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文化教育高度繁榮,才子佳人相繼而出。北宋有歐陽修,醉情山水,歌以詠志;有大文豪蘇軾,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也有蘇門六君子,文采斐然;還有王安石不僅官做的大,詩詞歌賦也是極有造詣......
然而,到了南宋,除了辛棄疾,陸游,范成大等詩人善作詩詞,但詩名都不及一位巾幗女子——李清照。
她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不僅擅長書畫,又通曉金石,對詩詞的造詣更是絕無僅有,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
她的詞不落窠臼,自成一體,“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絲毫不輸與任何詞人,足以可李白,李煜并稱詞家“三李”。
現(xiàn)代詩人臧克家這樣形容她: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個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p>
較之她的詞,名垂千古而不朽。更令人崇敬的是,她的人格之偉大,足以使之芳名永存。她不僅有著卓越的才華,淵博的學(xué)識,還有著非同閨閣女子一般的豪情,以及崇高的愛國情懷。
當(dāng)然,她的愛國豪情從哪里體現(xiàn)呢?
公元1127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俘虜了眾多宋朝宗室并擄走徽、欽二帝。這場靖康之難,使得趙宋王朝被迫南逃,改元建炎,重建宋朝。而李清照隨夫君趙明誠奔母喪到建康,次年便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突然爆發(fā)叛亂,趙明誠一介文人,沒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十分恥辱,在南渡路過烏江時,有感于昔日項羽烏江自刎的雄渾悲壯,她寫下一首五律《夏日絕句》: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詩人開篇,手起筆落,破空而起,勢如千鈞,先聲奪人地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為英雄豪杰的氣魄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起敬。
宋朝之前,能被稱之為人中豪杰的,也只有漢高祖劉邦時期的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張良曾輔佐劉邦順利入關(guān),并在鴻門宴中與項羽斗志,讓劉邦逃出升天,“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名副其實。
蕭何跟隨劉邦一起打天下,振興國家,安撫百姓,不絕糧道的非凡政治才能。
韓信,作為西漢著名的大將,能連百萬之眾,攻無不取,戰(zhàn)無不勝,有勇有謀,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
這三個人都是首屈一指,忠君愛國的大人物。李清照開篇就說生來就要以他們?yōu)榘駱?,做一個人中豪杰。
反之,就是死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就像屈原在《國殤》中所言: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p>
詩人豪言壯語,只要能當(dāng)英雄豪杰,就是生死又有何懼。僅僅十字,直指人心,戳到了南宋那些茍且偷生的當(dāng)權(quán)者的脊骨。他們貪生怕死,一味委曲求全,賣國求榮,導(dǎo)致如今南宋山河破碎的局面,實在可恥。
詩人一介婦人都有這等凜然風(fēng)骨,這等浩然正氣,這等堅韌氣魄當(dāng)真是巾幗不讓須眉。怎么不令身為丈夫的趙明誠汗顏呢?
南渡烏江,詩人感懷時事,想起昔日楚霸王項羽,那是何等的悲壯。自垓下之戰(zhàn)慘敗,項羽只余28騎,他自忖不能脫身,依然奮勇殺敵,斬掉敵方幾百人。逃到烏江時,本可以南渡回江東,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但是他卻以無顏面見江東父老為由,自刎烏江,身死他鄉(xiāng)!
都說“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項羽只要度過烏江,說不定就能東山再起,與劉邦爭霸。但是他英雄豪邁,怎愿茍且偷生,愧對江東父老。他不過江東,不是不愿,也不是不想,更不是不能,而是“不肯”,這是他的氣節(jié)所在!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個“不肯”猶如神來之筆,給我們營造出一種“士可殺不可辱”的英雄氣魄。筆落驚風(fēng)雨,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fù)任何言語!
詩人追思項羽,思的是他的英雄氣節(jié),這是當(dāng)時南宋朝堂當(dāng)政者所沒有的精神。放眼看去,南宋朝堂的當(dāng)權(quán)者,不顧百姓安危,只顧自己逃命,拋棄大好河山,這等茍且偷安的行徑,是詩人最痛恨且最無能為力的事實。
這首詩起調(diào)高亢,淳淳愛國之情,溢于言表,凸現(xiàn)了詩人崇高的人生價值取向:生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英雄豪杰。
詩人借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dāng)權(quán)者的無恥行徑,正氣凜然,直指人心。
全詩僅二十個字,卻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絲毫沒有堆砌之弊,朗朗上口,令人讀之無不稱快。
這樣豪邁霸氣,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婉約詞人李清照這一女性之手,是不是感覺直接碾壓一眾須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