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安徽杜詩學(xué)文獻(xiàn)

 風(fēng)云際會2009 2022-10-26 發(fā)布于安徽
    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研究杜甫及其詩歌的學(xué)問——杜詩學(xué),一直是古典文學(xué)研究領(lǐng)域的熱點。安徽有著重視杜詩、研究杜詩的傳統(tǒng),從宋代到近代,出現(xiàn)了許多研究杜詩卓有成就的學(xué)者,產(chǎn)生了多種頗有影響的杜詩學(xué)專門著作以及大量有價值的關(guān)于杜甫及其詩歌的詩話雜論。皖人杜詩學(xué)著述豐富,研究方法新穎,見解獨到,考證嚴(yán)謹(jǐn),在??薄⒖甲C、注釋、解意、評點、系年等諸多方面都做出了較大貢獻(xiàn)。本文擬就安徽杜詩學(xué)文獻(xiàn)作一簡述。
                   
一  有關(guān)杜詩學(xué)的專門著作
    皖人關(guān)于杜詩學(xué)的專門著述見于文獻(xiàn)著錄者近五十種: 
    歙縣江心宇《杜詩章指》六卷  宣城周紫芝《杜甫佚詩》(以上宋代)  休寧趙汸《趙子常選杜律五言注》三卷(以上元代)  歙縣汪慰《虞本杜律訂注》二卷  歙縣汪瑗《杜律五言補注》四卷  歙縣程元初《杜工部七言律風(fēng)緒箋》六卷[1]  桐城陳式《問齋杜意》二十卷  歙縣王寅《杜工部詩選》六卷  建平(郎溪)韋杰《杜律注》四卷[2]  涇縣鄭汝薦《杜詩外傳》  安慶戴宏閭《杜詩分注》[3]  貴池劉廷鑾《杜詩話》(以上明代)  休寧查弘道《杜律箋注》六卷  涇縣沈寅、朱昆《杜詩直解》六卷  姑孰(當(dāng)涂)陳醇儒《書巢箋注杜工部七言律詩》四卷  桐城左國材《杜詩解頤》  歙縣鄭旼《杜詩箋注》  歙縣洪仲《苦竹軒杜詩評律》六卷  歙縣黃生《杜詩說》十二卷  桐城方文《杜詩舉隅》、《批杜詩》  桐城方苞《批杜詩》  桐城方苞、姚鼐、武昌張裕釗批,桐城姚永概錄《杜工部詩集》二十卷  桐城方貞觀《批杜詩輯注》  歙縣張羽《杜還七言律》二卷  桐城方正瓀《杜詩淺說》  桐城方中發(fā)《杜詩評注》  歙縣凌賡臣《杜詩考注》  休寧汪灝《知本堂讀杜詩》二十四卷  桐城劉大櫆編選并批注《杜工部五七古》一卷、《評點杜詩》、《劉海峰圈點杜詩》、《評點錢箋杜詩》[4]  歙縣吳瞻泰《杜詩提要》十四卷  歙縣汪紹蓮《杜詩精義》[5]  婺源齊翀《杜詩本義》二卷[6]  望江檀自蔭《杜詩考證》  休寧吳蔚光《杜詩義法》  含山張燮承《杜詩百篇》二卷  盱眙吳炳祥《批點杜詩鏡銓》  桐城馬霳《杜注考證》  歙縣閔麟嗣《閔賓連輯杜》不分卷  涇縣王鶴江《讀杜心知》  歙縣汪濟民《杜詩訂注》  桐城吳汝倫《批點杜詩》   歙縣許紹曾《杜詩評選》  太平鄭氏(陳淑圣妻)《評杜詩》一卷(以上清代)  桐城吳闿生《杜詩》  桐城許恩冕《杜詩考鏡》(以上近代)
    這些著作相當(dāng)一部分已散佚了,至今仍存見者有二十種。皖人多方面地研讀杜詩,或進(jìn)行全集校刊、箋注,或加以編選、注解,或輯佚,或考證,或編年譜,或作評點,或說故事。成就卓著者有趙汸《趙子常選杜律五言注》、汪瑗《杜律五言補注》、陳式《問齋杜意》、陳醇儒《書巢箋注杜工部七言律詩》、洪仲《苦竹軒杜詩評律》、黃生《杜詩說》、汪灝《知本堂讀杜詩》、吳瞻泰《杜詩提要》、劉大櫆《評點杜詩》等。趙汸《趙子常選杜律五言注》是較早而有影響的著述,多次刊刻,為后人注杜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黃生《杜詩說》一出,對清初注杜詩產(chǎn)生很大影響,“仇兆鰲作《杜詩詳注》,網(wǎng)羅前此所有的注評,當(dāng)時并無刻本的《杜詩說》,亦在其博采之內(nèi),被征引凡三百余條?!盵7]
    安徽學(xué)人尊崇杜甫之為人,往往窮畢生之才思學(xué)力研讀杜詩。洪仲“室中常奉屈三閭、杜少陵木主,朔旦禮之,慨然有慕于其人。”[8]陳醇儒“喜研讀杜詩,沉酣多年,曾箋注全部杜詩?!盵9]陳式“負(fù)異才,屢試諸生高第,以明經(jīng)貢成均,不仕,退而著書,尤愛少陵。居恒吶吶不出口,一言及杜詩,則掀髯膉擥,辯論縱橫。聞?wù)吣徊慌d,肅然敬。筆之成書,凡數(shù)萬言,分若干卷?!盵10]他們注解杜詩謹(jǐn)慎細(xì)致,既能博采眾家,也能獨出心裁。以汪灝《知本堂讀杜詩》為例。是書對杜甫全部詩作按照仇兆鰲《杜詩詳注》編年悉加注解,其注解之特點:一是體例獨特。汪灝注杜體例,頗有發(fā)明,有“另眼”、“參榷”、“著意”諸項,標(biāo)在每首詩前。如讀《房兵曹胡馬》,標(biāo)示“另眼”,末云:“閱馬者,非徒相其形而已,必馳而試之,以驗其速、其穩(wěn),如《鄧公驄馬行》'朝來少試華軒下’是也??绨皳]鞭,盡馬之一馳而返。公善騎射,如《壯游篇》'呼鷹皂櫪林,逐獸云雪岡’是也。試馬而后贊,'所向’字、'真堪’字、'如此’字,字無虛設(shè)。”讀《望岳》,標(biāo)示“參榷”,末論云:“有將五六作山下仰望解,鄙見不然,因參榷讀之?!庇秩缱x《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標(biāo)示“著意”,末評云:“奮激中身分直高天半,不奮激,無由動人,而公非故卑屈;無身分,何以示萬世,而公亦非故矜夸。讀公不遇詩,往往疑為石隱一流,'行歌非隱淪’五字,公于時已自注明?!倍侵匾暯忸}。汪灝在杜甫原詩題下,多標(biāo)示“暗題”二字?!鞍殿}”用來提示作詩之趣旨,是汪氏個人讀詩之心得,類似今天所謂“解題”。如《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暗題”:“應(yīng)徵詔考試后,辭謝韋左丞,將還山?!薄缎掳怖簟贰鞍殿}”:“無兵徵及童稚,記事?!比窃u語簡明。汪灝在詩句中夾注,不繁征博取,多以寥寥數(shù)語概括自己對詩句之理解,甚簡要。間有評點,亦點到字句精神為止,或點明上下句關(guān)聯(lián)照應(yīng)。詩末之概括、剖析、評論,不強取一致,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蚓篃o一字評者,或只言片語附諸尾句夾注之末。如《贈李白》末云:“全首是箴戒太白。”[11]
    值得一提的是,集杜、書杜、刊杜及編訂杜甫年譜等也是杜詩學(xué)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皖人于此等方面也頗為用心,產(chǎn)生了多種文獻(xiàn)。如,年譜類有清張爕承《杜甫年譜》(《杜詩百篇》卷首)、張羽《杜工部年譜》(《杜還》卷首);集句類有青陽陳巖《鳳髓集》、潛山金道合《集杜》、合肥鄧銍《北征集杜詩》一卷、歙縣方式玉《集杜詩》二十卷;書杜類有宋烏江(和縣)張即之《書杜詩》、明鳳陽朱岱《篆書杜律》;刊刻類有鳳陽朱經(jīng)扶序刻宋劉辰翁評點《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二十卷、休寧玉幾山人刻宋黃鶴補注《集千家注杜工部詩集》二十卷《文集》二卷、貴池劉世珩刻覆宋本《杜陵詩史》三十二卷等。
這幾類文獻(xiàn)中最重要者為集句類。集前人詩句重新組合為詩,自宋代成為風(fēng)氣。宋人尤喜集杜甫詩句,不僅有“集杜詩”,而且有“集杜詞”。明清詩人亦然?!凹旁姟毕喈?dāng)一部分是作者有意逞才之作,可以看作文字游戲。但也有一部分是用集杜的方式抒寫憂國憂民之志、相思別離之情,不失為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如文天祥在燕京獄中所作二百首《集杜詩》,歷來受到稱賞。皖人集杜作者中,方式玉成績最突出,共集杜甫律詩一百二十首,皆“妙出天然,為世所稱。”[12]

二   關(guān)于杜甫及其詩歌的雜論
    除專門研究杜詩著作外,在安徽學(xué)人編選的詩歌總集及其所著詩話、論文、序跋等中也有大量有價值的關(guān)于杜甫及其詩歌的考釋、雜論。
    (一)詩歌總集中的杜詩選評。選詩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一定的價值尺度,體現(xiàn)著選編者的詩學(xué)觀?!斑x本之佳者,既分撮其英華,又合論其同異,可見選編者的取舍、好惡和標(biāo)準(zhǔn)?!盵13]詩歌總集中杜詩之選,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二家合選,即把杜詩與另一詩人的詩作合選。最常見的是將杜詩與陶淵明詩,杜詩與李白詩,杜詩與韓愈詩合選合注。如明鳳陽朱權(quán)《李杜詩鈔》、宣城梅鼎祚《唐二家詩鈔評林》、《李杜約選》八卷、涇縣蕭思倫《李杜正聲》、涇縣劉廷鑾《李杜行紀(jì)》、歙縣閔弈仕《李杜詩選》四卷、潁川劉志圻《陶杜詩集注》、貴池桂青萬《陶杜詩說》、休寧汪文柏《杜韓詩句集韻》二卷[14]等。這一類選集,周采泉《杜集書錄》多作著錄。各家所選標(biāo)準(zhǔn)不一,目的不同,各具特色。如汪文柏《杜韓詩句集韻》把杜甫、韓愈詩句按平水韻排列,如東韻中“豐”字下列有杜甫詩句“謳歌德義豐”,“憂國愿年豐”,韓愈詩句“壽州屬縣有安豐”。此選本可以作杜韓詩句索引用。
    二是多家詩合選合注,而以老杜詩為主,或有較多杜詩選入。如桐城姚鼐的《五七言今體詩鈔》專選今體詩,二集十八卷。五律(包括五言長律)選唐代近百位詩人之作九卷,七律選唐、宋代近七十位詩人之作九卷,而杜詩凡占三卷,共220首,其中五律123首,五言長律37首,七律60首。可見姚氏選詩以杜詩為宗,且時有評點,尤以五言長律評點為詳。
    (二)詩話文評類著作中有關(guān)杜詩雜論。其中有兩類尤重要:
    一是安徽學(xué)人如梅鼎祚、張英、方孝標(biāo)、潘江、黃生等為杜詩學(xué)專門著作所寫的序跋。這既是他們對杜詩學(xué)著述的評價,也是他們杜詩觀的體現(xiàn),可看作關(guān)于杜甫及其詩歌的專門論文。如方孝標(biāo)《問齋杜意序》言:“予以為由是道也,未始不可讀少陵之詩,而未可謂得少陵之意。何也?少陵之意,樂而有《國風(fēng)》之不淫;少陵之意,怨而有《小雅》之不亂。少陵博極群書,而援引罔敢頗僻。少陵志在用世,而無熱中善宦之心。而說之者曰'詩史’也,曰'一飯不忘君’也,于其稍涉隱見者,必強指之,以為某章譏宮廷,某章譏藩鎮(zhèn),某句怨征車之不至,某句望利祿之不來。殆若鄭五之歇后,殷浩之空書,豈少陵哉!”[15]
二是皖人如宣城梅堯臣、婺源朱熹、歙縣汪道昆、合肥龔鼎孳、桐城方東樹等人的詩話雜論中有關(guān)杜甫及其詩歌的評說、考辨。其中最突出者為方東樹,其所撰《昭昧詹言》卷五專評杜甫五古,《續(xù)昭昧詹言》卷四專評杜甫七律,《昭昧詹言續(xù)錄》以評杜甫七古為主,其它卷中也多有論及杜詩者。
    以姚鼐、劉大櫆、方東樹為代表的桐城派古文家在選錄、注釋、批點杜詩等方面都作出了貢獻(xiàn),而評點與詮釋成就尤為突出。桐城文派講求“義法”,并以之為作文、選文、論文之標(biāo)準(zhǔn)。桐城派古文家也以“義法”作為選杜、論杜的依據(jù)。因此,他們的杜詩評點有著自己的特點,也可見皖人杜詩雜論之一斑:
    首先,以文法論詩,重視篇章結(jié)構(gòu)、起承轉(zhuǎn)合。古文家好以古文之法論杜甫詩歌,姚永樸說:“詩之造句隸事雖與文異,然如李、杜之五七言古詩,與杜公之五言長律,其中章法筆法,何嘗不與文相通?至韓、歐、蘇、王諸家本長于古文,其詩即以古文法為之經(jīng)緯,必謂詩與文兩道,何啻癡人說夢哉![16]方東樹說:“所謂章法,大約亦不過虛實順逆、開合大小、賓主人我情景,與古文之法相似。有一定之律,而無一定之死法,變化恣肆奇警在人。自俗人為之,非意緒復(fù)沓而顛倒不通,即不得明豁。但杜公雄直揮斥,一氣奔放中,井井有律,不同野戰(zhàn)傖俗,又不為律縛而軟弱不起?!盵17]要正確疏通句意、段意,就要把握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且可見章法之妙。桐城派古文家在解讀杜詩時常把一首詩分解成若干段(尤其長律),概括每段大意,而不重某一字的解釋或是詞語用得是否得當(dāng)。這樣可以把握杜詩章法之妙,進(jìn)而把握整首詩立意之妙。姚鼐非常重視評點杜甫長律。他說:“余往昔見蒙叟箋于其長律,轉(zhuǎn)折意緒都不能了,頗多謬說,故詳為詮釋之。”[18]又說:“杜公長律有千門萬戶,開闔陰陽之意,元微之論李杜優(yōu)劣專主此體,見雖少偏,然不為無識。自來學(xué)杜者,他體猶能近似,長律則愈邈矣。遺山云:'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珷玞?!顺珊沃撘??”又曰:“杜公長律旁見側(cè)出無所不包,而首尾一線,尋其脈絡(luò),轉(zhuǎn)得清明,他人指陳偏隘,而意緒或反不逮其整晰?!庇终f:“杜公今體,四十字中,包涵萬象,不可謂少數(shù);十韻百韻之中,運掉變化,如龍蛇穿貫,往復(fù)一線,不覺其多,讀五言至此,始無余憾?!逼洹段迤哐越耋w詩鈔》中多選杜甫寄贈詩,他說:“讀少陵贈送人詩正如昌黎贈送人序,橫空而來,盡意而止,變化神奇,初無定格。”作為古文大家的劉大櫆,也多在章法上用心,其《評點杜詩》“極為精細(xì),五言長律凡轉(zhuǎn)折段落,筋絡(luò)一一分明?!盵19]
    其次,重視神理氣味。篇章結(jié)構(gòu)、起承轉(zhuǎn)合之妙是形式技巧,為的是更好地表達(dá)作者的情感、意緒及內(nèi)心滋味。姚鼐說:“凡文之體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茍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xué)者之于古人,必始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遇其精者而遺其粗者。”[20]杜甫一生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之志,然而孤苦漂泊,終無所用。其一腔忠憤之情,寄之于詩,故其詩多從肺腑中流出,自然渾成。所以,姚鼐在讀杜詩時尤重體悟杜甫的情緒及詩中滋味。如《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解曰:“其詞微顯郁塞,故是意興不佳時也?!薄都睦钍锥崱方庠唬骸捌湓~含蓄不盡,斯可以怨矣。”《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解曰:“公老病途窮,身無所依,托言將往求禪,實欲鄭李之為主人,然淺交,難以直言,故意復(fù)郁塞?!薄抖章宄潜敝]玄元皇帝廟》解曰:“此是老子廟,豈比真唐之宗廟以嚴(yán)重為得體耶?必有此段既深諷刺而文外曲致,閑情具足,正為佳耳?!?br>    最后,論語精煉、簡約。桐城派古文家重視文字雅潔,在關(guān)于杜詩的評點和詮釋中也有體現(xiàn)。如姚鼐評《奉和嚴(yán)中丞西城晚眺十韻》僅八字:“此十韻則雄健勝前?!盵21]評《將別巫峽贈南鄉(xiāng)兄瀼西果園四十畝》也僅八字:“往復(fù)圓折,韻味絕妙”。
                
[1]周采泉《杜集書錄》作《杜律緒箋》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743頁)。
[2]周采泉《杜集書錄》作韋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746頁)。鄭慶篤、焦裕銀等《杜集書目提要》作章杰,誤(齊魯書社1986年9月版,第385頁)。
[3]周采泉《杜集書錄》作戴宏閱,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833頁)。
[4]《評點杜詩》、《評點錢箋杜詩》見劉聲木撰、徐天祥點?!锻┏俏膶W(xué)撰述考》卷一著錄,黃山書社1989年12月版,第408、407頁 ?!抖偶瘯洝非罢哳}《批點杜詩》,后者無著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550頁)。
[5]周采泉《杜集書錄》作江紹蓮,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762頁)。
[6]婺源、盱眙舊屬安徽。
[7]黃生撰、徐定祥點?!抖旁娬f·前言》(黃山書社1994年5月版)。
[8]石國柱主修、許承堯總纂《歙縣志·人物志·遺佚》卷十,民國二十六年(1937)旅滬同鄉(xiāng)會印。
[9]見鄭慶篤、焦裕銀等著《杜集書目提要》,齊魯書社1986年9月版,第133頁
[10]方孝標(biāo)《問齋杜意序》,引自周采泉《杜集書錄》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187頁。
[11]引文均出自汪灝《知本堂讀杜詩》二十四卷(六冊本),安徽省博物館藏。
[12]近人許承堯撰,李明回、彭超、張愛琴校點《歙事閑談》,黃山書社2001年5月版,第833頁。
[13][16]分別見姚永樸撰、許振軒校點《文學(xué)研究法》,黃山書社1989年版,第185頁、第61頁。
[14]汪文柏,孫殿起《販書偶記》卷十四,作休陽人(即休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351頁)。《杜集書目提要》作桐鄉(xiāng)人(齊魯書社1986年9月版,第174頁),《杜集書錄》作嘉興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793頁)。桐鄉(xiāng)、嘉興今實一地,即今浙江嘉興。按:汪文柏,字季青,號柯庭,安徽休寧人,寄籍嘉興。
[15]引自周采泉《杜集書錄》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187頁。
[17]方東樹撰、汪紹楹校點《昭昧詹言》,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年版,第382頁。
[18]姚鼐評杜詩語皆引自《五七言今體詩鈔》,同治七年秋湘鄉(xiāng)曾氏重刊(封題《惜抱軒今體詩選》)。
[19]劉聲木撰、徐天祥點校《桐城文學(xué)撰述考》卷一,黃山書社1989年12月版,第408頁。
[20]姚鼐《古文辭類篹·序目》,民國五年(1916)都門印書局校印。 
[21]“前”指前面所選杜詩《奉觀嚴(yán)鄭公廳事岷山江畫圖十韻得忘字》。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