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朱德,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還是德高望重、功勛彪炳千秋的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如果了解得再深入一點,就會知道朱德從紅軍時期就一直是我軍的最高指揮官,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一直擔任人民軍隊總司令一職。還有就是朱老總性格寬厚仁慈,胸懷寬廣博大。 當然,我們對朱老總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他表面上的功勛和榮譽上,而應該在這些殊榮的背后,探尋到朱老總不一般的人生境界和寶貴品質。而關于對朱老總的認識,要數(shù)他最親密的戰(zhàn)友毛主席最有發(fā)言權了。 1937年3月,毛主席在抗日軍政大學曾為朱老總題詞:“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號召第二期抗大學員學習朱總司令。毛主席的這番評價,可以說是最恰如其分了,如果用一句不恰當?shù)乃渍Z“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來比較的話,朱老總就是我黨在艱苦的革命歲月里的“寶貴一老”,也可以說是黨的革命事業(yè)的定海神針。 朱老總的年齡在我黨的領袖集體中是除了“延安五老”之外最大的,他生于1886年,比毛主席大7歲,比周總理則大了整整一輪12歲,比彭老總、賀老總、林總、粟總等小兄弟更是大得多,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領袖集體中名副其實的80后老大哥。 說朱老總“度量大如海”,是因為他的寬廣胸懷和對同志無微不至的關懷,讓處在白色恐怖革命低潮期的革命戰(zhàn)友們感受到了慈父般的愛護,堅定了同志們必勝的信心;說朱老總“意志堅如鋼”,更是因為他對黨的事業(yè)有著鋼鐵般忠貞的堅定信念,不斷鼓舞著包括毛主席在內的革命戰(zhàn)友即便身處逆境,飽受委屈,也要排除萬難,不屈不撓的將革命事業(yè)進行到底。 從這個角度來看,朱老總就是我們革命事業(yè)的壓艙石,有他在,就有底氣,就有信心。 一一直以來,有種聲音認為朱老總在革命年代幾乎就沒有親自領兵打過仗,好像不如“彭、劉、林、粟、徐”五大戰(zhàn)神的戰(zhàn)績亮眼,對朱老總的打仗能力提出質疑。其實這些質疑都是無稽之談,因為在五大戰(zhàn)神剛剛扛槍入伍的時候,朱老總已經(jīng)是“護國軍”統(tǒng)帥蔡鍔麾下大名鼎鼎的滇軍名將了。而且“五大戰(zhàn)神”對朱老總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和戰(zhàn)術指揮能力,也都充滿由衷的敬佩,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來質疑朱老總呢? 在辛亥革命時,云南都督蔡鍔曾率領旗下十九鎮(zhèn)新軍在昆明舉行武裝起義,而朱德就是這次起義帶兵打仗的直接指揮官,是他親自帶兵闖入總督府,俘虜了時任云南總督的李經(jīng)羲,隨即宣布云南獨立。1915年,蔡鍔被袁世凱騙入北京前,更是把軍政大權交給了朱德,在自己被袁大頭軟禁起來后,蔡鍔通過密電通知朱德發(fā)動護國戰(zhàn)爭。 護國戰(zhàn)爭打響后,袁世凱怒氣交加,隨即派曹琨率十萬北洋軍赴滇圍剿,面對數(shù)倍于己的北洋軍隊,朱德勇?lián)笕螆允厥艂€日夜,戰(zhàn)馬被流彈打死,軍帽被子彈打穿,為護國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也可以說,著名的討袁“護國戰(zhàn)爭”就是年輕的朱老總指揮的。戰(zhàn)后,民國軍界都爭相傳頌:“云南四大金剛,朱德功勛第一。” 后來,朱老總年紀輕輕就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是名副其實的少年成名,也可以說他不僅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也是民國的開國功臣。 今天,我們重點聊聊朱老總在加入革命隊伍后經(jīng)歷的兩次重大危機,而這兩次危機往重了說,如果處理不好,會給紅軍和黨的革命事業(yè)帶來重大損失,甚至是滅頂之災。也多虧朱老總在兩次危機中的展現(xiàn)出來的廣博胸懷和堅強意志,才將這兩次危機化解于無形,讓紅軍轉危為安。 這兩次危機分別是井岡山革命時期的“八月失敗”和紅軍長征途中一、四方面軍會師后出現(xiàn)的張國燾分裂紅軍,分裂黨的危機。這兩次危機,也可以說是朱老總人生中的兩次至暗時刻。 井岡山會師 二1928年初,朱老總率領著三河壩阻擊戰(zhàn)后的800壯士(這里面就有此時名不見經(jīng)傳的林彪和粟裕)一路轉戰(zhàn),并在“湘南起義”后直奔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隊伍實現(xiàn)劃時代的朱毛“井岡山會師”。 會師后,根據(jù)地軍民在二位統(tǒng)帥的帶領下,先后取得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七溪嶺大捷,龍源口大捷等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多次會剿。在軍事勝利的同時,根據(jù)地政權建設也一天天好起來,打土豪、分田地、辦醫(yī)院等各項運動辦得如火如荼,紅軍和赤衛(wèi)隊也一天天擴大,井岡山迎來了全盛時期。 然而,在這一片蒸蒸日上的背后,卻暗藏著一絲危機。 1928年6月26日,湖南省委派來一位“欽差大臣”杜修經(jīng)。這位派員帶來了省委的一份指示:要求朱毛在占領永新之后,應當向湘南發(fā)展,“留下二百條槍”保衛(wèi)根據(jù)地,其余主力應殺出一條血路,向湘南的永興、郴州一帶發(fā)展,此命令需毫不猶豫的立即執(zhí)行。 這份指示讓毛主席和朱老總的心情十分郁悶,因為此時的根據(jù)地主力紅四軍雖然小有發(fā)展,但仍然是一支力量極其弱小的軍隊,而湘南的湖南郴州市是國民黨重兵囤積的大城市,有桂系范石生的一個整編師,湘系尚成杰和李朝芳兩個整編師駐守,超出我軍五倍以上兵力,當?shù)匾矝]有開展過群眾運動。沒有群眾基礎,想要另辟天地,那是白日做夢。 不得已,毛主席會同朱老總和陳毅在永新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來否決這個省委的指示。會議經(jīng)過大家一番唇槍舌戰(zhàn)的討論,一致通過不去湘南,留在井岡山鞏固根據(jù)地的決議。杜欽差一看,眾意難違,就表面上同意了不去湘南的決議。 但是,一種不祥的預感,卻始終縈繞在毛主席的心頭,總感覺有什么地方不對勁。今天,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很能明白毛主席的那一絲不祥預感,應該是這次會議沒能做好一定范圍內的保密工作。因為杜欽差在會議還沒開的時候,就已經(jīng)把自己上級打湘南的指示宣揚的人盡皆知。 果然,會議過后三天,情況立刻急轉直下。 上一次的七溪嶺戰(zhàn)斗中,被紅四軍打的滿地找牙的贛軍讓老蔣委員長非常生氣。這一次,他向湖南的何健下了死命令,要他必須派出湘軍配合贛軍全力出擊井岡山。在老蔣的死命令之下,何健派出湘軍吳尚部五個團,配合贛軍部隊,向著井岡山的核心寧崗開去。 而寧岡,只有袁文才和王佐一個營的部隊,合計不到700人槍,頓時和湘軍打的不可開交。很快,敵人突破礱市防線,軍情緊急,毛主席和朱老總馬上商議,決定由朱老總和陳毅率領二十八、二十九團回師寧崗救援袁文才,而毛主席則帶領三十一團留在永新牽制敵人。等朱老總和陳毅救了袁文才,保住寧崗后,在馬上率軍返回永新,再和毛主席前后夾擊,擊潰永新之敵。 說實話,如果事后真能按這樣的部署行事的話,是不會有后面的失敗的,因為永新縣和井岡山以及寧岡之間也不過幾十公里,三者之間完全可以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掎角之勢互相支援,加上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方,敵人又不熟悉地形,這樣的仗放在朱毛手里,打好了又是龍源口大捷一般的神仙仗。 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 三然而,他們誰也沒想到,實際形勢的發(fā)展,會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這里簡單介紹下朱老總的二十九團,二十九團主要成分是湘南農(nóng)軍,這支隊伍是朱老總在轉戰(zhàn)途中,路過湘南時收編的一支地方農(nóng)民武裝,有很強的小農(nóng)鄉(xiāng)土觀念。此時的這支隊伍已經(jīng)來井岡山四個多月了,思鄉(xiāng)之情愈發(fā)濃烈。當他們知道省委派來的特派員帶來了準備往湘南發(fā)展的指示時,全團大為欣喜。但是后來又聽說會議取消了去湘南,心中便有了情緒。 加上團里一些軍政干部的消極管理不作為,他們甚至鼓動士兵委員會,討論私自組團回湘南的事,給部隊帶來十分惡劣的影響。此時軍隊路過酃縣,距離湘南郴州不過100公里,因此,士兵們鬧情緒,不肯繼續(xù)前行,他們還吵著鬧著要求朱老總、陳毅執(zhí)行去湘南的命令。 這事要放在滇軍時代,朱老總只需處置幾個領頭的,是能壓住這股風氣的。但今時不同往日,朱老總現(xiàn)在率領的是新型人民軍隊,而且在三灣改編后已經(jīng)成立了士兵委員會,實行了軍事民主。因此,朱老總不能用軍閥那一套來管理軍隊,只能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不過,盡管朱老總、陳毅耐心地解釋了去湘南的危險,安撫了士兵的情緒,但是軍隊回師永新的情緒依舊十分低落。 此刻,遠在永新的毛主席,那一種不祥的預感更加強烈。于是,他在朱老總率軍回師寧崗沒兩天的時間里,便寫了一封急信命人快馬送給朱老總,要求朱老總堅定永新會議的決議,千萬不要冒進湘南。 然而,已經(jīng)來不及了,此時的二十九團已經(jīng)暗中聯(lián)合了特派員杜修經(jīng),于次日凌晨起身后,悄悄地獨自開赴湘南。 朱老總和陳毅第二天起來發(fā)現(xiàn)二十九團已獨自離開,大吃一驚。他們知道二十九團一旦開進湘南,就會有全團覆沒的危險。其實,此時朱老總完全可以放棄二十九團,獨自率領二十八團回永新解毛主席之圍,那樣至少還能保住一個團。但懷著對紅軍和革命事業(yè)的高度責任心,朱老總并沒有對二十九團置之不理,而是立即帶領二十八團去追。 回鄉(xiāng)心切,一路上撒丫子狂奔的二十九團,很快就進入湘南境地。 原本在湘南駐守的范石生和朱老總是講武堂的老同學,私交不錯,在朱老總率八百壯士從三河壩轉戰(zhàn)到湘南之時,還曾幫助朱老總解決部隊給養(yǎng)問題。當他得知是朱德的部隊到了湘南時,也不愿與他為敵,便命令部隊對天放幾槍,意思意思就行了。但范石生不知道的是,此刻二十九團已脫離了朱老總的指揮。 剛到湘南的二十九團,立功心切,不管不顧地向著范石生的一個新兵團發(fā)起猛烈攻擊,把那個新兵團打的一臉懵逼,他們接到的命令明明是不用認真抵抗,意思意思就行,結果紅軍居然下那么狠的手。 而當二十九團發(fā)現(xiàn)這么弱雞的敵人后,還以為是桂軍不堪一擊,反而更來勁了,就想把他們團滅。結果范石生也氣不打一處來,心想,玉階兄啊,你怎么來真的,還下手這么狠。于是,他馬上調來了精銳部隊,下命令狠狠地打。二十九團哪里抵得住數(shù)倍于己的強大敵軍,很快,這次戰(zhàn)斗就成了二十九團的最后一戰(zhàn)。 多虧朱老總率二十八團增援部隊趕到,不至于全軍覆沒。二十九團還剩百八十個干部前來報到,自此,二十九團的番號取消了。這次失敗,就是“八月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八月失敗”后,毛主席和朱老總痛定思痛,在全軍徹底開展了整軍行動,擯棄了部隊極端民主化的風氣,在黨內首次貫徹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原則,自此以后,人民軍隊在以后的革命歲月里,再也沒出現(xiàn)“下克上”的不良風氣。 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 三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歷經(jīng)血戰(zhàn)湘江、通道轉兵、四渡赤水,飛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長達一年的艱苦轉戰(zhàn),終于和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這一會師極大地鼓舞了革命低潮期的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軍隊的信心。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兩大紅軍會師的喜悅勁還沒過,一場由張國燾發(fā)起的反對中央、分裂革命力量的圖謀已經(jīng)在醞釀待發(fā)之中。 作為此時仍堅持革命的為數(shù)不多的中共一大代表(其他兩名是毛主席和董必武),張國燾在黨內的資歷和毛主席一樣,都是老資格。但是作為李大釗的得意門生,張國燾在早期黨的中央委員會中一直處于核心領導層,在毛主席剛剛當選為候補委員時,張國燾早已是中央正式委員了。在遵義會議前,張國燾的職務一直比毛主席高。 因此,看著前來會師的殘破不堪的一方面軍和資歷遠不如自己的大多數(shù)中央領導人,張國燾的軍閥思想開始作祟了。仗著自己兵強馬壯,不僅反對中央北上建立抗日根據(jù)地的正確方針,而且指使手下三天兩頭的向中央要權。為了使張國燾能夠團結在中央周圍,堅定執(zhí)行北上的正確方針,周公恩來還把自己的紅軍總政委一職讓給張國燾,要知道,當時的總政委有軍事行動最終決定權,權力上是大于作為紅軍總司令的朱老總的。 然而,黨中央的讓權還是滿足不了張國燾的野心。雖然他在兩河口會議上表示贊同中央北上主張,但在確定行軍方略時,張國燾別有用心地堅持一定要將紅軍兵分兩路行軍,具體部署如下: 以中央紅軍第五軍、第三十二軍和四方面軍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軍組成左路軍,由張國燾總政委、朱德總司令、劉伯承總參謀長率領,以卓克基為中心集結,向阿壩地區(qū)開進; 以中央紅軍第一軍和紅四方面軍第四、第三十軍組成右路軍,由前敵總指揮部徐向前、陳昌浩指揮,以毛爾蓋為中心集結,向班佑、巴西地區(qū)開進。彭德懷率領第三軍和第四軍一部作總預備隊,掩護中央機關前進。 這樣一來,職務上位居自己之下的朱老總、劉帥、以及中央紅軍的董振堂紅五軍團、羅炳輝紅九軍團,就都被編在了張國燾所在的左路軍,可見張國燾用心之陰險。 兵分兩路后,毛主席率領著右路軍歷經(jīng)千辛萬苦,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后終于穿過無邊無際的松潘大草地,并拿下了北進甘南的重要通道——包座。但回頭一看,張國燾的左路軍居然還在原地打轉,理由是跟前的嘎曲河水上漲,無法渡河。他不但命令原地不動的左路軍立刻返回阿壩一帶,還要求已經(jīng)走出大草地的毛主席所在右路軍立刻掉頭南下。 此刻,毛主席的心情極壞,但讓他心情更糟的是張國燾給陳昌浩發(fā)去了一封電報,這封密電里面有這樣一句話:
萬幸的是這封電報被送到前敵指揮部的時候,政委陳昌浩正好不在,被參謀長葉劍英看到了,葉帥看到這封密電后,意識到事態(tài)的發(fā)展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便立即趕往毛主席的駐地作了匯報。 此時,中國革命,中國共產(chǎn)黨顯然已經(jīng)到了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如果不采取果斷的應對措施,任由張國燾胡來的話,必然會給紅軍和黨的事業(yè)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毛主席當機立斷,發(fā)布密令,由紅三軍團和軍委縱隊一部,組成北上先遣隊,脫離右路軍的四方面軍部分,連夜出發(fā)北上。 在當時的情況下,由于當初張國燾在鄂豫皖蘇區(qū)大搞“肅反”,冤殺了很多優(yōu)秀的紅軍指戰(zhàn)員,連徐帥的妻子也被冤殺了。借此,張國燾在四方面軍樹立了說一不二的家長制蠻橫作風,對四方面軍還是有很大控制力的,四方面軍大部分的中下層軍官們只認張國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想讓正直忠厚的徐帥帶領右路軍的四方面軍部分跟隨中央北上是不現(xiàn)實的,而且身邊還有政委陳昌浩。 在徐帥極力避免了一起武力沖突事件后,右路軍的中央紅軍則在毛主席的率領下迅速北上,最終到達陜北。徐帥則率領著右路軍的四方面軍部分再一次的翻越松潘大草原南下去找張國燾會合。 徐向前 四但跟隨左路軍行動的朱老總和劉帥可就犯了愁了,因為從職務上來說,總政委權力要大于總司令,張國燾有最終決定權;從實際情況來說,當時左路軍中,四方面軍還是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中央紅軍只有董振堂和羅炳輝的兩個軍,如果張國燾要做出什么決定,朱老總他們是管不了的。 就在黨中央率一、三軍團緊急脫離右路軍的那天夜里,張國燾就搶先動手了,那一夜,張國燾派出自己的警衛(wèi)排,居然解除了紅軍總司令朱老總和總參謀長劉帥警衛(wèi)人員的武裝,把二人給軟禁了。 第二天,張國燾召開左路軍會議,公開提出南下主張,并煽動與會者批評中央,圍攻朱德、劉伯承。會議上,面對張國燾一伙的喧囂氣焰,朱老總十分平靜。張國燾逼著朱老總表態(tài)反對北上,其親信黃超竟然狂妄地跳起來,罵朱德“老糊涂”“老右傾”“老頑固”。忍無可忍的朱老總拍案而起:“黨中央的北上方針是正確的。北上決議,我在政治局會議上是舉過手的。我不反對北上,我是擁護北上的。我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我的義務是執(zhí)行黨的決定?!?/span> 輪到劉帥表態(tài),他不卑不亢;“我同意北上,中央毛兒蓋會議是正確的。從全國形勢來看,北上有利。你們南下,是要碰釘子的……你們向南去……打得好可以蹲一段,打不好還得轉移北上?!?/span> 就這樣,朱老總和劉帥都迎來了最危險的時刻。多虧朱老總是紅軍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一直擔任紅軍總司令,在紅軍中有崇高的威望。劉伯承則是紅軍中人人敬仰的“軍神”,紅軍的總參謀長。使得張國燾不敢像在鄂豫皖搞“肅反”時那么的囂張,拉攏不了,卻也不敢公開對這兩人有所不利。 幾天后,陳昌浩、徐向前率領右路軍再次穿過草地,南下與左路軍會合。 毛主席和張國燾 1935年10月5日,張國燾在卓木碉召開高級干部會議,宣布另立“臨時中央”、成立“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軍事委員會”等機構,并自封為“主席”。還通過了“組織決議”,決定“毛主席、周公、博古、洛甫應撤銷工作,開除中央委員及黨籍,并下令通緝。楊尚昆、葉劍英應免職查辦”。 “撤銷”、“開除”、“通緝”、“查辦”,張國燾的狂妄氣焰可見一斑。 另立中央這一“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變故來得如此突然,就連陳昌浩也無思想準備,沒有立即發(fā)言支持。徐帥則自始至終保持沉默。徐帥是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長期在張國燾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徐帥雖然打仗方面生龍活虎,無往不勝,但他性格忠厚老實、正直無私,沒什么花花腸子,把這樣的好人卷入政治斗爭,對徐帥是一種巨大的痛苦折磨。 當然,除了他們二人,張國燾還是沒忘了為難朱老總和劉帥,他再次強令兩人站出來表態(tài)。在整個四方面軍被張國燾的裹挾之下,朱老總只能語重心長地說:“大敵當前,要講團結!天下紅軍是一家。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黨中央統(tǒng)一領導下,是一個整體。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國和全世界都聞名。要我這個'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不管發(fā)生多大的事,都是紅軍內部的問題,大家要冷靜,要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可不能叫蔣介石看我們的熱鬧!” 劉伯承同樣呼吁黨和紅軍要團結一致,不要分裂,共同打擊敵人。 張國燾雖然對德高望重的朱老總無可奈何,但他卻開始對劉帥動手了,他很快就免去劉伯承的總參謀長之職,轉任沒有指揮權的紅軍大學校長。正好紅軍大學中,有很大一批干部、學員是原紅一方面軍的指戰(zhàn)員。面對張國燾對中央的污蔑和分裂行徑,他們十分氣憤,有的提出要北上,找黨中央,如果張國燾要阻攔,就跟他干;還有人提出了綁架張國燾,裹挾張國燾北上,也就是實施“兵諫”。 他們把這些意見秘密匯報給了劉帥,劉帥認為事關重大,就向朱老總去請示。 眼見又一次分裂很可能出現(xiàn),朱老總再一次擔當起了黨和紅軍的“定海神針”。雖然朱老總南下一路走來飽受張國燾的刁難和脅迫,甚至受到生命威脅,但為了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為了保存紅軍主力,朱老總沒有與張國燾公開決裂,扔下四方面軍不管,而是在不失原則的前提下,運用策略盡力周旋。他耐心地對劉帥等人說:“我們一定要堅持真理,堅持斗爭,堅決擁護黨中央北上抗日的路線,但要掌握正確的斗爭策略,要顧全大局,維護紅軍的團結,只有加強全體紅軍的團結,才能克服一切困難,爭取革命事業(yè)的勝利。搞分裂活動的只是張國燾少數(shù)幾個人,眼前的曲折總是能克服的?!?/span> 朱老總這種把個人生死榮辱置之度外,一心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大局觀,正是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的真實寫照。 后來,四方面軍在張國燾的裹挾之下,發(fā)起了南下打下成都吃大米的戰(zhàn)役。雖然戰(zhàn)役開始四方面軍勢如破竹,打得川軍望風逃竄。但在川軍回過神來后,他們集結起優(yōu)勢兵力,并在空軍的配合下,在成都附近發(fā)起的百丈關戰(zhàn)役中讓紅四方面軍損失慘重,隊伍傷亡過半,由8萬人馬銳減到4萬人。 在血的教訓面前,在朱老總苦心孤詣的勸阻下,張國燾終于放棄了“南下”的錯誤路線,同意率領四方面軍開始北上。1936年6月6日,張國燾終于宣布取消“第二中央”,終于使大部隊踏上北上征途。 1936年11月30日,經(jīng)過長途跋涉,朱老總、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到達保安,受到毛主席和紅一方面軍指戰(zhàn)員的熱烈歡迎。一年多的忍辱負重,一年多的不屈不撓,朱老總的心情是如此地激動,以至在講話中突然淚流滿面,哽咽不停。為了維護紅軍的團結,避免分裂,他受了多少委屈,付出了多少心血! |
|
來自: 零壹貳012 > 《軍事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