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真菌分類及少見菌的鑒別

 meihb 2022-09-02 發(fā)布于江蘇

作者:徐和平

單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

圖片

真菌分類

從實驗室診斷的角度出發(fā),我們來認識一下真菌。

當我們拿到一個真菌,首先判斷其是酵母樣真菌、絲狀真菌,還是雙相菌。酵母樣真菌中包括了念珠菌、隱球菌、毛孢子菌、馬拉色菌與肺孢子菌等,雙相菌則涵蓋了馬爾尼菲籃狀菌、申克孢子絲菌復合群、組織胞漿菌、球孢子菌、芽生菌、副球孢子菌、伊蒙菌等。

絲狀真菌在形態(tài)學鑒定方面難度較大,一般通過菌絲顏色、是否分隔來作初步分類,如果菌絲無隔,則劃分為蟲霉門(耳霉、蛙糞霉)和毛霉門(毛霉、根霉、根毛霉等);如果菌絲有隔,則可分為暗色菌絲(枝孢霉、瓶霉等)、透明菌絲(曲霉、鐮刀菌等)和皮膚癬菌三部分。其中皮膚癬菌以前分為三大類,即表皮癬菌、毛癬菌和小孢子菌。隨著多項分類法的介入,又將小孢子菌和毛癬菌進行重新分類,因此目前皮膚癬菌包括七大類,即:表皮癬菌、毛癬菌、小孢子菌、冠癬菌、奈尼茲菌、節(jié)皮菌、帕氏桿菌。

圖片

在重要的醫(yī)學真菌分類中又包括了擔子菌門、子囊菌門、毛霉門和蟲霉門。

圖片

在念珠菌屬中,既往認為白念珠菌為主,非白念珠菌次之,但近年發(fā)現(xiàn)非白念珠菌感染在臨床上有增多趨勢。隨著質(zhì)譜分析和分子測序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我們在做真菌鑒定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非常奇怪的名稱,例如尼瓦利亞念珠菌(C.nivariensis),它實際上就是以前的光滑念珠菌。念珠菌的分類逐漸細化,種類較多,也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屬名,如光滑念珠菌復合群(C.glabrata complex)改名為Nakaseomyces glabrata(尚無中文名稱),既往的季也蒙念珠菌(C.guillermondii)現(xiàn)在改為麥爾酵母菌復合群(Meyerozyma complex),克柔念珠菌(C.krusei)也改名為克魯維畢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圖片

重要的醫(yī)學真菌分類對于指導臨床經(jīng)驗用藥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明確致病菌是毛霉門真菌,可以選用兩性霉素B、艾沙康唑、泊沙康唑等,如果是念珠菌屬、酵母菌屬,往往選用氟康唑、棘白菌素等。尤其對于絲狀真菌,大多依靠經(jīng)驗性用藥,了解醫(yī)學真菌分類,能夠幫助臨床醫(yī)生準確選擇治療藥物。

圖片

圖片

少見菌的鑒別

1. 鐮刀菌(Fusarium

患兒,男,7歲,1年前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個月前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術”。10天前開始發(fā)熱,體溫39.1℃,5天前皮膚表面出現(xiàn)出血點及瘀斑。白細胞25.9×109/L,紅細胞1.93×1012/L,血小板22×109/L。流式細胞學檢查示異常細胞群P1約占有核細胞的72.6%。骨髓象提示有核細胞增生活躍,原始及幼稚淋巴細胞占76.5%。

圖片

面部黑痂標本直接涂片發(fā)現(xiàn)臘腸樣分生孢子和分隔菌絲。此時無需等待培養(yǎng)及NGS結果,可高度懷疑鐮刀菌感染。

圖片

后經(jīng)培養(yǎng)證實確為茄病鐮刀菌。茄病鐮刀菌生長速度快,菌落初為白色,后變?yōu)榉凵?梢婄牭缎偷拇蠓稚咦?,卵圓形、單或雙細胞的小分生孢子,某些種可產(chǎn)生厚壁孢子。

圖片

針對鐮刀菌的研究,農(nóng)業(yè)部門和林業(yè)部門較醫(yī)學研究更深入,這主要是因為鐮刀菌是農(nóng)林業(yè)中的重要病害菌之一。

根據(jù)形態(tài)學劃分,臨床常見的鐮刀菌種類包括:

  • 茄病鐮刀復合群(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xiàn)SSC);
  • 藤倉鐮刀復合群(Fusarium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F(xiàn)FSC);
  • 尖孢鐮刀復合群(Fusarium oxysporum species complex,F(xiàn)OSC);
  • 雙孢鐮刀復合群(Fusarium dimerum species complex,F(xiàn)DSC);
  • 厚孢鐮刀復合群(Fusarium chlamydosporum species complex,F(xiàn)CSC);
  • 肉色鐮刀菌-水賊鐮刀菌復合群(Fusarium incarnatum equiseti species complex,F(xiàn)IESC)。

鐮刀菌引起的臨床感染類型與宿主免疫狀態(tài)有關,在免疫正常宿主中,鐮刀菌感染主要引起角膜炎、甲真菌病、皮損潰爛、足癬、皮膚感染、外科傷口感染等,以局部感染為主。對于免疫抑制宿主,則可引起肺炎、皮膚受累、真菌血癥、播散性感染,以及化膿性眼內(nèi)炎、腦膿腫、腹膜炎等嚴重的播散性感染為主。

侵襲性鐮刀菌病還取決于感染途徑,主要感染部位是鼻竇、肺和皮膚。侵襲性鐮刀菌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是持續(xù)發(fā)熱(持續(xù)體溫>38℃),伴有深度和長時間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和播散性轉(zhuǎn)移性皮膚病變。

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癥是獲得播散性鐮刀菌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播散性感染主要發(fā)生于血液惡性腫瘤患者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受者,常伴有血行播散。免疫缺陷最常見的潛在原因是血液惡性腫瘤(63%),包括急性髓樣白血?。ˋML,7例)和急性淋巴樣白血?。ˋLL,7例)。侵襲性鐮刀菌病的發(fā)生率為14.8例/1000例ALL和13.1例/1000例AML[1]。免疫缺陷患者由于嚴重和長期的中性粒細胞缺乏癥和/或嚴重的T細胞免疫缺陷而增加了罹患侵襲性鐮刀菌病的風險。

皮膚感染表現(xiàn)為紅斑或丘疹,通常硬化并伴有中央壞死區(qū)疼痛。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鐮刀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為50%~70%。Rosa等[1]觀察27例造血干細胞移植術后感染真菌患者中,從下肢和上肢皮膚活檢、手指、骨碎片、血液、鼻腔和腹水中分離出21株茄病鐮刀菌。

肺部鐮刀菌感染的放射學主要表現(xiàn)是血管侵犯,結節(jié)或腫塊,80%的患者沒有暈輪征。

對于有皮膚病變的患者,最好對其中至少一個病變部位進行活檢,因為這種活檢方法簡單、快速,即使是血小板減少嚴重患者也不是禁忌。

圖片

鐮刀菌病傳播與感染方式主要為直接感染、環(huán)境感染(如空氣傳播),其中野生動物(如海龜寵物養(yǎng)殖)在鐮刀菌傳播中也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在血液科和骨髓移植病房患者血液中分離的15株FSSC和3株FFSC,經(jīng)過MLST分析,與空氣中同期分離的104株鐮刀菌有同源性[2]。對于侵襲性、播散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常規(guī)的需氧血培養(yǎng)瓶在幾天內(nèi)就會報陽,有文獻報道鐮刀菌血培養(yǎng)報陽時間平均為3天[3](18例侵襲性鐮刀菌病)。最近開發(fā)了一種多重PCR檢測方法來直接檢測血液、組織和呼吸道樣本中4類常見的絲狀真菌(曲霉、鐮刀、賽多孢、毛霉)。BALF、組織、血液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6%、99%、60%和100%、46%和100%。其中鐮刀菌檢查下限5個拷貝[4]。還可對石蠟包埋的樣品進行原位雜交以確認診斷結果。

血清學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真菌屬的鑒別,其與曲霉有相似之處,有一些鐮刀菌的GM試驗也是陽性。

圖片

總之,鐮刀菌常見于免疫抑制宿主,粒細胞缺乏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實體器官移植也是其危險因素。鐮刀菌感染的特點為皮膚損害:紅斑,結節(jié),潰瘍-通常有一個中心焦痂。皮膚損害在真菌血癥之前發(fā)生,對于免疫抑制患者,一旦發(fā)現(xiàn)新的皮膚損害,應進行活檢。皮膚或組織活檢、培養(yǎng)(免疫抑制患者血培養(yǎng)陽性率高)可作為診斷依據(jù)。50%的患者血培養(yǎng)陽性,88%鐮刀菌感染發(fā)生于皮膚損害的免疫抑制患者。此外,鐮刀菌對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氟康唑、棘白菌素天然耐藥。治療藥物可選兩性霉素B、伏立康唑、特比萘芬、泊沙康唑等。

2. 賽多孢霉(Scedosporium

患者,女,67歲,因咳嗽、咳痰、發(fā)熱,收治于呼吸科。20年前診斷為“肺結核”,已治愈?!案哐獕翰 ?5年,血壓控制不佳,腎病綜合征,激素使用史10余年。氣管鏡檢查:鏡下可見支氣管黏膜肥厚,充血水腫,可見大量白色壞死物附壁,鉗取壞死組織物和BALF送檢細菌、真菌、結核等病原學檢測。涂片可見典型的有隔真菌菌絲。

圖片

圖片

藥敏試驗顯示其對伏立康唑敏感,對兩性霉素B不敏感。

圖片

賽多孢霉(Scedosporium)隸屬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門(Ascomycota)糞殼菌綱(Sordariomycetes)、小囊菌目(Microascales)、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有性型為假阿利什霉(Pseudallescheria),但現(xiàn)在根據(jù)“one fungus, one name”原則,不再使用'假阿利什霉'這一名稱。

可導致人體感染的賽多孢霉有7個種,臨床常見有3個種:尖端賽多孢霉(S. apiospermum),桔黃賽多孢霉(S. aurantiacum),波氏賽多孢霉(S. boydii)。

多育賽多孢(S. prolificans)現(xiàn)改名為多育節(jié)莢孢霉(Lomentospora prolificans)。

賽多孢菌為淹溺后侵襲性真菌感染最常見的真菌,淹溺后幾天至數(shù)周發(fā)病。見于免疫功能正常者,淹溺后缺氧狀態(tài)或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吸入性肺炎促進了該菌的入侵和播散。國外文獻報道,引起肺部真菌感染中,賽多孢居第二位,僅次于煙曲霉。但臨床上實際的分離率遠遠低于實際感染率。主要原因有[5]:①培養(yǎng)基不適宜;②培養(yǎng)條件不適宜:溫度、氣體、pH;③雜菌生長太快,抑制了賽多孢的生長;④需要添加促進賽多孢生長的物質(zhì)。

標本中賽多孢為透明、有隔、分枝菌絲,注意需與曲霉、鐮刀菌相鑒別。添加礦物油和木棒可以提高初代標本中賽多孢的分離率。黏液痰的消化能提高檢出率。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二氧化碳環(huán)境和普通空氣中培養(yǎng)賽多孢,培養(yǎng)的陽性率存在顯著差異。此外,賽多孢在37℃下較21℃生長更好[5]。所以,初代培養(yǎng)首先要添加二氧化碳,其次要提高培養(yǎng)溫度(37℃培養(yǎng)環(huán)境),第三要增加一些礦物油等油類物質(zhì),可以明顯提高培養(yǎng)的陽性率。

圖片

圖源:Med Mycol, 2009, 47(4):415-421.

尖端賽多孢霉(S. apiospermum)培養(yǎng)菌落呈鼠灰色,菌絲頂端產(chǎn)孢,培養(yǎng)時間久會出現(xiàn)粘束產(chǎn)孢,甚至還會有閉囊殼。

圖片

桔黃賽多孢霉(S. aurantiacum)主要流行區(qū)域是澳大利亞,我國也有,其主要特點是培養(yǎng)菌落呈黃色/桔黃色。

圖片

波氏賽多孢霉(S. boydii)與尖端賽多孢霉在形態(tài)學上很難區(qū)分,如果單株菌出現(xiàn)大量的閉囊殼,則波氏賽多孢霉的可能性很大。

圖片

賽多孢霉對兩性霉素B、氟胞嘧啶、棘白菌素類、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均耐藥[6]。我們的一項研究中收集了我國45株賽多孢霉,藥敏試驗提示其對兩性霉素B耐藥,伏立康唑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棘白菌素類無效。

圖片

圖片

圖片

注:溺水后尖端賽多孢引起的致命性的腦膿腫和腦室炎[7]

圖片

注:尖端賽多孢引起慢性肉芽腫炎(免疫功能正?;颊撸?sup>[8]

圖片

注:尖端賽多孢引起真菌性心內(nèi)膜炎(心臟移植患者)[9]

總之,賽多孢霉是機會性感染真菌,可引起多器官感染。對于免疫正?;颊撸嘁鹱憔[、關節(jié)炎、骨髓炎、耳炎、角膜炎等局部感染。對于免疫抑制患者,則可引起系統(tǒng)或播散性感染。在溺水和雪崩受害者可引起致命性腦感染。此外,在肺部可輕度引起過敏性支氣管肺炎癥狀,與曲霉菌種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賽多孢霉定植是肺移植禁忌證。其與曲霉的不同之處在于,賽多孢霉G試驗陽性,GM試驗陰性。

3. 馬爾尼菲籃狀菌

患者,男性,38歲,以“食欲下降4月,發(fā)現(xiàn)頸部淋巴結腫大1月余”就診感染科。查體:神清、消瘦,貧血貌。額頭可見散在淡紅色丘疹,雙肺呼吸音粗。右側(cè)頸部前側(cè)觸及多個淋巴結腫大,大的可至2 cm×2 cm??谇簧项€可見白斑。余未見異常。WBC 3.84×109/L,Hb 70.0 g/L(↓),NE% 83.1%,PCT 0.338 ng/ml(↑),CRP 13.84 mg/L(↑)。PET提示:①左頸部、左鎖骨區(qū)、雙側(cè)腋窩、肝門區(qū)、腹膜后、腸系膜、盆腔、雙側(cè)腹股溝多發(fā)高代謝淋巴結,結合病史考慮炎性改變(肉芽腫性病變?其他?);②雙肺散在微小結節(jié),代謝不高,建議CT復查;③肝臟增大,輕度脂肪肝,肝內(nèi)未見異常高代謝病灶;④脾臟增大,腹盆腔少量積液;⑤雙腎細小結石;⑥右側(cè)鎖骨胸骨端、右側(cè)肩胛骨骨質(zhì)密度欠均勻,代謝增高。淋巴結穿刺可見臘腸樣分生孢子(黑色箭頭所示),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念珠菌(藍色箭頭所示)。提示臨床醫(yī)生查HIV,結果顯示HIV陽性,血培養(yǎng)陰性。

圖片

熒光染色可見典型的臘腸樣分生孢子(下圖中紅色箭頭所示)。早期文獻分析報道中國有組織胞漿菌流行,但最后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都是將馬爾尼菲籃狀菌誤診為組織胞漿菌,在骨髓涂片中,如果不是經(jīng)驗非常豐富臨床醫(yī)生,很容易將組織胞漿菌和馬爾尼菲籃狀菌混淆而導致誤判,但如果在熒光染色下發(fā)現(xiàn)臘腸樣分隔孢子,則可判斷是馬爾尼菲籃狀菌。組織胞漿菌目前在國內(nèi)非常罕見。

圖片

馬爾尼菲籃狀菌是一種雙相菌,在37℃和人體內(nèi)呈酵母樣;在體外26℃培養(yǎng)時呈絲狀真菌,而且會產(chǎn)生酒紅色的色素。顯微鏡下可見帚狀枝。

圖片

下圖分別為皮膚組織培養(yǎng)、血培養(yǎng)和痰標本中的馬爾尼菲籃狀菌及顯微鏡下所見。

圖片

馬爾尼菲籃狀菌在形態(tài)學上有一些變異,最標準的形態(tài)是下圖B所示。但無論是否有色素,馬爾尼菲籃狀菌一定具有雙相性,即37℃培養(yǎng)呈酵母樣,26℃培養(yǎng)呈絲狀真菌樣。

圖片

但一定要注意,產(chǎn)酒紅色色素的籃狀菌不一定就是馬爾尼菲籃狀菌,如下圖所見。因此,臨床中見到有酒紅色色素且有帚狀枝的絲狀真菌,一定要做雙相培養(yǎng),以免誤判。

圖片

筆者團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伏立康唑?qū)︸R爾尼菲籃狀菌的效果較好,但氟胞嘧啶、棘白菌素類藥物效果很差。所以目前臨床針對馬爾尼菲籃狀菌,主要選擇兩性霉素B、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

圖片

馬爾尼菲籃狀菌病與患者免疫狀態(tài)有關。對于免疫正?;颊撸蔷植扛腥?,病原菌僅聚集在入侵部位,以原發(fā)病癥狀為主。在免疫低下患者中,多為播散性感染,常累及多個器官系統(tǒng),嚴重的全身癥狀包括高熱、肝脾淋巴結腫大。

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籃狀菌感染的臨床特征包括起病隱匿,起病到診斷平均超過15天。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發(fā)熱、消瘦、乏力、咳嗽、咯血、皮膚多發(fā)性膿腫,典型炎癥皮疹(壞死性丘疹)發(fā)生率低、肝大、脾大、貧血、白細胞降低、GM試驗陽性(敏感性和特異性僅為85%),胸片可見肺部浸潤性病變。培養(yǎng)時間長達5~14天。

非HIV陰性患者感染馬爾尼菲籃狀菌主要表現(xiàn)為間歇發(fā)熱;局部淋巴結腫大、皮下結節(jié)或膿腫形成骨痛、溶骨;白細胞增高,超敏C反應蛋白增高;體重下降,低蛋白血癥,貧血等全身消耗反應;非HIV感染馬爾尼菲籃狀菌病的起病較緩,病理特點以肉芽腫改變及化膿性炎癥為主。

目前,針對馬爾尼菲籃狀菌感染的診斷方法仍以培養(yǎng)為主。


參考文獻

[1] da Rosa P D, Ramirez-Castrillon M, Borges R, et al. Epidemiological aspect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sistance profile of Fusarium spp.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fusariosis[J]. J Med Microbiol, 2019, 68(10):1489-1496.

[2] Moretti M L, Busso-Lopes A F, Tararam C A, et al.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invasive fusariosi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J]. PLoS One, 2018, 13(4):e0196426.

[3] Nucci M, Carlesse F, Cappellano P, et al. Earlier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sariosis with Aspergillus serum galactomannan testing[J]. PLoS One, 2014, 9(1):e87784.

[4] Gu Z, Buelow D R, Petraitiene R, et al. Quantitative 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common pulmonary fungal pathogens by labeled prim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 Arch Pathol Lab Med, 2014, 138(11):1474-1480.

[5] Horré R, Marklein G. Isol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seudallescheria and Scedosporium species[J]. Med Mycol, 2009, 47(4):415-421.

[6] Tortorano A M, Richardson M, Roilides E, et al. ESCMID and ECMM joint guideline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yalohyphomycosis: Fusarium spp., Scedosporium spp. and others[J].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4, 20 Suppl 3:27-46.

[7] Min-gi Lee, et al. http://www. on Tuesday, May 21, 2019, IP: 218.64.91.140.

[8] Gulati V, Bakare S, Tibrewal S, et al. A Rare Presentation of Concurrent Scedosporium apiospermum and Madurella grisea Eumycetoma in an Immunocompetent Host[J]. Case Rep Pathol, 2012, 2012:154201.

[9] Clement M E, Maziarz E K, Schroder J N, et al. Scedosporium apiosermum infe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Fungal endocarditis in an 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 recipient[J]. Med Mycol Case Rep, 2015, 9:34-36.

[10] Fang L L, Liu M X, Huang C L, et al. MALDI-TOF MS-Based Clustering and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s of Talaromyces marneffei Isolates from Fujian and Guangxi (China)[J]. Infect Drug Resist, 2022, 15:3449-3457.

專家簡介


圖片

徐和平


  •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主任技師
  • 廈門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微生物檢驗及細菌耐藥監(jiān)測
  •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檢驗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感染性疾病實驗室診斷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國醫(yī)學裝備協(xié)會檢驗醫(yī)學分會臨床檢驗裝備學組委員
  • 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國家及省級論文30余篇
  • 主持和參與多項省級科研課題
  • 主編《醫(yī)學真菌檢驗與圖解》,副主編及參編多部醫(yī)學專著
視頻課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