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耿光,號西屏,浙江蘭溪人,清末民初慈善家,平生致力于地方公益事務(wù),卓有貢獻(xiàn)。樊耿光晚年,金華知府繼良贈以壽聯(lián):“耳聰目明履祿綏厚,心平意正德義淵閎”。樊耿光去世后,大總統(tǒng)馮國璋題贈“熱心公益”匾額,司法次長余紹宋、浙江省長齊耀珊、蘭溪知縣盛鴻燾等人,撰有紀(jì)念樊耿光的詩頌、挽聯(lián)。 家族簡介 樊耿光的祖父叫樊昆圃,原籍紹興梅陽,早年家境貧寒。樊昆圃兄弟四人:昆圃、予懷、德富、復(fù)初。清乾隆年間,十八歲的樊昆圃到蘭溪做生意,五年后事業(yè)有成,把弟樊予懷也帶到蘭溪創(chuàng)業(yè)。道光初年,兄弟倆入籍蘭溪,成為紹興遷蘭溪樊氏始祖,到樊耿光是第三代。 樊氏在蘭溪繁衍較快,從遷蘭溪的前三代情況可略窺一斑:樊昆圃生四個兒子:禮堂、竹溪、晴嚴(yán)、笠云,四個兒子又生了二十個孫子。樊予懷生三個兒子:文現(xiàn)、赤城、乾益,三個兒子又生了七個孫子……歷經(jīng)一百多年,到民國初期,已繁衍成一大家族,其中不乏出類拔萃者,并和當(dāng)?shù)睾篱T聯(lián)姻。 蘭溪樊氏興旺后,在咸豐十年(1860)首次修輯家譜,名為《蘭溪上黨郡樊氏宗譜》,并請當(dāng)時金華書畫家金濠題寫譜名。譜中錄有蘭溪進(jìn)士戴鹿芝為遷蘭始祖樊昆圃寫的《昆圃公傳》,落款是:“咸豐十年,歲次庚申,孟秋之月吉旦,賜進(jìn)士出身、誥授朝議大夫、賞戴藍(lán)翎、貴州安順知府、世再侄戴鹿芝拜撰”。還有《光緒蘭溪縣志》總纂唐壬森為樊耿光之父樊勛寫的《竹溪公七十壽序》,落款是:“咸豐七年,歲次丁巳,季夏之月吉旦,賜進(jìn)士出身、誥授奉政大夫、前任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翰林院編修、姻愚侄唐壬森頓首拜撰”。 民國八年(1919),樊氏在蘭溪建立宗祠,民國十一年(1922),樊氏重修宗譜,譜中錄有蘭溪先賢劉焜所寫的《西屏公傳》,落款是:“中華民國十一年,歲次壬戌,孟冬之月吉旦,清賜進(jìn)士出身、翰林院編修、京師大學(xué)堂國文教席、學(xué)務(wù)行走、前任山東警務(wù)處處長、晉給三等嘉禾章、現(xiàn)任交通部秘書、侄婿劉焜謹(jǐn)撰”。還有蔣倬章的《蘭溪樊氏重修宗譜序》《濟(jì)庭公墓志銘并序》。《蘭溪樊氏重修宗譜序》落款是:“中華民國十一年,歲次壬戌,孟冬之月吉旦,世愚弟蔣倬章沐手敬撰”。《濟(jì)庭公墓志銘并序》落款是:“民國十一年,仲冬之月下浣,庚弟蔣倬章六山,甫揮涕敬撰”。 生平事跡 清咸豐十一年(1861),蘭溪被太平軍占領(lǐng)。同治二年(1863),左宗棠率軍克復(fù)蘭溪。當(dāng)時城中到處是斷壁殘垣,包括縣衙在內(nèi),許多房子被焚蕩,但有座建筑劫后幸存,這就是育嬰堂,是收養(yǎng)棄嬰、孤兒的慈善機構(gòu)?!豆饩w蘭溪縣志》記載:“育嬰堂,在縣治儀門東三十步,國朝乾隆七年(1742)奉文建,五十年(1785)知縣梁文永修建門樓……”本文的主人公樊耿光和他父親樊勛,曾經(jīng)對育嬰堂慈善事務(wù)做出過重要貢獻(xiàn),所以介紹樊耿光事跡的同時,有必要介紹一下樊勛。 樊耿光之父樊勛,字則堯,號竹溪,平生篤信慈善事務(wù),做好事不遺余力。在《光緒蘭溪縣志·卷五·義行》中,有樊勛傳,該傳簡明扼要,提及蘭溪育嬰堂因為資金困難,難以為繼,樊勛獲悉后,帶頭捐錢三百緡,此后每年捐百緡,育嬰堂得以振興。在《光緒蘭溪縣志·卷三·嬰堂》中,也提到樊勛:“咸豐元年(1851),堂養(yǎng)積至四百余口,暫議停收,嚴(yán)譜蘭復(fù)邀林廷魁、樊勛、王鶴皋協(xié)力支持……”在《蘭溪上黨郡樊氏家譜》中,有劉焜所寫的《西屏公傳》,傳中也提及:“蘭邑育嬰堂廢馳不支,先生之父(樊勛)曾捐數(shù)百金親為整頓……” 受父親樊勛的影響,樊耿光也樂善好施,且與蘭溪育嬰堂結(jié)緣最深。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中,有四十多年心系育嬰堂慈善事務(wù)。在太平軍占領(lǐng)蘭溪前,因放心不下育嬰堂的嬰兒,樊耿光讓家人先行避難,他只身留在育嬰堂處理相關(guān)事務(wù),直到太平軍抵城的最后時刻,才逃離蘭溪。同治二年(1863)左宗棠克復(fù)蘭溪后,樊耿光回到蘭溪,見城中房屋蕩然,育嬰堂“獨存于灰燼之中”,他感觸頗深。當(dāng)時歷經(jīng)戰(zhàn)亂,民生凋零,百廢待舉,在樊耿光的艱難籌備下,育嬰堂得以延續(xù)。劉焜在《西平公傳》中寫道:“先生盡瘁于此四十多年,凡活男女嬰孩一萬四千余口,共用經(jīng)費二十余萬金,以吾彈丸之地,一無馮籍而辦此大善舉,亦足驚人矣?!?/span> 樊耿光又是同治年間蘭溪縣重攢魚鱗冊的主事者之一。清同治四年(1865)十月,湖南人余祚馨任蘭溪知縣,當(dāng)時作為納稅依據(jù)的魚鱗圖冊已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吏胥就佃征收,多弊混,百姓咸以為病”,余祚馨報請上級批準(zhǔn)后,于十一月設(shè)立蘭溪縣清賦局,鄉(xiāng)設(shè)子局,以圖為單位,清理田賦,編造魚鱗冊。縣清賦局選董事12人,樊耿光是董事之一,之后歷時七年,這期間的蘭溪知縣幾乎是每年一換,但編造魚鱗冊一直在繼續(xù),終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功告成?,F(xiàn)在保存在蘭溪市財政局的魚鱗冊,就是同治年間編造、民國時期補造的,該魚鱗冊集稀缺性和完整性于一體,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樊耿光是咸豐元年(1851年)舉人,曾參與編纂《光緒蘭溪縣志》。在《光緒蘭溪縣志》分纂人員名單中,第三位就是樊耿光。樊耿光還擔(dān)任過德清縣教諭之職,時間是在光緒十八年(1892),但赴任未滿一年,便辭職回到蘭溪,專心于育嬰堂等公益事務(wù)。 樊耿光是位長壽老人,八十多歲依然精神煥發(fā),氣色很好。金華知府繼良曾經(jīng)贈他壽聯(lián):“耳聰目明履祿綏厚,心平意正德義淵閎”。 民國六年(1917),樊耿光去世,去世之日猶神氣宛然,邀集同事,托付育嬰堂等地方公益事宜,而后安然去世。 身后殊榮 在當(dāng)時,樊耿光絕對稱得上是“感動蘭溪”的好人。他去世后,為感懷先賢,激勵世人,蘭溪紳士姜閨年等人列舉其事跡,依照褒揚條例,聯(lián)名呈請政府表彰。民國七年(1918)三月,大總統(tǒng)馮國璋題贈“熱心公益”匾額。由于當(dāng)時政局不穩(wěn),此匾額姍姍來遲,直到次年三月才抵達(dá)蘭溪。 民國八年(1919),樊氏在蘭溪云山書院左側(cè)巷口建立宗祠,這應(yīng)該與尊崇祭祀樊耿光緊密相關(guān)。該宗祠占地三分六厘,七月動工,歷時四個月,在當(dāng)年十一月落成。時任浙江省長的齊耀珊贈挽聯(lián):“手澤遍孩提生佛萬家懷舊德,心香歆祀事寒泉一勺有余馨”,落款是“民國八年十一月,浙江省長伊通齊耀珊拜撰”。 民國九年(1920)一月,蘭溪知縣盛鴻燾,在即將去任之際,撰挽聯(lián):“鶴駕已多年今朝共拜遺型事業(yè)文章光泰斗,驪歌將話別兩載抱慚前哲嬰堂賦局有香龕?!甭淇钍恰胺髌料壬?,邑之耆舊爭道其賢于嬰堂、清賦二事,遺績尤著,今祠宇落成而余將去任,書此以志景仰,民國九年一月,知蘭溪縣事盛鴻燾謹(jǐn)志”。 民國十一年(1922),浙江省長兼第二師師長張載陽,作長詩一篇悼念樊耿光:“人生墮地必有死,死者體魄如蛻委。惟有立德與立功,彪炳乾坤垂青史。爭說當(dāng)年樊先生,毓秀鐘靈乃瀫水……”張載陽在詩序中介紹,他曾經(jīng)于民國元年(1912)和二年(1913),兩次到蘭溪督辦禁煙,當(dāng)時就獲悉樊耿光樂善好施,口碑很好。樊耿光去世后,蘭溪縣紳士列舉其生平事跡,聯(lián)名呈請政府表彰,并由劉治襄(劉焜)等人列舉事實,發(fā)起征文活動。他對相關(guān)詩文反覆誦讀之余,心向往之,于是賦七言古詩一篇,以志敬仰。 此外,司法次長龍游余紹宋、蘭溪先賢徐用揚(余紹宋的老師,徐柏園之父)等人,也撰有悼念樊耿光的詩頌。 時光荏苒,往事已越百年,拂去歷史塵埃,樊耿光熱心公益、遺澤桑梓的嘉德懿行,依然熠熠閃光。筆者懷著崇敬之心,把先賢樊耿光事跡拾掇成文,希望在豐富本地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能給人以有益的啟迪。學(xué)識所限,如有不足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xiàn): 1.《蘭溪上黨郡樊氏宗譜》 2.光緒《蘭溪縣志》 3.民國《德清縣志》 謝謝閱讀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