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老人,都希望兒女孝順。 很多老人,都在抱怨兒女不孝順,連隔三差五打個電話也做不到。 為什么老人不招人待見?是孝道缺失了嗎? 以下是我對問題的剖析,希望能夠幫助到父母們,改善幾代人的關系。 01 找原因:每個人都要“反觀自己”,而不是苛求別人。 有一位父親教育兒子開車,說:“不要一直盯著前方看,要觀察前后左右,再調(diào)整自己的車速、車道、燈光等?!?/p> 兒子深受啟發(fā),因此開車的時候,學會了分散注意力,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保證別人的安全。 在家庭里,我們常常會有“以己度人”的錯誤。父母認為,我長者,吃過的鹽巴比孩子喝過的水還多,哪會有錯?難以做到開車時的“精心”。 “代溝不是一天形成的,人心不是一天涼的”,當父母習慣了居高臨下,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自己的做法,難免導致孩子很反感。 三叔是一家企業(yè)的副總經(jīng)理,工作很出色。 期末考試時,兒子拿著一張八十分的試卷,然后說:“爸爸,同桌推了我?guī)紫?,導致考砸了?!?/p> 三叔生氣地說:“別找借口。還不是你定力不夠,左瞧瞧右看看。如果你像我一樣,踏踏實實工作,技術過硬,誰敢欺負你?” 兒子很委屈,但是不敢反駁。畢竟,父母大過天。 在兒子的心里,卻這樣想:“為什么沒有人理解我?算了,以后什么也不說了?!?/p> 一次溝通失敗,接下來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無數(shù)次。孩子因此“在父母面前不愛說話”。 父母要管束孩子,孩子卻拒絕被管束。因為兩代人不在一個頻道上,認知不同,時代和機遇也不同。 除了管教無方,還有父母自己的素質(zhì),也有待觀察。 倚老賣老的老人,在家里一直當指揮官,自己能夠勞動,卻逼著兒女要贍養(yǎng)。外出時,我行我素,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認為,我老我要被照顧。 不守法律和道德的老人,被社會拋棄了。兒女和這樣的老人在一起,很丟人。 常常打罵愛人的老人,兒女會主動站在較弱的一方,冷落咄咄逼人的一方。 脾氣很臭的老人,動不動就發(fā)火,導致家庭氣氛很差。兒女還沒有說幾句話,就被鬧起來了。 以上種種,都是老人自身的問題。對號入座,你自己是什么問題,就懂得對癥下藥了。 02 想辦法:越是親密的關系,就越要保持距離。 有句話說得好:“人與人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p> 父母和兒女住在一起,矛盾不可避免。一碗菜的味道,一張沙發(fā)的擺放,一次旅行,都會產(chǎn)生意見分歧。 很多老人,想盡辦法知道兒女的情況,然后反反復復叮囑,因此耽誤了兒女的工作;拼盡全力幫助兒女買房創(chuàng)業(yè),如果做不到,就自責,這是“溺愛”,還是“逆愛”。 世上最好的距離,不是我和你站在一起,而是我和你相距千里,仍舊惦記。 看兩個例子。 兒子打工回來,沮喪地說:“今年沒有賺到錢?!?/p> 父親說:“我們有一塊錢,就享受一塊錢的幸福;有兩塊錢,幸福就翻倍了。有時候,給自己壓力,其實是把幸福擠出去了?!?/p> 聽了父親的話,兒子笑了。 女兒長大了,遇到了喜歡的人,但是關于是否同居的問題,讓她無法抉擇。 父親輾轉知道了情況,借著散步的機會,對女兒說:“情到濃處,難免會有親密舉動。你不要害怕,要學會享受愛情。如果懷孕了,大大方方告訴爸爸媽媽,會有辦法的?!?/p> 女兒如釋重負,愛情修成了正果。 兩代人的關系,關鍵是一個“順”字。 兒女對父母好,是孝順。“孝”是給父母飯吃,讓父母有地方居住,得病了有人管。“順”是精神上的愉悅,讓父母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父母對兒女好,是“順應”?!皯?,就是事事有回應,而不是粗魯?shù)負趸厝??!绊槨笔亲鹬貎号倪x擇,知道他們的意圖,并且推一把。 家庭里,每個人都是自由人,情感是紐帶,讓所有的人都學會禮讓對方,克制自己。
兒女遲早要獨立,有自己的小家庭,大概率會走遠,不再和父母同住一屋。 當時空上有了距離之后,在精神上也要有距離。愛不要過度了,更多是互相守望。 03 看過一個小視頻。 一個在電力部門上班的女兒,在烈日下,像男人一樣,爬鐵塔,檢查線路,非常辛苦。 父親特意做了一頓飯,派人送給女兒以及女兒的工友。 飯后,送飯的人,轉交了父親的信件——上面寫著,女兒,你是我的驕傲。 女兒活成了“男人”的樣子,父親沒有抱怨,而是給“格格不入”的女兒點贊。這就是真愛。 俗話說:“自己選擇的路,哭著也要走完?!?/p>
不管哪一個節(jié)日,我們都會送上祝福:萬事勝意。 可是,我們連家人都無法“順意”,豈能讓祝福成真呢? 兒女和父母之間,順手點個贊,順便幫個忙,順路去看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