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棲這個名字似乎透著點浪漫氣息,卻原是至為寫實。她在余杭,就枕著大運河,塘是堤岸的意思,人家正是因河而集,負塘而棲。我去塘棲的時候大概是6月末,柳色正濃,只是風(fēng)帆梭織、商家鱗集、市肆薈萃的情形已成追憶。盡管進行了街區(qū)的重繕,卻也和大多的古鎮(zhèn)古村一個商業(yè)模子,“三十六爿橋”、“七十二條半弄”的風(fēng)貌是難以再覓了。當然這是無何奈何的事情,我們無法也不應(yīng)強求還留在舊日河運的年代。 但即使塘棲失去了許許多多物事,幸而還有廣濟橋!我其實到訪這兒也大半是為了這橋,它幾乎可以成為運河的標志物,它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是古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就算你沒有到過塘棲,也一定在各種影像中見過它。但當我真來到跟前,還是震撼于它的規(guī)模,它的宏偉,長78.7米,寬6.12米,可以并行三輛車子。巨大的主跨拱,足可想象昔日通行船泊之盛,它見證了大運河悠悠的輝煌歲月。 大運河我是多次親近了,在杭嘉湖,在江蘇,在山東,在天津,有很多段都還是坐船,從微山湖,從瓜州到西津,尤其是從同里到周莊是我屢屢所回味難忘的,25年前了,我獨自背了個行囊,在同里的河埠頭里找到了一條路過的小火輪,愿意捎上我到周莊,那時河兩邊還是水網(wǎng)田園,盛開著金燦燦的油菜花。 舍棄車子,而坐船,是我旅行中常有的事,在豐子愷的名篇《塘棲》里就能找到這種會心的體味,這篇散文很美,必須要讀一讀:“傍晚到達塘棲,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棲是一個鎮(zhèn),其特色是家家門前建著涼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話,叫做'塘棲鎮(zhèn)上落雨,淋勿著’。'淋’與'輪’發(fā)音相似,所以凡事輪不著,就說'塘棲鎮(zhèn)上落雨’。且說塘棲的酒店,有一特色……。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賞識這種酒家?!?br>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