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得到丹書鐵券的家族,肯定權(quán)勢非同一般。這樣的家族,一般的罪行是可以暗中操作的,根本用不著免死金牌。而像謀反之類的大罪,這東西肯定又不管用。所以在大多數(shù)時候,丹書鐵券都是一種榮譽證明。而且在有些朝代,這玩意兒或許叫做催命符更合適一些。比如明朝,有這種東西的開國功臣,最后大多數(shù)都被朱元璋給殺了。
那么,歷史上難道就沒人憑借丹書鐵券,真正得以免死嗎?
其實還真有!
最有名的例子,就要數(shù)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的長子,徐輝祖。
公元1368年,隨著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明朝自此開國。朱元璋登基之后,大封功臣。在大封功臣的同時,朱元璋還發(fā)出去三十四枚丹書鐵券,并承諾擁有這些鐵券的功臣,有免除死罪的權(quán)利。
但后來的歷史證明,朱元璋發(fā)出去的這三十四枚丹書鐵券,基本上都等同于催命符。得到丹書鐵券的功臣,大多數(shù)最后都沒有得到善終,都死在了朱元璋手上。
當(dāng)然,朱元璋殺功臣的原因,其實比較復(fù)雜。很多都是朱元璋為了明朝政權(quán)的穩(wěn)定,才被迫殺掉的。丹書鐵券,雖然在名義上有免死的功能。但這東西的最終解釋權(quán),還是在老朱手里。如果老朱硬給你扣上一頂謀反的帽子,超出了丹書鐵券的管轄范圍,這些功臣自然也就活不成了。
而作為明朝開國武將之首的徐達,在受封的同時,自然也得到了一塊。
徐達是朱元璋的心腹大將,從當(dāng)年朱元璋剛剛起兵的時候,便追隨朱元璋,一路拼殺過來,立下戰(zhàn)功無數(shù)。所以明朝開國的時候,徐達也被封為魏國公,位列武將當(dāng)中的第一人。而在明朝開國的同時,徐達又奉命開始北伐,在經(jīng)過連番大戰(zhàn)之后,終于攻下了北京,將北元朝廷趕回了草原。
因為這次北伐的成功,徐達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負(fù)盛名的武將之一。
不過,徐達雖然身為開國功臣,功勞極大,但徐達本人卻從不居功自傲,更從未有過任何逾越之處。對此,身為皇帝的朱元璋,自然更加欣賞。一個功勞很大但又懂得分寸的功臣,這絕對是任何帝王都夢寐以求的。
為了拉攏徐達,朱元璋提出,要和徐達結(jié)為親家,徐達欣然同意。徐達共有四子四女,最終,徐達的長女嫁給了老朱的四兒子,燕王朱棣;次女嫁給了代王朱桂;四女嫁給了安王朱楹。
一共四個女兒,三個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朱元璋對徐達的拉攏之心,由此可見一斑了。
正是因為徐達知進退,能搞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相比其他開國功臣的慘遭屠戮,徐達最后得以善終。公元1385年,徐達病逝。死后極盡哀榮,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贈三世皆王爵,葬鐘山之陰。
雖然在野史傳聞當(dāng)中,徐達是得了背疽,不能吃油膩,然后朱元璋特意送給他一只蒸鵝,表明自己想要賜死徐達。然后徐達領(lǐng)會了朱元璋的深意,自己吃下蒸鵝,病發(fā)身亡。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其實一直都是野史傳聞,在正史上沒有任何記載。而且就算這件事確實存在,徐達去世之后,老朱對徐家的后代,還是很厚道的。所以不管怎么說,徐達得以善終,這件事應(yīng)該是毋庸置疑的。
徐達死后,其爵位由其長子徐輝祖繼承。
徐達一生共育有四子。長子徐輝祖,繼承了他的爵位;次子徐膺緒,雖未繼承老爹爵位,但后來因受到徐達的庇蔭,世襲指揮使;老三徐添福早夭;老四徐增壽,同樣受到徐達的庇蔭,先是做了朱元璋的帶刀護衛(wèi),后來官至右軍都督府左都督。
從這個結(jié)局來看,徐家似乎也用不上丹書鐵券了。徐達本人一生謹(jǐn)慎,幾個兒子也都繼承了老爹的性格,為官清廉。連一般的罪行都談不上,自然更不會去犯什么死罪了。所以當(dāng)年徐家得到的那塊丹書鐵券,似乎也就成了沒用的東西。
然而,世事無常,幾年之后,這種平靜被打破了。
幾年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了。朱元璋去世后,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即位后,開始著手削藩。然而朱允炆的手段實在不怎么高明,最終燕王朱棣以奉天靖難為名,起兵造反。
靖難之役爆發(fā)。
在靖難之役爆發(fā)后,徐家的身份其實有些尷尬。因為徐家的長女,恰好正是燕王朱棣的王妃。不過好在,當(dāng)時在位的朱允炆,對徐家還是比較信任的,并沒有過于苛責(zé)徐家,甚至沒有對徐家有任何責(zé)罰,反倒繼續(xù)重用徐家的幾個男丁。
尤其是老大徐輝祖,更是被朱允炆委以重任,直接統(tǒng)領(lǐng)大軍和朱棣進行戰(zhàn)斗。在白溝大戰(zhàn)當(dāng)中,身為主帥的李景隆,因為自身指揮失誤而潰敗,多虧了徐輝祖及時領(lǐng)兵趕到,才掩護李景隆撤退。
相比之下,徐家的另外兩個男丁,立場就不太一樣了。
老二徐膺緒,這期間一直置身事外。既沒有去幫朱棣,也沒有去幫朱允炆。而老四徐增壽,則是暗地里站到了朱棣那一頭。雖然身在南京,但卻經(jīng)常向朱棣傳遞消息,做了一個間諜??上У氖?,后來徐增壽的這種所作所為,被朱允炆察覺到了。朱允炆親手執(zhí)劍,將其當(dāng)面誅殺。
就在徐增壽死后沒過多久,燕王朱棣便一路打到了南京。隨著守城大將李景隆主動開門獻降,南京被朱棣攻陷,朱允炆則是在一場大火當(dāng)中,徹底失蹤。
自此,靖難之役結(jié)束,朱棣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朱棣勝利之后,對于如何處置徐家,也有些無奈。一方面,徐家是他的親族,徐家的長女是他的正妻。而徐家的老四徐增壽,之前更是多次為他傳遞消息,貢獻極大。另一方面,徐家的長子徐輝祖,昔日曾帶兵進攻他,一度是他最大的敵人。
徐家的其他人還好說,唯有在處置徐輝祖這件事上,朱棣犯了難。
殺徐輝祖,自己媳婦肯定不愿意;不殺徐輝祖,似乎也不足以立威。最重要的是,在朱棣入城之后,徐輝祖依然不肯投降,依然反對朱棣。
要是徐輝祖都可以安然無恙的話,那以后大家肯定都敢和朱棣作對了。
但就在這個關(guān)鍵的時候,徐輝祖寫下了 丹書鐵券,確實是徐輝祖保住一命的直接原因。不過相比之下,更重要的可能還是他的那個國舅身份。朱棣其實并不想殺徐輝祖,哪怕徐輝祖之前和他作對,也是一樣的。身為歷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君王之一,朱棣這點心胸還是有的。朱棣最在意的,其實是在他入城之后,徐輝祖依然不愿投降,這就比較麻煩了。而所謂的丹書鐵券,則成了朱棣給徐輝祖免死的一個借口。
如果朱棣真的鐵了心想殺徐輝祖的話,那徐家的這道免死金牌,其實還真未必管用。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