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蔣介石將張學良秘密轉移至臺灣,張學良做夢都沒有想到,這次的轉移之后,他再也沒能回到故鄉(xiāng)。幾年后,已經在解放戰(zhàn)爭中難以支撐下去的蔣介石,為了籠絡人心發(fā)布了所謂的特赦令。 當時,張學良曾一度有過希望,許多東北軍人士紛紛表示希望蔣介石能釋放張學良。然而這一次,蔣介石依舊沒有放人,得知結果的張學良感到無比絕望,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很難獲得自由了。 身在臺灣,長期遭到囚禁,張學良卻展現(xiàn)出了另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熬的資本。在這種環(huán)境里艱難生活,張學良卻意外得長壽,這讓他終于等到了機會。 70年代開始,蔣介石的身體就不斷出現(xiàn)問題,此時臺灣內部的局勢有了極大的變化,蔣介石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不再健康,他很早就開始布局,希望蔣經國能順利接班。 1975年4月,蔣介石突然病重,此時他的身體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雖然此時黨內不少人開始蠢蠢欲動,但有蔣介石此前的鋪墊,讓蔣經國在島內已經有了絕對的優(yōu)勢。當張學良得知蔣介石病重之后,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有希望獲得自由了。如果當權的人是蔣經國,那么自己就有機會脫身。 幾天后,蔣介石因病去世,在他臨終前,蔣經國與宋美齡都得到了他的一些囑托。作為自己的接班人,蔣經國這些年展現(xiàn)出來的能力已經讓蔣介石非常放心,只是蔣介石還是有一些事情不能徹底放心,比如張學良的安排。對于這件事,蔣經國有著自己的想法,可他還是要考慮父親的意思。令蔣經國感到意外的是,蔣介石在臨死前重點交待他,要他不能釋放張學良,否則就是放虎歸山。 此舉,無疑是要蔣經國繼續(xù)關押張學良,可這么做是否有意義呢?要知道當時的張學良已經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了,自打張學良被秘密轉移到臺灣后,蔣介石對于東北軍的分裂與整合就已經加快了。通過不斷的分割與打擊,東北軍的勢力已經逐步瓦解,真正能夠左右政局的力量已經不存在。因此,不少人一直認為蔣介石沒必要繼續(xù)關押張學良。到了臺灣后,張學良已經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斷絕了與原本舊部們的聯(lián)系。 他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威脅,即便是釋放了他,似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墒Y介石還是不愿意放過張學良,失去自由的張學良急切地等待著蔣介石對自己的安排,可他很快就知道蔣介石仍然不愿意放過自己。這令張學良感到無比沮喪,他隨后送了一幅挽聯(lián),上面寫道:“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边@很好地表明了張學良矛盾的心情,幸好張學良并沒有徹底絕望,因為上臺的蔣經國,與他的關系就完全不一樣了。 張學良發(fā)動的西安事變,雖然令蔣介石差點丟掉性命,但對于蔣經國來說,卻是改變他人生的一個機會。在那之前,蔣經國的處境非常尷尬,他長期在蘇聯(lián)滯留。盡管學成之后他多次希望能回國,蘇聯(lián)卻一直以各種理由不讓他回國。蔣經國意識到自己可能成為了蘇聯(lián)手里的人質,這令他一度對未來感到絕望。恰好此時,西安事變發(fā)生,周恩來為了體現(xiàn)中共的誠意,經過不斷協(xié)調,終于說動蘇聯(lián)放蔣經國回來。 就這樣,蔣經國與張學良因為這件事情產生了聯(lián)系。張學良對于年輕有為的蔣經國非常有興趣,只是他的立場與蔣經國已經有了較大的分歧,蔣經國意識到自己回來之后,并不能違背父親的命令。于是他對待張學良的態(tài)度比較曖昧,一方面張學良有一些急切的要求,找到蔣經國,他會主動幫忙。像趙一荻患上牙病,就是在蔣經國的批準下得以去外國治療。只是,蔣介石對于張學良的態(tài)度,還是主導了蔣經國的行為。 解放戰(zhàn)爭期間,社會各界仍然有大量的人試圖營救張學良。蔣介石眼見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不斷失敗,更加痛恨發(fā)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于是早早將他打發(fā)到臺灣去,堅持囚禁張學良的政策。受到父親的影響,蔣經國只能采取不與張學良接觸的做法,但暗中還是會提供一定的幫助。有趣的是,蔣介石本人一直堅定關押張學良,可他身邊兩個重要的人物蔣經國與宋美齡,都傾向于釋放張學良,宋美齡更是多次奔走,試圖營救張學良。 可以說蔣介石政府對待張學良的態(tài)度是很矛盾的,內部從來沒有達成一致。蔣介石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對于那些和自己有仇的,他從來都不會忘記。不過,蔣介石在身邊人都希望能保住張學良的情況下,還一直堅持囚禁張學良,哪怕是兒子夫人的面子都不給,這就不單單是私人恩怨了。從蔣經國與張學良的交往過程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蔣介石對于張學良的處置,主要原因還是西安事變。 1956年,蔣介石主動找到張學良,希望他能寫一些關于西安事變的資料。張學良應邀撰寫了相關的資料,其中很多地方有迎合蔣介石的意思,蔣介石對此非常滿意。這件事很快就讓他緩和了許多,蔣經國見到父親松了口,就開始主動與張學良接觸。他雖然沒有立即去拜訪張學良,還是托人帶了自己的親筆信,又送了一些水果。此事讓張學良非常高興,他立即給蔣經國回了一封感謝信,倆人的來往變得更加密切。 后來,張學良由于長期寫作,眼睛出現(xiàn)了問題。蔣經國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協(xié)調,將張學良被關押的地點改到臺北,讓張學良能進入醫(yī)院接受治療。他非常關注張學良的病情,多次派人找到主治醫(yī)師。不久之后,張學良第一次受到蔣經國的接見,倆人相處得非常愉快,期間張學良見到蔣經國對自己的態(tài)度非常好,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蔣經國礙于局勢,并沒有同意張學良回鄉(xiāng)等請求。 不過,蔣經國卻答應幫忙,促成張學良與蔣介石的會面。倆人這些日子的交涉,都離不開蔣介石的默許,從撰文開始,蔣介石對于張學良的態(tài)度確實有一定的改變。這種改變讓張學良有了希望,他想要見到蔣介石,為爭取自由而努力一把。1958年11月,在蔣經國的努力下,蔣介石終于在大溪召見張學良。時隔多年,倆人再度相見,不過這次的會面并不完全成功,張學良依舊沒有得到蔣介石的赦免。 蔣經國心里非常清楚,西安事變一直是蔣介石的一塊心病,尤其是到了臺灣之后。此前,蔣介石對于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一直是希望能扭轉輿論,于是他曾找到張學良,希望張學良能改變態(tài)度。畢竟作為西安事變的當事人,張學良的話有著極大的分量。只要張學良推翻真相,按照蔣介石的要求去說,并且樹立反共反蘇的立場,蔣介石是可以給他自由的。那時候張學良并不愿意這么做,這讓蔣介石十分生氣,再加上東北軍的勢力還沒有完全瓦解,蔣介石因此不再討論赦免張學良的事情。 到了臺灣之后,蔣介石更加無法接受西安事變這件事,眼看著自己的統(tǒng)治,在短短幾年內就徹底瓦解。自己的國民黨狼狽地跑到臺灣茍延殘喘,蔣介石的心里就更加憤怒,他已經無力改變局面。算舊賬成了蔣介石為數(shù)不多能做的事情,張學良就成為了這樣的犧牲品。蔣經國雖然對此事沒有太大的成見,但蔣介石一直認為若是張學良沒有搞出西安事變,他就能徹底消滅中共,那樣就沒有后來自己的敗局。某種程度上,蔣介石已經把失敗的很多責任都推到張學良的身上,他自然不愿意否定這一切。 只是,蔣介石并沒有完全否定張學良的一切,他也清楚張學良已經失去了威脅,自己沒有必要將他逼上絕路。因此,在處理張學良的問題上,蔣介石給了蔣經國一個很大的操作空間。畢竟張學良在國內外的影響極大,蔣介石與他的恩怨是無法化解,但考慮到蔣經國未來要接班,自然需要樹立威信。蔣介石并不介意蔣經國與張學良私下來往,甚至很多時候,把張學良的事情都交給蔣經國去處理。 于是,在蔣經國的照顧下,張學良的生活就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他得以經常在臺北生活,可以享受極好的居住與治療條件。蔣經國經常派人去拜訪張學良,給他送一些禮品。在蔣介石去世前,張學良的囚禁生活已經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改變。蔣經國允許張學良外出,他們可以去百貨公司這些地方,可以坐車到外面兜風,張學良還經常受邀到蔣經國的府邸一起吃飯。雖然張學良外出都要有人跟隨,不允許他與外人接觸,但這種囚禁生活已經非常接近自由生活了。 蔣介石去世后,張學良得到的是不能赦免的噩耗,好在上位的人是蔣經國。盡管父親留下了遺命,蔣經國沒辦法立即否決,但他并不打算為難張學良。從一開始,張學良與蔣經國倆人就不存在什么沖突,倆人經常以兄弟相稱,逢年過節(jié)來往更加密切。蔣經國還親自為張學良在臺北選擇了一處合適的住宅,住宅內給了張學良更大的私人空間。很快,蔣經國又開始為釋放張學良做了很多準備。 比如,他考慮到張學良長期被囚禁,已經與外界嚴重脫軌,蔣經國就破格允許張學良適當與外人接觸。甚至經常讓張學良與社會各界名流來往,參加各類的聚會,更是主動邀請張學良參加閱兵式。自此,張學良開始逐步回歸社會,他與蔣經國的來往得到了很多媒體的關注,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張學良與蔣家的關系有了較大的改善。 1980年,蔣經國更是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改變,他批準了張學良到金門旅游的計劃。此前,張學良一直希望能重新踏上故土,盡管蔣經國無法批準張學良離開,但他還是盡自己的能力,讓張學良到金門游玩,從那里看到自己的故土。在蔣經國的安排下,張學良一行順利抵達金門,這次的游玩讓張學良非常高興,他沒想到自己還能有機會出來看看??上У氖牵Y經國做了許多努力,但他終究沒有徹底釋放張學良。 不僅僅是這樣,晚年的蔣經國與張學良的來往要少了很多,后來張學良被釋放,確實離不開蔣經國的努力,但蔣經國還是遵守了父親的遺命。蔣經國始終沒有走出這一步,其實是有著很多無奈的地方。蔣介石的態(tài)度,導致國民黨內部大量的人并不喜歡張學良,他們始終都對張學良有著敵意。蔣經國上位后,他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并不理想,黨內掣肘的人非常多。這個時候釋放張學良,只會把局勢越攪越混。 晚年的蔣經國,又受困于繼承人的選擇等一系列問題,他沒有那么多精力去管張學良的事情。張學良非常清楚蔣經國的難處,他就曾主動提出減少與蔣經國見面的次數(shù)。因此,張學良最終還是一直等到蔣經國去世后,這才獲得了自由。 1990年,張學良恢復自由后,他并沒有忘記自己與蔣經國的友誼。在蔣經國去世的時候,張學良就非常悲傷,他對于蔣介石的態(tài)度是非常矛盾的,可對于蔣經國的態(tài)度一直都很好。畢竟,若是沒有蔣經國的出現(xiàn),張學良恐怕很難熬到頭。他極有可能在蔣介石囚禁自己的期間就提前死去,蔣經國雖然沒有違背父親的命令,但他已經給了張學良一個無比接近自由的生活,這才讓張學良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從之后張學良的言行來看,他是發(fā)自內心地尊重蔣經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