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中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br> 一個人能了解、認識別人那叫智慧,若能真正明白、清楚自己,那才是真正的聰明。 但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人,以圣人自居,遇到事情,只會挑別人的毛病,不會反躬自省。 要懂得眾生皆平等,凡事學(xué)會從自身找原因,學(xué)會給自己看病,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的修養(yǎng)。 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身的“毛病” 《左傳》中講:“人非圣賢,孰能無過?!?br> 告訴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日常生活中難免犯錯。 犯錯了,及時改正,那這樣就是更好的了。 所以,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毛病”。 曾國藩有個弟弟,叫曾國華,天資聰穎,但科舉之路很坎坷。 多次考取秀才不中,無奈之下,他想到了走捷徑。 花錢買了個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以為這樣就可以越過秀才,直接考取舉人了。 結(jié)果還是名落孫山。 得知落榜后,曾國華開始不停的抱怨。抱怨自己的生不逢時、命運不公,抱怨哥哥曾國藩不“照顧他”。 埋怨老婆管他不嚴,荒廢學(xué)業(yè)。甚至有放棄科考的心思。 曾國藩知道后,非常生氣,書信一封寄給弟弟。 告誡他:“牢騷多,性情懶。” 曾國藩認為,自己科考失敗不要總歸結(jié)于他人外部原因的過錯,學(xué)會從自身出發(fā)找原因。 曾國藩6次科舉失敗,第7次才取得成功。 但他從來沒有抱怨別人的過錯,而是翻閱歷次考卷,總結(jié)經(jīng)驗,加深鞏固知識, 最終科舉成功,“十年七遷,連躍十級”,成為一代“完人”。 《論語》中講:“小人無過,君子常過?!?br> 我們遇到挫折、困難,不怨天尤人,而要學(xué)會反躬自省,向內(nèi)求。 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毛病”,這樣我們就可以披荊斬棘,努力抵達勝利的彼岸。 看到自己言行上的“病” 《論語·里仁》中講:“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br> 孔子告訴我們做人要少說話,多做事,謹言慎行。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言語,總是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不僅傷害別人,更是招惹是非。 從前,村里有一個20多歲年輕人,聰明、機靈、做事好。 但有一個毛病口無遮攔,經(jīng)常傷害別人, 其他人都非常討厭他,自己也一直單身沒找到對象。 一天一位智者游學(xué)到此,這個年輕人出言不遜,還要驅(qū)逐他。 智者說:“我教你個方法,學(xué)會后自然心儀的對象就會出現(xiàn)?!?br> 智者讓他每次生氣時,在自己樹上訂個釘子,年輕人答應(yīng)了他的要求。 當(dāng)天就在樹上訂了幾十個釘子。 年輕人看著滿是釘子的樹,暗自懊悔,立志改掉自己的壞毛病。 之后樹上的釘子越來越少,直到好幾天再也沒有釘釘子。 智者知道后,又跟他說:“假如你一天都沒生氣,那就拔掉一個釘子?!?br> 不久樹上的釘子就都拔光了。 智者指著大樹對他說: “雖然你的釘子都拔出來了,但你看樹干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你說出的話就像這釘子一樣,雖然可取回,但傷害就像這傷疤一樣永遠沒辦法消除?!?br>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br> 我們要學(xué)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看到自己言行上的“病”,規(guī)范糾正它,守住自己的福氣。 人最好的“醫(yī)生”,永遠是自己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br> 遇到不順額的事,學(xué)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是一切的根源,這一個人最大的修養(yǎng)。 曹操在晚年患有頭疾,不患則已,一旦發(fā)作,便頭痛欲裂。 恰巧患病那天,華佗路過那里,曹丕便請他為曹操看病。 華佗看后,眉頭緊鎖,連連搖頭,說:“丞相積勞成疾,時間太長,已深入骨髓,需要切頭才可救治。” 華佗所說切頭,即現(xiàn)在的做手術(shù)。 曹操聽后,非常疑惑不解。華佗為其解釋,但他不聽。 并且還懷疑華佗與關(guān)羽暗中勾結(jié),便殺了他。 結(jié)果,曹操不久便病情加重,一命嗚呼。 靠天靠地靠父母,永遠不如靠自己。 再好的醫(yī)生也只能醫(yī)治我們身體的頑疾, 心里的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將心門打開,用真誠的心接受身邊的人。 人生在世,最懂你的人是自己,最好的“醫(yī)生”,永遠是自己。 ▽ 古人講:“吾日三省吾身”。 愿我們能看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學(xué)會反省自己,不斷提升自己,屬于我們的美好將不期而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