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庭的窩里斗,都會在父母離去后,突然爆發(fā)。 家庭的矛盾是特別復雜的,也是沉積已久的。有父母在堂,那矛盾就算再大,家人之間也還是相安無事。一旦父母走了,沒有人協(xié)調(diào)家庭的關系了,親人反目就不可避免了。 一般來說,親人反目,都跟兄弟姐妹有關。大哥覺得哪里吃虧了,弟弟看大哥不順眼,妹妹又覺得哪里有問題,那他們的關系又怎么可能好呢? 更何況,伴隨著父母的離去,兄弟姐妹之間就會“爭家產(chǎn)”,為了一點錢財而爭個頭破血流,連家庭和親情都不顧了。如此,這個家就“散”了。 人與人之間,為什么不能和諧相處呢?只能說,沒有一個人的心是完全安分的。在利益和情緒面前,人性往往經(jīng)不起考驗。 如果想要緩解矛盾,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和諧起來,那我們就需要從“人性”入手,盡量減少矛盾發(fā)生的幾率。 父母離開后,不想兄弟姐妹成為仇人,最好做到這三點。 一、逢年過節(jié)聚一聚,日常時間少往來。 兄弟姐妹,雖然都是一個媽生的,可他們有著不同三觀和性格,那就注定了他們會鬧矛盾。更何況,在“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家中,關系會變得特別緊張。 小時候,你欺負過他,他會一直記在心上,哪怕他長大了;父母對你特別好,而對他比較冷漠,那他就會嫉妒你,甚至怨恨你,把你視為仇人。 有些“恨”,那是不會消失的,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愈發(fā)變得強烈。 最好的應對策略,那就是少見面,盡量不要勾起對方的記憶和情緒。試想,兄弟姐妹天天見面,哪怕關系很好,不也會“相看兩相厭”嗎? 父母走了,就不要經(jīng)常跟兄弟姐妹往來了。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可以聚一聚,平常的時候就算了,各自忙工作就好。 很多人不理解,不是說保持聯(lián)系,經(jīng)常見面才能增進感情呢?可實際上,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就是一場劫難。 二、不談錢財利益,不談取舍得失。 有一位名人說過,再親密的關系,也會因為一個字而衰敗,那就是“錢”字。 錢這種東西,特別有趣。有錢的時候,會招惹來阿諛奉承的小人和心狠手辣的仇人。沒錢的時候,會招惹來落井下石的親朋好友。 說到底,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當中,不論有錢沒錢,都是有風險的。就算是親兄弟姐妹,也會因為錢財而爭斗不休。 有句話說得很現(xiàn)實,親兄弟,明算賬。雙方都是血濃于水的親人,可他們不會念及親情,只會為了那一點錢財而斗來斗去,不死不休。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跟兄弟姐妹談錢財利益,也不會讓別人產(chǎn)生太多的情緒。在他們看來,沒有利益往來的親緣關系,才是最為純粹的。 跟兄弟姐妹打交道,可以附和幾句,但一定不要扯跟“錢財”有關的話題,不然這關系會降至冰點。 三、少顯擺,少炫耀,多低調(diào)行事。 一個家庭當中有三兄弟姐妹,他們的孩子都在讀書。突然有一天,大哥發(fā)朋友圈說自己的孩子考上了985大學,特別優(yōu)秀。 在朋友圈中,弟弟妹妹看到了大哥的這條動態(tài),也不會去點贊,而是產(chǎn)生一種想法:為什么他的孩子可以考上985,而我的孩子如此平庸?不公平。 這種“心有不甘”的想法,會慢慢地演變成“見不得人好”的心態(tài)。你過得好,他們不樂意。而你過得不好,他們會特別高興。 兄弟姐妹之間,最容易產(chǎn)生“見不得人好”的情況。因為他們的關系太親近了,而且人還有“就近攀比”的天性,那沖突就不可避免了。 為人處世,還是低調(diào)一點比較好,盡量不要讓兄弟姐妹關注我們,也盡量不要讓兄弟姐妹對我們產(chǎn)生羨慕嫉妒恨的情緒。 悶聲發(fā)大財,低調(diào)過日子,不惹人怨,不理是非,才是明哲保身、緩和矛盾的有效做法。 ? 寫到最后 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為什么會如此脆弱呢?難道說,多年的相處之情,還無法抹平一切的情緒和矛盾嗎? 只能說,“遠香近臭”是人性的弱點。別人寧愿對外人特別好,也不會對家人有太多的感情??康锰?,始終不是好事。 就跟吃飯是一樣的。明明他每天吃著牛排,過得特別滋潤。突然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隔壁桌有塊干面包。沒有吃過干面包的他,就會嫌棄眼前的牛排,而喜歡上了干面包。 身為局外人的我們,也許會覺得他們特別愚不可及。可實際上,“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普通人難以克服的弱點。 所以說,與兄弟姐妹打交道,不妨堅持少見面、少談錢、不炫耀的原則,那還能讓親情繼續(xù)留存下去。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