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通行本與帛書本對照注解(四章) 通行本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帛書本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 淵呵,似萬物之宗。 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1、此章為老子釋道?!独献印分械谝换蒯尩馈?/span> 一章開宗明義,道可道,非恒道。所以,釋道亦非恒道。但,老子乃為道者、得道者,焉能不知、不釋道乎?那樣,道就變成神秘的不可致知之“神物"了。所以,《老子》八十一章中,尤在道經(jīng)中多次釋道,且多是從“體道"的角度,來解釋道。 2、道沖,而用之或不盈。也有斷句為: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帛書: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 通行本中,為避漢昭帝劉弗陵名諱,“弗″更為“不”,不影響字義。帛書多一“有"字。亦不影響文意。 沖字,費(fèi)解。一解同“盅″(Chong),原意系器物空虛,引申為虛空。 一解為,道沖乃入之象,沖的本義是水流的狀態(tài)。此解喻道為水,亦有道理在。 較通行的解釋:沖,虛。沖是虛空,與“盈”相對。道沖,指道是虛空而沒有形體的。 也應(yīng)考慮到,老子是楚人,"沖"或?yàn)槌胤窖?。今湖南話有韶山?jīng)_,沖,山谷間平地。 總之,老子的本義,無論是以道為器,以道為水,還是以道為谷,當(dāng)皆強(qiáng)調(diào)道的本性,是虛空的。正因?yàn)榈朗翘摰模庞弥挥?,道的作用才無有窮盡。 3、淵兮,似萬物之宗。 帛書:兮作呵,語助詞。 淵,深遠(yuǎn)。淵字本義指回旋的水,引申指深潭、深水,又引申指深、深厚。 宗,祖宗,祖先。 此句,老子形容道的深遠(yuǎn)無岸,似萬物之宗祖,萬物從道而生。 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銳,帛書″兌″,通銳。 《道德經(jīng)》是哲學(xué)之詩,每每以排比句式,言道說德。這種排比句,或三字,或四字,多具韻角,有音律美感。誦讀時(shí)回味無窮。 三字句式如二章: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五十六章: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非得道者不能言。但道實(shí)是不可說,又不得不說,老子用此句描述體道之狀態(tài)。挫其銳,解其紛,猶言悟道過程;和其光,同其塵,若說與道同在感受。悟道體道,具在常人經(jīng)驗(yàn)之外。老子無以名而名,我輩無以知而知矣。 5、湛兮,似或存。 湛,深、沉?!逭俊迮c上文″淵″,皆形容道的深遠(yuǎn)且虛空無崖。 湛,清澈,道至清至虛,有隱約貌。故似或存,似無若有,或存非存。此句頗類《心經(jīng)》的“五蘊(yùn)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佛家《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密多時(shí),照見五蘊(yùn)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說觀自在菩薩的體道狀態(tài)。佛道相通,表述各異。 6、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此句還是形容道。淵兮句,說道是萬物之宗;湛兮句,說道空間上的清虛深遠(yuǎn)。誰之子句,說道在時(shí)間上的遠(yuǎn)邁荒古,直溯帝之先也。 帝,天的擬人表述,天帝。老子、孔子都是無神論者,著述中僅借用神、帝等概念,表達(dá)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