為父母,難道你就沒有責任嗎?你應該幫他改正,讓他知道錯在哪里,下次不再做錯就好了。 所以,父母要客觀冷靜,明確地把事情搞清楚之后,再做處理,這樣才不會傷害親子感情,才能幫助子女不斷進步。 現在很多父母喜怒無常,任憑自己的不良情緒發(fā)泄在孩子身上,后果很糟糕。 如果你真的生氣,最好的辦法是暫時出去一下,呼吸一下外面新鮮的空氣,回來就沒事了。 當然,孩子有時候也有情緒,需要發(fā)泄,他想哭,讓他哭就好了,不能禁止他哭。 孩子發(fā)泄了也就沒事了,越是壓抑他,結果越是適得其反。 總之,教育孩子應該輕松愉快,其中的關鍵就是掌握有效的方法。 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對,事倍功半。 父母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礎上,付出耐心的啟發(fā)與教養(yǎng)。 孩子慢慢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之后,也會主動來配合。 這樣一來,一家人有共同的看法,有共同的步調,家和萬事成,這才是最正當的家庭教育,最美滿的親子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