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宮城圖 局部 來源:歷史教師王漢周(ID:lishi139) 作者:清歌向暖 大明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徐渭,天縱英才。 卻無一例外,走得很撲街。 其實在最終的結(jié)局到來之前,他們有很多次機會。 尤其是解縉。 01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四月,剛越過龍門的新科進士解縉陪著朱元璋在皇宮里散步。 朱元璋很喜歡這位年輕人,聰明俊秀,才華橫溢。 有心提拔他。 就出了一道考題,讓解縉談?wù)劷陙沓⒌拇笳结樅妥约旱娜秉c。 并鼓勵解縉,說: “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 解縉十分振奮,當夜就寫完了一篇名為《大庖西封事》的雄文。 朝臣們一聽說這事:完嘍!解縉這小子,怕是看不到明天的太陽嘍。 你看看,這小子都寫了些啥: “我大明立國以來,法律天天在變,陛下沒有一天不處置犯法官員的,愣是沒看一個官員被表彰。 請問,這樣的朝廷正常嗎? 陛下早晨還對某官員進行親切友好的慰問,但到了晚上,這名官員就莫名其妙身首異處了! 大家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見明天的太陽。 臣擔心,長此以往,恐怕大明要關(guān)門歇業(yè)嘍?!?/span> 可誰都沒想到,朱元璋這次竟然沒吱聲,還樂呵呵接受了解縉的意見。 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解縉一鼓作氣,寫了第二封提意見的奏疏——《太平十策》。 《太平十策》具體寫了什么?不用介紹。 因為朱元璋立馬把解縉趕回家去了。 并通知解縉那同朝為臣的爹解開:“你兒子有才歸有才,但鋒芒太露,我現(xiàn)在把他打發(fā)回家,十年之內(nèi),不準他踏入朝堂一步!” (老朱內(nèi)心os:上次不收拾你屬實是為了維護我的面子,你真以為我是泥捏的?)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這是解縉人生的第一次機會。 可惜還沒撲騰多久,就讓老朱給雪藏了。 02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 已在家蹲了八九年的解縉心思開始活泛: 聽說新皇帝朱允炆尊賢愛士,對文臣禮敬有加。 不怕自己這一肚子學問沒有用武之地。 雖然離老朱要求的時間還差一點,但總歸也差不到哪去。 解縉立即趕到南京城,名為奔喪,實際是為自己的起復(fù)做準備。 但現(xiàn)實讓解縉失望了。 朱允炆身邊的坑位,早就讓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人占滿了。 且輪不到解縉這個前下崗職工的身上。 而且,方孝孺對解縉這種幸進的行為很鄙視。 因此,解縉此番非但沒有獲得重用,還讓方孝孺等人尋著個由頭,貶到陜西臨洮(今甘肅臨洮)的河州衛(wèi),去守城門了。 直到建文三年(1401)年,經(jīng)禮部侍郎董倫求情,解縉才被從河州衛(wèi)放歸,在南京當了個從九品翰林院待詔。 明成祖朱棣畫像 03 很快,解縉的心思又活泛起來了。 因為,燕王朱棣發(fā)動的靖難之役已經(jīng)快收尾了。 這不就是我解縉揚名立萬的機會嗎? 你想啊—— 朱棣起兵的理由是什么? 清君側(cè)。 那,那些建文朝的大紅人,朱允炆的親信一個跑不了,都上了必殺名單。 南京城將會迎來徹底的大洗牌。 方孝孺可以陪著朱允炆一起死,但解縉一個前流放人員、現(xiàn)芝麻小官,上趕著去蹭“殉國”的流量,格都不夠。 想明白這些,解縉便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了。 南京城破之前,解縉便翻了墻頭,一路狂奔到朱棣的營中。 04 解縉的到來,朱棣大喜過望。 方孝孺不是不肯起草朕的登基詔書嗎? 正好讓解縉來寫! 不得不說,大才子就是大才子,解縉揮筆立就: “嗣天子臣棣,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厚土神祇: 昔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當元季之亂,平定群雄,受天明命,奮有天下,海內(nèi)乂安三十余年。 允炆嗣登大位,崇信奸回,委政近侍,改更祖憲,戕害諸王。禍機之發(fā)將及于臣,臣不得已舉兵,清君側(cè)之惡,以為萬姓請命。 允炆自棄于天,闔宮自焚。臣荷天地眷佑,身命獲全,軍民稍安,宗王大臣推臣以長,臣不敢辭......” 一封詔書,直寫到朱棣的心坎里去了。 朱棣立馬提升解縉為正六品侍讀學士,并進入內(nèi)閣參預(yù)政事,成為大明王朝第一代內(nèi)閣成員之一。 (PS:永樂元年第一批內(nèi)閣班子成員為:解縉、胡廣、楊士奇、楊榮、黃淮、胡儼、金幼孜,解縉名列第一。) 05 在朱棣手下,解縉實際上做的就是方孝孺的工作,即帝國的文化兼宣傳部長。 之前方孝孺編纂過一版《明太祖實錄》,現(xiàn)在朱棣上臺,這書肯定是不能用了。 就讓解縉帶人再重修一版! 除了《明太祖實錄》之外,另外一個由解縉為總編纂的經(jīng)典文化工程項目也上馬了。 沒錯,這就是煌煌巨著《永樂大典》。 朱棣為什么剛登基就甩出這么大的手筆? 一方面,解縉是朱元璋看重的人才,而他在建文朝又混得很不好。 朱棣重用解縉,就是借著解縉這塊金字招牌,向天下昭示:我朱棣才是太祖完美的繼承人! 另一方面,修這么一大部書,彰顯了朱棣海納百川的帝王氣度,有利于網(wǎng)羅那些之前對他心存芥蒂的文人。 不怕有才學的人不來為新朝廷服務(wù)。 可以說,朱棣以武奪位,但最后卻被謚為“太宗文皇帝”,100%是因為修了《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的體量有多大呢? 全書共22211卷,11905冊,總字數(shù)達三億七千萬字。 天文、地理、物名、詩文詞典,無一不錄。 而且完全是據(jù)搜羅來的原書照抄,不改一字,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 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大典》全書落成。 朱棣公開表示: “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span> 自此,解縉達到人生巔峰。 注意,是巔峰二字。 沒多久,解縉就從巔峰摔下來了。 也怪解縉過于聰明至極了...... 07 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很很很胖,身體也不好。 明仁宗朱高熾畫像 朱棣嫌棄他不像自己一樣英武。 正是這一點,讓二兒子朱高煦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而且,靖難之役中,朱棣安排朱高熾留守北平,朱高煦隨自己南下,這就使得朱高煦在武將勛貴中和軍中的威望比朱高熾高上一大截。 因此,朱棣準備立太子時,淇國公丘福等人明確勸朱棣立朱高煦為太子。 但文臣大多傾向朱高熾,理由也很充分:立太子以嫡以長,這是太祖定的規(guī)矩,萬萬動不得。 解縉也支持朱高熾,他對朱棣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span> 可朱棣還是沒有下定決心。 見朱棣還在為難,解縉拋出了王炸,就三個字: “好圣孫。” 解縉聰明至極,他了解朱棣心里最喜歡并不是兒子們,而是大孫子朱瞻基。 《明史·解縉傳》載: “先是,儲位未定,淇國公邱福言漢王有功,宜立。帝密問縉??N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帝不應(yīng)。縉又頓首曰:“好圣孫。”謂宣宗也。帝頷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縉?!?/span> 就這樣,在解縉的鼎力推動下,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 08 而這恰恰是解縉倒霉的開始。 為什么呢? 例子: 比如李世民,立了太子李承乾,但又對魏王李泰有一些特殊照顧; 比如康熙,在一廢太子胤礽之前,也秘密扶持過老八胤禩。 所以,解縉作為第一個買入老大的人,自然就要倒霉了。 朱棣也希望利用老二平衡朝局,免得朱高熾一家獨大。 老二朱高煦日夜在朱棣面前講解縉的壞話。 而解縉呢?之前的主業(yè)是修書,對于朝堂政斗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還直接在前面沖鋒陷陣當出頭鳥,自然沒有不敗的道理。 三下五除二,朱高煦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解縉踢出了京城。 就這樣,解縉開啟了人生第三次被貶之路,目的地——交趾(今越南)。 09 被大明頭三位皇帝,一人貶了一回,這個記錄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但聰明人都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查漏補缺,等待起復(fù)。 解縉的問題其實就是,在朱高熾沒有絕對把握能贏朱高煦的時候,搶先下了注而已。 看看和解縉同朝為臣的三楊都是怎么操作的? 三楊加入太子陣營的時間,基本都是在朱瞻基被冊封為皇太孫之后。 但解縉顯然政治智慧是不夠的,他認為自己被貶是因為和朱高熾的聯(lián)系還是不緊,所以朱高熾才沒有保他(實際上是想保也保不?。?。 所以,永樂八年(1410年)解縉趁著進京朝見,又一次跑到太子府上,和朱高熾打了一通關(guān)系。 正是這個舉動,最終要了解縉的命。 因為此時朱棣正在遠征蒙古,并不在京。 所以這件事經(jīng)由朱高煦的嘴傳達到朱棣耳中的時候,朱棣暴走了: 朕不在家,你竟然私會太子? 朕還沒死,你就開始搶先下注,你把朕放在什么地方? 朱棣立即下詔,把解縉關(guān)進詔獄。 解縉畫像 吉水博物館藏 10 解縉一出事,沒有一位朝臣向朱棣求情。 反而基本都是對他落井下石的人。 究其原因,還是解縉自恃才高,平時嘴上沒有把門的,得罪了不少人。 加之他之前又升的太快,讓人嫉恨。 于是,解縉在詔獄里一呆就是五年。 直到永樂十三年(1415年)的冬天。 錦衣衛(wèi)指揮使紀綱向朱棣呈報大赦人犯名單。 朱棣發(fā)現(xiàn)解縉赫然在立。 大明的頂級理解立刻體現(xiàn)出來—— 朱棣漫不經(jīng)心望向紀綱,慢悠悠問了一句話:“縉尤在耶?” 朱棣問這個問題,當然不會是真的關(guān)心解縉過得好不好。 綱匯轉(zhuǎn)頭,就去了詔獄。 紀綱分咐獄卒:“這么冷的天,你們?nèi)蕚潼c酒菜,給解大學士暖暖身子?!?/span> 解縉大喜過望:看紀綱這巴結(jié)樣兒,說不定皇上給我官復(fù)原職了。 接過酒杯喝了一蠱又一蠱。 紀綱一邊笑一邊陪喝。 見解縉醉了,紀綱給獄卒使了個眼色。 一代大才子,就這樣被拖到雪地里埋了。 年四十七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