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世界上只有四種病——“風、寒、暑、濕”!什么腦瓜疼、痛經(jīng)、子宮肌瘤、關節(jié)炎....各種亂七八糟的病,皆源于這4個字…… 其中,身體所有的問題都跟寒有關。如果你特別去調查一些長壽老人,其實避寒就暖才是他們最大的優(yōu)勢,才不是什么長壽粥、紅燒肉之類的。 濕可以和寒、熱、暑、風等任何一個結黨營私,狼狽為奸。有寒就有濕,寒和濕更是好兄弟,最喜歡一起出現(xiàn),引起各種“陰成形”的婦科問題:子宮肌瘤、附件囊腫、盆腔積液... 并且,積寒、濕氣都有特定的部位,這個各位一定要知道,知道了才能很好的把它給牽出來↓ 2、濕氣藏在哪里? 相信好多灸友深有體會,年輕的時候,腿還是比較修長的,到了中年后,“大象腿”就出來了,以為是發(fā)福了,其實是寒濕都積聚在了腿上。 腿是一個儲藏的器官,年輕時儲藏血液,歲數(shù)大了,腿沒有充足的血液儲藏,就只能儲藏寒濕這些毒素了。 濕為重濁有質之邪,在身體里往往向下走,類水屬陰,人體下部亦屬陰,同類相求,故濕邪為病,多易傷及人體下部,如水腫、濕疹等病多以下肢較為多見。 肺虛、脾虛、腎虛都可導致水腫,但脾虛導致的水腫尤其體現(xiàn)在腿。因為脾運化水濕,小腿是脾經(jīng)的主要陣地。如果你小腿肚發(fā)酸發(fā)脹、雙腿乏力、下肢水腫,那多是水濕聚集在這里的表現(xiàn)。 3、寒氣藏在哪里? 積寒有特定的部位,首先是在后背,其次從臀部往下,一直到大腿、膝腘窩。我們說“背薄一寸,命長十年”,背僅有一層薄薄的肌肉御寒,大椎穴更是寒氣的重要入口,后背侵入寒氣后會自動累積脂肪御寒??此剖侵?,其實盡是寒濕。 中國醫(yī)藥衛(wèi)生文化協(xié)會中醫(yī)藥分會招募會員單位及委員管理辦公室主任(個人會員免費)▼▼ 臀部如果不結實,那它聚的也是寒氣,因為臀部處在人體軀干部最低位置,又臨近盆腔,是很容易出現(xiàn)寒濕停聚的。此外,如果是宮寒的人,小肚子也會松弛、長贅肉,也是寒氣積累的表現(xiàn)! 大腿很粗的,也多是寒氣。上肢有了寒氣,寒凝血滯,把腿上的能量阻隔住了,大腿上的能量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 長潰瘍、長痘痘,高血壓,但是兩腳冰涼,這就是身體寒氣重但發(fā)生阻隔的現(xiàn)象,積熱憋在里面,沒有出路,只能往上走,因為往上比較順暢,所以熱都在臉上發(fā)了。 4、艾灸后,濕氣去哪了? 體內寒濕重的人,用艾灸這個方法非常對口,灸后一段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臉色和皮膚,都開始一點點變得干凈、通透,其實就是水濕的顏色下去了。還會出現(xiàn)排氣(放屁)、打嗝變多,小便增加、排便順暢,原來舌苔膩,舌邊有齒痕,也會慢慢消褪了。 這個水濕去哪兒了呢?一個就是通過排汗或者排便排出去了,艾灸后出汗、排濁水,是一個很好的好現(xiàn)象,其實都是濕氣外排的具體表現(xiàn)!要想排濕效果好,把握每一天艾灸的機會! 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后,開始起紅疹、濕疹、硬疙瘩,這也是排濕毒的一種表現(xiàn)。一般繼續(xù)艾灸,紅疹、濕疹慢慢會下去,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也會慢慢消失。 而女性排濕毒的方式更多一些,比如有的婦科疾病在艾灸的時候,會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會有水樣的,有的會有膿樣的分泌物。如果有肌瘤,積液,囊腫等婦科疾病,在經(jīng)期的時候,會有爛肉,血塊,血水等排出,這些都是排濕毒的表現(xiàn)。 5、那么,寒氣是怎么排出去的呢? 中醫(yī)免疫系統(tǒng)療法,亞健康群體的福音▼▼ 點擊左下方關注原公眾號,轉發(fā)給有需要的人! 經(jīng)過幾次艾灸,或一段時間的艾灸后,有的人會表現(xiàn)出肢體冰涼、冒寒氣、怕冷,這是寒氣用艾灸后在體表的反應—— 有的是臟腑內的寒氣表現(xiàn)在體表,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的季節(jié)更加嚴重,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 而且這種現(xiàn)象還可能出現(xiàn)走竄的情況,比如灸肚子的時候,可能小腿部位感到一股涼意,那就表示把寒氣趕到下面去了。 這種情況就可以一直灸,灸到體內感覺不到任何寒意,反而覺得渾身暖烘烘的,那就表示寒氣排的差不多了。 6、祛寒濕,灸這里,管用 ! (1)艾灸祛濕氣,就像太陽曬衣服! 艾灸祛濕,主要穴位:脾俞、水分穴、豐隆穴、解溪穴、足三里、太白穴。 腿是濕氣的大本營!如果記不住穴位,那就順著小腿內側脾經(jīng)從上往下灸,濕氣重的人,剛開始灸可能會有刺痛感,堅持灸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連腿都會變美。 另外要少吃鹽去水腫,經(jīng)常吃多鹽的食物,容易令體內積存過多水分,形成水腫。都說運動是祛水濕最經(jīng)濟簡單的,這話一點也不假。 (2)艾灸祛寒氣,就像火融化冰! 永遠記住,背是人體火爐!后背每個腧穴都跟五臟相通,“腧”就是通道,直接通到臟腑,在后背這一灸,冰遇到火,“有理也說不清”,能把五臟因為受寒處于麻木狀態(tài)的機能給激活了,各個臟腑協(xié)作、運作起來,身體里積的寒、熱,自己就順了。 所以說艾灸這種溫暖的力量能讓身體各個組織、細胞重新“破冰建交”。 艾灸驅散寒氣,溫通經(jīng)脈,但其本質在于為身體補陽氣,養(yǎng)臟腑,提高人體自愈力、免疫力。 艾灸祛寒主要穴位:背部腧穴(肝膽脾胃俞)、督脈(百會、命門尤其要灸) 百會是足三陽經(jīng)與督脈陽氣交匯之處,是諸陽之會。頸椎、胸椎心俞部位、腰椎這三個部位,也是背部最容易淤堵的地方,一個部位可以艾灸45分鐘,同時每次兼顧灸涌泉、太溪等穴,25-35分鐘,防止上火,讓陽氣傳達腿部。 如果臀部也是常年冰涼,也可以兼顧艾灸八髎穴,和坐灸臀部,祛除臀部寒冰,還能很好的改善婦科問題:痛經(jīng)、閉經(jīng)、月經(jīng)有血塊、量少、推出子宮肌瘤、囊腫等,這些寒濕成成形導致的問題! 除了艾灸,再推薦一個祛寒濕的食療:生姜大棗茶 大棗25~30克,生姜10克,紅茶0.5~1.5克。將大棗加水煮熟晾干。生姜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黃。 再將大棗、生姜和紅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食棗。生姜驅寒,紅棗補血,姜棗健脾養(yǎng)胃療效很好,最適合寒濕體質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