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明明在某一個城市待了很久,卻還是覺得自己根本不屬于那里,完全融入不到里面。 明明有了一份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卻依然感覺不知道明天等待自己的是什么,自己的心依然在漂泊。 …… 如果說人至中年,有車、有房、有孩、有工作,人生就會有歸屬感的話,那這些我都有。 雖然,車很破,僅代步;房很小,僅夠住;孩兒不夠優(yōu)秀,甚至很調(diào)皮;工作不算好,只能解決溫飽。 但從某一現(xiàn)實情況來看,我也算是暫時擁有了,能讓我穩(wěn)定下來的基本條件。可是,我始終覺得自己的心仍在漂泊。 這種沒有歸屬感,不是說每日吃飽喝足睡夠了,就能緩解的。也不是在某個地方結(jié)交多少朋友,能夠填滿內(nèi)心的空洞的。 你沒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每天的節(jié)奏,好像都是亂的。你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走在路上,明明知道東西南北在哪個方位,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到什么方向的感覺。 我現(xiàn)在,就是這種感覺,挺“喪”的感覺。 02 熟悉我的朋友,應(yīng)該都知道,我從小寄人籬下,習慣了看人臉色,活得挺壓抑。 在親戚家里,床不是我的,房間不是我的……一切的一切,都不屬于我。甚至,很多東西我連使用權(quán)都沒有。 原諒我無法準確地形容當時的感覺,我并不是想擁有它們,因為它們本就不屬于我,我想要的是“真正屬于我自己的東西”:一間屬于自己臥室,自己的床,自己的書桌,自己的一切。 盡管,我的親戚對我還不錯,可寄人籬下的不自在,讓我對親戚家的任何事物,都覺得既熟悉又陌生,很疏離的感覺。 可能,就是從那個時候,我就對身邊的一切,就沒有了歸屬感。 我對“這是不是屬于自己的”很執(zhí)拗,并不是說占有欲很強,而是我對別人的東西向來不感興趣。 也可以說,凡是屬于別人的東西,我?guī)缀鯖]有任何占有欲,我甚至連碰都不會碰一下。 有時可能出于某種需要,要借用一下別人的東西,我基本上不會拖著不還,一定會在盡量短的時間內(nèi),用完還給對方。 不過,我一般也不會去借用別人的東西,如果我想用什么,會自己去買。實在買不到時,我才會想到去借。 即便是對于我的另一半,我也很少用他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我想看一本電子書,但手機上看著不方便,他把他的kindle借給我用。最后,我還沒有把那本書看完,就把閱讀器還給了他,我自己買了一個新的閱讀器,才把那本書看完。 他問我怎么不用他的閱讀器,我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說,就說了句“用不太習慣”。 但其實,我只是覺得,這個閱讀器不是我的,用著也不太安心,我是沒有歸屬感罷了。 這是對“物”的歸屬感,對“地方”的歸屬感,我?guī)缀跻驳搅似珗?zhí)的程度。 03 大學沒畢業(yè)之前,我在江蘇和南京幾個地方短暫待過。 大學畢業(yè)后,我又輾轉(zhuǎn)去過好幾個城市。 剛開始是校聘去了鄭州,借住在朋友那里,工作了小半年,一直覺得鄭州那個城市,就像個無情的鋼筋水泥之城,一點歸屬感也沒有。 在一次早上上班擠公交時,由于人太多,我的手臂被擠出了淤血,還擦傷了一塊,第二天我就辭職不干,收拾好行李回了老家。 在老家折騰了幾個月沒有找到工作,剛好那個時候,大學室友聯(lián)系我,說她在咸陽,有對口工作,工資還不錯,讓我過去和她一起干。 幾個月沒有工作的我,開心到不行,根本沒有懷疑是真是假,當天就買了火車票,跑去咸陽找我大學同學。誰知去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掉進傳銷窩里。 當時心灰意冷的我,硬是憑借自己的一股倔勁兒,拼了老命逃回了老家。 之后,我就在老家找了一份不算好的工作,暫時住在城區(qū)舅媽家,又開始了我的寄居生活。后來舅媽出遠門找我舅,便拐彎抹角地把我請出了她的家。 因為我膽子比較小,不敢一個人租房住,就帶著行李跑去和發(fā)小一起合租,那時候房租一百塊錢一個月,水免費,電用多少掏多少,也算說得過去。 但我和發(fā)小都默契地一月一交房租,隨時做好了離開的準備。 又過了幾個月,發(fā)小去了杭州,我去了北京。 北京那么大,帶給我的才不是歸屬感,而是無盡的孤獨和迷茫,待了七八個月,我又收拾了行李回到老家。 去過那么多城市,但沒有一個城市,有讓我想要“留下來”的感覺。 也就是到了那個時候,我才開始冷靜下來,思考自己以后的路,到底該怎么走,總不能這樣漂泊一輩子吧? 我真的受夠了這樣漂泊的日子,迫切渴望穩(wěn)定下來。 04 我決定轉(zhuǎn)行。 想著考上一個穩(wěn)定的公職,就會好一點,至少不用每天想著換工作的事。 后來的事,我已經(jīng)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過,我考了教師資格證,準備沖刺教師招聘考試。 接近兩年時間里,我的生活和工作,幾乎都是動蕩不安的,這學期在這個學校代課,下個學期就不知道要去哪兒了。 如果這個學校還缺老師,我就還能繼續(xù)代課下去。這個學校一旦不缺老師了,我就得再重新找工作。 那時候,我干過三個月的,干過半年的,也干過十個月的……,只要人家在編老師就位,我這個代課老師就得卷鋪蓋走人。 所以,那時候,我極度渴望自己也能考上在編老師。因為,我實在太渴望能夠穩(wěn)定下來,過正常人該有的正常日子。 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就是30歲之前,把工作穩(wěn)定了,什么結(jié)婚生孩子,統(tǒng)統(tǒng)不在我的計劃之內(nèi)。 為了追求所謂的“歸屬感”,沒有上岸之前,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看書背書做題復(fù)盤總結(jié),再繼續(xù)看書背書做題復(fù)盤總結(jié)…… 很幸運的是,第二年我就考上了教師崗。 只是沒想到,考上教師崗的這一年,又是我新一輪“動蕩不安”的開始。 05 可能很多人認為,在體制內(nèi)多穩(wěn)定,只要不是你自己提出辭職,沒人能輕易辭退你。 確實也可以這樣理解,但也并不是全對。 沒考上教師崗之前,我也想象過,在一個學校干到退休也挺好的,最起碼穩(wěn)定。 但當我真正進入這里面的時候,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心甘情愿在一個學校待一輩子的人,真的不多,都想去到一個自己更滿意的地方。 加上單位里各種競爭機制,隨時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都必須拼命工作,才有可能保住這個飯碗,應(yīng)該很少有人敢肯定,自己會一輩子待在某個地方。 至少,我是不敢肯定,自己會在某一個地方會待一輩子。 這兩方面的原因,已經(jīng)變相提醒著你,要時刻做好應(yīng)對“變化”的準備。 我在這個地方工作第七年了,這七年里,我沒有一天是心安的,沒有一天覺得自己要在這里待到退休。 今年在這個學校,明年我就不知道自己會去哪兒,也許是自主選擇離開,也可能是被動離開,這誰又說得準呢? 所以,無論是對哪個地方,我都沒有歸屬感。哪怕是自己的老家,我也依然無法產(chǎn)生歸屬感。 一生太長了,太難明確自己以后會在哪里長期發(fā)展下去。 我知道,所有看似是外在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其實是我自己的內(nèi)心,在持續(xù)不斷地發(fā)生著天崩地裂的海嘯。 是我的心不安定,才會到哪兒都沒有歸屬感。 06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感慨道:“一不小心就到了而立之年,可自己卻還在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沒有家、沒有愛人、沒有一份像樣的工作。真羨慕你?。 ?/p> 我問他:“羨慕我什么?” 他說:“至少,你有一份在口罩時代能解決你溫飽的工作?。 ?/p> 我發(fā)過去一串“哈哈哈哈哈”。 他不知道的是,我的這份工作,也是隨時可以沒有的??! 在這個人人自危的時代里,哪有什么一時穩(wěn)定,保自己一世無憂啊! 對歸屬感的極致追求,讓我“流浪”到現(xiàn)在。 可反過來想想,正是因為我對任何事物,任何地方都沒有歸屬感,才使我一路不停地折騰自己,沖出各種穩(wěn)定假象,邁向不確定但充滿驚喜的人生。 “變化”意味著動蕩不安、心無所依,也同樣意味打破常規(guī)、不斷迭代升級。 歸屬感,意味著穩(wěn)定心安、心有所屬,也同樣可能意味著會困囿一處、畫地為牢,當然,我只是說,“可能”。 記得自己曾更新過一個朋友圈:”巷子里的貓很自由,但沒有歸宿;圍墻里的狗有歸宿,但終身都得低頭。“ 而我自己,既是沒有歸宿的貓,也是終身得低頭的狗。 沒有自由,也沒有歸宿。 流浪,就流浪吧!穩(wěn)定,就穩(wěn)定吧! 強大自己的內(nèi)心,無論在哪里棲息,自己的心,都會是我們最好的歸宿。 不管怎樣,找到和這個世界相處舒服的方式,真的很重要。 ps: 編輯老師發(fā)來新書樣書的圖片時,我所有的煩惱一下子全消散了,看著書的樣子,我直接笑出了聲。 能看到自己的第一本書順利出版,是的,我還是非常開心的。所以,我想把自己的快樂分享出去,看能不能收獲雙份的快樂哈哈 我的第一本書,這個月底就上市了,樣書已經(jīng)在奔向我的路上,等我拿到樣書,會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喜愛,謝謝大家了。 END 文字 I 小魚叔 圖片 I 網(wǎng)絡(luò)(侵刪) 作者簡介: 小魚叔,一個混跡于職場的文藝青年,喜歡文字,想要靠一支筆行走江湖,做生活的有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