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收獲別人的忠誠?《資治通鑒》這段故事,告訴了我們御下之道,也是人際交往智慧,這也是一個人性與反人性的故事。豫讓這個刺客,用反人性的行為,為我們詮釋了人性中閃耀的一面。 《資治通鑒》中,智伯最終兵敗被殺,最痛恨智伯的趙襄子,把智伯的頭蓋骨,做成了藝術(shù)品,天天用來欣賞。而智伯的那一眾手下,一個個或者投降的,或者跑路的。風(fēng)光一時的智伯,死后居然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可悲可嘆。那些投降的人,無可厚非,智伯死了,活著的人,還得繼續(xù)生活??!但是,有一個人偏偏一心求死,他就是豫讓。豫讓智伯的手下不假,但是,他早年卻是范氏、中行氏的家臣,這兩家被智伯滅掉之后,豫讓追隨智伯,并受到智伯的尊重和重用。所以,豫讓一心想著為智伯報仇,真是一個忠誠的人啊,這樣的人,放在任何時代,都是稀有的,跟大熊貓似的。一開始豫讓假裝成一個受過刑的人,混進(jìn)趙襄子家里,給趙襄子打掃廁所。為了報仇也是拼了啊,毫無疑問,這是真忠誠?。?/span>趙襄子有一次上廁所的時候,突然心有感應(yīng),好像有神靈保佑一樣,他先是派人去搜查一下,果然,豫讓從臭烘烘的廁所被抓了出來。趙襄子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個人是為了給智伯報仇,所以才混進(jìn)來準(zhǔn)備刺殺自己。趙襄子左右的人,準(zhǔn)備上前殺了豫讓,趙襄子說:“算了,他這種忠誠真是讓人欣賞,放過他吧?!?/span>趙襄子是不是真的欣賞豫讓?這不好說,至少給自己的下屬立了一個標(biāo)桿。你們要好好學(xué)著點(diǎn),這才是好下屬的榜樣。豫讓大仇沒報成,哪能就這么放棄呢,于是,又想出來一個招數(shù),這次不混進(jìn)趙家了,就算打掃廁所,接近趙襄子的機(jī)會也不多,只能換一種做法。豫讓很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乞丐了,怎么打造的?先是把自己整啞,然后,毀容,渾身涂上漆,再找來乞丐的衣服,跑到大街上靠乞討為生,連他的家人都認(rèn)不出來他。這一次,豫讓打聽到趙襄子外出路線,藏在趙襄子必經(jīng)之路的一座橋底下。趙襄子過橋的時候,心里又有感應(yīng),派手下去搜,果然有刺客,豫讓這才被趙襄子給殺了。豫讓在橋下被抓了之后,對趙襄子說:“我無法再刺殺你了,請你把衣服給我刺殺。”這就是刺衣服的橋段,刺完衣服之后,豫讓自殺。這是《呂氏春秋》和《史記》中的記載。司馬光也好,司馬遷也好,其實(shí)都把豫讓打造成一個道德楷模。為什么智伯的手下都投降了,豫讓卻偏偏一心想著為智伯報仇呢?在《戰(zhàn)國策》中,有這樣一個對話,大意是,趙襄子問豫讓:“你為什么一心想著為智伯報仇?”豫讓說:“我以前在范家、中行家,他們是把我當(dāng)普通人看待,我就用普通人的方式來對待他們,他們家滅了,我就跟著智家,但是智伯把我當(dāng)國士一樣對待。”所以,豫讓一心想著為智伯報仇。最終,豫讓也用生命非常完美地注解了,“士為知己者死”“以國士待之,必以國士報之”這兩句話。結(jié)合《史記》讀完豫讓的故事,確實(shí)讓人感慨不已。智伯雖然強(qiáng)勢,但是,卻一樣有豫讓這樣的家臣,愿意為之報仇,甚至不惜生命。這里面也有3點(diǎn)非常值得思考,也是人際交往之道。一、與人為善。種下善因,必然就會得到善果;你做雪中送炭的事,收獲的一定是別人的感恩。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么回報你?;蛟S,你付出十分善,偶爾得一分回報,但是,相信,這一分也足夠受用了。二、報應(yīng)不爽。與人相處,千萬不要覺得別人不能拿你怎么著,你就為所欲為,所有的善惡,最終都會有報。跟人相處也是,就算你做不到與人為善,雪中送炭,你也可以袖手旁觀,但是,卻不能落井下石。畢竟,你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也會落到井里。三、順?biāo)饲椤?/strong>能做順?biāo)饲榈臅r候,就做順?biāo)饲椋M人事聽天命,不要想著別人回報。你做的人情,至少不會給你帶來惡果,只要是對別人好的,順手而為。但是,千萬不要對人期待太高,你不要想著付出一分,就要得到別人三分的回報。但問耕耘,莫問收獲呀!不要忘了初心。讀完豫讓這段,讓人很有感觸:智伯告訴我們:哪怕是壞人也有朋友,甚至是忠誠的朋友,最根本的原因是:厚待別人。你用對待普通人的方式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同樣這樣對待你,所以,你會收獲冷漠、袖手旁觀,甚至落井下石;當(dāng)你懷有更多的善意,去對待他人的時候,你就會沐浴在周圍人的善意之中。而豫讓也告訴我們:人性固然自私,但是,依然有超越功利、感性的精神,值得用生命去捍衛(wèi)和成全。哪怕2000多年后,依然在人心中閃耀著光輝,那就是:知恩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