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的好萊塢,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個關鍵階段,這時有聲電影的出現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人們對聲音技巧的運用到了純熟的地步。而作為好萊塢的拿手好戲,類型片也發(fā)展到了頂峰,西部片、喜劇片、強盜片等等,已經至善至美。程式化的劇情結構,永遠是金碧輝煌的豪華場面,一個賽過一個漂亮的超級女明星,構成好萊塢電影的基本模式。這種輝煌、這種成熟、這種碩果累累的豐收、這種讓人陶醉的完善,都預示著好萊塢已經具備了從頂峰下滑的一切條件。因為這時的好萊塢已經故步自封,已經聽不進意見,已經激不起靈感了。這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雖然歐洲市場大部分被納粹德國封閉,但專門拍給前線士兵看的娛樂片仍然十分暢銷,好萊塢制片人的收益沒有受到影響。在好萊塢的鼎盛時期,敢于在這個龐然大物的嚴密統(tǒng)治下開拓一條新路,并為電影美學作出重大貢獻的是好萊塢青年導演——奧遜·威爾斯。 公民凱恩,美國 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1915—1985)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一個富裕但并不美滿的家庭,他母親過早去世,父親是個酒鬼。威爾斯從小特別聰明,兩歲能閱讀,7歲就會拉一手好提琴,10歲就能背莎士比亞詩劇。他父親看兒子喜歡戲劇,就經常找一幫當演員的酒友來家里演戲,對他起了一定的熏陶作用。不久他被送進一所管教非常嚴格的杜德男校上學,但湊巧這個學校的杜德校長是一個狂熱戲劇愛好者,經常在學校組織舞臺演出,威爾斯因此如魚得水,不僅經常參加演出,而且常以導演的姿態(tài)出現,非常神氣。在這個學校,他下決心終身當一名演員,最后成為導演。所以到20歲時,這位有“美國神童”美譽的威爾斯在舞臺上已經屢獲成功,譽滿美國。然而把威爾遜推入好萊塢的卻是另外一件至今讓人津津樂道的“大事”。1938年萬圣節(jié)(10月31日)是美國人縱情胡鬧的日子,這天晚上一個身份不明的播音員突然打斷了廣播電臺正常播出的節(jié)目,宣布火星人在新澤西州著陸的消息,并不時插入類似的實況,中間還夾著內務部長的一篇戲劇性的講話,最后是總統(tǒng)出場證實這場災難的嚴重性。這使幾十萬人以為世界末日到了,人們四處逃命,城里人往鄉(xiāng)下逃,鄉(xiāng)下人往城里躲,公路上無數汽車奔馳,醫(yī)院里擠滿了傷員和心臟病人,還有人趁火打劫,半個美國被恐懼籠罩,直到人們想起這是一個萬圣節(jié)的玩笑時才回過味來。這一出色的惡作劇使威爾斯名聲大振,一直到幾年后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播音員用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聲音宣布這一消息時,好多人還以為又是威爾斯的追隨者在搞“狼來了”的把戲。事情發(fā)生后,好萊塢那些專門羅織人才的人便登門求賢,雷電華公司董事長親自登門聘請威爾斯,破例在聘書上寫明給予他制片人兼導演的特殊權力和每年一部影片,分紅利25%的優(yōu)厚待遇。進入世界影都之前,奧遜·威爾斯沒有任何拍片經驗,據說作為業(yè)余愛好者拍過兩本16毫米的短片,卻談不上什么從影的經歷。但威爾斯并沒有受寵若驚的感覺,而是放開手腳大干起來,他決定以當時美國報界巨頭,控制美國大部分報紙股份的威廉·倫道爾夫·赫斯特骯臟的發(fā)家史和私人生活作為他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故事影片,最后拍成了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杰作《公民凱恩》(1941)。 影片開始于黎明時分,威嚴的桑那都莊園屹立在佛羅里達海濱的山頂上。長鏡頭從遠處向里推,在一扇大門停下,大門上嵌著一個碩大的“K”字,鏡頭推進莊園越過窗戶,一位垂危的白發(fā)老人躺在床上,原來被稱為“美國的忽必烈”的著名報業(yè)大王,76歲的查利斯·福斯特·凱恩正處于死亡的彌留之際,只聽見他說了一句話“玫瑰花蕾”,便再也沒有醒來,從他手中滑出一個里面鑲有飄揚雪花的玻璃球。對于“玫瑰花蕾”,在場的沒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人以為是關于他大筆遺產的暗語,有人以為是某個情婦的愛稱。一組8分鐘的新聞紀錄片展示了凱恩奇跡般的一生,解說詞說:“凱恩的帝國在其昌盛時期,曾經控制著37家報紙,13家雜志和一個無線電廣播網,是帝國中的帝國?!毙侣勭R頭追溯了他創(chuàng)辦了《問事報》,涉足政壇,與總統(tǒng)的侄女結婚又離婚,又與女歌星蘇珊結婚,以至于在競選州長中一敗涂地,直至晚年孤身一人住在桑那都莊園的一生。一位青年記者湯姆遜對這部新聞片不滿意,決心以“玫瑰花蕾”之謎為契機,對這個已經去世的人們褒貶不一的大人物進行調查。經過六次查訪,對接觸過凱恩的人進行詳盡地查訪,雖然還沒有弄清楚“玫瑰花蕾”的確切含義,但對凱恩一生及其為人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原來小凱恩的父母是開小旅店的店主,由于一位房客付不起租金用一家金礦的產權契約作抵押,后來這家金礦行情見漲,于是凱恩家發(fā)了橫財,成了巨商。他父母請來了華爾街金融巨頭賽切爾來當他們的財產委托人,并作為小凱恩的監(jiān)護人到25歲。這一段里有一個小凱恩非常興奮地在用雪橇滑雪的場面,他母親決定讓他離開家由賽切爾托管和教育,而天真的小孩不愿意離開母親和溫暖的家。在離家之前,小凱恩用雪橇猛擊賽切爾的肚子,接著就是那所房子的中景:雪花紛紛飛,覆蓋在雪橇上。25歲時凱恩自理財產,他這時目空一切,買下了美國一家大報《問事報》并對報紙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發(fā)行量大增,擊敗了競爭對手《紀實報》,并把《紀實報》的高級記者、編輯用高薪網羅過來。從此凱恩實力大增成為報業(yè)巨頭,不久又與總統(tǒng)的侄女結了婚,躋身于上流社會,他的財務遍及全美國。這個人干勁十足卻態(tài)度蠻橫,權力欲極強,不信任任何人,連他的妻子也不相信。開始他與妻子愛米麗的關系挺融洽,但不久,凱恩為了權力忙得不亦樂乎,致使感情產生裂痕,矛盾加劇。凱恩不滿足于企業(yè)界的成功。又參加州長競選,但他的競選對手拋出他與歌女蘇珊的桃色新聞,使凱恩競選遭到慘敗,妻子也帶著兒子離他而去,凱恩的生活一下子幾乎跌入低谷。但凱恩并不死心,兩年后,妻子死于車禍,他正式娶蘇珊為妻,并違背蘇珊的意愿,決心要使蘇珊成為歌星,他花了300萬美元專門為蘇珊建造了芝加哥歌劇院,揭幕的那天晚上,他請來各界名流,為蘇珊捧場,但蘇珊演出并不成功。從此他脾氣更加暴躁,讓蘇珊隱居在私人莊園再也沒出來。不久蘇珊也離他而去,因為蘇珊感到凱恩對她就像收藏古玩珍品一樣把她放在家中,并沒有真正的愛情。蘇珊走后凱恩歇斯底里發(fā)作把蘇珊臥室中的家具砸得粉碎,唯獨剩了一個內有雪花的玻璃球。最后他失去對報紙的控制,失去了妻子、情人、朋友和一切,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在別墅里。 在記者湯姆遜采訪完了最后一個人,凱恩的管家后正要離開莊園時,人們正在清理他的家產,在一個地下室里,有些廢物被扔進壁爐燒掉。湯姆遜對一個同事說:“凱恩是這樣一個人,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然后又失去了這一切,'玫瑰花蕾’也許是他沒能得到的,或是他失去了的東西,我不相信一兩個字能解釋一個人的一生。”這時觀眾看見雜物中有一副小雪橇上寫著幾個字“玫瑰花蕾”,這副雪橇正是他童年時滑雪用的,最后雪橇被扔進壁爐燒掉,鏡頭上移,頂層的煙囪冒出來的煙,鏡頭最后切到“閑人免進”的牌子,慢慢退出桑那都莊園,影片結束。 這部影片背叛了好萊塢一貫的逃避現實的傳統(tǒng),把鏡頭直接切入美國社會中最有勢力的報業(yè)大王的私生活,以現代的敘事結構揭示了一部殘酷的發(fā)家史和一部悲劇式的感情發(fā)展史。這部影片有點像偵探片,它通過記者湯姆遜的調查,訊問了五個與凱恩關系密切的知情人,而這五個講述凱恩情況的人都通過回憶從各自不同角度來評價這個有爭議的人物。這種調查與回憶相結合的方式,構成了影片的整體結構,也使這個人物變得復雜化、完整化,立體化,人們可以從一個總的角度對他的一生加以衡量。影片的結尾和影片本身一樣復雜,影片始終沒有明確解開“玫瑰花蕾”之謎。結尾時,一面是記者的結論:“我不相信用一兩個字能說明一個人的一生”,一面是觀眾終于在一副小雪橇板上看到了“玫瑰花蕾”這幾個正在燃燒的字。這是一種什么暗示呢?一位一生轟轟烈烈,擁有萬貫家產的百萬富翁臨死前卻只想到已經破舊的小雪橇板。這幾個字也許包含了凱恩一生的艱辛和成敗;也許包含了對兒時純真生活的向往,對成年后爾虞我詐生活的厭惡;也許包含了兒時與母親分離時的痛苦,對臨終時孤零零一個人這種沒有愛的故事的感嘆。影片以含而不露的筆調,將現代社會問題提升到了人性異化的哲學高度,深刻地展示出凱恩性格中的巨大矛盾,即被資本燃起的貪婪與專橫,同人性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公民凱恩》被稱為具有一種嶄新思維方式的現代電影的紀念碑。結尾鏡頭中冒煙的煙囪和“閑人免進”的牌子都給人一種不確切但又異常豐富的含義。 從結構上看,奧遜·威爾斯已經沖破了好萊塢影片封閉的單視點的結構形式。對故事片作了開放式的多視點的結構形式和倒敘式的處理,他不像傳統(tǒng)電影那樣,把導演所理解的現實意義,以一種強迫的方式灌輸給觀眾,使觀眾接受導演的世界觀、審美觀,以及對某事件、某個人物的評價?!豆駝P恩》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完整的、豐富復雜的現實情景,讓觀眾自己去感受、去思考,而不強迫觀眾去注意什么,去接受導演的單一觀點。通過凱恩生前這些了解他的人對他的各種評價,人們可以挖掘出一個更深、更復雜、更完整的人格。 在鏡頭運用上,威爾斯也作了大膽的嘗試。他把長鏡頭與蒙太奇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電影時空自由的特點。他把長鏡頭作為一種表現手段,如在記者湯姆遜到夜總會采訪蘇珊時,鏡頭開始對準一幅模糊不清的廣告畫,一道閃電照亮了這幅廣告,原來是蘇珊的廣告頭像,然后攝影機不間斷地在雨夜中向上移到屋頂處,又一道閃電,攝影機從房頂的天窗上照進夜總會的內景:潦倒的蘇珊正在一張小桌旁獨自喝酒,邊飲邊哭。另外在芝加哥歌劇院里,蘇珊演唱時,鏡頭先是對準聲嘶力竭在唱歌的蘇珊,然后慢慢向上移,一直移到舞臺頂部,停在兩個忍俊不禁的舞臺工人身上。影片結尾處,在湯姆遜發(fā)表了“玫瑰花蕾”的宏論后,攝影機在堆積如山的紙箱和雜物中間移動,半天才移到火爐邊停在正在燃燒的雪橇上。這些長鏡頭都是一種不間斷的蒙太奇表現手法,既有豐富的含義又有真實感。威爾斯用蒙太奇去壓縮時間,大大擴展了影片的容量,使這部影片能夠簡潔地展現主人公一生的重大事件,比如在表現凱恩與第一個妻子感情逐漸淡化的過程只用了六個鏡頭,而且場景完全沒變,都是在餐廳的餐桌上,只是用衣服的變化和動作表現兩人感情的疏遠;第一個鏡頭凱恩和夫人都穿著禮服,邊吃邊談話,氣氛很融洽,凱恩還站起來給妻子倒牛奶;第二個鏡頭還是吃早餐,彼此只交談了幾句,凱恩沒有動作;接下來每次兩人的交談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最后一個鏡頭,凱恩在看他辦的報紙《問事報》,妻子卻在看對手的報紙《紀事報》,這一組鏡頭的音響甚至沒有中斷,好像一直在交談,但從甜言蜜語慢慢轉成相互指責,幾分鐘的鏡頭干凈利落而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夫妻兩人八年感情變化發(fā)展的過程。這部影片中,對音響蒙太奇的成功運用得益于威爾斯曾經從事過廣播工作,他對聲音的效果十分敏感。如有一場戲,蘇珊正在她破舊的住所為凱恩彈鋼琴,曲子沒有變,但鏡頭卻化入一所上等公寓,一架嶄新的鋼琴,凱恩在為她鼓掌。在另一場戲中,凱恩辭退了老同學、老朋友萊蘭,并給了一張2.5萬元的支票,蘇珊一邊看著萊蘭把支票撕成碎片,一邊指責凱恩的做法不對,兩人吵了起來。這時外面有一個黑人正在唱“那不會是愛情,因為沒有真正的愛情”,這里音樂含蓄的使用已經相當成功。 后來人們議論最多的是威爾斯使用的縱深鏡頭,也就是把前景到后景的所有的物體都清晰地顯示在焦點之內的鏡頭。他在影片中多次使用了這種縱深鏡頭。在童年回憶的那場戲中,前景是房間里的凱恩的父母和賽切爾,后景是通過窗戶看到小凱恩最后一次在雪地上盡情地玩耍。在這里如果是倡導蒙太奇的愛森斯坦就會反復切換室內和室外的鏡頭以便交代關系,而威爾斯用一個鏡頭同時把外景和內景展現給觀眾看。最精彩的縱深鏡頭運用是蘇珊不愿當歌劇演員,凱恩強迫她當,她企圖自殺的一場戲。鏡頭上,前景是一只玻璃杯和一瓶安眠藥,中景是枕頭上蘇珊的面部特寫,后景是門上和門下透進來的光線。這時的音響也是立體的,觀眾同時聽見近處蘇珊的喘息聲和遠處凱恩在拼命敲門的聲音。兩種聲音造成一種緊張氣氛,縱深鏡頭又造成距離感。在蘇珊出走以后一場戲中,凱恩孤獨地在桑那都豪華的大廳里邁著步子,大廳四周的鏡子重重疊疊地映出凱恩老態(tài)龍鐘的身影,造成同一畫面上前后景重疊。這里是用縱深鏡頭表現凱恩人性被扭曲的形象,利用空間變形把紀實性和表現性融為一體,非常有新意。后來法國影評家巴贊反復用威爾斯的縱深鏡頭來反對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 這部影片由奧遜·威爾斯本人主演,在拍攝過程中就充滿了戲劇性。拍攝花了15個星期,一直在完全保密的情況下拍攝,他甚至打破好萊塢的慣例,不讓經理插手他的最后剪輯工作。盡管如此還是鬧得滿城風雨,因為影片主人公的原型是取材于當時蜚聲美國的報業(yè)大王赫斯特,這位大亨聽到這個消息后勃然大怒,他要不惜一切手段制止影片的發(fā)行。他命令他擁有的100多家報刊不準宣傳這部影片,不準登廣告,不準寫評論,甚至對雷電華公司進行圍攻,聲稱要買下全部拷貝然后銷毀。但威爾斯根本不理會這些,赫斯特的圍攻反而為他的影片作了廣告。1941年4月9日《公民凱恩》在紐約百老匯劇院和洛杉磯大使劇院同時舉行首映式,評論界如醉如癡地大加贊賞。但不幸的是,不知是由于過分宣傳使觀眾的希望值變大,還是其他原因,廣大觀眾對這部影片僅僅停留在禮節(jié)性贊賞之中,最后這部影片竟然票房很不好,使雷電華公司虧了一大筆錢。據巴贊分析,《公民凱恩》是一部成年人的影片,超出了當時一般美國觀眾的智力水平?;蛘哒f,這部影片最多是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美國人還沒有想過看電影還要自己去思考。 從此,奧遜·威爾斯走上了一條極艱難的道路?!豆駝P恩》在經濟上失敗后,雖然威爾斯聲望仍然很高,但他已經失去了自由選擇題材的權力。不久,他在公司命令下拍了另一部影片《安倍遜大族》(1942)。這部影片是講美國中部小鎮(zhèn)上一個家族的變遷史,反映家族成員之間的愛情糾葛。威爾斯在處理這些愛情故事時進行大量的心理描寫和社會性的分析,使這部影片具備了理性的震撼力。但是正是由于這些心理描寫使《安倍遜大族》在商業(yè)上又一次失敗,甚至趕不上《公民凱恩》的收入。雷電華公司料到了這種后果,所以在剪輯時就把威爾斯打發(fā)到南方去拍片了。公司補拍了一些片斷加在里面,并把原片砍掉了43分鐘,使之成為一部支離破碎的影片。其中補拍的鏡頭明顯不是出自威爾斯之手,但仍有很多威爾斯拍的精彩場面為后人贊嘆不已。 以后威爾斯雖然還能拍片,但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榮耀。1958年以前他又拍了十幾部影片,但因為他抗議公司任意刪改他的影片,與公司鬧得天翻地覆。由于積怨太深,1958年,這位天才的導演被趕出好萊塢。他被好萊塢稱為“制造麻煩的人”,此后他在歐洲過著極不安定的生活。為了籌集資金和維持生活,他接受各種片約,執(zhí)導他根本不愿拍的電影,甚至在別人的影片中擔任小角色,到70年代退出歐洲影壇為止他共拍了三十多部影片,其中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影片。他回美國時好萊塢早已把他忘記了,新一代的觀眾從來沒有看過他的電影,這時候他在美國的形象只是在電視屏幕上指著保羅·馬通公司的酒,甜聲甜氣地說:“我們的酒不到年頭絕不出售。”誰也沒想到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為電影藝術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對電影瘋狂的愛好使這位優(yōu)秀的導演不斷與命運抗爭,在70歲高齡時,他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促使他重返影壇,想把莎劇《李爾王》改編搬上銀幕。正當他為他的拍片計劃作準備的時候,1985年10月11日,他的司機發(fā)現他死在洛杉磯自己的私人住宅里。 巴贊說:“今天的奧斯卡舍得三個五個地給裝腔作勢的冒牌理性影片發(fā)奧斯卡金像,卻只賞給《公民凱恩》的作者、演員兼導演一個最佳劇本獎。”這些話表達了影評界對好萊塢的極度不滿與憤怒。在每四年一次的由全世界最有名望的電影理論家評選歷史上最佳的12部影片中,《公民凱恩》每次都名列前茅??赡苁浅鲇谳浾摰膲毫Γ?975年美國電影研究院為奧遜·威爾斯頒發(fā)“終身成就獎”,總算為這位藝術家的藝術生涯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