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萬圣節(jié)來臨之時,又紅又大的可愛南瓜又要慘遭毒手被精心雕刻,成為豐收的象征和萬圣節(jié)的典型裝飾。但當你贊嘆“好可愛的南瓜呀”時,你是否想過,它們可愛的外表下隱藏的真實身份有可能是西葫蘆呢?嗯,就是那種綠綠的,長得像黃瓜的,可以炒菜的嫩瓜。而這只是南瓜屬作物中諸多搞不清身份的例子之一。 長的圓的扁的,都是南瓜 中國南瓜(左)和印度南瓜(右)| George Chernilevsky / wikipedia 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雖然南瓜屬作物都起源于美洲,但至少存在2個不同的起源中心,美洲南瓜和中國南瓜起源于中美洲,而印度南瓜則起源于南美的阿根廷一帶。 在中國,廣義上的“南瓜”一詞主要是指中國南瓜、印度南瓜(筍瓜)和美洲南瓜,我們平時在飯桌上吃到的絕大部分南瓜都屬于這3種。比如,我國常見的蔬菜西葫蘆,就屬于美洲南瓜的Zucchini品種群(西葫蘆品種群)。除了Zucchini品種群之外,美洲南瓜還有Crookneck(彎頸品種群)、Pumpkin(球形品種群)、Scallop(碟形品種群)等其它至少8個品種群可供食用。 印度南瓜主要在我國北方栽培,果型以近圓型較常見,肉質甜面,最近比較流行的貝貝南瓜、栗味南瓜等都是其栽培種。 顏值夠高,就是觀賞南瓜 而萬圣節(jié)所用到的觀賞南瓜,則是以果實器官作為觀賞對象,利用自然變異和人工育種培育出來的果型奇特、色彩豐富的南瓜。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觀賞南瓜品種,絕大多數(shù)是美洲南瓜,也有少數(shù)品種是印度南瓜及其它栽培種。因此同為南瓜,有著相似的長相卻屬于不同的栽培種,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當我們判斷一個品種是不是“觀賞南瓜”時,主要還是看它的顏值來確定是否能夠用于觀賞。 觀賞南瓜果型較小,果實充分成熟后,果皮木質化程度很高,果殼堅硬,有些品種外被蠟質,易于長期保存,非常適合把玩,也被稱為玩具南瓜、迷你南瓜或微型南瓜。觀賞南瓜主要用于園林綠化、觀光生態(tài)園布景、盆栽賞玩等,在果實成熟后采收,可作為裝飾品擺放,或利用工具雕刻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 美不美,基因說了算 觀賞南瓜最吸引人的就是豐富多彩的果皮顏色,這些顏色主要是由多種類胡蘿卜素、葉綠素等色素物質的種類和比例所決定的。南瓜子房在授粉前后呈淺黃或淺綠色,隨著發(fā)育則逐漸變?yōu)榘咨?、淺黃色、深黃色、綠色、深綠色、墨綠色等。 研究表明,這些顏色之間存在相當復雜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紅色果皮和黃色果皮的親本雜交后,不一定得到橘紅色的后代,黃色果皮和黃色果皮的親本雜交,也不一定得到仍為黃色的后代。因此對果皮顏色進行育種時,需要首先研究清楚這些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從而指導親本篩選,獲得理想的果實顏色。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南瓜果在發(fā)育后期會產生“轉色”現(xiàn)象,從淺黃色、綠色一躍變?yōu)榧t色、橘紅、金黃色等等各種惹人喜愛的顏色。由于南瓜的野生近緣種通常在整個發(fā)育階段都是綠色,因此推測轉色可能是通過馴化而獲得的特別性狀,有可能是因為這一性狀通常在南瓜處于成熟狀態(tài)時才出現(xiàn),而轉色基因與控制淀粉或糖類合成的某些重要基因有可能具有某種特殊的連鎖關系,從而對“美麗的顏色”與“好吃的味道”進行了共同選擇。 在觀賞南瓜中還存在一種特殊的果皮顏色構成——雙色。南瓜子房最開始為淺綠色,逐漸轉變?yōu)辄S色,到果實成熟時,果實的上半部分仍保留為黃色,而下半部分則為綠色,呈現(xiàn)出一瓜二色的風格,控制這一性狀的位點被稱為雙色基因B(Bicolor),目前雙色基因尚未被克隆。而這種獨特的顏色分布也給觀賞南瓜帶來一抹神秘的色彩,人們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鴛鴦瓜”。 果皮上有深淺斑駁相間的條紋也是觀賞南瓜中另一種常見的農藝性狀,美麗而特別的條紋分布會提高果實的觀賞價值。條紋的寬窄、顏色深淺,以及是否在果實發(fā)育后期產生反轉,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性狀。 再好看,也要能好怎 南瓜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果肉中除了富含淀粉和糖類等碳水化合物以及類胡蘿卜素、果膠、蛋白質等常見營養(yǎng)外,還有南瓜多糖、肌醇等功能活性成分。 盡管中國是世界上南瓜產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中國的南瓜屬蔬菜作物的品種多樣性卻還不夠豐富,其地位也有待提高。在歐美國家,南瓜品種則更豐富,烹飪方式也多種多樣。比如適合煮食或者烤食的Pumpkin品種群、適合作鮮食沙拉的Scallop品種群、適合鮮食或烤食的Crookneck品種群等等。 其中Pumpkin品種群和Scallop品種群中也有很多品種可以作為觀賞南瓜,這樣賞食兼用的南瓜多為winter squash型,也就是食用其充分成熟的果實。當果實完全成熟以后,果肉中的淀粉向糖類充分轉化后,口感也會很甜。 南瓜育種家們也期待著我國的南瓜品種向著國際化、多樣化方向發(fā)展,更加豐富我們的餐桌。 |
|
來自: 零壹貳012 >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