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的一生,必定繞不開一樁使他險些送命的文字獄——烏臺詩案。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最后又是誰救了他? 蘇軾,字子瞻,號鐵冠道人,被貶黃州后改稱東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一生可謂宦海浮沉,命運多舛,卻因他性格豪邁,才華過人,往往又以苦為樂,看破世俗,并留下大量著名詩詞及趣聞典故,如他發(fā)明了“東坡肉”,還自嘲“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strong> 言歸正傳! 公元1057年,二十歲的蘇軾隨父蘇洵、弟蘇轍赴京趕考,憑其超高文采受到主考官歐陽修的贊譽,一時名噪京師,眼看大好前途正要向他招手,這時忽傳來家母病故的消息。 到1059年,蘇軾守喪期滿,授河南福昌縣主簿,兩年后在歐陽修舉薦下,參加朝廷“直言極諫科”制考獲第三等,任鳳翔府判官,四年后進入東京直史館。 次年,蘇軾父喪,守孝三年后還朝,正這時,震驚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 蘇軾與老師歐陽修因反對新法,幾次向神宗指出改革弊端,引起王安石的不滿,發(fā)動黨羽彈劾蘇軾,蘇軾只好請求外調(diào),被授為杭州通判。 公元1079年,蘇軾輾轉(zhuǎn)調(diào)任湖州知府,剛上任三月,這天突然御史臺(因烏鴉常聚臺上柏樹,故又稱烏臺)派吏卒將蘇軾抓捕,欲解送東京汴梁,罪名便是蘇軾以詩文譏諷朝廷。 那么,蘇軾究竟寫了什么呢? 原來,他到湖州后,按慣例需向皇上寫任命謝表,蘇軾為文愿摻雜內(nèi)心感受,謝表中有幾句被御史挑出了毛病,如其中一句“愚不識時,難以追陪新進”就被理解成“我蘇軾愚鈍不識時務(wù),很難適應(yīng)新法改革!” 知錯不改還發(fā)牢騷?這還了得!因此御史臺主官遂將蘇軾立為反對新政典型,決定殺一儆百,震嚇旁人。 蘇軾見來人如此兇悍,情知此去必死無疑,便向他們央求與家人訣別。 是時,蘇妻望著丈夫披枷帶鎖,即將走上不歸路,一時淚眼滂沱,拽著他的衣袖死活不肯放手,蘇軾轉(zhuǎn)身苦笑道:“夫人莫哭,你也該學(xué)學(xué)楊樸的妻子,為我做首詩才對呀!”一句話,說得蘇妻哭笑不得,只好放手,目送蘇軾漸漸離去。 一到汴京,蘇軾立刻被關(guān)進大牢,接著開始嚴加審訊,其中《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因文人相輕,最先從蘇軾的詩集中,捕風(fēng)捉影挑出一些諷刺當(dāng)今朝廷及皇上不滿的詩句,逼迫蘇軾招認叛逆之罪,好殺之而后快! 蘇軾有首《詠檜》詩,其中兩句曰:“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strong>被送到神宗書案,來人誣陷蘇軾道:“陛下,蘇軾明知飛龍在天,卻偏去求地下蟄龍,這分明就是藐視皇上??!” 多虧神宗也富有才學(xué),他看后一皺眉道:“此乃蘇軾吟檜樹詩句,與朕無關(guān),且關(guān)押再說!” 自此,蘇軾繼續(xù)牢獄生活,因情知必死,他向送飯的兒子約定,如果是被看押,當(dāng)天就送肉菜,如果聽說自己被判死刑,那么便改送魚,也好讓自己有個心理準備。 話說這一天,蘇軾兒子外出買糧,委托親戚代為父親送飯,因忘了關(guān)照,親戚竟送來蒸魚,蘇軾見狀大驚,忙揮筆寫就兩首絕命詩,托獄卒轉(zhuǎn)給他的弟弟蘇轍。 可獄卒不敢隱瞞,將詩先送入朝廷審閱,神宗展開詩箋望去,其中一首寫道:“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jié)來生未了因。” 詩讀至此,神宗不免有些感動,內(nèi)心頗覺蘇軾雖然性格豪放不羈,但說他有叛逆之心,卻不大可信。 此時,正值新舊黨爭激烈,新黨激進派必欲置蘇軾死地,而舊黨元老卻在積極搭救包括蘇軾及受“烏臺詩案”牽連的數(shù)十人。 另外,許多憐惜蘇軾才華的新法有識之士也上表勸諫神宗,莫殺蘇軾,其中竟還包括首次退居金陵的王安石。 宰相吳充委婉勸諫神宗,他以“漢末禰衡擊鼓罵曹,而曹操愛其才而不殺”為例,勸說神宗大人大量,也放過蘇軾。 但神宗為新法改革,常欲震懾舊黨,使其響應(yīng)新法改革,對此實在大為躊躇,輾轉(zhuǎn)沉思不決。 恰在這危險之際,神宗患病的祖母(仁宗皇后)逐漸病愈,這可是件天大的好事,孝順的宋神宗決定搞一次大赦天下,但他的祖母對他說:“皇上不消如此,只要放了蘇軾一人就行?!?/span> 神宗不解,忙問為什么? 他祖母笑道:“皇宮之內(nèi),包括老身無不喜歡蘇軾詩詞,殺之太可惜了。另外,當(dāng)初你皇祖父仁宗曾笑著跑進皇宮,對我說:'今日竟為子孫得到太平宰相二人!’指的便是蘇軾與蘇轍,可見你祖父多么喜歡蘇家兄弟??!” 只這一句話,頓使神宗落淚不止,隨即對祖母道:“孫兒這便放過蘇軾?!?/span> 于是,歷經(jīng)五個月的煎熬審訊,蘇軾終以“譏諷政事”罪名,貶官至黃州而結(jié)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