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逛超市,看到有賣一種甜瓜,表面灰綠色,隱有數(shù)條綠紋,有杯口粗細(xì),差不多有一尺長(zhǎng),瓜蒂處較細(xì),往下漸粗。這是我從未見過的一種甜瓜。黃縣本地種的甜瓜多為虎皮脆、老面兜兒等,果實(shí)形狀為球形或長(zhǎng)橢圓,沒有這種棒狀的??瓷唐窐?biāo)簽,為“羊角蜜”,忽然想起汪曾祺先生《夏天》一文中曾提到過,他的老家有一種香瓜:“牛角酥,狀似牛角,瓜皮淡綠色,刨去皮,則瓜肉濃綠,籽赤紅,味濃而肉脆,北京亦有,謂之'羊角蜜’?!痹瓉磉@就是羊角蜜!樣子確實(shí)有點(diǎn)像羊角,至于是否甜如蜜,我想買一個(gè)嘗嘗就知道了。 這時(shí),旁邊走過來一對(duì)頭發(fā)花白的老兩口,老頭兒說:“這不是sāo瓜嗎?啥時(shí)候改名叫羊角蜜嘍?sāo瓜有些年沒見嘍,買個(gè)回去嘗嘗吧?!崩咸f:“sāo瓜有什么好吃嘞,臊唧唧、水唧歪嘞?!蓖现项^兒走開了。這讓我更加摸不著頭腦了,“sāo瓜”又是什么瓜?樣子和羊角蜜相似嗎? 回家查資料,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越瓜”條稱其又名“稍瓜”“菜瓜”:“越瓜以地名也,俗名稍瓜,南人呼為菜瓜?!薄霸焦夏媳苯杂?。二三月下種生苗,就地引蔓,青葉黃花,夏秋之間結(jié)瓜,有青、白二色,大如瓠子,一種長(zhǎng)者至二尺許,俗呼羊角瓜。其子狀如胡瓜子,大如麥粒。其瓜生食,可充果蔬,醬、豉、糖、醋藏浸皆宜,亦可作菹?!背兄欣先怂f的“sāo瓜”即為此種無疑?!对?shī)經(jīng)·小雅·信南山》中的“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xiàn)之皇祖”,大約指的也是此瓜。它是葫蘆科甜瓜屬甜瓜的變種,果肉白色或淡綠色,無香甜味,果實(shí)為夏季的蔬菜,并多醬漬作醬瓜。 又查“越瓜”“菜瓜”“稍瓜”等條目,“越瓜”一名出自南北朝梁陶弘景的《本草經(jīng)集注》,唐陳藏器《本草拾遺》亦云:“生越中,大者色正白,越人當(dāng)果食之,亦可糟藏?!薄霸焦稀敝?dāng)指其多產(chǎn)于越地。“菜瓜”是南方人的叫法,以其多作菜蔬食用而名之,明王世懋《學(xué)圃雜疏·瓜蔬》:“瓜之不堪生啖而堪醬食者,曰菜瓜。圓者如甜瓜,長(zhǎng)者如王瓜,皆一類也。以甜醬漬之,為蔬中佳味。”閩南的菜瓜脯就和黃縣地兒的瓜唧、疙瘩一樣,是非常重要的腌漬咸菜。“稍瓜”一名出自元飲膳太醫(yī)忽思慧《飲膳正要》、明盧和《食物本草》。元周文質(zhì)《時(shí)新樂》曲:“蘿卜兩把,鹽醬蘸梢瓜?!庇址Q其為“梢瓜”。稱為“稍瓜”者,是以其瓜結(jié)稍上而得名。“稍”的本義為禾麥葉末端漸小處,“梢”的本義為樹木或其他植物的末端漸小處,兩相比較,當(dāng)以“稍瓜”較為講究(甜瓜為草本,當(dāng)用“稍”)。 回家問長(zhǎng)輩,早些年黃縣這邊也種過稍瓜,都是當(dāng)作水果生食。這些年瓜果多了,稍瓜“不下貨”了,黃縣人除了生食,又沒有炒食、涼拌或腌漬的吃法,漸漸就沒人種了。又說稍瓜這名字叫的少,本地人多叫“脆瓜”,因?yàn)樯霞u的時(shí)候,你喊稍瓜別人會(huì)以為你賣的瓜臊唧唧的(黃縣話“稍”“臊”同音),所以多稱為脆瓜。 《紅樓夢(mèng)》第四十九回:“寶玉卻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飯,就著野雞爪齏忙忙的咽完了。”這就是著名的紅樓菜“野雞瓜齏”,將野雞肉切成丁,醬瓜亦切成?。ㄊ侵^“瓜齏”,“齏”原指用醬拌細(xì)切的菜或肉,后泛指醬菜。古人口中的“瓜齏”指切碎的醬瓜),放在一起炒熟,是道下飯菜,冷熱吃都行。瓜齏的咸鮮回甘(因稍瓜熟時(shí)有甜味,故腌出的醬瓜酸甜可口),野雞肉滑嫩彈牙,吃在嘴里是又脆又嫩又香,送粥、下酒、配飯都合適。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作菹藏生菜法第八十八》載腌越瓜的做法:“《食經(jīng)》藏越瓜法:糟一斗,鹽三升,淹瓜三宿。出,以布拭之,復(fù)淹如此。”清顧仲《養(yǎng)小錄·瓜齏》載瓜齏的做法:“生菜瓜,隨瓣切開去瓤,入百沸湯焯過。每斤用鹽五兩,擦腌過。豆豉末半斤,醋半斤,面醬斤半,馬芹、川椒、干姜、陳皮、甘草、茴香各半兩,蕪荑二兩,共末,拌瓜入甕按實(shí)。冷處放半月后熟。瓜色如琥珀,味香美?!北本┝鼐拥尼u瓜是用一種名叫“八道眉”的菜瓜醬制而成的,因瓜上長(zhǎng)有八道黑色的紋線,故得此名。 羊角蜜則為甜瓜的一個(gè)品種。與稍瓜相比,二者外形不是太好區(qū)分,但稍瓜外皮有花皮、綠皮、白皮等多種顏色,羊角蜜外皮多為灰綠色;稍瓜瓜肉白色或淡綠,羊角蜜瓜瓤橘紅色,熟時(shí)起沙;稍瓜沒有香甜味,而羊角蜜成熟后香味濃郁;稍瓜水分多,略有甜味,而羊角蜜糖度最高可達(dá)20%,在水果里也算是很甜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