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沫小童 朗讀┃小莫 指導(dǎo)┃郭新愛 編輯┃丄學(xué)號 之前,一段父子倆相互“套路”的視頻走紅網(wǎng)絡(luò)。 視頻中,馬先生以猜拳的方式哄90歲父親睡覺,結(jié)果出來,兒子出的拳頭,老父親出的剪刀。 突然老父親“靈機一動”把剪刀換成了布,包住兒子的拳頭說“包了你”,馬先生見狀,反套路說“你贏了,贏了就要睡覺!”這次老父親很聽話地答應(yīng)了。 馬先生說這是哄老父親的日常,平常只要碰到解決不了的事情,就用猜拳定輸贏。 老父親因出車禍,做過三次開顱手術(shù),當(dāng)年醫(yī)生說最多只保10到15年,可如今,在家人細(xì)心照顧下,父親已經(jīng)健康地生活了三十年。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馬先生這個兒子不僅把父親照料得很好,還很有耐心地把父親當(dāng)小孩哄著。 視頻里有一幕特別感人,馬先生牽起老父親的手背親吻,老父親同樣很自然地抬起兒子的手背回吻。 其實老父親并不糊涂,也許他正樂在其中,享受這被孩子“套路”的過程。 有網(wǎng)友評價:看多了養(yǎng)兒防老,今天看到了養(yǎng)兒防老! 孝順不難,唯有陪伴。 我們報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過好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01 別“假裝”孝順父母 莊子說:“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span> 現(xiàn)在年輕夫妻中流行新型“孝順”方式:借常回家“陪”父母為名頭假裝盡孝。 老孫掛斷電話對老伴說“女兒剛打電話來,說這周末一家三口會過來”。 老伴“啊?前天不是剛來嘛!” 其實,剛開始老孫夫妻對女兒經(jīng)常來看望是非常開心的,每次都是忙乎一整天,準(zhǔn)備一大桌好吃的,但這兩口子吃完抹嘴就躺沙發(fā),從不幫忙收拾,看到好東西回去時就順手帶走。 剛開始老孫夫妻想著是女兒女婿工作忙,所以也不介意。 但年紀(jì)大了,買菜做飯對他們來說越來越吃力。而女兒女婿反而變本加厲,不但不幫忙,還經(jīng)常讓他們接送孩子,把老人當(dāng)起免費的“保姆”,兩老特別寒心。 從來,父母都是孩子的“手下敗將”和“債人”。 《知否》中齊衡想要娶明蘭,但他深知母親的厲害,知道想要娶她必須過了母親這關(guān)。 于是他借著母親大壽,裝了兩天老實,為母親請來大廚炒了菜,又走馬燈,費盡心思為母親慶生。 平寧郡主看到兒子如此孝順,感動得落淚,感慨兒子終于長大成人??僧?dāng)齊衡說出目的時,平寧郡主冷嘲道:“原來并不是真的孝順!” 齊衡把“孝順”當(dāng)成實現(xiàn)目的手段,是真正的孝順嗎? 莊子在《外篇-天運》中這樣解釋“孝”: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我們孝順父母是天經(jīng)地的事,最基本的本分,無需刻意做給別人看,沒有必要受人稱贊,重要的是問心無愧。 永遠(yuǎn)別把對父母的孝順,當(dāng)作是一個目的亦或是一個感動。 02 別讓父母在你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之前,知乎上有個熱門的話題:哪一刻,你覺得父母在你面前開始小心翼翼了? 有個心酸的回答: 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父母面對我的壞脾氣不再指責(zé),開始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對我說謝謝了! 《朗讀者》有一期,麥家說,直到現(xiàn)在,想起兒子的叛逆期,他的心情仍然沉重。 “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像陪伴一頭老虎一樣,你得小心翼翼。” 談到兒子出國時,他寫了一封信,兒子讀完信只回復(fù)了兩個“流眼淚”的表情,可直接讓麥家淚目,因為這已經(jīng)是對他最友好的表達(dá)方式了。 觀眾聽到這里笑了,董卿這樣評價:“笑的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這樣對付自己的父母的,父母發(fā)一堆的話,孩子就給回一個表情?!?/span> 兒女是天生的兒女,但父母卻不是天生的父母。 董卿說:“如果哪天你突然意識到,你的父母,開始對你小心翼翼的時候,不要以為那真的是出于一份恐懼,那是出于一份愛,讓我們珍惜吧!”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讓父母在你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小夕在加班,她媽媽打來電話,小夕接起電話就說“媽,我正忙著呢!”沒有聽完電話那頭的回話,就放下電話繼續(xù)工作。 兩天后,正在休息的小夕,接到父親來電,希望女兒幫忙給她媽媽手機掛號看病,小夕一聽,立馬劈頭蓋臉的指責(zé)父親怎么不早告訴她,讓人這么不省心! 父親說:“怕打擾你工作啊?!?小夕才想起前兩天媽媽找過她。 小夕說:我這就掛號,您趕緊帶媽去看。 電話那頭父親說:女兒,謝謝你啊! 小夕眼淚突然就掉了下來,她只不過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父親竟然說謝謝。 《夏至未至》中有句話說:“年少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是因為愛,他們才愿意扮演英雄?!?/span> 03 請珍惜把你和死亡隔開的這層“墊子” 馬克思說過:父母健在,你和死亡之間有一層墊子;當(dāng)父母離開以后,你就坐在了死亡上面。 《奇葩說》中有期辯題:父母提出去養(yǎng)老院,要不要支持? 馬薇薇是反方辯手,反對把父母送到養(yǎng)老院。 她說我們的人生,可以有兩大選擇,一個選擇輕松的路走,把父母送到養(yǎng)老院,家里沒有矛盾,周末去看看父母就可以了,之后的中晚年生活會很幸福。 但是這個選擇背后要承受的痛苦是,有一天他們不在了,某個周末,你習(xí)慣開車去養(yǎng)老院,可卻沒有人,這個時候你會怨恨自己,當(dāng)初為什么會因為一些瑣事就送他們離開。 另一個選擇是艱難的,就是和父母住在一起面對生活各種瑣事,會一直有爭吵,但是等父母閉眼的時候,你可以對父母說:“你們這輩子對得起我,我這輩子也對得起你?!?/span> 這一番話戳中了很多人的內(nèi)心。 養(yǎng)老院并不是“天堂”,里面也是一個殘酷的社會。他們連親生子女都指望不上,還能指望非親非故的護(hù)理人員嗎? 老人也像孩子一樣敏感,對老人影響最大的不是吃住有多好,而是愛,里面沒有愛,跟“孤兒”有什么區(qū)別。 馬薇薇說:父母提出去養(yǎng)老院是真心的,因為他們“懂事”,他們愿意為了兒女自己受委屈,但有時候真心的話,不一定都是真話。 而且我們真的能坦然,問心無愧地接受這種“懂事”嗎? 古語云: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當(dāng)你叫一聲爸、媽能有人回應(yīng),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作家畢淑敏說過: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了人生只剩歸途。 05 你養(yǎng)我小,我陪你老 能養(yǎng)不是孝,能陪才是真孝。 我們總以為給父母親安排好了吃穿,成為父母的驕傲就是孝順,其實能用心陪伴,才是真正的孝順! 元宵佳節(jié),一位山東大漢背著母親走在觀看燈會的人群中特別顯眼。 大漢憨笑地告訴記者“母親喜歡看燈會,她說想看,我說行啊”,于是就帶著老母親來了。 “母親膝蓋疼,在家里是拄著拐杖走路,在外面沒有拐杖時間長了很不方面,人多,怕母親受傷,所以才背著?!?/span> 你為家操勞一輩子累壞了腿,現(xiàn)在換我來背你,陪你看燈會。 老漢用的樸素語言,訴說著新年心愿“不管生活過得怎么樣,想讓母親開開心心身體健健康康的?!?/span> 父母想要的也不過如此簡單吧。 抖音看到一張照片,一間治療室內(nèi)兩對父女,兩個狀態(tài): 父親抱著腿受傷的女兒坐在凳子上,讓護(hù)士換藥;另一邊,女兒帶父親看病,病床沒有枕頭,女兒便用手臂當(dāng)枕頭給父親枕,方便醫(yī)生給父親治療。 你養(yǎng)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這便是愛的輪回最好的詮釋。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并不方長,愿你我珍惜父母在的每一天,不要讓他們等沒了時間,自己等來了后悔。 作者:沫小童,不傾國、不傾城,做一個自律、溫暖、有愛的90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