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坦,位于周瑜故里安徽省廬江縣。這里三面環(huán)山,有合肥人最值得去的最有挑戰(zhàn)的合肥最高峰----牛王寨,山峰之巔,一年四季,層巒疊嶂,云霧繚繞,蘭花叢生。 正所謂“古跡劉王寨,奇秀甲江淮”。綠水青山,樹木蔥蘢,森林里空氣清新微風(fēng)拂面,吸一口純氧,身心都漂浮。 “柯坦小蘭花”便孕育于這樣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中。去年初夏,家在茶鄉(xiāng)柯坦的同事帶來一筒自家產(chǎn)的茶。他介紹說是自家山上搞了兩壟地,種了幾十株茶,自摘、自炒、自喝。 我們紛紛上前,從小筒里撿出茶葉放進自己的茶杯。喝著自采自制的茶,一股淡淡的茶香撲鼻。同事說我們喝的雖不是“柯坦小蘭花”,其實就是“柯坦小蘭花”。 大家開始熱議起茶文化,其實也沒有誰真正對茶有研究,只不過是尋找一些笑料而已。 “古代皇帝喝得茶都不是用手采摘的,而是少女用嘴叼下來”一位同事說。 “真的嗎?”另一位同事笑著問道。 辦公室里又是一陣哄笑。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起源于上古時期的神農(nóng)氏,將其作為飲品使用是在魯周公時期,唐朝逐漸流行起來,到了宋代茶文化進入興盛時期,并在明清年間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及至今天更是發(fā)揚光大。 廬江的茶文化也不例外,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就有“廬江好茗,飲之宜人”的記載。 民國時期,廬江湯池、柯坦一帶就有多家茶行、茶鋪生意興旺。當下,“柯坦小蘭花”、“潛川雪峰”、“白云春毫”更是享譽全國。 在中國四大名著中,都不乏對茶的描寫,其中又以《紅樓夢》為最,可以說是“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 詞人李清照曾說:“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p> 是啊,煮一壺好茶,捧一本好書,在恬靜的日子里享受美好,多么怡然自得。 品茶,何嘗不是品一種境界?品茶,更是在品一種生活。倦了,一杯濃茶可以解困;渴了,一杯清茶可以止渴。 品著同事媽媽炒的茶,油然而生一種幸福。不油地想起兒時采茶的經(jīng)歷,嘮嘮叨叨說起過去。 小時候家門口的林場也種茶,每到采茶時節(jié),我們這些小孩會趁大人不注意去偷采茶葉。對茶絲毫不懂的我們將大葉子拽了一大堆,滿心歡喜地希望給父親獻上一杯好茶,卻不曾想這些大葉子早已不能稱之為茶。久了,也漸漸知道到了新發(fā)的嫩芽才是上等的茶,再去時也就能采一些。 林場一般在后來就是開放式的,任由村民采摘,于是家家孩子都提著個竹簍滿茶園里跑,大人們很少會加入,耽誤功夫。 偶爾也有無趣的大人冒充林場工人來“沒收”我們的勞動成果,滿心的歡喜頓時化為烏有,現(xiàn)在想來滿好笑的,束手就擒是童年的一種無奈。不過,更多時是收獲頗豐。 放牛時也不忘摘茶,將牛趕到鄰近茶園的松樹山,鮮嫩的巴根草和茅草都是牛的最愛。 我和兩個姐姐雙手并用,待牽?;丶視r,每個人的竹簍都被茶葉塞得滿滿的。 回到家中,母親便用大鐵鍋焙制茶葉,要好長時間才能制得真正意義上的茶,不曾想我們的杰作竟累了母親。 家里自制的茶葉自然存在瑕疵,有時會有焦糊味,但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父親總將這茶葉作為招待客人的佳品。 后來,林場解散了,茶樹也被挖掉了,也就沒有采茶制茶的印象。反倒懷念起那林場、那茶園,以及一起采茶的伙伴們。 聽我這樣一說,同事告訴我“柯坦小蘭花”不僅產(chǎn)茶,還有農(nóng)家樂。隨即邀我們周末去逛逛,體驗一下大鍋灶。 我們一行十人,自駕前往。觀山水,賞春色。戴上遮陽帽,帶上水壺,背上竹筐,帶上孩子們爬山、摘茶,慢慢采茶,一葉一芽,體驗茶葉炒制,別是一番樂趣。 尋一湖碧水,釣幾尾肥魚。鐵質(zhì)大鍋,無農(nóng)藥大米,嘎嘣脆的鍋巴,大火猛灶,和孩子們一起美美享用一頓老家土菜。 飯后,我隨手拿來一本“柯坦小蘭花”宣傳冊。柯坦小蘭花在柯坦鎮(zhèn)分水村擁有茶園近1000畝,在湯池鎮(zhèn)百馬嶺擁有茶園200畝,在萬山鎮(zhèn)18里長沖擁有20畝的茶葉加工廠。 小蘭花野茶系列茶園就地處于白馬嶺隧道,一條小道上山,平時無人看管,只清明前茶農(nóng)上山采摘一次,不打農(nóng)藥不噴催化劑,年產(chǎn)只有幾十斤。茶葉醇香,自喝送人都是寶藏茶葉。 讀著、讀著,鼻腔里竟塞滿茶香。 正巧,店家給我們泡來兩杯小蘭花,裊裊升起的香霧中,茶湯里柯坦小蘭花緩緩舒展開。外形芽葉相連似蘭草,條索細卷呈彎鉤狀,色澤翠綠勻潤;沖泡后如蘭花開放于杯中,有獨特的蘭花清香,茶湯鮮爽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凈,葉底勻整成朵,呈嫩黃綠色;沖泡三四次仍有清香。 柯坦小蘭花,果是一杯好茶。 (此文獲廬江縣金志偉宣傳名家工作室征文優(yōu)秀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